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出路在消除城乡福利差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cg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目前要深化的诸项改革中,户籍改革无疑是个焦点。户籍改革既“重要”,又“不重要”。说“重要”,是因为它牵扯到“劳动力”这个要素资源的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改错了方向,可能会导致未来中国各级城市财政破产。说“不重要”,是因为它仅仅是表象,真正要改革的是背后的城乡“福利差”。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在公安部门户籍登记的技术处理上,分分钟就可以实现,但是否让新进城落户的农民瞬间或终能享受到城里人的“待遇”,却是不容回避的真问题。
  也就是说,户籍制本身不应是考量的重点,只要城乡“福利差”的问题解决了,户籍改革迎刃而解。现在在价值观上纠结,指责户籍制造成了城乡间的不平等,或背离了迁徙自由,看似快意,却于事无补。需要探索的是在既有的局限约束下,成本最小的户籍改革思路和方案。
  “积分入户”高门槛是城市的理性选择
  在去年的“十三五”规划中,中央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户籍改革规划,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1亿农民在城镇落户。
  细看各市的入户政策,会发现城市级别越高,落户的标准越严苛。北京上海这类核心城市的标准最苛刻,省会城市次之,普通地级城市再次之。县级城市的落户政策已近乎无“门槛”,只要农民在城里买有住房,即可落户。很多在县城购买了住房的农民并不愿意落户。成为“城里人”对他们已丧失吸引力,原因即在于通过农地补贴、“新农合”、“农村养老补贴”等政策的调整,城乡之间的“福利差”已经被填平,成为城里人没有什么“好处”可享了。近年县级城市的规模在飞速扩张,若将这些已购买了住房的农民在统计上纳入城镇居民,中央政府1亿农民进城的目标不难实现。
  从道理上说,城乡之间“福利差”越大,城里人享有的福利(主要包括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四个方面)越多,等于造成的价值洼地越低。若不设置进入门槛,农村人一定会趋之若鹜,蜂拥而入城市,去瓜分这些福利。而各级城市的福利水平是有差异的,北京上海最高,省会级、普通地级城市再次之。北京户口的“黑市”交易价近年已经飙升至数十万元,实际上等于是,市场在以“市价”度量北京市民所享有的福利水平,这“福利”值数十万元。
  若允许农民自由进城,且进城后立即享有城里人的福利水平,会带来什么后果呢?一是蜂拥的农民会瓜分现在城里人所享有的各项福利和资源,城里人能享有的福利水平和质量会大幅下滑。这自然会引发他们的反对。二是若维持原有的福利水平不变,各市财政支出会骤增。这些新增的开支若不能从新涌入城者身上征收,城市财政很快就会破产。
  所以才会出现限制进城数量的“积分制”落户政策,且落户标准随城市等级提升而更趋严苛。各地的“积分”标准,有财产(有无买房)、社保金缴纳、知识水平(度量新入者未来能给本市创造的价值)、年龄(决定缴纳与享有社保的年限比)等。这些标准的背后其实是各级市政府在权衡值不值得放新来者进城。对不同“来者”所采用差别对待的“落户”政策,看似“歧视”,其实也是各级城市政府在“市价”指引下,在“收支”上做出的理性选择。
  消除福利差的重点是降低城市居民福利
  以户籍作为管理和征税的依据,中国古已有之,但以农业和城市户籍约束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却是源于1958年。在当时整个产权制度由“私”转“公”的变革中,必然会对劳动力这一要素的流动进行约束,以斩断其退出的可能。随着产权公有化的推进,个体收入与投入的边际分离太大,整个社会的产出大降。竞争之下,不得不以“等级制”来约束资源的分配。户籍成为城乡分割的载体:城里人分配到的资源和享有的福利远高于农村人。
  改革开放后,产权制度再次发生逆转,这次由“公”再转化为“私”,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户籍制开始松动,但户籍制背后的城乡“福利差”却一直存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户籍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实际结果却是一直举步不前。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只要能拉平城乡之间的“福利差”,户籍改革自然水到渠成。但既有的思路是想通过提高农村的福利水平,让进城农民逐步享有城里人的福利,而不是通过降低城里人的既有福利水平来“拉平”,结果自然是南辕北辙。中国目前好就好在各级城市政府受财政支出的压力,设置了类似“积分制”的高准入门槛。
  改革开放前,中国是典型的福利国家,城里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均由政府包办,但包办的“质量”很差,整个社会都处在填饱肚子的边缘,这才有了1978年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新世纪初这段时间,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权利的逐渐界定,中国民众收入增长很快。但自2002年后,随着财政的好转,各级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公共支出,以两位数增幅提升,远超G D P增速。
  截至目前,从各种资讯看,养老金支出已经入不敷出。三级合作医疗也面临财政困境,不得不提高个人占比。财政部长楼继伟近两年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的就是中国不能“未富先骄”,搞高福利,要注意“财政平衡”、“以收定支”。
  政府提供“福利”,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搞全民养老,看上去当然好,但最终“钱”来自于何处?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来自纳税人上缴的税收。全球高福利国家,无一例外高税率,且富人的边际税率要远高于穷人。当税收不能填补高福利的支出时,剩余的选项就是发债,借钱度日。当有一天连利息都付不起,再无人愿意借钱,老债不能展期,唯有宣布破产“重组”。
  “福利”的最大弊病是使整个国家的劳动力定价体系出错。在边际税率上“打富”和在各种补助上“济贫”,导致收入不再是自身努力和知识量的函数,努力工作者与“懒汉”的收入在边际上近乎相等时,谁还会选择努力工作?更致命的是,知识或人力资本的积累多是靠“干中学”,高福利毁掉了人力资本积累的通道,使得一个国家失去了长久的竞争力和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
  中国没有美国、俄罗斯、沙特等国丰厚的自然资源,人口多且集中,也不像其他西方国家有两百多年工业化财富的积累,与全球其他国家展开竞争,凭借的只能是人力资本。若大搞福利,近30年累积的财富经不起多久的损耗。
