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古陶器的神韵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ang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古发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息在汉江流域安康地区的先民,就进行着陶器的烧制,古陶器是僻处偏隅的安康先民智慧与文明的闪光点。安康地区陶器最早出现在7000年前的前仰韶李家村文化时期,汉江两岸自石泉县马岭坝至旬阳县枸元,长约300公里的范围内,皆有李家村文化陶器的出土。到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陶器已成为安康各县新石器遗址中最常见的遗物。其中有罐、盆、碗、甑、釜、杯、瓮、釜形鼎、尖底瓶、锉刀、纺轮、网坠等。这一时期安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手制所占比例极大。后来逐步发明了“慢轮修理法”,即为手制轮修。
  秦统一六国,继之而来的是强盛的汉朝,这一时期安康的制陶业也随之进入重要的发展阶段。秦汉墓中出土了种类繁多的陶制生活器皿和明器。如罐、盆、壶、瓶等,以及俑、井、仓、灶、猪圈、狗、鸡等。
  笔者收藏有几件古陶器,虽不起眼,却可以让人领略到陕南古陶器的神韵。
  平底褐黑色陶钵(图1),为新石器时代李家村文化时期器物。高8厘米,口径10.5厘米,鼓腹,腹径13厘米,平底直径9厘米。直口,颈稍缩,胎质有夹砂,为手制。底部及近底外部有削坯痕。这种钵是生活实用器。
  
  图1
  
  绳纹灰陶罐(图2),高16.4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9厘米,腹径15厘米,撇口,束颈,溜肩,鼓腹下收,平底,腹部饰绳纹,有手制轮修弦纹痕。此罐造型端庄秀美,是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日用品。
  
  图2
  
  刻花黑陶尊(图3),高6厘米,口径2.8厘米(有残),腹径6.5厘米,底径4厘米。侈口,直颈,颈下部刻划两道凹弦纹,两弦纹之间刻划人字纹一周。溜肩,肩与腹交接处刻划两道凹弦纹,两弦纹间刻划人字纹一周。腹部施竖绳纹一周,平底。这可能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酒具。
  
  图3
  
  单系灰陶小口罐(图4),高31厘米,口径6.5厘米,腹径17厘米,底径7厘米。小口微外撇,束颈,广肩,肩上有一钮作系,上腹鼓,下腹收至胫部,平底。口沿下饰一道细凸弦纹,腹部多道宽凸弦纹。青灰陶质,有夹砂,厚壁,底一侧有削坯修整的痕迹。它可能是殷商前期的盛酒器。
  
  图4
  
  夹砂灰陶鍪(图5),高13.5厘米,口径11.5厘米,腹径15厘米。撇口,束颈,圜(huan)底。肩腹之间有凹弦纹一周,肩部有对称一大一小两竖耳,中有圆孔。腹部至底部饰绳纹,颈部亦饰竖绳纹。夹砂灰陶质,造型优美。此器是殷商时炊具,是后来青铜鍪的始祖。
  
  图5
  
  商周虺纹灰陶(图6),器作椭圆形,通高16厘米,口长12厘米,口宽6厘米。隆盖,顶有一椭圆饼形钮。器敛口,斜肩,鼓腹,两侧有瓦形系。器腹中部有一周宽带虺纹,底为椭圆形。此器是手工捏制,壁较厚,为泥质陶。
  
  图6
  
  战国灰陶蒜头壶(图7),高19.5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9.5厘米。长颈,溜肩,鼓腹缓收至底,肩有粗弦纹,底略平,但外沿微微凸起,内有一道凹弦纹。胎质粗松,有夹砂。本器颈部修长与腹部的圆鼓恰成对比,线条由窄而宽,十分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蒜头壶是盛酒器,著名的秦代青铜蒜头壶可能由此造型演变而来。
  
  图7
  
  汉代盘口灰陶壶(图8),高30.5厘米,口径15厘米,腹径21厘米,足径12.5厘米。盘口,束颈,溜肩,鼓腹,直圈足,平底,足高4厘米。肩施两道凹弦纹,腹中部施一道凹弦纹。胎质较细、坚致。器形类似青铜锺,造型庄重,为盛酒器。
  
