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义的先行者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c102726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爕(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中期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艺术成就的文人画家。郑板桥早年在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30岁后弃官至扬州卖画达十年之久。后有机会至山东当县令,但始终与官场格格不入,终因私开国库赈济灾民,触犯了一些贪官污吏的既得利益遭人诬陷而被罢官,再次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对于郑板桥的生平及艺术成就,前人所做研究已颇透彻,各种文章俯拾即是,这里仅对其经济思想及作品价值聊作探析。
  
  郑板桥的市场观念
  
  清代中期,作为南方重要商业城市的扬州,富商豪贾云集其中,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画家纷至沓来,卖画献艺,著名的“扬州八怪”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批画家,而郑板桥更算得上是个中翘楚。郑板桥一反当时画坛盛行的摹古风气,强调“自树脊骨,自出眼孔”,个性突出、风格怪异,其作品颇受时人青睐。郑板桥虽迫于生计,“聊凭卖画佐朝餐”,但却不愿为盐商豪贾装点门面。而一些盐商富贾为附庸风雅,更是千方百计求购郑板桥的字画。甚至购而不得,竟设计取之。清人孙静庵在《栖霞阁野乘》卷四中即记述了某扬州盐商,屡求板桥字画不得,乃以计取。盐商知板桥嗜食狗肉,使一老者烹狗肉引其食之,板桥亦乘兴挥毫落款而去。待板桥发现上当受骗时为时已晚,却也无可奈何。作为职业画家,现实生活逼迫郑板桥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念,与盐商交友往还。
  其在一幅画上的题诗“写来兰叶并无花,写出花枝没叶遮。我辈何能构全局,也须合拢作生涯”,就反映了郑板桥在面对现实时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态。调整了心态的郑板桥,不仅在艺术创作上突破了“艺术趣味愈阳春白雪愈雅,愈接近一般下层民众愈俗”的传统雅俗观念,在艺术与市场的关系上更打破了“文人耻于言利”的世俗观念。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他在笔榜中赫然写明:“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为何将书画明码标价,郑板桥接着便阐明原因:“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又附一诗云:“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这对于一向以儒雅自封的中国文人不啻于是平地一声惊雷,击碎了其固守千年的封建道德观念。自此,文人书画润笔,“皆准板桥所定,即以此帖为仿单,不复增减”。从这个意义上说,郑板桥不愧是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义的先行者!书画艺术品的明码标价,不仅理顺了书画市场的交易机制,也进一步肯定了书画家的劳动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变书画家流落街头卖字鬻画的困顿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郑板桥曾对包括自己在内的几位“扬州八怪”画家的收入作过大致估算:“笔租墨税,岁获千金,少亦数百金”。相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扬州画家们的收入已是相当可观了。
  
  充斥市场的伪作赝品
  
  作为以画谋生的职业画家,郑板桥一生的创作量是很大的,作品大量流散民间,甚至流传至国外。流传至今的板桥书画,数量虽众,但其中掺杂了不少赝品伪迹,这也直接影响到其作品的市场价位。目前市场中的板桥伪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板桥在世时其弟子的代笔之作,另一种则是后人的伪造之作。板桥在世时,求其书画者络绎不绝,很多人以能得到板桥书画为荣。对此,金农曾作解释:“皆以其曾为七品官人,争购之”。不管原因如何,求画者日增,令其应酬不暇。无奈之下,同金农一样,郑板桥只好令弟子代笔,以应四方求索者。如谭子犹、刘敬尹等就常为其代笔。这类代笔之作,数量相当可观,因代笔者为其弟子,书画风貌“颇得其秘”,且画面印章也为板桥真印,可谓假中有真,不仅时人不复辨识,也为现在鉴别板桥书画带来了难度。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代笔之作毫无漏洞可言。代笔者虽习板桥书画,但功力、气质毕竟不逮板桥,笔力纤弱,画面气息与板桥的洒脱相比略显拘束。
  除代笔作品外,板桥存世赝品中还有大量伪造之作,这其中水平也有高下之分。板桥谢世后,其弟子及其他学板桥书画者为能将作品高价售出,仿效板桥书画,并以板桥之名署款,这导致在其逝世后很长一段时间,赝品伪作泛滥成灾。如前述谭子犹就是一位造板桥书画的高手,在板桥逝世后的二十多年中,谭子犹伪造板桥书画多达上万幅,书画、题款、印章,“均伪托逼肖”。这类伪品艺术水平较高,多能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另外,还有一些人看到伪造板桥书画有利可图,专门从事赝品的制作。这类仿冒者也算是“术业有专攻”,有些画面也能达到“逼肖”,几可“乱真”。虽然伪造板桥的画相对容易一些,但板桥书法却很难伪造。板桥书法以真、隶为主,融合真、草、隶、篆各体。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很难写好板桥体的。不少存世的板桥赝品,即便画面能够蒙人眼目,但上面生硬、拙劣的题字却使其真伪立现。书画作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名气和作品的艺术价值,无论是代笔之作还是伪造的赝品,其价值都无法与真迹相比,藏家在鉴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谨慎购买,以防出高价收藏赝品,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郑板桥作品的市场价值
  
