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催人探史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代衲子中,不少能手都将艺术视为文人隐士遣兴之余事,但因其学识宏富、见闻广博,梵修之隙即迁性于文艺圣域。因此,即便自认是诗文余事,然每每援笔挥毫,便落墨超逸、浑然天成,其意趣飘渺空灵、清逸出尘,反而斩去了诸多世俗中的羁绊,凸显出卓尔不凡的艺术风貌。大须便是一位艺术佛子中的佼佼者。
  大须的诗书画俱佳,但遗世作品稀罕,纵有藏者亦多秘不示人。加之其史实著录典籍均已成为文物珍本,为海内外藏家或大型图书馆、博物馆所深藏,一般人难得一见。因此,致使大须生平流变模糊,不为世人所周知。即便是中国画史理论大家黄宾虹、俞剑华等文史前辈,其所编著之籍亦不能详实,因而,大须之史实至今仍有阙失之处。
  笔者因缘际会,有幸庋藏大须《竹兰石图》(真迹)四轴(图1-图4)、《芥航诗存》(影印本)一卷、《焦山续志》卷六及《二知轩文存》卷十六影印件若干,加之三次亲赴焦山定慧寺,又谒丹徒竹林寺、句容宝华山隆昌寺,积十余载搜求大须之相关史料,兹整理举要如下。
  
  一
  
  大须,清僧,字芥航,一作芥舟,号六不头陀,又作不须头陀,晚号不不头陀。俗姓蔡氏,名敬之,世居江苏盐城伍佑场,生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五月四日圆寂,塔葬于竹林寺,蒯光典为之作《焦山芥禅师塔志铭》。大须堪称晚清时期极为著名的一代高僧,有《芥航诗存》等著作传世,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大须少时披剃于伍佑场三元宫,后至宝华山,晚年居焦山。工诗善书,画兰竹入妙。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12岁的蔡敬之出家于三元宫,法号大须。两年后,其师其父皆先后往生净土,年仅14岁的大须除独撑三元宫的门户外,还承担起赡养年迈祖母柏氏和教养刚满八岁师弟苇航小须的重任。在其所作的《柬苇航小须师弟》诗中,可领略到少年大须的艰辛和自立向上的可贵精神,其为人处事的法则,流传至今,仍让人受用良多。大须自幼聪慧,皈依佛门后修学佛法不止,不久便得戒于樊汊之水陆寺。
  清咸丰六年(1856年),大须祖母柏氏驾鹤西去。事后,大须便将三元宫诸事务一并交由师弟小须主理。他只身遍游名山宝刹、博访勤参。初登佛门律宗圣地宝华山,便得到隆昌寺住持的信赖,使之为执事。五年后又移居禅宗的道场焦山,成为一代高僧流长法师的弟子,同时又得到著名画僧了禅和尚的赏识,从此,大须的画艺日臻精湛。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其师流长传法与大须,时年28岁的芥航和尚承袭了焦山定慧寺住持之职,历任十四载。继任之初,恰逢清军与太平军的战争刚刚结束,战乱已给焦山带来了疮痍满目的景象,寺内经济窘迫,僧侣思想涣散,困难重重。为此,大须联合本山十二静室蠲弃微嫌,布以公德,剃草开林,崇基正表,置藏经之室,立禅诵之堂,课以文字,勉以梵修。从而使焦山僧团精进团结,寺院香火逐日兴旺。
  清同治七年(1868年),大须和尚“改制”,开坛说法,弘扬净土宗。自五代至清同治六年,焦山定慧寺均由同属禅宗的临济宗和曹洞宗交叉传承,惟清同治七年始,大须和尚首倡传戒、贪佛,传布禅净同修思想,时称“改制”。自此,这座千年古刹便成为禅净双修的典范,并闻名于海内外。
  
