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业教育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将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必须持续进行的长期任务。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与创业教育的调研,提出针对该项目本土化的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业教育 本土化研究 KAB项目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从2005年8月起在中国大学中正式启动了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这一项目旨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但是,在KAB创业教育项目本土化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教育情况的调研,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1.知识失业“逼迫”创业教育必须前行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指出,随着高校的扩招,“知识失业”信号越来越明显。根据最新资料,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当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供给增加超过经济发展速度时,“知识失业”现象就必然会出现。这势必为创业人才和创业教育提供外部助力。
2.素质培养促进创业教育全面推广
从本质上来说,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人才储备。目前所实行的创业教育一般都涵盖了比较全面、综合的素质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二、浙江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创业教育调研
2008年3月至9月期间,浙江理工大学“高校KAB创业教育项目本土化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杭州、金华、义乌、温州四地就读的大学生和部分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研。
1.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心理调研
调研显示,在创业意识方面,21.2%的在校大学生曾经萌发过创业的想法,其中75%的学生是在大学期间产生创业意识的。在创业前景方面,34.5%的在校大学生看好大学生创业的前景;40.5%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毕业后马上创业并不是一条理想的就业途径;另有25%的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持观望态度。在创业教育方面,3.7%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掌握创业所需要用到的知识;12.9%的在校大学生曾经接受过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培训;2.3%的学生是通过参加创业类赛事了解了创业的相关知识;87%的学生认为如果学校开设创业相关的课程会帮助自己提高对创业相关知识的了解。在创业实践方面,15.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曾经有过创业方面的经历。
2.对创业大学生的调研
课题组选取了两类创业大学生进行调研,一类是创业起步阶段的大学生;一类是创业三年以上,发展比较成熟的大学生创业团体。
在第一类中,在回答“什么是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25.2%的学生选择的是创业项目的评估,25.4%的学生选择的是创业初期资金的来源,19.8%的学生选择的是社会关系,19.6%的学生选择的是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10%的学生选择的是创业团队建设。44.6%的大学生将目前的创业实践作为提高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方式,对于毕业后是否将创业作为就业途径都还未确定。94%的学生认为创业后自己在沟通协调、开拓创新、自我约束、自信心、抗挫心理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第二类中,我们重点访谈了由我校05届毕业生所组建的两个较为成功的创业团队。两个公司的主创人员均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今后大学生就业的一大趋势。在最近三年,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社会环境。虽然在他们读大学期间,学校还没有系统的创业课程,但是由于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倡导,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所提供的宽松环境,以及一些成功榜样的示范作用,促使他们最终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认为,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非常重要,它对于创业意识的激发、创业知识的获取、创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都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但并不鼓励大学生在毕业后盲目走上创业道路。
3.浙江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课题组对浙江省各地的几所在创业教育方面比较有特点的高校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浙江高校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希望能有比较系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浙江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也比较好,既有政府、高校的扶持,也有创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近几年,创业教育在浙江省许多高校已经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不少高校还利用地域经济特点,结合办学宗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业教育模式,被教育部称为“浙江模式”。
三、浙江高校创业教育对KAB项目本土化的启示
课题组所做的浙江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调研,以及“浙江模式”的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探讨,对KAB创业教育项目本土化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1.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机制
机制建设是确保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高校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应整合资源,形成整合优势,结合KAB创业教育项目,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规划,把创业教育的实施导入良性运行轨道。此外,创建KAB项目教育研究交流平台和KAB创业教育的评价评估体系,把创业教育列入高校教学评估的考核指标等方式,能从制度上保障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在高校的顺利推行。
2.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创业教育要分阶段,分类别,有梯度,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在本科生中开设公共选修课,或是将KAB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就业指导等相关必修课中。这类课程是学生创业的启蒙课程,目的是普及和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使其了解和掌握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进行创业实践的最基本的方法的课程。第二阶段,是搭建由专业性的创业课程以及专业性讲座组成的课程平台。对学生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如何创业的针对性教育。第三阶段,是试办创业教育辅修班,使更多的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地得到有关创业方面的培训。
学生创业经验的积累、创业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同时也需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教师指导下的创业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创业的适应期,所以要特别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和专门培训。一方面,在现有教师中,要选派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从事创业实践,进行创业实践模拟训练;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学生创业者从事兼职教学或研究工作,充实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3.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评估体系与支持系统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园、创业项目孵化基地都应为大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市场信息、项目评估和专家指导,引导毕业生与当地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结合,开辟新产业、新行业,进入新领域。
