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在云南实施以来,经过一年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困惑,看到了编排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一些困难,总体形势是好的,只要我们坚持新理念,采用新教法,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一定会锐意前进,取得更大成绩。下面仅从几个问题谈起,以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一、新教材理念新,顺应了时代要求
1.课程设计思路新颖。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观念,其基础性不仅体现了社会需求,还体现了学科的基础、学生的发展。地理新课程除了考虑学科的继承性、经典性外,还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渗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了时代性强的信息技术,顺应世界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地理课程不仅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也体现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应尽可能让学生选择他们所喜爱的课程,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探索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课程目标科学合理
总目标为: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内容,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明晰该目标,新课程提出了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分割,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目标,层层递进,有机统一。不仅侧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要求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地理数据等一系列地理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关键目标。“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运用于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侧重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侧重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能力的培养;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的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侧重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二、新教材编排科学,新理念呼唤新观念
新教材的编排设计,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从提高公民素质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突出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大大删减传统的学科知识。例如,关于太阳,只要求掌握对地球的影响,删除了关于太阳本身的知识;关于大气的知识只选择了大气受热、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关于水的知识只选择了水循环和洋流;关于洋流,删除了洋流的成因、类型等知识;关于地质的知识只选择了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关于地貌的知识只选择了地表形态的变化,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突出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突出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例如模块一总体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即宇宙环境及地球的运动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重视基本地理观念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公民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从地理学科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必修一模块是围绕一些重要观念来设计的,但需强调的是,本模块将人地关系作为内容设计的主线。例如,天文部分侧重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自然环境部分关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地理意义;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经验不足待改进,教法学法应革新
新教材特点是内容变化不大,但编排不求系统性,这给中老年教师改变观念带来挑战。个别老师总忘不了旧体系,力求完整无缺,加大了课堂容量和难度,不利于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目前我们对平行班和实验班采用了分类教学。平行班重视双基巩固,实验班重能力提高,取得了较好效果。课堂双边活动活跃,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主体参与型理念,适应了时代要求。不足之处是:开设课程门类多,课时严格受限,完成任务时间紧、负担重,使课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活动难以展开,个别目标难以落实。另外,缺乏较高质量的课件支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难以应用,这需要有关教育部门的配合与协调。还有高考目标尚未下达,拓展什么内容缺乏目的,这都是我们面临的困惑。
但是,新教材的优点不容置疑,课改初期出现挫折与困难是正常现象,只要我们积极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一会适应新教材教法的革新和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普洱第二中学)
一、新教材理念新,顺应了时代要求
1.课程设计思路新颖。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等基本观念,其基础性不仅体现了社会需求,还体现了学科的基础、学生的发展。地理新课程除了考虑学科的继承性、经典性外,还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反映当前地理科学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渗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了时代性强的信息技术,顺应世界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地理课程不仅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也体现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时代性。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增强高中课程的选择性是顾及学生特点的一条快捷、有效、合理的途径,应尽可能让学生选择他们所喜爱的课程,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探索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课程目标科学合理
总目标为: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内容,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明晰该目标,新课程提出了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分割,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目标,层层递进,有机统一。不仅侧重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要求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地理数据等一系列地理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的关键目标。“过程与方法”要求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运用于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侧重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的培养;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侧重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能力的培养;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的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侧重对地理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二、新教材编排科学,新理念呼唤新观念
新教材的编排设计,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从提高公民素质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突出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大大删减传统的学科知识。例如,关于太阳,只要求掌握对地球的影响,删除了关于太阳本身的知识;关于大气的知识只选择了大气受热、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关于水的知识只选择了水循环和洋流;关于洋流,删除了洋流的成因、类型等知识;关于地质的知识只选择了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关于地貌的知识只选择了地表形态的变化,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突出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突出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例如模块一总体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即宇宙环境及地球的运动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重视基本地理观念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公民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从地理学科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必修一模块是围绕一些重要观念来设计的,但需强调的是,本模块将人地关系作为内容设计的主线。例如,天文部分侧重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自然环境部分关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地理意义;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经验不足待改进,教法学法应革新
新教材特点是内容变化不大,但编排不求系统性,这给中老年教师改变观念带来挑战。个别老师总忘不了旧体系,力求完整无缺,加大了课堂容量和难度,不利于减轻负担,提高效率。目前我们对平行班和实验班采用了分类教学。平行班重视双基巩固,实验班重能力提高,取得了较好效果。课堂双边活动活跃,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主体参与型理念,适应了时代要求。不足之处是:开设课程门类多,课时严格受限,完成任务时间紧、负担重,使课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活动难以展开,个别目标难以落实。另外,缺乏较高质量的课件支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难以应用,这需要有关教育部门的配合与协调。还有高考目标尚未下达,拓展什么内容缺乏目的,这都是我们面临的困惑。
但是,新教材的优点不容置疑,课改初期出现挫折与困难是正常现象,只要我们积极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一会适应新教材教法的革新和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市普洱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