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乡村中学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中步入了几个误区。
一、乡村中学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中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对青年教师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认识不清,对青年教师不敢大胆使用,更无心顾及管理和培养工作。
至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些学校更是无心顾及。有的领导认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到乡村中学任教,一般在任教三、五年后就想方设法调走,来自异地他乡的毕业生就更是如此。与其给青年教师创造优越的培训、进修的条件,不如多把机会留给已在当地成家落户的老教师。
误区之二:对青年教师管理不科学,培养不务实。不考虑青年教师的高层次需要,强化制度管理,过分夸大经济手段的作用,实施以“一分两率”为主要参考标准的积分竞赛制度。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硬性规定教师的工作量,每学期必须完成多少课时的教学,备课几节,批改作业几次,早晚自习辅导几次,出操几次。如没有按时按质完成则要上缴每次若千元的罚款。二是对教学业绩进行评定。规定某某教师任教科目的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必须位于全县排名第几名。每位教师基分100分,每类名次前进一名积一定数量正分,后退一名积相应的负分。奖励基金由教师自己出80%,学校出20%。计算全体教师总积分,计算总奖金,用总奖金除以总积分即为分值。积正分者用教师个人积分乘以分值即是教师应得奖金,积负分者再按规定罚款。
误区之三:学校领导是管理者,既要管好他人,更要注意自我管理。有些领导忽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鞭策,不为师生员工做表率,不关注青年教师的情感、利益和需要,不善于听取青年教师的意见。青年教师在民主评议、讨论决策、自行开展教研方面的权力相当有限。
二、走出误区:给乡村中学领导的几点
(一)充分重视青年教师在乡村中学的重要作用。
青年教师队伍是乡村中学教师队伍中十分重要的一支队伍。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接受新事物快,反应敏捷,爱钻研教材教法。每一位有战略眼光的校长,都不会忽视教师队伍建设,不少学校把中青年教师视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
(二)正确认识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的目的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它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师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和专业要求,而不赞成脱离本职工作去进行培训和进修。其方式应坚持在校提高为主。比如,多留给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把外校的名师请进来,组织各种短期培训;各种县、市教学研讨会多选派青年教师参加;鼓励青年教师多写教学体会、教学论文;根据青年教师的兴趣和专长吸收他们参与教学管理。以上等等措施都是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是在管理他们。二是一些领导本身管理观念就有问题。不按学校统一要求备课,作业没有达到规定数量就是不服从管理?只要目的端正,方法得当,培养工作就应尽可能地去做。
我们认为,“培养”与“管理”工作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扎根乡村、以苦为乐、以校为家的奉献精神。乡村中学地理位置偏僻,办学条件艰苦,教师收入偏低。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也不是期望一天两天就能得到改善的。在这种环境下,一些青年教师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现象,产生消极、沮丧情绪。这时,学校领导必须及时加以引导,多去关心他们的各种需要,尽量地去消除他们都感觉物质待遇贫乏的心理。当青年教师感到学校领导真正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着想时,教师心理也就会稍感欣慰,不断地鞭策自己,好好工作,回报领导,回报社会。
(三)掌握教育管理规律,树立管理新观念
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或伸缩度,制度管理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制度管理只能对个别不自觉或素质差的人起作用,或者有时只能做到表面上的整齐划一。要想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大家以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去,单凭制度管理就无能为力了。澳大利亚对教师的管理,很少有强制性、惩罚性的文件,鼓励创新、拔尖更重于惩罚落后,并不鼓励竞争。在过程管理中,强调人的潜能需要开发,需要适度培训,同时强调人天生是有惰性的,需要人不断去关心、帮助。对于少数自觉性较差的教师,应该增加管理上的感情投人,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爱护。
学校管理中经济手段的运用直接体现为结构工资制和奖惩制的实行。结构工资制只有与科学的教师聘任制挂钩,才能显示其作用,结构工资制需要以一定的财力为基础。这对许多财力薄弱的地区和学校都是不具备的。一些学者指出,中小学的工资制度适合采用类似锦标制度的形式,实行竞争性的岗位津贴。其做法为,先对学校的岗位按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津贴高低有别;再根据对教师过去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结果把教师安排到不同的位置上去。这样做,即加强和体现了考核的作用,又适当地拉开了教师的收入,同时避免了一些不良竞争。当然,这种机制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
