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到底该不该扶?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m1984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子的话】
  说一件录身经历的事儿:有一次典子骑车上班,一个女孩骑电动车撞上了典子,结果女孩摔倒了,膝盖擦破了。典子出于好心想陪她去医院,女孩说要赶着上班不想去医院。看她一瘸一拐的样子,典子坚持陪她到医院治疗。一开始女孩很感激,结果她的朋友一来,女孩就翻脸,改口说是典子把她给撞了。典子无奈之下只好报警,面对没有现场证据的事件,警察也很为难,一方面说“要不是你撞的,干吗那么好心送她来医院”,一方面又说“算了,你就好人做到底,把这医药费掏了”,最后弄得典子上班迟到不说,还赔了医药费。
  你问典子委屈吗?委屈。生气吗?生气。但典子不后悔。“你无法判断别人是好人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上海男人潘跃昀在救了被土方车碾轧的4岁小女孩,又垫付数千元医药费后,说的这句话最能代表典子的心声。典子也欣喜地看到,来稿中赞同“扶起老人”的占绝大多数,而反方的声音也没那么刺耳,是“先保护好自己再去帮助别人”的理性思考。几位辩手的辩论都相当精彩,有说服力,典子决定把本期擂主称号授予黄梦瑶同学,她将获得一套价值50元的精品漫画书《期待明天》。其他五位选手都将获得一本漫画书《少年特侦队》。每位同学都有稿费和样刊,再接再厉哦! 【辩论材料】
  有一则“旧闻”:武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路边摔倒,围观者无一人搀扶,老人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有一则“新闻”:江苏泰州一位80多岁的老太摔倒在地,两名路过的中学生好心搀扶,却被老太说成是“肇事者”,一名女生被吓得哭起来。又有新闻说,北京大学校长表态,支持北大学生搀扶跌倒老人,如遭讹诈,北大可从法律、资金、舆论上给予支持。看见老人倒地该不该扶,已成为一个问题。不扶,有违良心,有违道德;扶,又怕被指为“肇事者”而承担责任、惹上麻烦。怎么办?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老人好好的时候尚且要“尊敬”,那摔倒就更应该去扶了。即便真被诬陷为“肇事者”,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摄像头、手机拍照,警察、路人应该也能还当事人一个清白。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打鱼晒网》节目,其中有一个“G3小组在行动”,那次的行动刚好也是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G3小组请了一个演员扮作老人,在人多的地方假装摔倒,看看是否有人来扶。可是连续“摔倒”了几次,都没有人来扶。甚至有的人路过连看都不看,真让人生气:人的基本素质都丢到哪里去了?
  再说说前一段时间广受关注的“小悦悦事件”,可怜的小悦悦被车撞倒街头,18个路人经过,无一人救助。害怕承担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通病了。
  。
  G3小组在做节目的同时,也针对人们担心扶起倒地老人会惹麻烦这个问题,给出了好的解决办法:一、你可以找过路人为你作证;二、你可以用手机将全过程拍下来……这样难道还不行吗?
  老人倒地我们应该去扶!
  以前,我总会伸出手扶起倒地的老人,因为我相信“善有善报”,希望自己能用行动铸造充满爱的世界。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北方的冬天,寒风料峭,大雪纷纷扬扬,路面十分湿滑。我去商店买东西,途中看到一位老爷爷摔倒在地。他就在我的前方不远处,我心里没有太多顾虑,马上跑到他身边去扶他,心里想:天这么冷,年逾古稀的老爷爷摔倒,肯定不好受。可是把他扶起来之后,他非但不感谢我,反而说是我故意推他滑倒的,现在他不舒服,要去检查身体。正好旁边有路人经过,他就告诉路人我是“肇事者”,害他滑倒了。没办法,我只好陪他去医院检查身体。
  经历过这件事,我越想越生气,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做得对不对。现在的社,会错综复杂,什么人都有。我们中学生年龄小,不具备分辨事物的能力,一不l小心,善良就被别人利用了。
  所以,为了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我们应该擦亮眼睛:看到老人倒地不要贸然去扶。
  反方:(454950)河南武陟县兴华中学102班
  王惠每个人都会变老,如果你老了,摔倒街头,你希望有人过来扶吗?我们是学生,任何事都需要学习,当然也要学习帮助别人,学会多做善事,不能因为怕被诬陷就不去学习。如果因为担心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就停止行动,那你还能干什么呢?打个比方,比如中考,如果你怕考不上,怕考砸了要挨训难过,难道你就不考了?
