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一项重要物件,渗透到几乎一切部门。是否具备较高的计算机能力素质,直接关系着中职生就业之路。本文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角度出发,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当前教学特点、教学改革措施以及教学考核提出了探讨性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1.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特点
1.1 专业性不突出。目前,国内众多的职业院校都仅参照单一的教学要求,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的制定时,多数严重忽略了各个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需求的差异性。比如,文员、营销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各种文档、文字处理能力的需求性较高,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应该着重加大对其文字录入以及各种办公软件的教学、培训;而数控等专业的学生在对办公软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更加倾向于对控制编程的需求。如果使用单一的教学标准、教学计划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实际运用上的脱节,导致他们真正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不利于他们的就业。
1.2 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由于中等职校的学生来源范围较广,其地域和家庭环境等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其中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因素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较早,对一些计算机技术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而另外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比较迟,次数较少,导致他们对计算机的基础能力有限。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这一问题,就会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更为明显、更为严重,或是教学进度过于缓慢。如果课程过深、过快,那么基础能力差的学生便根本无法跟上教学节奏。反之,如果课程过浅、过慢那么基础能力较高的同学便完全不敢兴趣,无心学习。
1.3 考核系统不完善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其考核系统都非常重要。目前,国内众多的中职校都采用统一命题、考试、评卷的这种考核方法实现了教考的分离,考核手段非常的公平、合理。不过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实践性重要于理论性的课程来说,这种考核方式就存在着一定弊端。因为仅仅用考卷来评定一个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非常不科学,虽然有的中职学校也使用了上机考试和卷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但是其着重点仍侧重于笔考,导致上机考试题目少、时间短,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措施
2.1 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到一定的技能,帮助他们就业,所以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突出学生意愿的重要性1。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的成熟和规范,可以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机制共享教学资源,收集他们的反馈信息,把他们的意愿作为选择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的主要参考,这能很大幅度的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有效性,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强化。首先,要以教学目的为基础,确立每堂课、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然后,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确定每堂课、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这也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为了能使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地迎合每个学生,老子应该多在教学的内容和层次上多做工作,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对专业强化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强化。计算机应用本身就倾向于实践,所以老师不能只是在课堂上“讲道理”,但同时也不能一味的放任学生进行自由操作。特别是在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上,计算机应用教师风应该阶段性的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每堂课上都要做到讲、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了操作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际操作来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每次上机实际操作之前,老师都应该对学生安排相应的实践任务,并对每个学生完成情况、水平进行一定的记录,让学生在每节计应课中都能知道自己又学会了些什么、又能完成些什么新的项目。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学习成果。
比如在讲ppt时,老师便可以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在对结构形式、幻灯片版面设计和多媒体技术等理论知识讲解完毕过后,展示一些优秀的ppt作品,让学生对照着自由收集资料,按照统一的命题制作出一套完成的演讲文稿。
2.4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和强化。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面向学生进行科学、明确的分层,并提前和学生共享教学课件,使他们能够提前的明白那些内容较难需要重点掌握和反复实践,那些内容又比较简单只需要适当的记忆的操作,这样更利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开展。
3.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措施
3.1 以上机考试作为主要考核方式。如上所说,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倾向于实践的课程,将上机考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应该着重突出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性,把提切实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作为教学和考核目标,在考核上最大限度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计算机应用操作的实际性,能够最真实的反应出他们的学习水平。
3.2 贯穿教学过程进行考核。过程考核模式是通过不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2,不论何种课程的教学都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要想使考核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真实性,就应该把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也纳入到考核系统之中。除了主体的考核计分方式以外,还应该根据课程安排将平时作业、阶段考核作为子模块也纳入到期末综合考核之中,以此方式计算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学科成绩。
3.3 按所占课时设定阶段成绩比例。依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学科总成绩中各子模块的阶段考试成绩与期末综合考试成绩,都按照各部分所占的课时比例来确定在各项成绩中的成绩比例。把学生不同阶段的成绩均乘以相应比例后,累加计算出学科总成绩。
参考文献
