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午饭时在学校食堂里有几个学生把剩下的馒头和菜随便扔进了垃圾桶。伙房的师父们很心疼,前去阻拦,谁知他们却振振有词说:“这是我们花钱买的,爱怎么扔就怎么扔,你管得着吗?”伙房的师父们被顶撞的哑口无言。此时此刻,再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育他们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为咋一听,他们的话似乎有道理,那些扔掉的饭菜他们的确花了钱。
现在扔一碗,将来就可能扔一桌、十桌、百桌的饭菜。要根除这一现象,使学生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粒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必须使他们心服口服才行。我开始浏览书籍以便能够有力地说服学生。利用班会课我把自己的读书所得传授给了学生。
第一 :为什么不能扔?
1. 一粒米里有一个宇宙
古德有一个警句说:“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见《口袋书第二册》)。一粒米从播种开始就吸收土地的水分,发芽后再接受阳光,经风吹,渐渐长大。地水风火(阳光代表火)土,缺了任何一项,作物都不会生长,而这五行恰恰构成了整个宇宙。因此扔掉一粒米就等于扔掉了整个宇宙,必定会受到宇宙的惩罚。更何况馒头里除了有整个宇宙还包含着许多人的劳动在里面,我们于心何忍呢?
2:资源属于大家
从表面看学生自己花了钱买下了饭菜,但是资源是大家的,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把属于大家的资源随便糟蹋。当世界上所有的资源消耗殆尽,只剩下钱的时候,钱又有什么用呢?
3:地沟油是扔出来的
二手油和从饭店的地沟捞上来的油都是地沟油。地沟里为什么会捞上来油呢?其根源还是因为浪费。大家都不扔,哪来的地沟油?
一个法国的富商人来中国经商,到饭店里买了一份菜,一个馒头,吃完了菜以后用剩下的一小块馒头把菜碟子擦干净吃掉了。当记者问他有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这么节俭时,他回答说资源是大家的,浪费是不道德的,节约是人的美德。如果大家都这样做,怎么会有地沟油呢?我们没有必要把富学生的钱跟法国富商的钱进行比较,难道有了钱我们就可以用钱来挥霍属于大家的资源吗?
4:钱多了是大家的
清华大学应用学教授翟洪森在一次讲座中说过:“钱为什么叫人民币?因为钱少了才是自己的,钱多了是大家的。”我们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有了钱要施舍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在这方面,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我们大家做出了好榜样。盖茨自己生活简朴却把钱施舍给了慈善机构,尽管施舍后暂时从世界首富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是很快又变成了首富。他的人生就是在玩钱的游戏,来了舍,舍了又来。越舍越多,这也符合宇宙的规律“舍得舍得”。因此,有了钱不要挥霍资源,而是要用来施舍给更需要的人。如果把钱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恣情享受,祸已近易。腰缠万贯恣情纵欲而夭折的例子比比皆是。
第二:建立节约型社会从我做起
<!--[if !supportLists]-->1. 在班级建立相互监督机制看谁最节俭
为了鼓励学生勤俭节约,在班会上我们建立了小组相互监督机制,比比看哪个小组最节俭。不仅仅是不扔饭菜,还包括纸、笔、本、橡皮等学习用品。以前很多学生的笔记本后面好几页没用完就换新的。通过这次班会教育,这一现象彻底改变了。
2. 鼓励学生少用纸抽,改用手帕
优质纸抽的原材料是100%的纯木浆,有的学生洗一次手要用好几张纸擦手,多消耗这些白花花的纸意味着要多砍到树木。为此我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少用纸抽,能用手帕就用手帕。
3. 利用网上图片教育学生
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县区没有脱贫,好多人在挨饿。有的地区的孩子们的课桌是在黑暗的屋子里放在石头上的木板。有的学生根本就上不起学。我们要勤俭节约,多关心和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班会上,我让学生们看中国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室图片以鼓励学生们多关心别人,有了多余的钱多施舍给穷孩子。杜绝浪费现象的再出现。(http://bbs.tiexue.net/post_5900816_1.html)。
4. 带领部分学生定期参观本地贫困地区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爱心,我们定期带领学生,尤其是那些富二代的学生们去本地的贫困地区参观,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并帮助他们建立“一帮一,结对子”。使学生们学会关爱别人,无私奉献。
5. 形成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风气
“节约”举措的实施,班级里再没有铺张浪费现象的出现,同学们都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班会上还鼓励学生说出在家里是如何勤俭节约的,例如洗澡、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冲厕所,节约用电等等。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 (例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塑料台布、洗漱用品等),纸、本尽可能双面用。更新下来的生活耐用品如衣服、书包、笔记本、课本等可以送给需要的人继续使用。摈弃讲排场、摆阔气、爱面子、相互攀比等陈旧观念,鼓励学生把家长开车送来上学改为骑自行车上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粒米、一块煤……不要小看我们身边的这些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如果人人都把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那么大家都可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科学生活方式,追寻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建立节约型社会,要从学校抓起。
现在扔一碗,将来就可能扔一桌、十桌、百桌的饭菜。要根除这一现象,使学生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粒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必须使他们心服口服才行。我开始浏览书籍以便能够有力地说服学生。利用班会课我把自己的读书所得传授给了学生。
第一 :为什么不能扔?
