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儿自主开放

来源 :考试周刊·文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探讨:
  一、把预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先行尝试的活动;
  二、瞄准学习目标自主探究,激活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嘴巴;
  三、自主实践,学以致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 学生 自主学习 合作 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讲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是为了不‘教’。”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把学生培养成能自主学习的人,以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其实,这既是现代人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民族、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结合初一《思想品德》课中的《生活中需要宽容友善》的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把预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先行尝试的活动
  
  叶老曾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而任何预习都必须有导向性。
  本课预习指导:1、通读全文;2、边读边划出关键词,了解文义;3、搜集与本课有关的信息,如故事、名言、成语、诗句等;4、把搜集的素材与同学交流。
  
  二、瞄准学习目标自主探究,激活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嘴巴。
  
  1.问题铺就,引领自主探究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讨论、交流、访谈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其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激发学生主动、自觉、深入地探索和思考。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展示预习(3)的劳动成果。他们的汇报或讲述的是:故事《宽容与刻薄》,佳作《宽容的故事》,名言警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在体验“宽容作用”时,我利用课本“小季的犹豫”设计问题:(1)如果我是小季,该不该帮大猛呢?(2)自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怎样处理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言十分活跃,说出各自的理由。
  2.自主选择,实现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我让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方向和目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亲自体验到学习的结果。因为让学生自选学法,可以发展他们的个体特征。
  在解决《公共汽车上的冲突》问题时,我就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解题办法。小组合作时,有的绘声绘色的讲述,有的分角色讲故事,有的演小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3.学疑自辨,培养学生质疑思辨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
  在讨论“小季的犹豫”的问题(1)时,出现了争论。同学甲说:“如果我是小季,我不会因为大猛过去多次欺侮我而不去帮他,要不然,他会雪地里冻坏的。”同学乙说:“如果我是小季,我就不会帮他。以大猛的品行,不知道是真摔假摔,如果是假摔,可能再次上他的当。如果是真摔,帮了他,他会认为是可怜他,反而引起他的反感。”同学丙说:“如果我是小季,我也不会帮他。因为我们清楚地记得‘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同学丁说:“我不赞成乙同学的意见,如果我是小季,我会毫不犹豫地帮大猛。试想大猛摔在雪地上久久不能起来,肯定伤得不轻,不能得到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学生经常辩论,既能锻炼思维,锻炼口才,也能增长胆识,提高品德。
  4.自主合作,促进能力提升
  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克服了“整体划一”的缺点,便于因材施教。托兰斯的研究表明:富于合作精神,心理健康的儿童与一般儿童处于同等水平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据此,让学生自主结成学习小组,在学习中更能发挥其特长。在解决《公共汽车上的冲突》时,逻辑思维好的小组用描述讲解,情感好的小组分角色讲故事,肢体语言好的小组演小品。这样做,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自主实践,学以致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在解决《公共汽车上的冲突》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1)当同学错怪你又未道歉时,你该……(2)当父母误解你时,你该……(3)当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错误地批评你时,你该……。由于问题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发言十分活跃。以问题(3)为例,王丽同学说:“通过本课学习,我会待课后找老师说明情况。”李涛同学说:“如果是以前我会顶撞老师,现在我懂得了宽容,我会在老师方便的时候,带上知情人,向老师说清事情经过,消除老师的误解。”