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地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而且要重视“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要求从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或案例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发现很多学生,尤其是男同学对军事很有兴趣,在此,笔者根据平时的搜集和总结,整理出一组军事案例与广大同仁共享。
一、地理位置
叙利亚和以色列有领土争端,埃及政府官员多次表态,一旦叙利亚遭到进攻,埃及政府将毫不犹豫关闭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往往成为大国逐鹿的舞台。或者长期被占领,例如:巴拿马运河自1903年开始就被美国占领,直到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才完全收回主权。西班牙南部重镇直布罗陀自1704年至今仍被英国占领。连接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土耳其海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相关链接,西班牙南部重镇直面罗陀于1704年被英国占领,1713年西班牙政府与英国签订条约;承认直面罗陀永久为英国占领。在这以后的约300年时间里,西班牙政府多次要求收回直布罗陀,但都被英国拒绝……
香港于1842年被英国占领,在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主权,这正是中国不断走向富强的必然结果,这正应了中国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国土面积
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闪击西欧,卢森堡不战而亡,丹麦4小时被占领,荷兰4天被占领,西方“大国”法国抵抗1个多月后也宣布投降。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战争初期,德军获得空前的胜利,但在冬季的一系列战役中(例如:莫斯科保卫战)遭到惨败。这是因为前苏联国土面际辽阔,有2200万平方千米。在战争中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也便于分散配置工业基地和国防设施。另外前苏联国土轮廓西窄东宽,越往东方德军兵力越分散,战线也越长……
三、战争发动时间的选择
笔者经过多方面的比较,发现战争史上有相当部分的战争发动时间是在夏秋季。这原因是夏秋季节的白昼时间长,且气温较高,士兵穿的衣服少,适合军事行动。一般而言,在战争初期,战争的发动者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样进攻方可以有效地夺取敌方的粮食。(冬小麦夏季收获,水稻、春小麦秋季收获)
相关链接: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这天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其中苏联很多地方出现“白夜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德军选择这一天突袭苏联,这可以提高德军的进攻效率……
四、地形
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保卫战历时900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最长的城市围困战。
该城市西北濒临波罗的海,东北部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湖泊拉多加湖,其余各个方向的周围有大量的沼泽地和众多的湖泊,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在冬季时,拉多维加湖结了一层很厚的冰,汽车能够非常轻松的在湖面上驶过,德军的炮弹根本无法把湖冰炸开。就这样拉多维加湖成了列宁格勒冬季重要的运输生命线。
一到春季,列宁格勒周围的冻土开始融化,整个道路泥泞不堪,德军进攻的机动性大大降低,综上所述列宁格勒德军很长时间打不下来,有个原因就是该城市周围地形复杂,且险要。
五、河流
河流有时对守方而言是抵挡进攻者强有力的屏障,但在撤退的过程中,往往是防御方巨大的障碍。1863年5、6月间,石达开的太平天国军队撤退到大渡河附近,正好大渡河水位猛涨水流湍急,军队无法渡河,后面又有大量清兵追击,最后这支太平军全军覆没。石达开本人被俘不久被杀。在1944年夏季,一支德军部队在苏联坦克的追击下被迫向西撤退,前面就是普鲁特河(黑海附近),后面追兵很急,又缺乏渡河船只,于是大量士兵只得先游向河中央的一个岛上,再游向对岸,2万名德军士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河心岛上上岸。不久,他们发现河的对岸已被苏军占领,德军被包围了。这时来了苏军的谈判代表,要求德军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德军拒绝了。稍后河对岸的苏军炮弹象狂风暴雨般的落在小岛上,德军象是任其宰割的羔羊,无丝毫还手之力,德军的鲜血染红了整条普鲁特河。
六、气候
1941年10月,希特勒动用180万军队,大量的坦克、大炮、飞机向莫斯科发动大规模的进攻。11月27日,德军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但被击退。就在当天,气温在2小时突降,降至零下,大部份德国士兵没有冬装,很多士兵被冻成残废。零下的严寒不仅摧毁德军的身体,而且大量使用的装备失灵。德国的坦克发动机已经无法启动,汽油已经凝固,德军的步枪栓也被冻油卡死了。德军已成为强弩之末,就在这时,大量配备冬装的士兵从各个方向奔向莫斯科,苏联的武器全配有冬季特制润滑油,在严寒条件下照样能灵活使用,12月5日,苏军全面转入反攻,在这次反攻过程中,苏军使用了当时世界最好的坦克T-34坦克。(德国人也这样认为)该坦克的很多性能是和苏联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该坦克重量不大,有很宽的覆带(减小压强),适合在苏联的冰雪地里,沼泽地里作战。
