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在长白山区的一个边陲小镇,葡萄沟是距小镇70公里外的一个自然村,两山夹一沟,四周群山环抱,因满山遍野的山葡萄而得名。
第一次进葡萄沟缘于儿时嘴馋。那时是计划经济,家里吃的用的都凭证供应,每天上顿大饼子,下顿窝窝头,偶尔父母买个苹果,要一分为六,二位老人加上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分一片解解馋。同学大宝姥姥家是葡萄沟的,他常在我面前炫耀沟里的果子多酸多甜,说的我直流口水。一天,大宝对我说:“想吃山果子吗?”一听说山果子,我的口水一个劲地往上涌,迫不急待地问“上哪儿?”“我姥姥家!山果子海了!”大宝自豪地说。“行!行!”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上路了。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路越来越崎岖,林子越来越密,记不得翻了几座山后,大宝才指着半山腰的一处毛草房说“瞧,那就是我姥姥家。”
大宝姥姥家就一间毛草屋,土墙上还裂了几道缝,家中仅有的家什,就是一张破桌子和坑上一床发黄黑的被子,被面破得像鱼网,棉花套子散烂地露在外面。大宝的舅舅坐在门槛上,三十好几的他还没娶上媳妇。听姥姥说,沟里穷没姑娘愿嫁过来,本村的姑娘能飞的都飞了,村里的光棍海了!其实这旮旯山好水好空气好,山上野菜、野果特多特鲜,可不通路,运不出去,只能白白烂掉!
大宝舅舅带着我们向西又翻了一座山,才走进了葡萄沟。只见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山间泉水清澈见底,四周山上郁郁葱葱,野花点缀在浅草丛中,蝴蝶在花间嬉戏,若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然而,更具吸引力的是藏匿其问的野果子,每找到一处,我就兴奋地先大喊一通,然后敞开肚子造!以后,几乎每年秋天,我都要进沟,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尔后满载而归。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刮进了山区,公路修到了山沟里,荒山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山,小镇集市上各种适令果蔬应有尽有,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进沟尝鲜了。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军校,从此离开了家乡。一晃二十多年没进过葡萄沟了,她会变成什么样?像漂泊多年的游子期待着与母亲重逢,我梦想着再一次走近葡萄沟。
2007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大宝驾驶着刚买的私家车,载着我踏上了寻梦之旅。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驱车不到一小时,就来到大宝姥姥家住的村。原来的破毛草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依山而建的砖瓦房和别墅式的小楼。大宝指着远处一栋三层小楼对我说“瞧,那就是舅舅家。人家现在是村里的林蛙养殖专业户,年收入十多万元,十六年前就娶上了媳妇,如今村里的小伙子再也不愁找不到对象,十里八村的姑娘都争着嫁过来呢!”
我们的车一直开进了葡萄沟。举目环望四周的山坡上,一片片、一层层墨绿色的葡萄藤上挂满了串串紫晶般的山葡萄,错落有致,浓淡相宜,令人眼馋心醉!村民们摘葡萄的、卖葡萄的,开车往城里送葡萄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大宝向我介绍,改革开放后,葡萄沟发展特色山区经济,山葡萄、山枣子、山杏、蕨菜、元蘑等山果野菜不仅上了城里人的餐桌,还远销海内外。乡亲们摆脱了贫穷,过上了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小康生活,全家人盖一床被子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更值得提的是,近几年,村里开展新农村建设,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注重保护资源环境,葡萄沟的山更绿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四十几家农户还加入了关东民俗旅游度假村的产业链,他们腾出自家的房舍,开办农家旅游饭店,城里人在这儿不仅可以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还可以感受到新鲜的山野生活情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听着大宝的介绍,看着葡萄园里络绎不绝的游人,或游览,或嬉戏,或拍照,或采摘葡萄,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阵微风夹着清新的果香,拂面吹过,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顿觉神清气爽,一股幸福甜美之情涌上心间!
第一次进葡萄沟缘于儿时嘴馋。那时是计划经济,家里吃的用的都凭证供应,每天上顿大饼子,下顿窝窝头,偶尔父母买个苹果,要一分为六,二位老人加上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分一片解解馋。同学大宝姥姥家是葡萄沟的,他常在我面前炫耀沟里的果子多酸多甜,说的我直流口水。一天,大宝对我说:“想吃山果子吗?”一听说山果子,我的口水一个劲地往上涌,迫不急待地问“上哪儿?”“我姥姥家!山果子海了!”大宝自豪地说。“行!行!”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上路了。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路越来越崎岖,林子越来越密,记不得翻了几座山后,大宝才指着半山腰的一处毛草房说“瞧,那就是我姥姥家。”
大宝姥姥家就一间毛草屋,土墙上还裂了几道缝,家中仅有的家什,就是一张破桌子和坑上一床发黄黑的被子,被面破得像鱼网,棉花套子散烂地露在外面。大宝的舅舅坐在门槛上,三十好几的他还没娶上媳妇。听姥姥说,沟里穷没姑娘愿嫁过来,本村的姑娘能飞的都飞了,村里的光棍海了!其实这旮旯山好水好空气好,山上野菜、野果特多特鲜,可不通路,运不出去,只能白白烂掉!
大宝舅舅带着我们向西又翻了一座山,才走进了葡萄沟。只见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山间泉水清澈见底,四周山上郁郁葱葱,野花点缀在浅草丛中,蝴蝶在花间嬉戏,若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然而,更具吸引力的是藏匿其问的野果子,每找到一处,我就兴奋地先大喊一通,然后敞开肚子造!以后,几乎每年秋天,我都要进沟,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尔后满载而归。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刮进了山区,公路修到了山沟里,荒山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山,小镇集市上各种适令果蔬应有尽有,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进沟尝鲜了。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军校,从此离开了家乡。一晃二十多年没进过葡萄沟了,她会变成什么样?像漂泊多年的游子期待着与母亲重逢,我梦想着再一次走近葡萄沟。
2007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大宝驾驶着刚买的私家车,载着我踏上了寻梦之旅。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驱车不到一小时,就来到大宝姥姥家住的村。原来的破毛草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依山而建的砖瓦房和别墅式的小楼。大宝指着远处一栋三层小楼对我说“瞧,那就是舅舅家。人家现在是村里的林蛙养殖专业户,年收入十多万元,十六年前就娶上了媳妇,如今村里的小伙子再也不愁找不到对象,十里八村的姑娘都争着嫁过来呢!”
我们的车一直开进了葡萄沟。举目环望四周的山坡上,一片片、一层层墨绿色的葡萄藤上挂满了串串紫晶般的山葡萄,错落有致,浓淡相宜,令人眼馋心醉!村民们摘葡萄的、卖葡萄的,开车往城里送葡萄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大宝向我介绍,改革开放后,葡萄沟发展特色山区经济,山葡萄、山枣子、山杏、蕨菜、元蘑等山果野菜不仅上了城里人的餐桌,还远销海内外。乡亲们摆脱了贫穷,过上了从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小康生活,全家人盖一床被子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更值得提的是,近几年,村里开展新农村建设,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注重保护资源环境,葡萄沟的山更绿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四十几家农户还加入了关东民俗旅游度假村的产业链,他们腾出自家的房舍,开办农家旅游饭店,城里人在这儿不仅可以尽情享受山水之乐,还可以感受到新鲜的山野生活情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听着大宝的介绍,看着葡萄园里络绎不绝的游人,或游览,或嬉戏,或拍照,或采摘葡萄,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阵微风夹着清新的果香,拂面吹过,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顿觉神清气爽,一股幸福甜美之情涌上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