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中术前精确测量及术中透视调整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均给予精确测量,观察组术中进行透视调整。结果:术后观察组无双下肢不等长超过6mm病例,对照组中术后6例双下肢不等长超过6mm。结论:应用术前精确测量和术中透视调整有助于控制和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下肢不等长; 精确测量; 透视调整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双下肢不等长会导致腰痛和跛行等不适症状,也缩短了置入假体的使用时间[1]。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最重要的术前准备环节之一是模板测量,有助于术者选择大小合适的假体,有效控制下肢长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术中调整对术后双下肢不等长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中术前精确测量及术中透视调整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髋关节病变,术前双下肢不等长<40mm。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6~82岁,平均62.5岁;其中13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坏死、6例骨性关节炎、1例类风湿关节炎。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2~83岁,平均60.5岁;其中15例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坏死、7例骨性关节炎、2例类风湿关节炎。
1.2 方法
两组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使用非骨水泥假体。术前均给予精确测量,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术中进行透视调整。将直径30mm钢球绑在患者大腿内侧,与股骨高度相当,摄取标准髋关节和骨盆X线片。利用PACS系统绘制泪滴下缘水平参考线,测量小粗隆突出点至该参考线的距离,计算双下肢差异;测量粗隆突出点至非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距离、泪滴线至旋转中心距离,测量股骨和髋臼假体的大小。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做常规后外侧切口,将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关节囊,脱位股骨头,利用摆锯将股骨颈锯断,将髋臼锉磨至比术前测量小1~2mm,观察软骨面是否渗血。将髋臼试模套入,选择合适假体,测量假体直径,选择适合大小的假体徒手置入,利用螺钉固定。利用股骨髓腔锉对髓腔进行锉磨,并将其留在髓腔中。将试模颈套入,测量试模顶部中心至小粗隆突出点距离,保持该距离与小粗隆突出点至旋转中心距离相等,套入试模,复位髋关节。利用C臂X线透视显示髋关节正位图像,测量泪滴下缘线至髋关节中心距离,计算髋臼假体垂直误差,脱位髋关节,若垂直误差小于3mm,利用股骨头假体进行调整,若上移误差超过3mm,选择置入大一号假体;若下移误差超过3mm,削减股骨颈,加深假体柄。行髋关节复位,对切口进行彻底冲洗,逐层缝合。术后5d,复查骨盆X线片观察双下肢不等长绝对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下肢不等长发生率,通常将双下肢不等长绝对值在5mm范围内视为等长[2]。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资料采用SPSS10.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x2检验,以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观察组中无双下肢不等长超过6mm,术中透视调整0~12mm,平均4mm。术后患侧泪滴线与髋关节旋转中心距离与术中透视图像显示距离相等。对照组中出现6例双下肢不等长大于6mm。两组术后出现1例肌肉疼痛,无脱位、感染、坐骨神经症状。观察组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下肢不等长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患者功能恢复和步态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引发假体松动,若下肢缩短超过2cm,会导致跛行明显、关节疼痛、腰部疼痛和骨盆倾斜所致脊柱侧弯[3]。术前需要对患者下肢长度进行测量,通常测量内踝至髂前上棘距离,但误差较大。泪滴下缘线至股骨小粗隆距离不会受到倾斜骨盆的影响,测量的双下肢差值较为可靠。有研究显示[4],MRI和CT测量的精确度高于X线片,但X线片的成本低,重复性高,因此本次研究使用X线片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值。
术前X线片常用胶片模板测量,以明确假体大小,但其放大率较小,且患者体位改变、X线投影的因素会导致模板放大率与照片放大率不一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X线片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X线片的放大率。本次研究中选择钢球作为髋臼参照,术前利用数字影像和PACS系统测量不受测量角度、拍摄角度和放大率的影响,得到的测量值更加准确。
有研究发现[5],术前应用精确测量技术的前提是患者骨解剖正常或其双下肢不等长较小,而按照术前测量执行操作的常见问题是肢体延长过多,其主要原因是髋臼下移。因此术中调整对减少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也具有重要意义。术中应用C臂X線透视的范围较摄取X线片的范围相对狭窄,仅能够显示患侧泪滴和髋关节,但无需长时间等待X线片摄取,本次研究中,通常绘制双侧泪滴连线,能够计算出髋臼假体的垂直误差。观察组术中平均调整距离为4mm,术后无患者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超过6mm,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术前精确测量和术中透视调整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患者术后保持下肢长度一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Harwin SF, Pivec R. Limb-length discrepancy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Orthopedics[J]. 2014. 37(2): 78-79.
[2] 邵世坤, 符孔龙, 陈煜东, 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05):541-543.
[3] Licini DJ, Burnikel DJ, Meneghini RM, Ochsner JL. Comparison of limb-length discrepancy after THA: with and without computer navigation[J]. Orthopedics. 2013. 36(5): e543-547.
[4] Matsuda K, Nakamura S, Matsushita T. A simple method to minimize limb-length discrepancy after hip arthroplasty[J]. Acta Orthop. 2006. 77(3): 375-379.
