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做了归纳、分析,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帮扶少数民族学生解决文化适应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支持东部地区职业院校积极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的政策,本文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分析,结合工作实践,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作出系统归纳,并就辅导员如何准确、有效开展疏导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少数民族学生330人左右,我所带班级少数民族学生6人,年平均处理学生纠纷和心理问题涉及少数民族学生5例,这种现象及问题的产生,应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以便及时有效的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研究与教育管理。
二、少数民族学生文化不适应的问题表现
(一)学业发展不适应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环境及教育资源较为匮乏,普通话表达能力较差,在文化课程学习、实训实践过程中也很难适应老师的教学,致使学业上产生层层困难。
(二)人际交往不适应
少数民族有着较强的团体生活方式,致使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入学后不愿意同周边的同学和老师有过多的交流,导致不能快速融入大集体环境,差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他觉得在这里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适应这种新环境,萌生了退学的念头。
(三)消费心理不适应
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同学,家庭收入较低,与其他同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会形成一定的心理落差,带来了心理失衡。
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深深的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些文化适应问题,需要老师们的长期关怀,付出精力去了解、挖掘他们的心理诉求,研究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三、帮扶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的实践措施
(一)了解少数民族学生是做好文化适应问题的基础
1.运用档案信息。学生登记表记载着个人信息、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兴趣爱好与特长等是入学时填写的档案,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有效性。
2.心理监控网络。心理健康中心、心理社团、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心理健康四级工作网络为发现问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保障。尤其是新生入学时,要进行心理测评、筛查工作,建立分类指导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3.谈心谈话工作。思政教育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特点、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引导学生发展方向的主要方法,和谐的谈心谈话可以让学生卸下心理包袱,解决疑难问题。
(二)建立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是做好文化适应问题的保障
辅导员要刻意在班级中为少数民族同学营造健康、和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鼓励少数民族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系级、院级各项活动,接触不同的文化事物,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增进与班级同学的友谊。
(三)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是做好文化适应问题的重点
学院就业和创业指导中心指导同学们规划职业生涯,针对少数民族同学,结合当下就业形势,进行职业生涯帮扶教育,实习的时候根据不同民族学生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为其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学院根據少数民族同学所学专业,指导他们选择最适合的项目,安排专业教师指导他们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以此提高他们学习、生活的成就感。
工作中遇到的一名维族女生与同学由于生活习惯问题,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我在劝导其敞开心扉的同时,夸奖其维族特有的个性,使其放下戒备心理,要学会适应不同的文化氛围,凝聚力的重要性。同时劝其消除自卑心理,敞开胸怀,接受了彼此。
(四)精准帮扶“问题”学生是做好文化适应问题的关键
入学伊始,就要收集少数民族同学家庭贫困材料,为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习成绩优异的、班级活动表现积极的少数民族同学争取国家助学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以缓解贫困家庭学生们的经济压力。
学业上,学院将少数民族同学的文化适应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让少数民族同学在心理上感受到尊重和友好、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安排同学进行专项帮扶,解答疑难课程;当少数民族同学心理上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心理委员、辅导员老师或者心理健康中心老师来进行心理疏导。
四、实施效果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秉着“立德树人、尚技求精”校训精神,思政教育队伍解决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能力在不断成长,和谐、团结、友爱的文化氛围正在各族同学之间滋长。(作者单位为天津青年职业学院)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支持东部地区职业院校积极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的政策,本文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分析,结合工作实践,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作出系统归纳,并就辅导员如何准确、有效开展疏导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少数民族学生330人左右,我所带班级少数民族学生6人,年平均处理学生纠纷和心理问题涉及少数民族学生5例,这种现象及问题的产生,应引起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以便及时有效的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研究与教育管理。
二、少数民族学生文化不适应的问题表现
(一)学业发展不适应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环境及教育资源较为匮乏,普通话表达能力较差,在文化课程学习、实训实践过程中也很难适应老师的教学,致使学业上产生层层困难。
(二)人际交往不适应
少数民族有着较强的团体生活方式,致使大部分少数民族同学入学后不愿意同周边的同学和老师有过多的交流,导致不能快速融入大集体环境,差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他觉得在这里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适应这种新环境,萌生了退学的念头。
(三)消费心理不适应
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同学,家庭收入较低,与其他同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会形成一定的心理落差,带来了心理失衡。
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同学的生活习惯深深的影响着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些文化适应问题,需要老师们的长期关怀,付出精力去了解、挖掘他们的心理诉求,研究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三、帮扶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的实践措施
(一)了解少数民族学生是做好文化适应问题的基础
1.运用档案信息。学生登记表记载着个人信息、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兴趣爱好与特长等是入学时填写的档案,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辅导员有效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有效性。
2.心理监控网络。心理健康中心、心理社团、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心理健康四级工作网络为发现问题、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保障。尤其是新生入学时,要进行心理测评、筛查工作,建立分类指导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3.谈心谈话工作。思政教育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特点、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引导学生发展方向的主要方法,和谐的谈心谈话可以让学生卸下心理包袱,解决疑难问题。
(二)建立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是做好文化适应问题的保障
辅导员要刻意在班级中为少数民族同学营造健康、和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鼓励少数民族同学积极参加班级、系级、院级各项活动,接触不同的文化事物,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增进与班级同学的友谊。
(三)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是做好文化适应问题的重点
学院就业和创业指导中心指导同学们规划职业生涯,针对少数民族同学,结合当下就业形势,进行职业生涯帮扶教育,实习的时候根据不同民族学生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为其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学院根據少数民族同学所学专业,指导他们选择最适合的项目,安排专业教师指导他们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以此提高他们学习、生活的成就感。
工作中遇到的一名维族女生与同学由于生活习惯问题,发生了言语上的冲突。我在劝导其敞开心扉的同时,夸奖其维族特有的个性,使其放下戒备心理,要学会适应不同的文化氛围,凝聚力的重要性。同时劝其消除自卑心理,敞开胸怀,接受了彼此。
(四)精准帮扶“问题”学生是做好文化适应问题的关键
入学伊始,就要收集少数民族同学家庭贫困材料,为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习成绩优异的、班级活动表现积极的少数民族同学争取国家助学金、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以缓解贫困家庭学生们的经济压力。
学业上,学院将少数民族同学的文化适应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让少数民族同学在心理上感受到尊重和友好、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安排同学进行专项帮扶,解答疑难课程;当少数民族同学心理上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心理委员、辅导员老师或者心理健康中心老师来进行心理疏导。
四、实施效果
天津青年职业学院秉着“立德树人、尚技求精”校训精神,思政教育队伍解决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能力在不断成长,和谐、团结、友爱的文化氛围正在各族同学之间滋长。(作者单位为天津青年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