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性倾向可能存在吗?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le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酷儿理论的内部一直存有的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思维方式中,受到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哲学影响的建构主义酷儿理论以解构两分结构为中心逻辑,挑战着异性恋霸权对“性别”与“性倾向”的命名,使按性别身份与性欲的对象来划分人的“类型”变得无意义。而影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恰恰是这样一个解构差异的文本,它体现着酷儿理论对性倾向、性欲以及性别身份的创造性的阐释,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建构主义的酷儿理论——或者说是建构主义的性别研究——对主体欲望的唯美寓言。
  关键词:酷儿理论 性别研究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64-02
  一、主体的、去性别化的表达方式
  如果一定要把《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部电影划分到一个既有的电影类型中,那么与其说它是一部“同性题材”的电影或者说是一部“爱情片”,倒不如说它是一部普遍意义上的情色电影。与其说它的情感内核是爱情,不如说它真正试图表现的是一种流动的欲望。实际上,如果从酷儿理论或者性别研究的角度出发去审视它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理论立场,那么《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其实并不只是一部“酷儿的”电影,更是一部“酷儿化”的电影,从它的表现方式来看,原因有二。
  其一,它体现着酷儿理论凸现情欲而消解性别的话语方式。从文学改编的角度讲,安德烈·艾席蒙的原著小说将电影的表现内容限制在一个以主人公埃里奥为第一人称的知觉范围内,换句话说,文学版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一个无法从奥利弗的角度去还原的故事——这是影片的编剧詹姆斯·伊沃里在改编过程中着重保留的叙事角度,也是使影片的剧本在脱胎于其文学母本后仍然保有一种原始的灵性的重要原因。于是,同小说中一样,影片中并不存在一个上帝视角的、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只是展示了故事的一个侧面——即埃利奥的那一面,而作为故事的另一面,奥利弗的形象就如同皮格马利翁的雕塑,是一个被欲望生产出来的理想化的、虚幻的客体。
  简言之,我们的认知习惯所定义的爱情故事往往是两个人的故事,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却是一个人的故事。它在埃利奥的幻想里诞生、演绎又寂灭,在若无其事的现实的时空里,它展开了另一个唯美的维度。而在这个维度中,饱满的果实、裸体的雕像、一颗水煮溏心蛋、甚至一件衬衫似乎都具有了情欲的张力——而所有这些细节对情欲的呈现,都是主观的、是第一人称的。
  其二,在如前文所言的无差别的、去性别的表达方式下,实则包含着一种对“分类”本身的解构。在我们通过影片“第一人称”的表述被同化为一个“欲望的主体”的同时,欲望本身作为一种无差别的属性被还原到我们的观影体验中,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那个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概念产生这样一种质疑——即“性倾向”的不同到底界定着怎样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是如何被界定的,既然它是一个被界定的概念,那么它真的如我们所界定的那样真实地存在着吗?甚至也可以说,影片所采取的主体话语尖锐地指示着我们目前面对同性题材的电影乃至于面对同性话题时表现出来的一种隐含的尴尬——我们必需重新思考同志电影或者LGBTQ电影的分类是否还有意义。或者更进一步,我们必需思考异性恋与非异性恋的区别是否还有意义。再或者,用朱迪斯·巴特勒的说法——“任何一种性倾向可能存在吗?”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似乎就是要达到这样一种目的。作为一部在后现代的信仰环境中诞生的电影,它首次让人们意识到了在“酷儿群体”被命名的过程中实则伴随着一个过程叫做“意义的赋予”,也让人们看见正是那些标签与命名定义了不同的群体,而在这些定义之下,一些更为本质的,更为广泛的共同性质和共同话语反而被蒙蔽。换句话说,它质疑着某些分类的意义——这种质疑,对于酷儿理论,对于LGBTQ电影,都是一个具有前进意义的反思。而要说明这一点,则有赖于建构主义的思维方式对酷儿理论的阐释。
  二、建构主义酷儿理论的理论立场
  如果我们把LGBTQ电影视作一个客观存在的电影类型,并且把这个类型的最终诉求定义为追求一种平等的话语——即如果把“酷儿题材”的电影视作一个被定义为“酷儿”的群体的平权运动的一部分,那么,这个电影类型在言说方式的选择上往往面临着两种不同的逻辑:本质主义的与建构主义的。
