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发挥网格化治理的优势作用,完善现有基层目前急需进行完善的问题,采取相关解决措施,实现资源整合调度,大幅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奠定智慧型城市建设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智慧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
一、中国网格化治理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的网格化治理最早应用于2004年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东城区通过横向的聚合,打破职能的边界推行社区网格化治理,实现网格区域监督和指挥。以北京东城区为范例进行实地实践,用“双轴法”通过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全方位融合各个政策层级、职能和部门。“网格化治理”模式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试点并取得一定的成功后,迅速在全国推广。
中国化网格治理的优势和特点相对鲜明,采取以划分网格的形式,对城市结构进行顺序化、精细化、动态化、系统化的各方面管理,解决传统管理方式分工不细、定位不准、管理多头的问题,改变以往杂乱无章的局面,实现资源整合、部门协同和统一调度,大幅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
二、网格化治理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随着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基层政府疲于应付。通过发挥网格化治理的优势作用,科学完善现有基层目前急需进行完善的问题,采取“事前防范、未雨绸缪”、“事中处理、便捷科学”、“事后善后、总结经验”三步关键顺序结构,在各个环节提高维稳效率、增强了维稳效能。
网格员在一日双巡中一旦发现辖区内的不安定因素、安全隐患、违法线索等信息能及时上报,能处理的当场就处理,无法处理的由区中心进行分流处理。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上门走访中,除了基本的信息采集和情况上报外,还通过入户走访宣传地方政策、收集社情民意,为群众提供各类代办服务,将原先坐等群众上门的“营业厅”,转变为群众在家点单、网格员上门提供服务的“宅急送”,实现服务的零距离和无障碍。在调查中,网格员表示网格化治理作为新生事物,一开始有不少居民难以接受,还是更加认可社区或村委会,后来随着网格员每日走访,双方距离不断拉近,又因网格员能提供许多上门代办服务,也切实为民做了许多事,比如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解救被困传销人员,协助抢修破裂水管,送走失老人回家,帮群众找回遗失财物,助遗失幼童寻找家人等,逐渐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三、智慧型城市背景下,淮北市相山区网格化治理取得的成果
安徽省淮北市的主城区就是相山区。相山区是淮北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据2020年3月统计,相山区下辖8个街道、1个镇相山区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整合后的79个社区和家属委员会,将全区划分614个网格。自此,相山区初步建立了“管理到门口、服务到家庭”的社区管理机制,进入了社区管理“精耕细作”新阶段,该区整合全区资源,对管理平台进行改造升级,建成了目前的“相山区社会服务和管理平台”。现在,该平台已具备四级平台的事务流转、民情日志、文件办公、网格员轨迹查询、人房管理、手机地图、社区事务、绩效考核等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督网格员上报信息及走访情况。做到了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类社会工作对象底数清、情况明、动态掌握、责任到位,形成了“网格化定责、精细化履职、信息化支撑、社会化参与”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更加全面地、行之有效地提升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四、淮北市相山区网格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部门壁垒明显
随机采访了相山区华佳梅苑、桂花园、梨苑社区的网格工作人员和居住人员,进行结果分析得到:群众普遍认为沟通渠道不顺畅,群众的全部意愿没有在政府的行政行为中得到满意,而社区工作人员方面表示服务的事项只能基本满足群众的部分实际需求。职权部门单方面认为网格内治理比较全面,完全可以基本满足群众需求,说明截止目前行政机构、社区和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平台还未完全无缝隙融合,整体上缺乏有效的机制,社区网格存在相互割裂,部门壁垒产生治理空隙,信息闭塞等问题。
(二)运行机制不畅
网格员的身份目前既不是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编制,也不是由居民选举产生,相山区所有的社区网格人员均由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兼职。近年来各个社区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网格”就变成了一个筐,很多工作都装进了网格之中。近几年,淮北市在进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还包括综治信息录入、党员信息录入等集中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承担大量的行政职能,很难有时间真正开展社区工作,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完成上级行政机关的任务,信息报表等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三)制度保障不足