七、天气与战争
三国演义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打了许多胜仗。例如:大家熟悉的草船借箭和巧借东风(东南风)在赤壁大破曹军的故事,但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在诸葛亮北伐期间,遇到老奸巨滑的司马懿,诸葛亮难以取胜,一次诸葛亮施妙计,把司马懿引诱到上方谷中,并用火攻,司马懿和他的士兵被熊熊烈火包围,眼看突围无望,这时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一场大雨落下……这时,诸葛亮得长叹一声:“天灭我也……”是老天真得为难诸葛亮吗?不,这是因为诸葛亮对一些地理现象原理,不是很了解。因为火烧上方谷,导致该谷底气压降低,气流上升,上升气流有许多烟灰(凝结核)加之该地是山区地,水汽很多,一遇粉尘、烟灰(凝结核)容易降雨……
相关链接:降水的类型有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对流雨。
八、洋流
二战期间,英军在直布罗陀海峡布设了大量的音响水雷,然而德国潜艇照样自由进出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原因是德国潜艇在经过海峡时,关闭发动机,利用洋流航行,在由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时,在较深的海水中潛行,在由大西洋进入地中海时,在表层较浅的海水中潜行。
在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港成为美英援助苏联战略物质的重要基地,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该港口纬度很高,位于北极圈内,但该港终年不冻,这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
九、矿产资源
1、铁矿
1943年夏季,苏联军队和德军在库尔斯克一带大会战,双方参战的士兵多达数百万人,坦克几千辆,火炮数万门,结果双方损失都很惨重。苏德库尔斯克这一带争夺激烈,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有前苏联最大的铁矿基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结果普鲁士军队获胜,
1871年德国(此时普鲁士已统一德国)强迫法国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根据条约,法国赔款50亿金法朗,并把位于德法边境线不远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一带割让给德国,这是因为德国工业生产煤资源丰富,但铁矿资源短缺,阿尔萨斯和洛林一带的铁矿资源正是德国梦寐以求的。
2、煤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是战胜国,德国是战败国。这时候法国以牙还牙,1919年6月28日强迫德于签订《凡尔赛条约》和约有这个面的内容,在普法战争中占领的阿尔萨斯与洛林归还法国,德国境内的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包括德国最重要的煤矿基地——鲁尔工业区),由协约国占领15年,同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1923年1月,法国以德国故意不覆行战争赔偿责任为借口,派军队占领了德国重要的煤和钢铁某地鲁尔区,造成了德国经济的崩溃。
3、石油、天然气
1944年8月份,苏联军队在罗马尼亚发动进攻,很快就夺取了当时德国控制的最大油田——普洛耶什蒂油田。这意味着德国军队维持战争的时间大大缩短。1944年下半年到1945年4月初,苏联军队在匈牙利发动了进攻,但进展并不顺利,原因是德国军队调来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党卫军装甲部队,德国军队抵抗异常激烈,其重要原因德国誓死守住最后一个规模也不是很大的油田—匈牙利西部油田,但德国人的努力最后失败了。1945年4月初匈牙利油田失守,这就意味着德国几乎完全丧失了石油供给能力,不得已只得用大量的木材、粮食加工成石油,从而维持战争效率能力大大降低。在前线大量的坦克因缺乏燃料而自行炸毁,大量的飞机停在机场上被盟军炸毁……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它们以石油作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海湾产油国宣布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国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显示了产油国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十、水源
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地曾经爆发过三次战争。至今仍有军事冲突,克什米尔地区处山区,经济并不发达,但两国对克针米尔地区都宣称拥有主权,相互之间毫不相让。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河的水源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控制了克什米尔,谁就控制了印度河,这一点对巴基斯坦而言,更为重要。
相关链接:阿拉伯国家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巴基斯坦气候类型有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印度河为其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十一、结束语