[1]黄春梅,夏耘《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浅析[J]
[2]宁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考核的具体实施[J]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1.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特点
1.1 专业性不突出。目前,国内众多的职业院校都仅参照单一的教学要求,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的制定时,多数严重忽略了各个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需求的差异性。比如,文员、营销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各种文档、文字处理能力的需求性较高,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应该着重加大对其文字录入以及各种办公软件的教学、培训;而数控等专业的学生在对办公软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更加倾向于对控制编程的需求。如果使用单一的教学标准、教学计划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实际运用上的脱节,导致他们真正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能得到提高,不利于他们的就业。
1.2 两极分化现象明显。由于中等职校的学生来源范围较广,其地域和家庭环境等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其中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因素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较早,对一些计算机技术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而另外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比较迟,次数较少,导致他们对计算机的基础能力有限。如果老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这一问题,就会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更为明显、更为严重,或是教学进度过于缓慢。如果课程过深、过快,那么基础能力差的学生便根本无法跟上教学节奏。反之,如果课程过浅、过慢那么基础能力较高的同学便完全不敢兴趣,无心学习。
1.3 考核系统不完善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其考核系统都非常重要。目前,国内众多的中职校都采用统一命题、考试、评卷的这种考核方法实现了教考的分离,考核手段非常的公平、合理。不过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实践性重要于理论性的课程来说,这种考核方式就存在着一定弊端。因为仅仅用考卷来评定一个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掌握情况非常不科学,虽然有的中职学校也使用了上机考试和卷面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考核,但是其着重点仍侧重于笔考,导致上机考试题目少、时间短,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措施
2.1 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到一定的技能,帮助他们就业,所以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突出学生意愿的重要性1。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的成熟和规范,可以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机制共享教学资源,收集他们的反馈信息,把他们的意愿作为选择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的主要参考,这能很大幅度的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有效性,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强化。首先,要以教学目的为基础,确立每堂课、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然后,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确定每堂课、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这也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为了能使计算机应用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地迎合每个学生,老子应该多在教学的内容和层次上多做工作,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对专业强化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强化。计算机应用本身就倾向于实践,所以老师不能只是在课堂上“讲道理”,但同时也不能一味的放任学生进行自由操作。特别是在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上,计算机应用教师风应该阶段性的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在每堂课上都要做到讲、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了操作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际操作来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每次上机实际操作之前,老师都应该对学生安排相应的实践任务,并对每个学生完成情况、水平进行一定的记录,让学生在每节计应课中都能知道自己又学会了些什么、又能完成些什么新的项目。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学习成果。
比如在讲ppt时,老师便可以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在对结构形式、幻灯片版面设计和多媒体技术等理论知识讲解完毕过后,展示一些优秀的ppt作品,让学生对照着自由收集资料,按照统一的命题制作出一套完成的演讲文稿。
2.4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和强化。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面向学生进行科学、明确的分层,并提前和学生共享教学课件,使他们能够提前的明白那些内容较难需要重点掌握和反复实践,那些内容又比较简单只需要适当的记忆的操作,这样更利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开展。
3.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措施
3.1 以上机考试作为主要考核方式。如上所说,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倾向于实践的课程,将上机考试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应该着重突出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性,把提切实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作为教学和考核目标,在考核上最大限度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计算机应用操作的实际性,能够最真实的反应出他们的学习水平。
3.2 贯穿教学过程进行考核。过程考核模式是通过不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2,不论何种课程的教学都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要想使考核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真实性,就应该把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也纳入到考核系统之中。除了主体的考核计分方式以外,还应该根据课程安排将平时作业、阶段考核作为子模块也纳入到期末综合考核之中,以此方式计算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学科成绩。
3.3 按所占课时设定阶段成绩比例。依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学科总成绩中各子模块的阶段考试成绩与期末综合考试成绩,都按照各部分所占的课时比例来确定在各项成绩中的成绩比例。把学生不同阶段的成绩均乘以相应比例后,累加计算出学科总成绩。
参考文献
[1]黄春梅,夏耘《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浅析[J]
[2]宁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考核的具体实施[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