  郑板桥的作品不仅受时人青睐,至今仍是许多藏家珍爱的宝玩之物。其作品大量散藏在私人藏家手中,很早就在市场上流通。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艺术品拍卖的兴起带动了整个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兴盛,郑板桥的作品也更频繁地出现在各地古玩、书画市场及拍卖会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郑板桥作品的价位多在数万元之间,至多不过数十万元,此后随国内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的影响,其价位也在逐年攀升。总体而言,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十多年中,受书画市场大环境的影响,郑板桥作品的价位虽也有所波动,但其中的精品价位依然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以拍卖市场为例,郑板桥作品近十年来上拍的已有数百件,就市场表现而言,他中晚期的作品,尤其是60岁卸任后居扬州卖画期间所创作的作品成交率普遍较高,价位也颇高。从题材来看,市场中的板桥绘画作品大多为竹石、兰竹图之类,这类题材为板桥擅长之作,传世数量较多,且赝品的比例也较高,因而在市场中的成交率一般,但其中的精品之作还是颇受市场青睐,成交价在百万元以上的作品绝大部分均出自此类题材。与书画市场的整体趋势一样,板桥书法的市场价位要低于绘画,但也有少量精品成交价位高达数百万元。
  从整体来看,板桥作品的市场价位始终处于稳步攀升的趋势。本世纪以前,其作品价格虽处于不断增长之中,涨幅却不是太大。但进入本世纪以后,尤其是2001年以来,板桥作品价格的 涨幅较大,价位超百万元的作品均是在近几年内成交的。2001年5月20日,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郑板桥作品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一幅《竹石图轴》以110万元成交,而另一件《手书五经册》成交价则高达550万元。接下来7月份和11月份北京翰海及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他作于1764年和1740年的《竹石图》立轴分别以192.5万元和121万元易主。2002年和2003年,在中贸圣佳、中国嘉德和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也有数幅板桥作品突破百万元。2004年的拍卖会上,郑板桥作品也有较好的市场表现,11月在中国嘉德和北京翰海的秋拍中,他作于1756年的《竹石兰蕙图》立轴和作于1763年的《兰竹图》立轴分别拍至539万元和588.5万元。2005年郑板桥作品在拍卖场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先后有十多件作品拍至数百万元。中国嘉德的春拍和秋拍及北京翰海的秋拍中,分别有数幅板桥作品拍至四百多万元。2006年,整个中国书画市场进入了调整阶段,但郑板桥作品似乎并未受到太多影响,仍有十多幅作品成交价在百万元以上。北京永乐国际10月份的秋拍中,板桥作于1764年的《竹石图》立轴拍至291.1万元;而之前北京嘉宝6月份的拍卖中,其《幽壑兰泉图》镜心以836万元落槌,创下板桥作品拍卖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外,中国嘉德、北京翰海、香港佳士得、中贸圣佳、北京华辰等拍卖公司在2006年的拍卖中也有数幅板桥作品拍至百万元以上。在接下来的2007年的数场拍卖中,板桥作品也都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如1月份西泠拍卖公司推出的郑板桥《修竹幽兰图》立轴拍至209万元。目前,郑板桥作品的市场价位依然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其精品价位基本稳定在每平尺30万元左右。
  郑板桥属于历史上已有定论的书画家,他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不仅受到时人,更受到后人的充分肯定。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其作品的市场价值会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增加,这是毋庸置疑的。长期以来,在书画市场中,齐白石、张大干、傅抱石等近现代名家的作品一直是市场中的领军者,近几年在海外市场的刺激下,当代艺术品也日益火爆,价位呈几何形式向上攀升。然而与之相比,无论是文化底蕴还是艺术魅力都毫不逊色的古代书画却一直在市场中没有得到其应有的价位,更何况许多古代书画作品还存在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物价值,这是无法用价格来精确衡量的。撇去真伪问题的纠缠,古代书画的精品之作理应在市场中获得高价位。当代艺术品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收藏者的整体素质已经有大幅度提高,很多购藏者已经学会综合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等,从而判断其所蕴涵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对古代书画鉴赏能力的提高,对其价值内涵及外延的认识加深及收藏群体的扩大,古代书画价格空间将进一步打开。2006年,在整个国内书画市场低迷的状态下,板桥作品依然能够稳步上升,屡创佳绩,就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书画的魅力所在。这些佳绩的诞生,不仅推升了板桥作品的市场价位,也为其他古代名家作品价位的上升打开了空间。郑板桥虽是南方人,主要活动地区也多在南方,但其作品流传范围较广,在收藏市场中也突破了地域性的限制,无论是南方北方其作品交易都较活跃。板桥作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经久不衰,与其高尚的人品、深厚的学养、扎实的书法功力及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是分不开的,这也决定着在未来的艺术品市场中,板桥作品仍将是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其作品价格还存在着较大的增长空间,价位的进一步提升也在预料当中。
  