案例的选择更多样化、趣味化,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学的、生物的不一而论。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案例,还要结合教材精选出论证教材理论的最新案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并不枯燥,它是一门非常生动有趣的科目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地理位置
叙利亚和以色列有领土争端,埃及政府官员多次表态,一旦叙利亚遭到进攻,埃及政府将毫不犹豫关闭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区往往成为大国逐鹿的舞台。或者长期被占领,例如:巴拿马运河自1903年开始就被美国占领,直到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才完全收回主权。西班牙南部重镇直布罗陀自1704年至今仍被英国占领。连接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土耳其海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相关链接,西班牙南部重镇直面罗陀于1704年被英国占领,1713年西班牙政府与英国签订条约;承认直面罗陀永久为英国占领。在这以后的约300年时间里,西班牙政府多次要求收回直布罗陀,但都被英国拒绝……
香港于1842年被英国占领,在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主权,这正是中国不断走向富强的必然结果,这正应了中国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国土面积
1940年春夏之交,德国闪击西欧,卢森堡不战而亡,丹麦4小时被占领,荷兰4天被占领,西方“大国”法国抵抗1个多月后也宣布投降。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战争初期,德军获得空前的胜利,但在冬季的一系列战役中(例如:莫斯科保卫战)遭到惨败。这是因为前苏联国土面际辽阔,有2200万平方千米。在战争中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也便于分散配置工业基地和国防设施。另外前苏联国土轮廓西窄东宽,越往东方德军兵力越分散,战线也越长……
三、战争发动时间的选择
笔者经过多方面的比较,发现战争史上有相当部分的战争发动时间是在夏秋季。这原因是夏秋季节的白昼时间长,且气温较高,士兵穿的衣服少,适合军事行动。一般而言,在战争初期,战争的发动者将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样进攻方可以有效地夺取敌方的粮食。(冬小麦夏季收获,水稻、春小麦秋季收获)
相关链接: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这天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其中苏联很多地方出现“白夜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德军选择这一天突袭苏联,这可以提高德军的进攻效率……
四、地形
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保卫战历时900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最长的城市围困战。
该城市西北濒临波罗的海,东北部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湖泊拉多加湖,其余各个方向的周围有大量的沼泽地和众多的湖泊,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在冬季时,拉多维加湖结了一层很厚的冰,汽车能够非常轻松的在湖面上驶过,德军的炮弹根本无法把湖冰炸开。就这样拉多维加湖成了列宁格勒冬季重要的运输生命线。
一到春季,列宁格勒周围的冻土开始融化,整个道路泥泞不堪,德军进攻的机动性大大降低,综上所述列宁格勒德军很长时间打不下来,有个原因就是该城市周围地形复杂,且险要。
五、河流
河流有时对守方而言是抵挡进攻者强有力的屏障,但在撤退的过程中,往往是防御方巨大的障碍。1863年5、6月间,石达开的太平天国军队撤退到大渡河附近,正好大渡河水位猛涨水流湍急,军队无法渡河,后面又有大量清兵追击,最后这支太平军全军覆没。石达开本人被俘不久被杀。在1944年夏季,一支德军部队在苏联坦克的追击下被迫向西撤退,前面就是普鲁特河(黑海附近),后面追兵很急,又缺乏渡河船只,于是大量士兵只得先游向河中央的一个岛上,再游向对岸,2万名德军士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河心岛上上岸。不久,他们发现河的对岸已被苏军占领,德军被包围了。这时来了苏军的谈判代表,要求德军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德军拒绝了。稍后河对岸的苏军炮弹象狂风暴雨般的落在小岛上,德军象是任其宰割的羔羊,无丝毫还手之力,德军的鲜血染红了整条普鲁特河。
六、气候
1941年10月,希特勒动用180万军队,大量的坦克、大炮、飞机向莫斯科发动大规模的进攻。11月27日,德军离莫斯科只有24公里,但被击退。就在当天,气温在2小时突降,降至零下,大部份德国士兵没有冬装,很多士兵被冻成残废。零下的严寒不仅摧毁德军的身体,而且大量使用的装备失灵。德国的坦克发动机已经无法启动,汽油已经凝固,德军的步枪栓也被冻油卡死了。德军已成为强弩之末,就在这时,大量配备冬装的士兵从各个方向奔向莫斯科,苏联的武器全配有冬季特制润滑油,在严寒条件下照样能灵活使用,12月5日,苏军全面转入反攻,在这次反攻过程中,苏军使用了当时世界最好的坦克T-34坦克。(德国人也这样认为)该坦克的很多性能是和苏联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该坦克重量不大,有很宽的覆带(减小压强),适合在苏联的冰雪地里,沼泽地里作战。
七、天气与战争