社区工作人员收入较低,缺乏激励绩效的机制,特别是近年来较低的收入水平与日趋繁重的社区工作任务,导致有些社区干部不满情绪较大。社区网格化治理的经费依然比较紧张,没有列入专项的预算,社区经费和网格经费重叠合并使社区资金始终捉襟见肘。社区工作人员大部分肩担数职,但报酬薪资固定,且工作复杂性高,有时还会对相关政策、办理规程、网格情况等方面了解把握不深。从工作分析理论来看,偏固定的薪酬,工作内容繁琐、工作分配不均衡,缺乏指向性的激励措施,职业发展空间不足,这些都造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工作绩效与处理的部门事件没有相关性,没有激励奖励机制,一起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
五、网格化治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意见:
(一)网格员岗位亮身份
在经费有限的基础上,社区给网格员配备统一制式的公文包、工作牌、联系卡;在社区公示栏公示各综合网格专职网格员及社区民警姓名、联系方式、服务范围、工作职责,尽量覆盖全部综合网格。如有网格员是党员的,必须佩带党徽,在网格中“亮身份”,强化网格员自觉接受群众、社会和党组织监督的意识。
(二)暢通网格员晋升渠道
以相山区目前的编制情况,网格员或者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没有编制,编制问题并不是单单从街道办事处,亦或者是相山区政府可解决的问题。网格员可先依托社会组织,将网格员队伍的培养纳入社会组织队伍建设中统筹谋划,畅通和完善其职业发展渠道,从而可提高网格员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对工作2年以上、表现优异的网格员实行优先推荐纳入编制体系内,或对参加机关招考事业编制的网格工作人员给予略微加分鼓励。
(三)加大网格工作人员激励举措
街道办事处可以开展三级考核,即网格考核 - 社区考核 - 街道考核。网格考核奖惩依托区一级考核开展,各街道办事处可先自行制定网格化治理考核细则、网格内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各街道办事处可以定期相互交流经验,并向区级汇报,总结工作经验。为了进一步激发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长久的工作激情,充分调动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下三方面激励举措:第一,适当给予工作和生活的经济补贴,如汽油补贴、话费补贴、三餐补贴等,尽量做好工作人员待遇保障工作(补贴要有规定规范,不可对补贴谎报造假);第二,定期开展社区荣誉评比,将优秀网格员纳入先进标杆、先进网格工作者的评选中,肯定网格员工作的成绩;第三,提升网格工作人员身份,把网格员队伍建设摆到基层社区干部队伍规划中,畅通网格员职业发展道路,提升其职业的归属感、认同度和荣誉感。
现今,我国对于社会组织执行网格化治理的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权力、义务等均未有明确的规范,因此在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可以先试行社会组织与政府单位合作。通过监督机制、自律机制等,一步步强化和完善社会组织的自我约束,提升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随着城市网格化治理中社会工作的应用,有效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促进了居民和政府之间的良好互动,为智慧型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智慧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
一、中国网格化治理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的网格化治理最早应用于2004年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东城区通过横向的聚合,打破职能的边界推行社区网格化治理,实现网格区域监督和指挥。以北京东城区为范例进行实地实践,用“双轴法”通过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全方位融合各个政策层级、职能和部门。“网格化治理”模式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试点并取得一定的成功后,迅速在全国推广。
中国化网格治理的优势和特点相对鲜明,采取以划分网格的形式,对城市结构进行顺序化、精细化、动态化、系统化的各方面管理,解决传统管理方式分工不细、定位不准、管理多头的问题,改变以往杂乱无章的局面,实现资源整合、部门协同和统一调度,大幅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
二、网格化治理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随着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基层政府疲于应付。通过发挥网格化治理的优势作用,科学完善现有基层目前急需进行完善的问题,采取“事前防范、未雨绸缪”、“事中处理、便捷科学”、“事后善后、总结经验”三步关键顺序结构,在各个环节提高维稳效率、增强了维稳效能。
网格员在一日双巡中一旦发现辖区内的不安定因素、安全隐患、违法线索等信息能及时上报,能处理的当场就处理,无法处理的由区中心进行分流处理。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上门走访中,除了基本的信息采集和情况上报外,还通过入户走访宣传地方政策、收集社情民意,为群众提供各类代办服务,将原先坐等群众上门的“营业厅”,转变为群众在家点单、网格员上门提供服务的“宅急送”,实现服务的零距离和无障碍。在调查中,网格员表示网格化治理作为新生事物,一开始有不少居民难以接受,还是更加认可社区或村委会,后来随着网格员每日走访,双方距离不断拉近,又因网格员能提供许多上门代办服务,也切实为民做了许多事,比如走访慰问低收入农户,解救被困传销人员,协助抢修破裂水管,送走失老人回家,帮群众找回遗失财物,助遗失幼童寻找家人等,逐渐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欢迎。
三、智慧型城市背景下,淮北市相山区网格化治理取得的成果