  有一些老人可能会在你帮了他以后反过来诬陷你,但是我相信这种人是极少数。你能因为一部分人缺良心而视所有人为坏人吗?再打个比方,一个班里有几个学生调皮捣蛋,老师难道要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惩罚全班同学吗?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个别倒地的老人讹诈搀扶者而对所有倒地老人都不管不问,使倒地老人都受到“惩罚”。
  金钱不是第一位,人性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怕损失金钱而放弃人性,相信我们的损失更大。所以,老人倒地一定要扶!
  指導老师:马勤玲   三、不具备抗争不良现象的能力。初中生本身就属于弱势群体,现在社会这么复杂,假如真的碰到了讹诈这类不良现象,我们没有能力去应对,只能给我们的父母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我的结论是:遇到倒地的老人,可以为其呼救,可以报警,但不要贸然去扶。老人倒地该不该扶,成了时下热议的话题。许多人在批评路人冷漠的同时,也劝自己的家人别多管闲事。的确,从公交车司机扶老妇反被诬,到“小悦悦事件”,都让人感到心寒,但我认为,见老人倒地,还是该扶。
  孟子说过:“嫂溺不援,是豺狼也。”即使在那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小叔子看到嫂子掉水里也要出手相救,否则如同豺狼。为什么?为的是人性。孟子相信人性本善,救困扶弱是人的天性。同样,我认为扶起摔倒的老人也是为了维护人向善的天性。往小处说,这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往大出说,这是为了人类的尊严。关键所在。但你看,对于诬陷做好事者的老人,人们都给予强烈批评,足见公道自在人心。虽然救人反被诬是悲剧,但以怨报德者付出的代价更高,他们从此将时时刻刻受到良心的拷问!
  我认为老人倒地不该扶,理由是目前我们缺乏抑恶扬善的社会氛围和相应的制度保障,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心理伤害。
  成为“罗生门”的“彭宇案”姑且不论,天津许云鹤案在证据不足的情形下,法官用了“必然”、“定然”等主观判断来做过错推定,令人恐惧。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江苏长途汽车司机殷红彬、乘务员郁维贞在路上扶起了一位被撞倒的老太太,反被诬为“肇事者”,所幸车上装了摄像头,才得以洗刷冤屈。
  一个时期以来,各地频频出现路人好心助人却反遭讹诈的事例。这种情况,实际上是相关法规不完善造成的。应该从根源人手,惩治讹人者,保护助人者,这才能解决问题。
  说实话,我是个心软之人,每次看到好心人助人被诬的新闻,我都忍不住想怒吼,可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一个人的怒吼也改变不了现实。所以,如果在路上偶遇老人摔倒,我会想点别的办法去帮助他,但不会去扶。没有人天生是魔鬼。但如果那一刻被扶者的邪念战胜了善念,狠狠地讹诈我一把,那结果会很恐怖!