  本质主义的思考方式在酷儿理论的范畴中可以看作是结构主义的,它追求一种严格的定义与分类,或者说一种公开的集体身份。这种观念的持有者认为:“普遍存在的压迫是对这一类人的自我实现的自由和机会的否定。在这种种族本质主义的政治中,集体身份的明确分类对于成功的抵抗和政治上的得分都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当本质主义的逻辑被运用到艺术的表现中,却往往遭遇一个无法自洽的、德里达式的困境——如果把同性恋与异性恋看作一对对立的概念,那么强调其中的一方就是在强调使这一对概念产生意义的差异,即是说,“对同性恋的关注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二元对立”,而在强调差异的基础上永远无法建立真正的平权。明确的身份差异、明确的群体边界在这种困境里反而成为了建立平等话语的阻碍,甚至更进一步地,酷儿群体会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更加边缘化,真正地成为一个社会环境中的少数族群,而这一矛盾,恰恰是结构主义的思考方式无法突破的。
  所以,与之相对,建构主义倾向于认为:“社会制造出来的两分结构(同性恋与异性恋、男性与女性)是压迫的基础……打破这些分类,拒绝而不是接受少数族群的身份,才是解放的关键。”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朱迪斯·巴特勒为代表的建构主义酷儿理论体现着一种把性别身份与性别表达分离的观点。巴特勒否认纯自然的、生理性别的存在,并且,不论是生理性别还是社会性别,都是“位于象征界的社会构建”,是一个虚构的范畴。人的性别身份作为一个被建构的经验范畴,是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产物,而且“正是那些产生且限制性及性别的话语极其知识是使我们有能力认为自己拥有(异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其中的一种认同。”即是说,先有了规范的性别与性倾向的话语,人们才按图索骥地将自己的欲望与行为放置在这种规范之中,而相应地,规范的性欲又强化着规范的性别,于是,一种几乎可以称为“性别的再生产”的机制,使男性一再地变成男性,使女性一再地变成女性。
  回到电影本身,如果从酷儿理论或者说性别研究的角度去观察这部电影所体现出来的价值,那么它一定是建构主义的。它质疑性别身份的方式体现着一种解构身份类别,或者说模糊群体边界的意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消解对性别和性欲的界定,同时使对“性”的讨论回归主体,变成了有关“欲望”的讨论。“它是内在于我们自身的东西,它是一种属性、我们的属性。”——这正是建构主义酷儿理论所追求的表达方式。
  三、结语
  总的来说,如果用酷儿理论的视角去解读这部影片,那么它体现着在建构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下,酷儿理论为性别研究提供的一种消解差异的思考方式,这种观点不通过种族式的话语号召一种带有攻击性的行动力,也不通过强调少数群体的身份去寻求一种与“多数人”相同的权利,从而“融入一种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之中。而是通过一种更加广泛的共同性去寻求爱与人性的呼应。“酷儿”需要被接受而不是被容忍,人的性别身份也应该是一种被发现的认同,而不应该是一个被建构的知识范畴。
  更进一步说,《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代表着这样一种信念——在理論研究与电影语言逐渐成熟的今天,当我们谈起“非异性恋”时,不会像上个世纪一样,用命名心理疾病的方式去为它命名,也不会用谈论某种犯罪行为的语气去暗示与讽刺,更不会为了定义“正常”而把这个概念建构为“异常”。我们拆解着自己曾经建立起来的无效的壁垒,寻找着一种让每一个被界定的群体都能够参与沟通的、共同的语言。
  参考文献:
  [1][英]塔姆辛·斯巴格.福柯与酷儿理论[M].赵玉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美]葛尔·罗宾等.酷儿理论[M].李银河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3][美]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4][美]朱迪斯·巴特勒.消解性别[M].郭劼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5][美]安德烈·艾席蒙.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M].权景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
其他文献
摘要:歌剧,是戏剧化的音乐和音乐化的戏剧之间的有机结合,音乐有了戏剧化的素质,变得更具体、明确、有力;戏剧有了音乐化的素质,显得诗意盎然而充满激情。重唱是歌剧表演中重要的声乐体裁之一,是发展情节、开展矛盾冲突、凸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歌剧《艺术家生涯》中几段典型的重唱作品入手,概述歌剧重唱体裁的音乐特征以及普契尼的创作风格,感受重唱这种声乐体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歌剧 普契尼 重唱 艺
期刊
摘要:无论从理论还是教学实践来看,从临摹经典入手进行广告摄影的教学,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首先用经典绘画的图式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从经典中来的摄影创意为广告设计专业更多的要与广告结合解决了障碍,最终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完整的走完一套摄影创作的过程。  关键词:临摹经典 解构 重构 图式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183-02  