[5] 高勇, 饶放萍, 钟雪萍, 等.严重双下肢不等长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28(06):543-544.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中术前精确测量及术中透视调整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均给予精确测量,观察组术中进行透视调整。结果:术后观察组无双下肢不等长超过6mm病例,对照组中术后6例双下肢不等长超过6mm。结论:应用术前精确测量和术中透视调整有助于控制和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 双下肢不等长; 精确测量; 透视调整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双下肢不等长会导致腰痛和跛行等不适症状,也缩短了置入假体的使用时间[1]。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最重要的术前准备环节之一是模板测量,有助于术者选择大小合适的假体,有效控制下肢长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术中调整对术后双下肢不等长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中术前精确测量及术中透视调整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髋关节病变,术前双下肢不等长<40mm。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6~82岁,平均62.5岁;其中13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头坏死、6例骨性关节炎、1例类风湿关节炎。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2~83岁,平均60.5岁;其中15例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坏死、7例骨性关节炎、2例类风湿关节炎。
1.2 方法
两组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使用非骨水泥假体。术前均给予精确测量,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术中进行透视调整。将直径30mm钢球绑在患者大腿内侧,与股骨高度相当,摄取标准髋关节和骨盆X线片。利用PACS系统绘制泪滴下缘水平参考线,测量小粗隆突出点至该参考线的距离,计算双下肢差异;测量粗隆突出点至非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距离、泪滴线至旋转中心距离,测量股骨和髋臼假体的大小。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做常规后外侧切口,将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关节囊,脱位股骨头,利用摆锯将股骨颈锯断,将髋臼锉磨至比术前测量小1~2mm,观察软骨面是否渗血。将髋臼试模套入,选择合适假体,测量假体直径,选择适合大小的假体徒手置入,利用螺钉固定。利用股骨髓腔锉对髓腔进行锉磨,并将其留在髓腔中。将试模颈套入,测量试模顶部中心至小粗隆突出点距离,保持该距离与小粗隆突出点至旋转中心距离相等,套入试模,复位髋关节。利用C臂X线透视显示髋关节正位图像,测量泪滴下缘线至髋关节中心距离,计算髋臼假体垂直误差,脱位髋关节,若垂直误差小于3mm,利用股骨头假体进行调整,若上移误差超过3mm,选择置入大一号假体;若下移误差超过3mm,削减股骨颈,加深假体柄。行髋关节复位,对切口进行彻底冲洗,逐层缝合。术后5d,复查骨盆X线片观察双下肢不等长绝对值。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下肢不等长发生率,通常将双下肢不等长绝对值在5mm范围内视为等长[2]。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资料采用SPSS10.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x2检验,以P<0.05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观察组中无双下肢不等长超过6mm,术中透视调整0~12mm,平均4mm。术后患侧泪滴线与髋关节旋转中心距离与术中透视图像显示距离相等。对照组中出现6例双下肢不等长大于6mm。两组术后出现1例肌肉疼痛,无脱位、感染、坐骨神经症状。观察组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方法,下肢不等长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患者功能恢复和步态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引发假体松动,若下肢缩短超过2cm,会导致跛行明显、关节疼痛、腰部疼痛和骨盆倾斜所致脊柱侧弯[3]。术前需要对患者下肢长度进行测量,通常测量内踝至髂前上棘距离,但误差较大。泪滴下缘线至股骨小粗隆距离不会受到倾斜骨盆的影响,测量的双下肢差值较为可靠。有研究显示[4],MRI和CT测量的精确度高于X线片,但X线片的成本低,重复性高,因此本次研究使用X线片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值。
术前X线片常用胶片模板测量,以明确假体大小,但其放大率较小,且患者体位改变、X线投影的因素会导致模板放大率与照片放大率不一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X线片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X线片的放大率。本次研究中选择钢球作为髋臼参照,术前利用数字影像和PACS系统测量不受测量角度、拍摄角度和放大率的影响,得到的测量值更加准确。
有研究发现[5],术前应用精确测量技术的前提是患者骨解剖正常或其双下肢不等长较小,而按照术前测量执行操作的常见问题是肢体延长过多,其主要原因是髋臼下移。因此术中调整对减少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也具有重要意义。术中应用C臂X線透视的范围较摄取X线片的范围相对狭窄,仅能够显示患侧泪滴和髋关节,但无需长时间等待X线片摄取,本次研究中,通常绘制双侧泪滴连线,能够计算出髋臼假体的垂直误差。观察组术中平均调整距离为4mm,术后无患者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超过6mm,双下肢不等长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术前精确测量和术中透视调整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双下肢不等长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患者术后保持下肢长度一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Harwin SF, Pivec R. Limb-length discrepancy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Orthopedics[J]. 2014. 37(2): 78-79.
[2] 邵世坤, 符孔龙, 陈煜东, 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处理方法的临床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05):541-543.
[3] Licini DJ, Burnikel DJ, Meneghini RM, Ochsner JL. Comparison of limb-length discrepancy after THA: with and without computer navigation[J]. Orthopedics. 2013. 36(5): e543-547.
[4] Matsuda K, Nakamura S, Matsushita T. A simple method to minimize limb-length discrepancy after hip arthroplasty[J]. Acta Orthop. 2006. 77(3): 375-379.
[5] 高勇, 饶放萍, 钟雪萍, 等.严重双下肢不等长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特点[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3,28(06):54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