由于目前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实践都有赖于各级政府在创业政策、资金支持和法律援助、市场咨询等方面的协调能力。因此,政府应积极降低大学生创业企业准入门坎,扩大市场准入范围,以优惠政策激发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梁晶晶.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
[2]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关键词】创业教育 本土化研究 KAB项目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从2005年8月起在中国大学中正式启动了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这一项目旨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但是,在KAB创业教育项目本土化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教育情况的调研,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1.知识失业“逼迫”创业教育必须前行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指出,随着高校的扩招,“知识失业”信号越来越明显。根据最新资料,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人。当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供给增加超过经济发展速度时,“知识失业”现象就必然会出现。这势必为创业人才和创业教育提供外部助力。
2.素质培养促进创业教育全面推广
从本质上来说,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行人才储备。目前所实行的创业教育一般都涵盖了比较全面、综合的素质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二、浙江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创业教育调研
2008年3月至9月期间,浙江理工大学“高校KAB创业教育项目本土化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杭州、金华、义乌、温州四地就读的大学生和部分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研。
1.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心理调研
调研显示,在创业意识方面,21.2%的在校大学生曾经萌发过创业的想法,其中75%的学生是在大学期间产生创业意识的。在创业前景方面,34.5%的在校大学生看好大学生创业的前景;40.5%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毕业后马上创业并不是一条理想的就业途径;另有25%的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持观望态度。在创业教育方面,3.7%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掌握创业所需要用到的知识;12.9%的在校大学生曾经接受过创业方面的讲座或培训;2.3%的学生是通过参加创业类赛事了解了创业的相关知识;87%的学生认为如果学校开设创业相关的课程会帮助自己提高对创业相关知识的了解。在创业实践方面,15.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曾经有过创业方面的经历。
2.对创业大学生的调研
课题组选取了两类创业大学生进行调研,一类是创业起步阶段的大学生;一类是创业三年以上,发展比较成熟的大学生创业团体。
在第一类中,在回答“什么是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25.2%的学生选择的是创业项目的评估,25.4%的学生选择的是创业初期资金的来源,19.8%的学生选择的是社会关系,19.6%的学生选择的是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10%的学生选择的是创业团队建设。44.6%的大学生将目前的创业实践作为提高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方式,对于毕业后是否将创业作为就业途径都还未确定。94%的学生认为创业后自己在沟通协调、开拓创新、自我约束、自信心、抗挫心理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第二类中,我们重点访谈了由我校05届毕业生所组建的两个较为成功的创业团队。两个公司的主创人员均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今后大学生就业的一大趋势。在最近三年,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社会环境。虽然在他们读大学期间,学校还没有系统的创业课程,但是由于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倡导,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所提供的宽松环境,以及一些成功榜样的示范作用,促使他们最终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认为,在校期间的创业教育非常重要,它对于创业意识的激发、创业知识的获取、创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都鼓励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但并不鼓励大学生在毕业后盲目走上创业道路。
3.浙江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课题组对浙江省各地的几所在创业教育方面比较有特点的高校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浙江高校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希望能有比较系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浙江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也比较好,既有政府、高校的扶持,也有创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近几年,创业教育在浙江省许多高校已经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不少高校还利用地域经济特点,结合办学宗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业教育模式,被教育部称为“浙江模式”。
三、浙江高校创业教育对KAB项目本土化的启示
课题组所做的浙江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调研,以及“浙江模式”的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探讨,对KAB创业教育项目本土化研究具有重要启示。
1.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机制
机制建设是确保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高校教学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应整合资源,形成整合优势,结合KAB创业教育项目,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规划,把创业教育的实施导入良性运行轨道。此外,创建KAB项目教育研究交流平台和KAB创业教育的评价评估体系,把创业教育列入高校教学评估的考核指标等方式,能从制度上保障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在高校的顺利推行。
2.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创业教育要分阶段,分类别,有梯度,可以分三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在本科生中开设公共选修课,或是将KAB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就业指导等相关必修课中。这类课程是学生创业的启蒙课程,目的是普及和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使其了解和掌握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进行创业实践的最基本的方法的课程。第二阶段,是搭建由专业性的创业课程以及专业性讲座组成的课程平台。对学生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如何创业的针对性教育。第三阶段,是试办创业教育辅修班,使更多的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地得到有关创业方面的培训。
学生创业经验的积累、创业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同时也需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教师指导下的创业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创业的适应期,所以要特别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的选拔和专门培训。一方面,在现有教师中,要选派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从事创业实践,进行创业实践模拟训练;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学生创业者从事兼职教学或研究工作,充实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3.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评估体系与支持系统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园、创业项目孵化基地都应为大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市场信息、项目评估和专家指导,引导毕业生与当地的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结合,开辟新产业、新行业,进入新领域。
由于目前创业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实践都有赖于各级政府在创业政策、资金支持和法律援助、市场咨询等方面的协调能力。因此,政府应积极降低大学生创业企业准入门坎,扩大市场准入范围,以优惠政策激发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创业。
参考文献:
[1]梁晶晶.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
[2]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