1. 一粒米里有一个宇宙
古德有一个警句说:“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见《口袋书第二册》)。一粒米从播种开始就吸收土地的水分,发芽后再接受阳光,经风吹,渐渐长大。地水风火(阳光代表火)土,缺了任何一项,作物都不会生长,而这五行恰恰构成了整个宇宙。因此扔掉一粒米就等于扔掉了整个宇宙,必定会受到宇宙的惩罚。更何况馒头里除了有整个宇宙还包含着许多人的劳动在里面,我们于心何忍呢?
2:资源属于大家
从表面看学生自己花了钱买下了饭菜,但是资源是大家的,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把属于大家的资源随便糟蹋。当世界上所有的资源消耗殆尽,只剩下钱的时候,钱又有什么用呢?
3:地沟油是扔出来的
二手油和从饭店的地沟捞上来的油都是地沟油。地沟里为什么会捞上来油呢?其根源还是因为浪费。大家都不扔,哪来的地沟油?
一个法国的富商人来中国经商,到饭店里买了一份菜,一个馒头,吃完了菜以后用剩下的一小块馒头把菜碟子擦干净吃掉了。当记者问他有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这么节俭时,他回答说资源是大家的,浪费是不道德的,节约是人的美德。如果大家都这样做,怎么会有地沟油呢?我们没有必要把富学生的钱跟法国富商的钱进行比较,难道有了钱我们就可以用钱来挥霍属于大家的资源吗?
4:钱多了是大家的
清华大学应用学教授翟洪森在一次讲座中说过:“钱为什么叫人民币?因为钱少了才是自己的,钱多了是大家的。”我们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有了钱要施舍给比我们更需要的人。在这方面,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我们大家做出了好榜样。盖茨自己生活简朴却把钱施舍给了慈善机构,尽管施舍后暂时从世界首富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是很快又变成了首富。他的人生就是在玩钱的游戏,来了舍,舍了又来。越舍越多,这也符合宇宙的规律“舍得舍得”。因此,有了钱不要挥霍资源,而是要用来施舍给更需要的人。如果把钱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恣情享受,祸已近易。腰缠万贯恣情纵欲而夭折的例子比比皆是。
第二:建立节约型社会从我做起
<!--[if !supportLists]-->1. 在班级建立相互监督机制看谁最节俭
为了鼓励学生勤俭节约,在班会上我们建立了小组相互监督机制,比比看哪个小组最节俭。不仅仅是不扔饭菜,还包括纸、笔、本、橡皮等学习用品。以前很多学生的笔记本后面好几页没用完就换新的。通过这次班会教育,这一现象彻底改变了。
2. 鼓励学生少用纸抽,改用手帕
优质纸抽的原材料是100%的纯木浆,有的学生洗一次手要用好几张纸擦手,多消耗这些白花花的纸意味着要多砍到树木。为此我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少用纸抽,能用手帕就用手帕。
3. 利用网上图片教育学生
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县区没有脱贫,好多人在挨饿。有的地区的孩子们的课桌是在黑暗的屋子里放在石头上的木板。有的学生根本就上不起学。我们要勤俭节约,多关心和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班会上,我让学生们看中国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室图片以鼓励学生们多关心别人,有了多余的钱多施舍给穷孩子。杜绝浪费现象的再出现。(http://bbs.tiexue.net/post_5900816_1.html)。
4. 带领部分学生定期参观本地贫困地区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爱心,我们定期带领学生,尤其是那些富二代的学生们去本地的贫困地区参观,以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并帮助他们建立“一帮一,结对子”。使学生们学会关爱别人,无私奉献。
5. 形成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风气
“节约”举措的实施,班级里再没有铺张浪费现象的出现,同学们都以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班会上还鼓励学生说出在家里是如何勤俭节约的,例如洗澡、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冲厕所,节约用电等等。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 (例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塑料台布、洗漱用品等),纸、本尽可能双面用。更新下来的生活耐用品如衣服、书包、笔记本、课本等可以送给需要的人继续使用。摈弃讲排场、摆阔气、爱面子、相互攀比等陈旧观念,鼓励学生把家长开车送来上学改为骑自行车上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粒米、一块煤……不要小看我们身边的这些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如果人人都把节约资源意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那么大家都可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俭以养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以节俭为值得彰扬的美德。选择节俭,不仅选择了一种科学生活方式,追寻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建立节约型社会,要从学校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