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社会,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行动导向教学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这环节中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引入后教师的重要作用,在这一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换和教师转换的途径。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教师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换途径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行动导向教学,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现关键在于转变现有师资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引入后教师的重要作用
行为导向,又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为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老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对象,实施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使职业教育从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将学生学习与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本的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可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现教师起着重要作用。
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1、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组织者
传统教学中,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育理念,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行动导向的教学,教师充当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角色。老师要设计课堂以什么样的方式手段去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如何让学生互相学习、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课堂中,教师要按照课前准备的设计方案,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自己认知和掌握结论,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才进行引导、讲解,多引导指点,少理论讲授,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2、由个人撑控者变为团体合作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自己完成教学工作,不与其他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指导的内容涉及知识、学科、技能不断扩大。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
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互相交流,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由照本宣科的阐述者转变为实践应用的带领者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课程(包括教材)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情,教师无权也无须过问,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今社会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优化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学习内容不再是传统学科系中的教材,而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和依据,多向学生介绍案例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使专业技能与企业融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师生关系的合作者
行動导向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使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参与者、合作者。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提倡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互相探讨从中学习,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能“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三、教师角色转换的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面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高职教师能否及时地转换角色,关系到教学质量、学校特色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教师自身发展和生存的问题。教师要放低姿态,不再以“老师”的身份自居,不断学习新的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摈弃落后的教学方法,对所教的内容予以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走上创新之路。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作为高校里的教师,信息的传播者,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概念。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又要有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是从校门走进校门,大多是只会纸上谈兵,许多指导自己也很欠缺。市场需求往往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要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掌握新的技术,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潜能,促进思路的转变,加强技能的练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
3、改变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灌输”与“说教”方式讲授知识,尤其一些文字性特别强的课程,老师讲授的内容更加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方式必须更加注重创新性和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能提高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
4、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我国著名学者钱伟长曾说过:“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动态,要经常翻阅科技杂志、论文集,还要动手做实验、做数值研究”。教师应该在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帮助下,不断研究最有效、最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发挥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下,更应该加强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研究,使这些实践成果形成系统的理沦知识,更便于教师的学术水平的升华,实现从“理论一实践”到“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教学思路。
四、结束语
在行动导向创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勇于改革高职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善于借鉴、吸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熟悉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行动导向教学中,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教学改革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1]黄炳龄.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3]梁蕊芳.行为导向教学对教师自身的提高[J].现代农业,2013
[4]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教师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转换途径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行动导向教学,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现关键在于转变现有师资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一、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引入后教师的重要作用
行为导向,又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行为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
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老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标对象,实施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目的,使职业教育从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将学生学习与学生发展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本的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可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现教师起着重要作用。
二、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换
1、由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组织者
传统教学中,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教育理念,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行动导向的教学,教师充当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的角色。老师要设计课堂以什么样的方式手段去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如何让学生互相学习、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课堂中,教师要按照课前准备的设计方案,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自己认知和掌握结论,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才进行引导、讲解,多引导指点,少理论讲授,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2、由个人撑控者变为团体合作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自己完成教学工作,不与其他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指导的内容涉及知识、学科、技能不断扩大。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
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互相交流,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由照本宣科的阐述者转变为实践应用的带领者
在传统教学理论中,课程(包括教材)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情,教师无权也无须过问,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今社会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在优化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学习内容不再是传统学科系中的教材,而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和依据,多向学生介绍案例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企业、走向社会,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使专业技能与企业融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师生关系的合作者
行動导向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使教师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参与者、合作者。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中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提倡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互相探讨从中学习,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能“蹲”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
三、教师角色转换的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面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高职教师能否及时地转换角色,关系到教学质量、学校特色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教师自身发展和生存的问题。教师要放低姿态,不再以“老师”的身份自居,不断学习新的社会需求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摈弃落后的教学方法,对所教的内容予以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走上创新之路。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在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信息,作为高校里的教师,信息的传播者,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概念。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又要有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是从校门走进校门,大多是只会纸上谈兵,许多指导自己也很欠缺。市场需求往往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要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发展情况,掌握新的技术,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潜能,促进思路的转变,加强技能的练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
3、改变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灌输”与“说教”方式讲授知识,尤其一些文字性特别强的课程,老师讲授的内容更加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方式必须更加注重创新性和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能提高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
4、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我国著名学者钱伟长曾说过:“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动态,要经常翻阅科技杂志、论文集,还要动手做实验、做数值研究”。教师应该在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帮助下,不断研究最有效、最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发挥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制下,更应该加强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研究,使这些实践成果形成系统的理沦知识,更便于教师的学术水平的升华,实现从“理论一实践”到“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教学思路。
四、结束语
在行动导向创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勇于改革高职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善于借鉴、吸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熟悉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同时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行动导向教学中,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教学改革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1]黄炳龄.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实施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3]梁蕊芳.行为导向教学对教师自身的提高[J].现代农业,2013
[4]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