安徽省淮北市的主城区就是相山区。相山区是淮北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据2020年3月统计,相山区下辖8个街道、1个镇相山区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整合后的79个社区和家属委员会,将全区划分614个网格。自此,相山区初步建立了“管理到门口、服务到家庭”的社区管理机制,进入了社区管理“精耕细作”新阶段,该区整合全区资源,对管理平台进行改造升级,建成了目前的“相山区社会服务和管理平台”。现在,该平台已具备四级平台的事务流转、民情日志、文件办公、网格员轨迹查询、人房管理、手机地图、社区事务、绩效考核等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督网格员上报信息及走访情况。做到了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类社会工作对象底数清、情况明、动态掌握、责任到位,形成了“网格化定责、精细化履职、信息化支撑、社会化参与”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更加全面地、行之有效地提升了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四、淮北市相山区网格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部门壁垒明显
随机采访了相山区华佳梅苑、桂花园、梨苑社区的网格工作人员和居住人员,进行结果分析得到:群众普遍认为沟通渠道不顺畅,群众的全部意愿没有在政府的行政行为中得到满意,而社区工作人员方面表示服务的事项只能基本满足群众的部分实际需求。职权部门单方面认为网格内治理比较全面,完全可以基本满足群众需求,说明截止目前行政机构、社区和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平台还未完全无缝隙融合,整体上缺乏有效的机制,社区网格存在相互割裂,部门壁垒产生治理空隙,信息闭塞等问题。
(二)运行机制不畅
网格员的身份目前既不是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编制,也不是由居民选举产生,相山区所有的社区网格人员均由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兼职。近年来各个社区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网格”就变成了一个筐,很多工作都装进了网格之中。近几年,淮北市在进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还包括综治信息录入、党员信息录入等集中性工作,社区工作人员承担大量的行政职能,很难有时间真正开展社区工作,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完成上级行政机关的任务,信息报表等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三)制度保障不足
社区工作人员收入较低,缺乏激励绩效的机制,特别是近年来较低的收入水平与日趋繁重的社区工作任务,导致有些社区干部不满情绪较大。社区网格化治理的经费依然比较紧张,没有列入专项的预算,社区经费和网格经费重叠合并使社区资金始终捉襟见肘。社区工作人员大部分肩担数职,但报酬薪资固定,且工作复杂性高,有时还会对相关政策、办理规程、网格情况等方面了解把握不深。从工作分析理论来看,偏固定的薪酬,工作内容繁琐、工作分配不均衡,缺乏指向性的激励措施,职业发展空间不足,这些都造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工作绩效与处理的部门事件没有相关性,没有激励奖励机制,一起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
五、网格化治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意见:
(一)网格员岗位亮身份
在经费有限的基础上,社区给网格员配备统一制式的公文包、工作牌、联系卡;在社区公示栏公示各综合网格专职网格员及社区民警姓名、联系方式、服务范围、工作职责,尽量覆盖全部综合网格。如有网格员是党员的,必须佩带党徽,在网格中“亮身份”,强化网格员自觉接受群众、社会和党组织监督的意识。
(二)暢通网格员晋升渠道
以相山区目前的编制情况,网格员或者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没有编制,编制问题并不是单单从街道办事处,亦或者是相山区政府可解决的问题。网格员可先依托社会组织,将网格员队伍的培养纳入社会组织队伍建设中统筹谋划,畅通和完善其职业发展渠道,从而可提高网格员队伍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对工作2年以上、表现优异的网格员实行优先推荐纳入编制体系内,或对参加机关招考事业编制的网格工作人员给予略微加分鼓励。
(三)加大网格工作人员激励举措
街道办事处可以开展三级考核,即网格考核 - 社区考核 - 街道考核。网格考核奖惩依托区一级考核开展,各街道办事处可先自行制定网格化治理考核细则、网格内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各街道办事处可以定期相互交流经验,并向区级汇报,总结工作经验。为了进一步激发网格员(社区工作人员)长久的工作激情,充分调动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下三方面激励举措:第一,适当给予工作和生活的经济补贴,如汽油补贴、话费补贴、三餐补贴等,尽量做好工作人员待遇保障工作(补贴要有规定规范,不可对补贴谎报造假);第二,定期开展社区荣誉评比,将优秀网格员纳入先进标杆、先进网格工作者的评选中,肯定网格员工作的成绩;第三,提升网格工作人员身份,把网格员队伍建设摆到基层社区干部队伍规划中,畅通网格员职业发展道路,提升其职业的归属感、认同度和荣誉感。
现今,我国对于社会组织执行网格化治理的法律和制度还不完善,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作用、权力、义务等均未有明确的规范,因此在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可以先试行社会组织与政府单位合作。通过监督机制、自律机制等,一步步强化和完善社会组织的自我约束,提升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随着城市网格化治理中社会工作的应用,有效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促进了居民和政府之间的良好互动,为智慧型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