  若明白了上述道理,户籍制改革问题就转化为如何降低城里人的福利水平问题。城里人的福利主要集中在上述三个领域:即教育、医疗和养老。只要这三个领域完成了市场化改革,服务本身和质量的享有主要由“市价”决定,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谁出价高,谁享有。也只有以“市价”作为分配资源的准则,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当城市不再是价值“洼地”,城镇居民也不再享有福利“低价”的好处,户籍制的弊病就不攻自破了。
其他文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落下残疾人群体  记者:你今年的提案是关于精神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提案的初衷是什么?  王新宪:从现实情况看,可以说残疾类别里,精神残疾人的困难程度是最大的,精神残疾人的亲属是非常痛苦的。精神康复者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活干,社会上其他患者一出事,就连累他们也丢了工作。精神病患者的亲属告诉我,患者往往是在康复之后因歧视才感到真正的痛苦。在有些农村贫困地方,“关锁”精神病人的现象还存在,
期刊
3月18日,2016年第三期广州社会组织讲坛上,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金锦萍分析称,《慈善法》中慈善组织的登记与认定制度、慈善税收制度和慈善信托的落地更为关键。  “管理费用不超10%”,实际上比原来宽松多了  (管理成本)不是《慈善法》里最重要的问题,也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之所以引起这么大争论,可能是因为前面几个草案,公开这个意见稿二审稿时都没出现(比例),到第三次提交大会时它突然出现了,当时比
期刊
3月19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慈善法》,此法将于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有人说,慈善繁荣的时代来临了。但一定要警惕,慈善之花盛开的时候,“伪慈善”的杂草免不了随之而来。  我区别慈善与“伪慈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目标、发展、对质疑的态度、有数据而非故事。  慈善项目的目标可能五花八门,但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受助人的现实困难或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不是为了追逐名声或者利益。而“伪慈善”就不同,它们有很强
期刊
近年来,中国的网络筹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有极大可能在不久的未来获得更具潜力的增长。但是,我们在乐观的同时也要吸取一些教训,因为很显然,中国的筹款人如果能懂得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筹款的话,他们可以筹得更多。  在中国,企业捐赠者是慈善收入的主要来源,个人捐赠的比例很低。这仅仅反映出了现阶段中国筹款行业的发展,我们不应视其为一个问题,这恰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在未来的几年,个人捐赠将成倍增长,并会
期刊
参与了慈善法草案从起草、一审、二审到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审议全过程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现有的规制主要是为了规范公开募捐行为,让募捐步入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以保护爱心人士的爱心不被欺骗。郑功成强调,慈善法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它提供了基本的法制环境,有助于民间慈善力量规范、健康地发展。  不是任何网络平台都可以募捐  记者:最近广东佛山有个案
期刊
1月下旬,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2016(第四届)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现场发布了《2015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大学生公益热情高涨,并对中国公益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志愿服务类型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大学生公益活动组织者中,公益机构、企业等校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本次调查涉及中国大陆所有省份的大学在读学生。范围涵盖大学一年级至研究生,最
期刊
今年3月,酝酿多年的《慈善法》在全国“两会”上通过,这一次,国家开门立法,名士舌战群儒,推动中国公益在市场化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尤其是关于公募基金会“管理费”的限定,让从业人员发出了“我心悲凉”的感喟。  目前,公众及政商各界对公益慈善行业的“道德绑架”仍然存在,公益从业人员还未能光明正大地拿到符合其市场价值的工资,这种行业发展与人心浮动的冲突无法在短期消解,将在“后慈善法
期刊
谈起薪酬待遇,公益人大多缺乏底气,有人认为已经低到无法对外人说,有人觉得跟企业相比有着显著的落差。秘书长到底值多少钱?奖励百万奖金是不是好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邀请了多家基金会的秘书长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这些秘书长分别来自北京、广州、深圳,有公募基金会,也有非公募基金会,他们普遍认同秘书长薪酬可以借鉴职业经理人的标准,但考虑到现状,他们又有所保留,认为还是要兼顾公益属性。有意思的是,在谈及是
期刊
2月17日,在美中国留学生欺凌案经过近一年的审理,在加州波莫纳最高法庭正式宣判,三名主要涉案成年人以绑架、殴打罪名分别获刑6年、10年以及13年。三人刑期结束后将被驱逐出美国。约一年前的一个夜晚,18岁的受害者被一群同学扒光了衣服用烟头烫、泼冷水、被高跟鞋踢、被逼吃头发和沙子……整个施虐过程长达5小时。  这一起虽然看似严重但在许多中国国内学生和留学生看来并不罕见的校园欺凌事件,最终引发了全美国社
期刊
当下的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逃离城市的喧嚣,期待回到乡村,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悠闲的生活方式。于是,一度“撤退”的乡村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放弃城市的便利、高薪和丰富的娱乐生活,回到乡村去创业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1月下旬,“聊遍环球”演讲活动在上海举行。这场演讲活动的主题主打“返乡”创业,邀请到了返乡自创业的平台、电商、农业科技、社区营造等领域的4位创客现身开讲。在演讲过程中,嘉宾和现场观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