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以及对新教材教师用书的阅读理解,我注意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特别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数学课程标准》以及教师用书的每一册都把本册的教学目标定位到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领域”、“数学思考领域”、“解决问题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每一个单元教学的具体目标中,也特别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而对这一目标的实践中,如果过于重视这一目标同,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既然不能完全量化,教师辛勤的成果就得不到合理的评价,甚至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得不到社会、家长的认可,因而常常会说起它重要而做起来不要。我个人认为,对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视和实践,正是对我们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严峻考验。
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具有达成周期比较长,需要学生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并在体验的基础上习得,表现为一种从量變到质变的过程的特征,因此,其在教材中应表现为渗透性、渐进性与整体性。
渗透性是指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内容单独出现在教材中,比如,专门教学生怎样才能“想知道,爱提问”,或者怎样才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而是把这些内容标准不断地渗透在各种不同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内容中,用精美的画面、有趣的活动形式,以及知识技能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体验与感悟。比如,一张精美的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的照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而一张垃圾山、荒漠吞噬的照片也可以让学生感悟到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画一幅想象画可以让学生抒发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听一段科学家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在科学学习和科探究中应该怎样去做。
渐进性反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达成过程的有序性。由于它是一个积累与渐变的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教材中必须体现这一特征,从形式上看每一项内容标准可能会渗透在不同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中,而这些内容本身不一定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互不相关,是间断的;但从内容标准本身由初次出现到逐步积累,进而达到一定程度升华的安排顺序看,它又表现出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教材应按照这一原则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
整体性是指对一套教材来说,其最终对中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的体现应该是整体的、完整的。不能简单苛求每一册教材都有完整的整体性体现,也不要轻易把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按年级划分成再细的教程标准,否则容易把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异化了它们的本意。这一点教师必须充分注意。
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在教材中体现出渗透性,渐进性与整体性,教学过程中的落实主要依靠活动教学法,即教师不能把这些内容标准像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一样,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练习作业、考试等方式直接“教”给学生,而必须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做做、画画、玩玩等,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这些体验和感悟,有些是学生当场感受到,并且有所表示的;也有些是学生当时并没有马上感受到,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体验和感悟,暂时积存在他们的心中,随着学习的进程中,这种积存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产生顿悟并显示出来的。
而好的活动设计是保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落实的前提。这里所谓好的标准主要是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是否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各项具体内容标准,它们之间在内涵上是否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不出现活动与内容标准之间的脱节。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往往以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为载体,是渗透在知识技能领域内容标准的落实过程之中的。教学中设计活动时往往会以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为中心安排活动,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这一点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每项活动设计完成时,都应该做一次检核,考察它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的相关性。好的活动设计还应该是学生有兴趣,乐意参加,投入程度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与求知欲望的,这些标准也应该作为评价活动设计内容效度的指标列入评价方案之中。
活动教学的过程评价主要靠教师的现场观察与判断,尤其是对学生参与程度、兴趣激发、有否体验和是否感悟的观察与判断。一项有效的活动设计好了,教师在实施中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按步骤组织好活动,关注知识技能内容标准的落实,更重要的是巡视与观察,要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对他们进行各种有效的指导,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到应有的体验和感悟中去,促进学生体验和感悟的发生。这需要教师具有机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情感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智力,达到教学中的认识目的,必须从加强情感教学入手。
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具有达成周期比较长,需要学生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并在体验的基础上习得,表现为一种从量變到质变的过程的特征,因此,其在教材中应表现为渗透性、渐进性与整体性。
渗透性是指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内容单独出现在教材中,比如,专门教学生怎样才能“想知道,爱提问”,或者怎样才能“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而是把这些内容标准不断地渗透在各种不同知识技能领域的教学内容中,用精美的画面、有趣的活动形式,以及知识技能内容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吸引学生,让他们在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体验与感悟。比如,一张精美的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的照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而一张垃圾山、荒漠吞噬的照片也可以让学生感悟到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画一幅想象画可以让学生抒发对某一事物的情感,听一段科学家的故事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在科学学习和科探究中应该怎样去做。
渐进性反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达成过程的有序性。由于它是一个积累与渐变的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教材中必须体现这一特征,从形式上看每一项内容标准可能会渗透在不同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中,而这些内容本身不一定有什么联系,表现出互不相关,是间断的;但从内容标准本身由初次出现到逐步积累,进而达到一定程度升华的安排顺序看,它又表现出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过程。教材应按照这一原则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
整体性是指对一套教材来说,其最终对中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的体现应该是整体的、完整的。不能简单苛求每一册教材都有完整的整体性体现,也不要轻易把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按年级划分成再细的教程标准,否则容易把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异化了它们的本意。这一点教师必须充分注意。
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在教材中体现出渗透性,渐进性与整体性,教学过程中的落实主要依靠活动教学法,即教师不能把这些内容标准像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一样,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练习作业、考试等方式直接“教”给学生,而必须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做做、画画、玩玩等,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这些体验和感悟,有些是学生当场感受到,并且有所表示的;也有些是学生当时并没有马上感受到,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体验和感悟,暂时积存在他们的心中,随着学习的进程中,这种积存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产生顿悟并显示出来的。
而好的活动设计是保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落实的前提。这里所谓好的标准主要是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是否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各项具体内容标准,它们之间在内涵上是否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不出现活动与内容标准之间的脱节。因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往往以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为载体,是渗透在知识技能领域内容标准的落实过程之中的。教学中设计活动时往往会以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为中心安排活动,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这一点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每项活动设计完成时,都应该做一次检核,考察它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内容标准的相关性。好的活动设计还应该是学生有兴趣,乐意参加,投入程度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与求知欲望的,这些标准也应该作为评价活动设计内容效度的指标列入评价方案之中。
活动教学的过程评价主要靠教师的现场观察与判断,尤其是对学生参与程度、兴趣激发、有否体验和是否感悟的观察与判断。一项有效的活动设计好了,教师在实施中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按步骤组织好活动,关注知识技能内容标准的落实,更重要的是巡视与观察,要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对他们进行各种有效的指导,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引导到应有的体验和感悟中去,促进学生体验和感悟的发生。这需要教师具有机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情感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智力,达到教学中的认识目的,必须从加强情感教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