  二
  
  大须和尚于佛事外,复擅诗书画艺事,其造诣颇深。善写梅花的一代名将彭玉麟(兵部尚书)、著名近代诗人蒯光典(候补四品京堂)等士大夫文人争与交游。
  大须艺名虽不及画坛“四僧”泛播海内外,但时有“人得一纸,珍同拱璧”之誉,故中外藏家极其珍视之。笔者所藏《竹兰石图》四轴(图1-4),其中“竹石图”两幅,“兰石图”两幅。其规格均为纵180厘米,横47厘米,虎皮宣纸,作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大须时年44岁,系其竹兰中的精品力作。藏初,笔者尚未经意,后细读之,竟不忍释手。其诗清音似玉,淡泊若水,颇具摩诘之余响;其行书法出焦山摩崖刻石《瘗鹤铭》,又承子昂《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之遗韵;所写兰竹石,闲雅清趣,空灵脱俗,乍观之,形若板桥之兰竹,深察之,却少几分世俗之气,多几许天地灵性。其诗书画(印)浑然一体,且各呈天趣,清静、秀美之风韵,红尘中人岂可望其项背乎!现罗列如下,供诸位同好一并赏之。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题曰:“盘礴冰霜之际,虚除萧艾之场,揭之扬之。千古有光,不采而佩,与兰无伤。”款署:“芥航写于焦山之石肯堂”,题款下钤两方白文印:“守鹤道人”、“水墨生活”。
  图2题曰:“且免一日无,何须千亩宽。”款署:“芥航头陀”,下钤一方朱文篆印:“焦山不不头陀”。
  图3题曰:“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可山林处士家”。款署:“芥航”,下钤两方白文印:“芥航画记”、“披云长啸”。
  图4题款为:“子玉先生大雅正之,丁丑秋八月芥航大须写意。”款末钤阴阳两方印,朱文“焦山大须”,白文“芥航”。
  自清同治、光绪之际,内变蜂起,政局不稳,外侮相继,战乱频仍。值此社会动荡之秋,《竹兰石图》竟以清空的艺术风貌面世,流传迄今已近130载,且完好无缺,亦未被兵燹所毁,实乃大幸也。《竹兰石图》诞生于特殊时期,随着时间的流逝,其艺术、史学价值必将愈加弥珍。
  
  三
  
  大须和尚,不仅是一位修成正果的著名高僧,还是忧国忧民的一代艺术家。
  清光绪九年(1883年)苏浙沿江一带遭受水灾,由于清廷政府昏庸无能,致使受灾百姓颠沛流离,贫病交加,生活举步维艰。已退院静修九年的大须和尚看在眼里、悲在心头。见此无以为济的灾民,他惟有奋笔疾写兰竹,以此委托“扬镇簪花社”义卖,将换得的银两助赈于沿江灾民。当时的《申报》作了相关报道。对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代高僧大须和尚早已洞察明了,在他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所作的一首诗中,便可看出那忧国忧民之心。《庚午闰十月二十七日夜寺前古柏为大风吹折一株感而有作》:
  寺前古柏谁手植,千百年来沾雨泽,
  数株森列郁青苍,霜雪频侵不改色,
  ……
  江风相搏风怒号,猛然昨夜一株折,
  槎丫枝干尚葱茏,心空久被风霜蚀,
  感此因思家国身,巨细还应一理格,
  物必先腐虫始生,外强中干宜早识,
  ……
  怎奈腐败昏庸的晚清政权,它哪里会“早识”呢,最终还是如同一株古柏一样,在不断的“风怒号”和“先腐虫始生”中寿终正寝了。
  