三国演义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打了许多胜仗。例如:大家熟悉的草船借箭和巧借东风(东南风)在赤壁大破曹军的故事,但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在诸葛亮北伐期间,遇到老奸巨滑的司马懿,诸葛亮难以取胜,一次诸葛亮施妙计,把司马懿引诱到上方谷中,并用火攻,司马懿和他的士兵被熊熊烈火包围,眼看突围无望,这时突然天空乌云密布,一场大雨落下……这时,诸葛亮得长叹一声:“天灭我也……”是老天真得为难诸葛亮吗?不,这是因为诸葛亮对一些地理现象原理,不是很了解。因为火烧上方谷,导致该谷底气压降低,气流上升,上升气流有许多烟灰(凝结核)加之该地是山区地,水汽很多,一遇粉尘、烟灰(凝结核)容易降雨……
相关链接:降水的类型有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对流雨。
八、洋流
二战期间,英军在直布罗陀海峡布设了大量的音响水雷,然而德国潜艇照样自由进出于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原因是德国潜艇在经过海峡时,关闭发动机,利用洋流航行,在由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时,在较深的海水中潛行,在由大西洋进入地中海时,在表层较浅的海水中潜行。
在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港成为美英援助苏联战略物质的重要基地,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该港口纬度很高,位于北极圈内,但该港终年不冻,这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
九、矿产资源
1、铁矿
1943年夏季,苏联军队和德军在库尔斯克一带大会战,双方参战的士兵多达数百万人,坦克几千辆,火炮数万门,结果双方损失都很惨重。苏德库尔斯克这一带争夺激烈,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有前苏联最大的铁矿基地。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结果普鲁士军队获胜,
1871年德国(此时普鲁士已统一德国)强迫法国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根据条约,法国赔款50亿金法朗,并把位于德法边境线不远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一带割让给德国,这是因为德国工业生产煤资源丰富,但铁矿资源短缺,阿尔萨斯和洛林一带的铁矿资源正是德国梦寐以求的。
2、煤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是战胜国,德国是战败国。这时候法国以牙还牙,1919年6月28日强迫德于签订《凡尔赛条约》和约有这个面的内容,在普法战争中占领的阿尔萨斯与洛林归还法国,德国境内的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包括德国最重要的煤矿基地——鲁尔工业区),由协约国占领15年,同时支付巨额战争赔款。1923年1月,法国以德国故意不覆行战争赔偿责任为借口,派军队占领了德国重要的煤和钢铁某地鲁尔区,造成了德国经济的崩溃。
3、石油、天然气
1944年8月份,苏联军队在罗马尼亚发动进攻,很快就夺取了当时德国控制的最大油田——普洛耶什蒂油田。这意味着德国军队维持战争的时间大大缩短。1944年下半年到1945年4月初,苏联军队在匈牙利发动了进攻,但进展并不顺利,原因是德国军队调来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党卫军装甲部队,德国军队抵抗异常激烈,其重要原因德国誓死守住最后一个规模也不是很大的油田—匈牙利西部油田,但德国人的努力最后失败了。1945年4月初匈牙利油田失守,这就意味着德国几乎完全丧失了石油供给能力,不得已只得用大量的木材、粮食加工成石油,从而维持战争效率能力大大降低。在前线大量的坦克因缺乏燃料而自行炸毁,大量的飞机停在机场上被盟军炸毁……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它们以石油作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海湾产油国宣布大幅度提高原油价格。“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国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显示了产油国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十、水源
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地曾经爆发过三次战争。至今仍有军事冲突,克什米尔地区处山区,经济并不发达,但两国对克针米尔地区都宣称拥有主权,相互之间毫不相让。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河的水源地。从某种意义上说,谁控制了克什米尔,谁就控制了印度河,这一点对巴基斯坦而言,更为重要。
相关链接:阿拉伯国家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短缺,巴基斯坦气候类型有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和高山气候,印度河为其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十一、结束语
案例的选择更多样化、趣味化,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学的、生物的不一而论。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案例,还要结合教材精选出论证教材理论的最新案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并不枯燥,它是一门非常生动有趣的科目就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