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时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作为教师应把爱心献给学生,把学习、时间、思考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授予学生,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学自悟”的最佳境界,能做到让花儿自主开放,花儿也必将怒放。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试图以市民社会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市民社会理论在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至为关键的一个理论缺陷便是忽略了市民社会理论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意识形态 市民社会 文化领导权     一、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意识形态的论述    “意识形态”概念最早于1796年被法国观念学家特拉西在法国国家研究院的一次讲话中首次提出,用以说明观念的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从网络课程教与学相分离的特点出发,认为网络课程的设计应结合教育学的理论和远程教育理论,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习出发,来构建教师、学习者和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教学过程,采用交互的策略设计网络课程的理想化模型。  关键词: 网络课程 教学交互设计 教学整合     一、 研究背景、意义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作为网络教育主要基础
期刊
摘要: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出现,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专业化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改革,本身是一个对体育教师教育历史的扬弃和对发达国家同类经验借鉴的过程。  关键词:体育教师 专业化 教育    教师是专业人员,教育工作是一门专门性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
期刊
摘要: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值得我们重视与深思,面对着传统家庭教育中德育为先,我们是否也该审视一下现代家庭道德教育。本文分析了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的原因,它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从家长着手,使家庭道德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传统家庭道德教育 现代家庭道德教育 缺失 德教 理性培育 德性熏陶    现代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或许传统家庭道德教育可以为我们指点迷津,给现代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康德说过:“唯有能够成为最终目的的东西,才是文化。”可见,没有文化,教育就没有生命。而文化的弱化,文化的缺失,正是我国当今教育最令人担忧的现象。近年来,由于我们对文化的麻木和漠视,更使我们的教育缺少一种深厚文化的底蕴,使我们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一些有知识没灵魂、有技艺没品位、有智力没情怀的人。所以,有识之士已发出感慨:要使我国的教育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必须用人类优秀文化的精
期刊
本文不全面研究诗的结构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的是人、事、景之间的意象结构形式,而不涉及结构的另外层次,即韵律、节奏的安排以及深层结构的意义表现。  诗是情感语言的浓缩形式。情感是诗的生命,语言是情感的依附。诗人把情感投射在语言材料上,或者说,语言材料吸附了诗人的情感,并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就构成感人的诗篇。唤起读者的情感,和召唤诗歌的意义一样,是诗的价值的实现。  诗是写给读者看的。对
期刊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文学欣赏的最高境界是“知音”。然而,“知音”实难。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同样,没有文学欣赏的能力,就无法进入文学的世界,感受、理解和体验其中的复杂情感和万千气象。  爱文学,和爱一切艺术一样,都需要特别的能力。  因为,“爱”是双方的事儿,对方的美,是在“懂得”欣赏美的眼眼中才能“看”见的;而对方的“心”,更需要有一颗同样善感
期刊
江苏省委领导和南京市委领导,倾听南京民众的心声,审时度势,提出了把南京建设成全国“教育名城”的口号,立意高远,令人振奋。  怎么走向“教育名城”?谨陈芜见。    一、星汉灿烂:名牌高中群体化    江苏的名牌大学,主要集中在南京,高等教育质量早已名播海内外。小学教育,经过数十年经营,越发健康、活泼、质朴、多彩,尽显群体实力之优势,国人有口皆碑。所以,从南京市教育全局看,今后5至10年的兴奋中心,
期刊
一、视赏苏词    诗词的语言充满形形色色的具象。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的具象,通过形形色色的物象联想而演化为意象。意象是诗词的灵魂,而意象的释读却是千差万别的:中国传统有所谓审美意象,有所谓象征意象,有所谓幻想意象,有所谓比喻意象,有所谓动态意象,有所谓心理意象,有所谓自然意象,有所谓人工意象,有所谓鬼神意象;而外国关于意象的说法,也是五花八门的,有所谓基本意象,有所谓扩张意象,有所谓繁富意象,有所
期刊
一    1982年第11期《诗刊》,在发表吴奔星先生(1913—2004)的新诗《别》时,签发这首诗的诗人邵燕祥先生在致吴先生的信中说:“想不到老先生能有此清词丽句。”这是吴先生的熟悉者,对《别》的印象。原与吴先生不熟悉者如诗人田永昌先生,阅《别》后见到吴先生时的印象,是感到“很难将那些年轻的诗(指《别》等)和前面的(老)人挂起钩来”。显示了老诗人与流于笔端的“清词丽句”的“年轻的诗”之间的巨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