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论坛:请您介绍一下,学风建设委员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成立的?目前运行情况又如何?
袁振国:早在2004年初,《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道德和学风建设”,“坚持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风”,“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树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对加强教育系统学术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5月10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促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经常化、规范化,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5月23日,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依据学风委章程,学风建设委员会是教育部社科委下设的专门委员会,是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建设的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后,制定了“十一五”规划要点和2006年工作计划,现已正式开始运作。
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虽然很重要,但是人们往往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为了把虚的事情抓实,把软的事情抓硬,需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进行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研究、调查、规划、咨询以及必要的讲解,以切实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近期的工作是,开展国内外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专题调研,收集相关资料,着手起草《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意见》、《学术规范手册》等。
人民论坛:当前学术界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学术腐败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袁振国:总的来说,高校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是好的,成绩是巨大的。在肯定主流、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学术界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等学风不正、学术不端问题。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属于学术失范、学术道德层面的问题。虽然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它严重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下大力气制止。
学术腐败往往与不正当地行使学术权力相联系,仅仅是个别的现象。我们不赞同将存在的学术失范等问题统统说成是学术腐败,这是我们对学术问题和学术腐败问题的一个基本判断。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者个人的学术道德和素养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氛围有关,还与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有关,本质上是社会不良现象在学术界的反映,是社会转型时期学术发展的阶段性现象。其主要原因:
一是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氛围,少数个人、单位甚至管理部门不顾科学发展规律,急于出成果,急于出政绩;
二是目前的评价分配制度与学术成果的数量关系过于紧密,学术成果的数量往往直接与个人职务晋升、岗位聘任、工资奖金直接挂钩,与单位的绩效考核、领导政绩挂钩,与科研项目评审、科研经费分配挂钩;
三是学术自律与学术监督机制尚待完善,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学术环境尚需加强和完善;
四是极个别科研工作者学术责任意识淡漠,丧失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学术道德滑坡。
人民论坛:作为学术科研主管部门如何切实改革和完善现有学术评价机制,真正实现由“量”到“质”的学术评价标准转型?
袁振国:最近,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等文件,提出要立足创新,大力提高高校科学研究质量,从经费投入、人才选拔、项目管理、评价标准、成果转化等各个方面提供制度保障,形成有利于学术发展和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克服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短期行为。为此,我们将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革和完善学术评价机制,真正实现由“量”到“质”的学术评价标准转型:
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标准。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采集新数据,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学研究质量高低的主要内容。推广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制度,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成果对提高科学研究质量的导向作用。
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对各个具体学科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要有切合实际的评价尺度。对科学研究的不同成果形式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标准和方式进行评价。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审制度。发挥专家与同行评议在研究成果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完善专家评审、成果受益者评审等多种不同评价制度;实行公开评审与匿名评审制度。建立全程评价机制,重视科学研究成果对于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改变重项目申报、轻成果评价的偏向,加大对研究项目管理的力度,推动研究项目高质量地完成。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审监督机制。建立项目、奖励等评审结果的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对评审结果的监督;建立学术评审申诉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受理对评价结果的质疑和投诉;加强对学术评价机构、评审专家的监督,建立评审专家的信誉制度,促进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杜绝在学术评价中徇私舞弊。
鼓励积极健康的学术批评。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潜心研究,鼓励学术精品,反对粗制滥造,驱除学术伪劣产品。严于律己,宽容失败。
人民论坛:您认为在加强学术建设的同时,我们需要怎样的学术规范?
袁振国:学术规范就是学术研究的规矩,良好的风气是学术质量的基本保证。学风建设的力度、学术规范得到尊重和遵守的程度,是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速度、深度和高度成正比的,公正、合理、有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体系将对加强学术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净化作用。
要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广大学者做到:
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作为自己一生的崇高追求,不为名,不为利,不把科技活动作为谋取个人特殊利益的手段。把淡泊名利,以科技造福于人民为神圣职责,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沐浴科技文明的惠泽。
以追求真理为己任,不唯书,只唯实,不迷信权威,不压制后学,始终保持实事求是、认真研究的态度,正确对待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失败,坚持不懈,勤奋求知。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妄自尊大、排斥异己、论资排辈等不良风气。提倡学术民主和协作配合,共同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坚决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浮躁心态,坚决抵制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等丑恶行为。
充分尊重他人的知识创造和智慧成果,严格依法从事科研活动,做到不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不虚报、不谎报科研数据,不贪污、不挪用公共科技资源。
节约使用公共科技资源,做到不浪费、不滥用。在作风方面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成就和荣誉面前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在条件优越的情况下做到不安于享受,不断开辟新领域,不断创造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