  (责编:唐陌楚)
其他文献
双点“通”“崇宁通宝”再现尊容  笔者首见北宋双点“通”“崇宁通宝”折十钱,是在董大勇先生所著《近20年面世的珍稀古币及辨伪》一书里。这枚出谱品以其独有的风貌,吸引着爱好者的目光。  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在注意“崇宁通宝”中“通”字有“大点”、“小点”、“横点”、“竖点”者,唯独“双点”者,难见尊容。工夫不负有心人,前不久,在大庆市一家古玩店里发现了这枚梦寐以求的双点“通”“崇宁通宝”钱,眼前一亮,
期刊
“老照片”作为近代史中的形象资料和文献,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同时,也为文物收藏界所青睐。  本文记述的两位已故的现代艺苑前辈邓季超、胡佩先夫妇,早年分别求学于我国最早的美术学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他们从此寄情艺事,勤奋创作,组织艺术社团,举办画展,还曾两次办学,从事教育事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从艺、办学经历和画迹,至今已鲜为人知。但是,从他们留下的一些遗物——“老照片”、
期刊
香港佳士得于2007年5月27日至3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亚洲艺术、珠宝及名表春季拍卖会,经过5天的紧张竞拍,31日晚11时才结束。这次春拍总成交额高达十五亿两千万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5%,取得十分喜人的成绩。据统计数字显示,佳士得在亚洲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8%,处于领先地位。  记者在现场看到,拍卖会场座无虚席,连走廊里都站满了人。分会场大型电视屏幕即时播放拍品的图像及主会
期刊
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有一座保存完好的五鼎四簋墓,被确认为西周晚期的贵族夫人墓。此墓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距现地表0.7米。墓口长5.3米,东西宽3.74米,墓深10.93米。此墓采用一椁两棺葬式,墓主人头北脚南,仰身直肢。墓中出土文物有铜、玉、石、陶、骨、蚌六大类共计1506件。而她的丈夫虢季墓为七鼎六簋墓,正好合乎“夫人礼降一等”的体制。因此考古学家认为五鼎四簋墓的主人为虢季夫人。在这
期刊
在二网上进行钱币学术交流讨论是现代科技所赐予的福音,使一项学识的传播超越了时空与地域的限制。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长达数千年,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经济活动,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历代古钱蕴藏着大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的资料与信息,中国古钱的诞生、沿革涉及到五千年来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习俗。泉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仅是收藏方面的得益,更主要的是使我们对过去的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期刊
中国玉器博大精深,历来受国人所喜爱。一件有代表性的玉器,有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总是传递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笔者收藏到一块削地平雕喜鹊梅花玉牌,每当把玩欣赏,总会令我怦然心动。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苍劲古朴,雅丽清润,象征着吉祥、喜庆、和谐、繁荣和幸福。从古至今梅花都是文人墨客、工匠艺人手下的重要题材。宋代诗人陆游写下了“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梅花的一往情深;元代诗
期刊
2004年春夏之交,我们从湖南株洲市民间偶然购得几尊石质佛像和几枚石质印章。其中最大的立式滴水观音重17.5千克,高59.5厘米。最小的印章重0.9千克,高11.8厘米。去除尘土并擦洗干净后请几位朋友观赏。大家对其艺术造型和雕琢工艺都很称赞,但对材质的看法分歧颇大。为了弄清真相,我们决定取粉末样送中南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作X射线衍射分析(XRD),再视分析结果作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矿物成分,进而对它
期刊
一个老人的连环画情结  雷睛波    我是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在70年前的孩提时,就喜欢上了连环画。  最近,我在一位好友处,看到了一册民国时期上海南市露香园路185号宏泰书局出版的严绍唐绘制的《薛刚反唐》的连环画(见图),心情特别激动,一下子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解放前,我家就住在现在的西安市解放路(原先叫尚仁路)的民乐园。我家邻居就在民乐园开设了一家租书店,当时大人们租看的书多为言情和剑侠小
期刊
岫岩软玉:岫岩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县,分为蛇纹石和透闪石两个品种。其中透闪石矿位于岫岩县偏山岭镇与海城县交界的细玉沟,所采玉料称“岫岩软玉”。岫岩软玉的透闪石含量达95%以上,杂质很少。硬度为摩氏6~6.5度,比重2.91~3.02。颜色主要有黄白色、浅绿色、青色和黑色。岫岩软玉根据地质产状的不同,可分为原生矿和砂矿两类。原生矿即开采的山料,俗称“老玉”,块度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多为棱角状,有的有白色
期刊
历代衲子中,不少能手都将艺术视为文人隐士遣兴之余事,但因其学识宏富、见闻广博,梵修之隙即迁性于文艺圣域。因此,即便自认是诗文余事,然每每援笔挥毫,便落墨超逸、浑然天成,其意趣飘渺空灵、清逸出尘,反而斩去了诸多世俗中的羁绊,凸显出卓尔不凡的艺术风貌。大须便是一位艺术佛子中的佼佼者。  大须的诗书画俱佳,但遗世作品稀罕,纵有藏者亦多秘不示人。加之其史实著录典籍均已成为文物珍本,为海内外藏家或大型图书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