  图5
  
  【附记:笔者在搜集大须生平史料过程中,曾于公元1996年8月27日赴焦山拜谒定慧寺第98代住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当代高僧茗山法师(著有《茗山文集》图5),蒙法师垂教,受益良多。五年后,即公元2001年攸闻茗山法师于6月1日遽尔蝉蜕,笔者遥望远在东南的焦山,唯以心痛悼茗公耳。又五年后,值此文草成之际,谨借此缅怀昔日之先贤。】
  (责编:唐陌楚)
其他文献
玉材被古人发现和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实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大量的玉器出现,特别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薛家岗文化、凌家滩文化以及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器,它们均代表了中国史前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所谓玉璧,《说文解字》解释为“璧圆像天”,古人认为天是圆的,所以仿天而作璧。《尔雅·释器》指出:“肉倍好,谓之璧”。邢《尔雅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把璧的形制讲得很清楚。关于
期刊
双点“通”“崇宁通宝”再现尊容  笔者首见北宋双点“通”“崇宁通宝”折十钱,是在董大勇先生所著《近20年面世的珍稀古币及辨伪》一书里。这枚出谱品以其独有的风貌,吸引着爱好者的目光。  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在注意“崇宁通宝”中“通”字有“大点”、“小点”、“横点”、“竖点”者,唯独“双点”者,难见尊容。工夫不负有心人,前不久,在大庆市一家古玩店里发现了这枚梦寐以求的双点“通”“崇宁通宝”钱,眼前一亮,
期刊
“老照片”作为近代史中的形象资料和文献,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同时,也为文物收藏界所青睐。  本文记述的两位已故的现代艺苑前辈邓季超、胡佩先夫妇,早年分别求学于我国最早的美术学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他们从此寄情艺事,勤奋创作,组织艺术社团,举办画展,还曾两次办学,从事教育事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从艺、办学经历和画迹,至今已鲜为人知。但是,从他们留下的一些遗物——“老照片”、
期刊
香港佳士得于2007年5月27日至3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亚洲艺术、珠宝及名表春季拍卖会,经过5天的紧张竞拍,31日晚11时才结束。这次春拍总成交额高达十五亿两千万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5%,取得十分喜人的成绩。据统计数字显示,佳士得在亚洲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8%,处于领先地位。  记者在现场看到,拍卖会场座无虚席,连走廊里都站满了人。分会场大型电视屏幕即时播放拍品的图像及主会
期刊
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有一座保存完好的五鼎四簋墓,被确认为西周晚期的贵族夫人墓。此墓是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距现地表0.7米。墓口长5.3米,东西宽3.74米,墓深10.93米。此墓采用一椁两棺葬式,墓主人头北脚南,仰身直肢。墓中出土文物有铜、玉、石、陶、骨、蚌六大类共计1506件。而她的丈夫虢季墓为七鼎六簋墓,正好合乎“夫人礼降一等”的体制。因此考古学家认为五鼎四簋墓的主人为虢季夫人。在这
期刊
在二网上进行钱币学术交流讨论是现代科技所赐予的福音,使一项学识的传播超越了时空与地域的限制。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史长达数千年,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经济活动,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历代古钱蕴藏着大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的资料与信息,中国古钱的诞生、沿革涉及到五千年来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习俗。泉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仅是收藏方面的得益,更主要的是使我们对过去的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期刊
中国玉器博大精深,历来受国人所喜爱。一件有代表性的玉器,有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总是传递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笔者收藏到一块削地平雕喜鹊梅花玉牌,每当把玩欣赏,总会令我怦然心动。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苍劲古朴,雅丽清润,象征着吉祥、喜庆、和谐、繁荣和幸福。从古至今梅花都是文人墨客、工匠艺人手下的重要题材。宋代诗人陆游写下了“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梅花的一往情深;元代诗
期刊
2004年春夏之交,我们从湖南株洲市民间偶然购得几尊石质佛像和几枚石质印章。其中最大的立式滴水观音重17.5千克,高59.5厘米。最小的印章重0.9千克,高11.8厘米。去除尘土并擦洗干净后请几位朋友观赏。大家对其艺术造型和雕琢工艺都很称赞,但对材质的看法分歧颇大。为了弄清真相,我们决定取粉末样送中南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作X射线衍射分析(XRD),再视分析结果作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矿物成分,进而对它
期刊
一个老人的连环画情结  雷睛波    我是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在70年前的孩提时,就喜欢上了连环画。  最近,我在一位好友处,看到了一册民国时期上海南市露香园路185号宏泰书局出版的严绍唐绘制的《薛刚反唐》的连环画(见图),心情特别激动,一下子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解放前,我家就住在现在的西安市解放路(原先叫尚仁路)的民乐园。我家邻居就在民乐园开设了一家租书店,当时大人们租看的书多为言情和剑侠小
期刊
岫岩软玉:岫岩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县,分为蛇纹石和透闪石两个品种。其中透闪石矿位于岫岩县偏山岭镇与海城县交界的细玉沟,所采玉料称“岫岩软玉”。岫岩软玉的透闪石含量达95%以上,杂质很少。硬度为摩氏6~6.5度,比重2.91~3.02。颜色主要有黄白色、浅绿色、青色和黑色。岫岩软玉根据地质产状的不同,可分为原生矿和砂矿两类。原生矿即开采的山料,俗称“老玉”,块度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多为棱角状,有的有白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