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市场竞争日益剧烈,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企业的日常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组织结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研究与应用,有利于在促进高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引言
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强化学院内部的管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注重教师资源的开发的利用,最后制定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大数据时代具有数据规模大、数据类型多、数据更新速度快等几个明显的特征。其中,数据类型庞大是大数据时代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传统的储存规模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产生了ZB、PB、EB等数量级储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已经不单局限于以前的构造化数据,越来越多的半构造化、非构造化数据已经得到相应的解决,文字、音频、图片等已经渐渐数据化。数据更新速度快是大数据时代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满足人们需求,这些数据的实时更新使得人们每天面对海量信息。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概念
现代的企业竞争实际上是关于企业内人的竞争。因为无论是对物的管理还是对人的管理,最终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从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培训开发等环节均融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将人作为第一生产力。为有效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员工的激励和奖励,才能实施弹性工时制、参与管理制等精神激励手段,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此同时,企业在各员工之间建立并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权利、职责、分工相互明确,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努力做到人岗匹配,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内部效率提升,管理成本降低,组织效能提高。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業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
(一)管理理念企业化
一个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人力资源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管理中合理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充分注重人力资源的价值应用和挖掘。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入,以及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以劳动人事管理为主的人员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以人为本”正是高职院校急需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并以此形成推动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传统的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学校一样,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其中包括职能分工、监督管控等。存在效率较低,未能充分满足教师诉求,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等问题。在引入企业化人力资源管理后,可以依托高职院校改革,对其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进行深入再造,采用一种权变的思想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例如引进教师弹性工作制、压缩管理层级,通过信息化的数据平台简化工作环境,将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变革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让信息交流更为畅通,组织能够通过自我完善灵活应对外界环境等。
(二)组织结构信息化
在高校中的组织结构上尽量组织信息化,强调对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范围和职能都描述清楚,将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重点都告诉学校的领导者。还要不断鼓励教师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提高教师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并确保他们能更好的完成工作。随着时代发展,还需要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大数据思维”。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很强的应用性很强的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法。高职院校注重对大数据的认识,掌握工作重点,探索工作规律,提升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组织结构信息化,就可以充分利用数据中的丰富资源,有效掌控内部信息,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更加顺利进行。
(三)沟通方式多样化
可以通过大数据时代中产生的各种新媒体,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优化。如在学校内部网上建立每一位教师的个人主页,开设BBS论坛、公告栏、建议区、聊天室以及管理层的邮箱等途径,促使学校内部的交流信息更加快速、直接、广泛,能够有效的传播交流与融合。在学校内部还能更好的塑造学校文化,增强每一位员工的凝聚力、激发每一位员工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促进学校经营管理水平。
也可以采用绩效考核网络化,学校通过内部网络考核,可以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情况,教师职工也可以通过考试了解自身的实力,哪些地方还存在缺陷,为将来的工作提供及时的依据。通过使用内部局域网对教师进行考核,就可以使学校的考核行动统一起来,在内部局域网中发布考核结果,在内部局域网上进行考核记录管理。
四、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还能促进高校等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当高职院校真正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一个关键位置,并借助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种种优势打破层级观念,重塑组织结构,实现网络式、交互式的管理新思维,才能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挖掘教师价值,充分发挥其潜能,推动高职院校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萍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1):74,94.
[2]彭红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6,(11):149-150.
[3]宋小平.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14):118-119.
作者简介:廖依山,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大数据;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引言
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强化学院内部的管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注重教师资源的开发的利用,最后制定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大数据时代具有数据规模大、数据类型多、数据更新速度快等几个明显的特征。其中,数据类型庞大是大数据时代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传统的储存规模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产生了ZB、PB、EB等数量级储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已经不单局限于以前的构造化数据,越来越多的半构造化、非构造化数据已经得到相应的解决,文字、音频、图片等已经渐渐数据化。数据更新速度快是大数据时代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满足人们需求,这些数据的实时更新使得人们每天面对海量信息。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概念
现代的企业竞争实际上是关于企业内人的竞争。因为无论是对物的管理还是对人的管理,最终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从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培训开发等环节均融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将人作为第一生产力。为有效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对员工的激励和奖励,才能实施弹性工时制、参与管理制等精神激励手段,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此同时,企业在各员工之间建立并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权利、职责、分工相互明确,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努力做到人岗匹配,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内部效率提升,管理成本降低,组织效能提高。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業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中的应用
(一)管理理念企业化
一个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人力资源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管理中合理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充分注重人力资源的价值应用和挖掘。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入,以及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以劳动人事管理为主的人员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以人为本”正是高职院校急需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并以此形成推动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传统的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学校一样,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其中包括职能分工、监督管控等。存在效率较低,未能充分满足教师诉求,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等问题。在引入企业化人力资源管理后,可以依托高职院校改革,对其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进行深入再造,采用一种权变的思想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例如引进教师弹性工作制、压缩管理层级,通过信息化的数据平台简化工作环境,将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变革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让信息交流更为畅通,组织能够通过自我完善灵活应对外界环境等。
(二)组织结构信息化
在高校中的组织结构上尽量组织信息化,强调对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范围和职能都描述清楚,将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重点都告诉学校的领导者。还要不断鼓励教师扩大自己的工作内容,提高教师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并确保他们能更好的完成工作。随着时代发展,还需要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大数据思维”。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很强的应用性很强的工具,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方法。高职院校注重对大数据的认识,掌握工作重点,探索工作规律,提升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组织结构信息化,就可以充分利用数据中的丰富资源,有效掌控内部信息,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更加顺利进行。
(三)沟通方式多样化
可以通过大数据时代中产生的各种新媒体,更好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优化。如在学校内部网上建立每一位教师的个人主页,开设BBS论坛、公告栏、建议区、聊天室以及管理层的邮箱等途径,促使学校内部的交流信息更加快速、直接、广泛,能够有效的传播交流与融合。在学校内部还能更好的塑造学校文化,增强每一位员工的凝聚力、激发每一位员工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促进学校经营管理水平。
也可以采用绩效考核网络化,学校通过内部网络考核,可以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情况,教师职工也可以通过考试了解自身的实力,哪些地方还存在缺陷,为将来的工作提供及时的依据。通过使用内部局域网对教师进行考核,就可以使学校的考核行动统一起来,在内部局域网中发布考核结果,在内部局域网上进行考核记录管理。
四、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还能促进高校等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当高职院校真正将人力资源管理放在一个关键位置,并借助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种种优势打破层级观念,重塑组织结构,实现网络式、交互式的管理新思维,才能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挖掘教师价值,充分发挥其潜能,推动高职院校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付萍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1):74,94.
[2]彭红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6,(11):149-150.
[3]宋小平.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14):118-119.
作者简介:廖依山,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