一、乡村中学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中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对青年教师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认识不清,对青年教师不敢大胆使用,更无心顾及管理和培养工作。
至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一些学校更是无心顾及。有的领导认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到乡村中学任教,一般在任教三、五年后就想方设法调走,来自异地他乡的毕业生就更是如此。与其给青年教师创造优越的培训、进修的条件,不如多把机会留给已在当地成家落户的老教师。
误区之二:对青年教师管理不科学,培养不务实。不考虑青年教师的高层次需要,强化制度管理,过分夸大经济手段的作用,实施以“一分两率”为主要参考标准的积分竞赛制度。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硬性规定教师的工作量,每学期必须完成多少课时的教学,备课几节,批改作业几次,早晚自习辅导几次,出操几次。如没有按时按质完成则要上缴每次若千元的罚款。二是对教学业绩进行评定。规定某某教师任教科目的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必须位于全县排名第几名。每位教师基分100分,每类名次前进一名积一定数量正分,后退一名积相应的负分。奖励基金由教师自己出80%,学校出20%。计算全体教师总积分,计算总奖金,用总奖金除以总积分即为分值。积正分者用教师个人积分乘以分值即是教师应得奖金,积负分者再按规定罚款。
误区之三:学校领导是管理者,既要管好他人,更要注意自我管理。有些领导忽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鞭策,不为师生员工做表率,不关注青年教师的情感、利益和需要,不善于听取青年教师的意见。青年教师在民主评议、讨论决策、自行开展教研方面的权力相当有限。
二、走出误区:给乡村中学领导的几点
(一)充分重视青年教师在乡村中学的重要作用。
青年教师队伍是乡村中学教师队伍中十分重要的一支队伍。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接受新事物快,反应敏捷,爱钻研教材教法。每一位有战略眼光的校长,都不会忽视教师队伍建设,不少学校把中青年教师视为教育教学的主力军。
(二)正确认识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之间的关系
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的目的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它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师所承担的教育任务和专业要求,而不赞成脱离本职工作去进行培训和进修。其方式应坚持在校提高为主。比如,多留给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把外校的名师请进来,组织各种短期培训;各种县、市教学研讨会多选派青年教师参加;鼓励青年教师多写教学体会、教学论文;根据青年教师的兴趣和专长吸收他们参与教学管理。以上等等措施都是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是在管理他们。二是一些领导本身管理观念就有问题。不按学校统一要求备课,作业没有达到规定数量就是不服从管理?只要目的端正,方法得当,培养工作就应尽可能地去做。
我们认为,“培养”与“管理”工作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扎根乡村、以苦为乐、以校为家的奉献精神。乡村中学地理位置偏僻,办学条件艰苦,教师收入偏低。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也不是期望一天两天就能得到改善的。在这种环境下,一些青年教师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现象,产生消极、沮丧情绪。这时,学校领导必须及时加以引导,多去关心他们的各种需要,尽量地去消除他们都感觉物质待遇贫乏的心理。当青年教师感到学校领导真正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着想时,教师心理也就会稍感欣慰,不断地鞭策自己,好好工作,回报领导,回报社会。
(三)掌握教育管理规律,树立管理新观念
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或伸缩度,制度管理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制度管理只能对个别不自觉或素质差的人起作用,或者有时只能做到表面上的整齐划一。要想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大家以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去,单凭制度管理就无能为力了。澳大利亚对教师的管理,很少有强制性、惩罚性的文件,鼓励创新、拔尖更重于惩罚落后,并不鼓励竞争。在过程管理中,强调人的潜能需要开发,需要适度培训,同时强调人天生是有惰性的,需要人不断去关心、帮助。对于少数自觉性较差的教师,应该增加管理上的感情投人,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爱护。
学校管理中经济手段的运用直接体现为结构工资制和奖惩制的实行。结构工资制只有与科学的教师聘任制挂钩,才能显示其作用,结构工资制需要以一定的财力为基础。这对许多财力薄弱的地区和学校都是不具备的。一些学者指出,中小学的工资制度适合采用类似锦标制度的形式,实行竞争性的岗位津贴。其做法为,先对学校的岗位按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津贴高低有别;再根据对教师过去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结果把教师安排到不同的位置上去。这样做,即加强和体现了考核的作用,又适当地拉开了教师的收入,同时避免了一些不良竞争。当然,这种机制也有不足,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