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相似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那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 合理分工,分配任务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教师便要给他们分好工。如: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这样每个同学都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时教师就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分工之后就要分配学习任务,即: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迁移。
二、建立规则,合作探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可以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每個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确立规则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
三、 教师参与,全班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把一个小组的意见当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一、 合理分工,分配任务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教师便要给他们分好工。如: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这样每个同学都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时教师就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分工之后就要分配学习任务,即: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迁移。
二、建立规则,合作探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做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可以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每個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确立规则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
三、 教师参与,全班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同时还可以尝试把一个小组的意见当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