期刊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戏剧界的领军人物,田沁鑫曾在其处女作《断腕》中以“爱”为背景勾勒了浩然壮阔的民族图景;其成名作《生死场》直指麻木的民众、试图描摹救亡图存的完整家国;而在与时代贴近之作《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又展现出在道德和情欲的冲撞下、“肉与灵”挣扎的个体。无论是对中国传统宏大叙事题材如民族、家国的青睐亦或沧海一粟中个人情感的关注,都得以探析出这位饱含深厚人文情怀及严格审美追求的创作者所独树一帜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声音艺术来介绍民族唱法的发声原理和方法做比较全面的分析,用木卡姆的部分例子来解说民族唱法中对于演唱风格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声音 唱法 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70-02  在谈到民族唱法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木卡姆唱法?木卡姆唱法是以维吾尔族语言为基础,嗓音甜脆,音域宽亮为特征,行腔韵味,地方方言
期刊
摘要:邹城“平派”鼓吹乐是流传于山东省邹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鼓吹乐”形式,它历经百年传承,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改革开放以来,“平派”鼓吹乐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为了迎合观众,也曾吸纳过不少现代元素,变成了一种不伦不类的鼓吹乐形式,传统技艺的丢失直接造成了“平派”鼓吹乐的传承危机。为了更好的传承优秀的民间艺术,如何有效的进行保护、发展成了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邹城 “平派”鼓吹乐
期刊
摘要:在2015年的第三届CBDF国标舞艺术表演舞锦标赛上,最后一个出场的作品《黄河》令人耳目一新,它以《黄河》协奏曲为创作背景,使用拉丁舞语汇,将革命英雄形象与黄河之水形象融合起来,歌颂了中华民族的英勇精神。国标舞的本土化,是一次跨越国际的文化交融,在这条路上要坚持洋为中用,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关键词:《黄河》 国标舞 编创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
期刊
摘要:《无问西东》中视听元素运用“虚焦”的表现手法、音乐三层回环、中国传统美学“视听”化呈现的美学手法,体现导演对青春题材的史诗抒写。本文选取影片几个段落分析,探究导演在镜头语言、场面调度、蒙太奇等方面特殊意图,深入理解影片美学表意手法的应用。  关键词:“虚焦” 视听语言 美学表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158-02  《无问西东
期刊
摘要:本文以黄素、张峥嵘为代表的家族剪纸实践与传承为例,回溯漳浦剪纸随时代嬗变的历程,将漳浦剪纸与社会的发展、时代演进与个人的剪纸命运关联起来,特别补充了漳浦剪纸实践者对所持项目技艺特点的理解、传承人实际存续状况和所处境遇的切身体会等内容,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生动、鲜活详实的区域剪纸人文历史,反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中的变迁,为漳浦剪纸进一步的非遗保护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材料参考与思考路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漆画艺术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将自然生漆当作重要的绘画材料,属于由从前的装饰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全新图画类型。漆画是绘画和漆艺的结合,是传统技艺和现代艺术的结合,与陶瓷文化相同,漆艺的文化发展历史也较长,拥有非常完善的相应体系。对于漆画而言,早已经属于重要的课程科目,常见于全国范围内的美术高校课程设置当中,为储备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次研究将成都艺术职业学院开设的漆画课当作案例,
期刊
摘要:本文以徽州民歌为研究个案,通过当下最为先进的VR技术,利用其能模拟场景、情景再现、人景互动的特点,展示已有徽州民歌的发生场域,再现音乐的产生源,为徽州民歌的保护和学者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持。  关键词:VR技术 徽州民歌 发生 场域 再现 展示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75-02  在我国的中东部、皖南山区,是一个地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