  指导老师:王冰
其他文献
如今,家中有客人来,主人总要先将厅室打扫干净,收拾整齐。这既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显得主人家好客、有礼貌。几千年来,从官家到老百姓家。一直都保持着这种良好的传统礼节,这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大家共守的迎客习俗了。  打扫卫生的扫帚,古人叫做“彗”,也写为“彗”,是用细竹条扎成的,又称“拔彗”。  《庄子·达生》记,有一次,田开之去见周威公,威公问他:“我听说祝肾这个人研究养生之道,你同他多有交往,
期刊
[典子的话]  我去过清华、北大,即使不是寒暑假,校园里也到处是拿着相机拍照留影的游人。在校园里走走,觉得气氛确实不同。比起其他大学来,清华、北大的学生似乎少了几分进入大学就放松的慵懒,多了几分锐意进取蓄势待发的生气。他们或三五成群地讨论问题,或安静地坐在草地上看书,或自顾自地大声朗诵,但脸上都流淌着自信与从容,那种气质很容易感染周围的人——这可能也是家长们想让孩子来感受的。本次来稿中,大部分小辩
期刊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创刊于1993年1月,2013年是她创刊20周年。近20年來,这本杂志致力于中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学业进步,活力四射,成为全国语文报刊中的著名品牌,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在无数人的青春时代留下了一抹温暖的记忆。为迎接《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创刊20周年,本刊特举办全国征文活动。  1.征文题目请以“我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为话题作文,具体题目自拟。  2.内容提示 可就个人与刊物之
期刊
【原典】  (谢安)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  【释义延伸】  公元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亲自带领87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东晋的首都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大家都盼望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会稽东山
期刊
一天,眼睛对其他感官同伴说道:“在这些谷地、沟壑后面,我看到了一座山。云蒸霞蔚,好一座壮丽的山啊!”   耳朵听完了眼睛的话,说:你看到的山在哪儿?我怎么没听到它的声音?  接着,手说:“我想方设法也没触摸到它嘛,根本就沒有山!”  鼻子说:“我真不明白,有山我怎么会闻不出来。这纯粹是无中生有,没有影的事。”  眼睛听了暗自好笑,转身向别处望去,而其他的感官却集会研究眼睛为什么会有这种迷误。经过认
期刊
一提到蜜蜂。许多人都会对它的独门利器——螯刺畏惧不已。很多人都有被其狠狠蜇过的经历,尤其是少不更事时,见到在花丛中飞舞的蜜蜂,忍不住与其“亲密接触”,而蜜蜂往往会错意,误以为要伤害它,遂将螯刺狠狠扎进人的皮肤。由于螯刺连接着蜜蜂的内脏,在蜜蜂脱离时,螯刺就会连同其内脏一同脱落。蜜蜂这是以生命为代价捍卫自己呀。  在蜜蜂家族中,有一类蜜蜂因不具备独门利器——螯刺,而被视为“异类”,它们就是“无刺蜂”
期刊
大概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子吧,面对小我10岁的妹妹,“让着她,她还小”,是妈妈的口头禅。  妹妹虽小,却古灵精怪,经常惹得我火冒三丈。我吓唬她,她便跑去妈妈那里告状。有时,我吃个苹果、看个电视,她也向妈妈打小报告。我经常受到妈妈不分青红皂白的数落,她却冲我扮鬼脸,让我哭笑不得。  我不止一次告诉妈妈,妹妹大了,不能太宠,老当小孩子看会害了她。妈妈却不以为然,一如既往地护着她。渐渐地,家里便出现了一些不
期刊
我还在读小学时。父亲从部队转业到了边疆。父亲对我说,那是他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我们坐了十多天的车,才到达父亲的故乡。我进了新的学校,一下适应不了新的环境。同学们都讲本地方言,我总也听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不知不觉课程落下很多。  我的同桌是一个患过小儿麻痹症的男生。在每天的语文听写课上,他都把自己写下的答案给我看,于是,我一直得到老师的表扬。听到表扬,我就高兴得晕晕乎乎。  
期刊
一路走来,有你相伴,不再孤单。——题记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与那些“留守儿童”相比,我不仅拥有能与父母日夜相处、备受关爱的珍贵的日子,而且因为爸爸妈妈都是语文老师,我的家庭一直弥漫着书香。我与书很早结缘。成长的路上,缕缕书香与我相伴。  在我三岁前,爸爸妈妈都在村里小学教书,我便由奶奶照看,玩的是小铲子、泥块、石子,听到的歌谣也自然是“小喜鹊,尾巴长……”之类。后来,爸妈同时被调到离老
期刊
十年前,初来这个城市工作,为了省钱,我在市郊租了六楼一套一居室的老式工房。因公司每天加班,我终日早出晚归,快半年了还没真正认识一个邻居。  说心里话,我对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城市毫无好感可言,我觉得它冷漠、排外,以为自己叽里咕噜的方言十分优越,视所有的外地人为乡下人。  那时候我从市区回到住处往往已是深夜,自己随便弄点吃的,或者洗洗积攒下来的替换衣服,沾床就睡。常遇到这样的事:早晨挂在阳台晒干的衣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