  图8
  
  此器采用了当时的施陶衣技术,即在陶坯上拍打砑光,然后施一层薄薄的泥浆,再烧制而成。虽是生坑器,但至今可看到器面斑驳的光泽,可算作当时的豪华陶器。
  汉代灰陶罐(图9),高17厘米,口径9.8厘米,腹径16厘米,底径10.2厘米。唇口,束颈,鼓腹,平底。轮制厚壁,底有刮削痕。胎质浅灰,泥较纯净。此器为盛酒器。
  
  图9
  
  汉代灰陶弦纹盖罐(图10)。高12.5厘米,口径6.5厘米,腹径15.5厘米,底径8.2厘米。敛口平肩,圆腹小平底。肩有四条宽凹弦纹,腹部有三组凹弦纹,每组弦纹间距为1.3厘米。盖为圆弧面,有两组弦纹,钉帽形钮。胎质较细密坚致,叩之有金属声,烧成温度应在1000℃以上。此器可能是盛酒器。
  
  图10
  
  汉代灰陶仓(图11)。通高29.5厘米,口径8厘米,仓口似屋顶,外沿直径18.5厘米,口沿内敛,圆柱形仓体,直径18厘米,上有三组弦纹,每组弦纹由三道细凸弦纹组成。底平,并有三兽足,足高2.5厘米,胎质较细。此器仿照当时的谷仓,为汉代明器。
  
  图11
  
  汉代单门灰陶灶(图12)。锅台长31.2厘米,宽15厘米,高8厘米。前部有大小两个锅戗口,后部有堆塑的杯盘等。灶面压印几何纹。灶门为方口,口左右压印几何瓦当纹,两侧面也压印花纹。底为中空框形。属模压和手工制作成型,也是随葬用的明器。
  
  图12
  
  汉代灰陶鸭(图13)。高8.2厘米,身长11厘米。手工捏制而成,下方靠后留有气孔。造型逼真,夹砂灰陶质。
  
  图13
  
  汉代灰陶鸡(图14)。通高13厘米,身长14.5厘米。模压成型,实心,泥质灰陶。造型生动。
  
  图14
  
  唐代瓦当(图15),直径14.5厘米,厚1.6厘米,青灰陶质。缘宽2.2厘米,中心模印宝相花,周边压印乳钉纹,整体图案非常美观。
  
  图15
  
  收藏界普遍认为这类高古陶器,有考古价值,但经济价值不高。笔者认为,这类高古陶器是古代先民智慧与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人文历史价值很高。因此,收藏古陶器既可以体味它的神韵,陶冶情操和修养,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古陶器的人文历史价值也将会体现在它的经济价值上。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2004年春夏之交,我们从湖南株洲市民间偶然购得几尊石质佛像和几枚石质印章。其中最大的立式滴水观音重17.5千克,高59.5厘米。最小的印章重0.9千克,高11.8厘米。去除尘土并擦洗干净后请几位朋友观赏。大家对其艺术造型和雕琢工艺都很称赞,但对材质的看法分歧颇大。为了弄清真相,我们决定取粉末样送中南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作X射线衍射分析(XRD),再视分析结果作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矿物成分,进而对它
期刊
一个老人的连环画情结  雷睛波    我是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在70年前的孩提时,就喜欢上了连环画。  最近,我在一位好友处,看到了一册民国时期上海南市露香园路185号宏泰书局出版的严绍唐绘制的《薛刚反唐》的连环画(见图),心情特别激动,一下子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解放前,我家就住在现在的西安市解放路(原先叫尚仁路)的民乐园。我家邻居就在民乐园开设了一家租书店,当时大人们租看的书多为言情和剑侠小
期刊
岫岩软玉:岫岩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县,分为蛇纹石和透闪石两个品种。其中透闪石矿位于岫岩县偏山岭镇与海城县交界的细玉沟,所采玉料称“岫岩软玉”。岫岩软玉的透闪石含量达95%以上,杂质很少。硬度为摩氏6~6.5度,比重2.91~3.02。颜色主要有黄白色、浅绿色、青色和黑色。岫岩软玉根据地质产状的不同,可分为原生矿和砂矿两类。原生矿即开采的山料,俗称“老玉”,块度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多为棱角状,有的有白色
期刊
历代衲子中,不少能手都将艺术视为文人隐士遣兴之余事,但因其学识宏富、见闻广博,梵修之隙即迁性于文艺圣域。因此,即便自认是诗文余事,然每每援笔挥毫,便落墨超逸、浑然天成,其意趣飘渺空灵、清逸出尘,反而斩去了诸多世俗中的羁绊,凸显出卓尔不凡的艺术风貌。大须便是一位艺术佛子中的佼佼者。  大须的诗书画俱佳,但遗世作品稀罕,纵有藏者亦多秘不示人。加之其史实著录典籍均已成为文物珍本,为海内外藏家或大型图书馆
期刊
郑爕(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中期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艺术成就的文人画家。郑板桥早年在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30岁后弃官至扬州卖画达十年之久。后有机会至山东当县令,但始终与官场格格不入,终因私开国库赈济灾民,触犯了一些贪官污吏的既得利益遭人诬陷而被罢官,再次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对于郑板桥的生平
期刊
紫云岩是景德镇名胜之一。地处市区西北,从中渡口沿昌江支流西河西行约2公里,山石突兀,削壁如屏,绿树丛中山色璀璨似紫云,故名紫云岩。清代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曾两次游紫云岩圆通庵题壁。晚清民国时,庵中仍香烟缭绕,此后曾一度冷落颓败,近年又修葺一新,为优游之处。    ·十八罗汉瓷雕简介·    20世纪前期,紫云岩圆通庵内曾供奉有十八罗汉瓷雕,50年代移交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罗汉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行的最高果位
期刊
已是初夏,在一间简朴却充盈着淡淡墨香的屋子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在专注地抚琴,只见他时而颦眉幽思,时而抬头冥想,时而又慷慨激昂地跳跃着指尖,一曲《平沙落雁》被他演绎得精彩绝伦。这位抚琴的老先生,正是笔者此次专访的对象杨臣彬,也是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书画鉴定专业硕士生导师等数职于一身的书画鉴赏大家。琴声悠扬,随着这别开生面的采访,杨臣彬丰富而神秘的鉴定生涯在笔
期刊
这是一件造型别致、结构精巧的青白釉瓷枕(图1),元代景德镇烧制的产品,1982年出土于安徽岳西县店前乡元墓中。釉色青白,光泽莹润,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古代夏令寝具。    图1    该枕整体呈楼台形,透雕而成。高18厘米,长32厘米,宽15厘米。枕面状如一片翻卷着的荷叶,上面满布“”字形花纹(图2)。下有底座,两边绕以回廊,上围云勾状花环挂落,下有透雕护栏。枕正面厅堂隔扇饰有古钱形花窗(图3)。背
期刊
首届中国民间国宝审选活动有几件藏品获得民间国宝称号?本届入选民间国宝的榜首是哪件藏品?颁奖典礼主持人是谁?国宝的收藏者有哪些人?来自何地?  谁为入选的民间国宝持宝人颁奖?出席颁奖典礼的嘉宾有那些?  欲知以上藏界谜底,敬请收看:中央电视台(CCTV-4)中文国际频道  自2007年6月19日起,每晚18:50~19:00播出   《国宝档案·首届中国民间国宝入围·入选藏品·藏家全记录》;  敬请
期刊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在白瓷制作上独有建树,被称为“中国白”。在中国陶瓷史上,福建省可圈可点、能留下重笔浓彩的有闽北建阳市的“建窑黑釉兔毫盏”和闽南的“德化白瓷塑像”,为闽省制瓷的两道绝妙之风景线。    提到德化瓷,被人称道的多为佛塑像,很少有人潜心研究碗、盘、杯、盏等大量的民间日用器皿。  笔者是福建人,对建窑黑瓷和德化白瓷情有独钟,二十年来潜心收藏有600余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