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小学是学生塑造健康心理的关键阶段。所以,在实施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切实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教育,夯实德育的心理学基础,提升德育的有效性。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處于心理成长关键期,培养其健康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教育必然要求,小学德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做科学评估,针对性设计教育对策,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为其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生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之中,其心理基础存在一定差距,班主任要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延伸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1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无论是德育教育,亦或是心理健康教育,这两者均是现时期素质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客观的去分析,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两类独立学科,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两类学科有一定交集,即为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是一致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均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且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有侧重,前者所涉范围更广,囊括了思想道德、法制素养、行为规范等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后者则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心理情况予以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全面提升他们的心理综合素质。归结而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便于促进二者更好的融合。
2 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2.1 建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建构校本特色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学校提出的一项要求。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教育部统一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各学校教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具有普适性,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发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所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中,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建构校本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组织多样的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不同年龄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基于此,笔者和同事们在建构校本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候,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多方面地调查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获取第一手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讲授不同的心理健康内容。比如,低年级小学生不适应生长环境,对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发了本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们在了解地域文化的同时,切实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减缓心理压力,塑造完善人格。此外,笔者所在学校还开展了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根据学生们的心理发展情况专门地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走进校园,与学生互动,向学生们讲解心理健康问题,应对心理问题的对策等,使学生们储备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为自主地解决心理问题,塑造健康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学校还利用小广播、艺术节等,为学生们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使他们通过与环境互动舒缓心理,建构健康心理。
2.2 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升德育管理品质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执行过程中,班主任要对教学方法展开创新探索,并在教育实践中做好反思和总结,对教育案例做科学的研究,找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良方。学生心理诉求呈现差异性,班主任在教学方法设计和归结时,要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研究出契合度更高的教育策略,以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不同行为表现,这与其心理有直接关系,班主任在进行教法研究时,要科学利用心理学理论,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做不同的评估。
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执行者,需要在教育方法方面有丰富的认知积累,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质。学生心理呈现群体性,班主任教师教育方法也要形成高度匹配,不能简单地分类操作,需要做细化的学情分析。如学生不合群现象比较常见,班主任教师不能运用相同的教育方法来应对,需要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做客观评估。有的学生是性格比较内向造成的不合群;而有的学生则是中心意识太强,不主动与其他同学合作;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兴趣爱好的差异,导致了特立独行。因此,班主任需要设计不同的教育策略,针对学生不同表现做出具体的应对。学生个性心理形成由多多客观因素造成,班主任需要高度关 注,从致因角度展开科学分析。
2.3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实现多元化教学内容整合。
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之路步履维艰,若想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教师就应该不断的创新教育方式,使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价值整合,将信息化技术贯穿于教学始末,这必将会大幅度地提升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在课堂上去操作,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搜集一些极具教育意义的影片资料,在课堂上播放电影,让学生们观看影片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间去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影片观看完成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心理变化,要求学生说一说观影感受,和同学之间互动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下,必定会让学生对主题思想的记忆更为深刻,也必然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指导下,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掌握心理教育经验,营造良好心理教育环境,多种策略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波.发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J].吉林教育,2020(07):92-93.
[2]周海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渗透[J].家长,2020(06):30-31.
关键词: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處于心理成长关键期,培养其健康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教育必然要求,小学德育教师需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做科学评估,针对性设计教育对策,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为其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生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之中,其心理基础存在一定差距,班主任要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创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延伸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1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无论是德育教育,亦或是心理健康教育,这两者均是现时期素质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客观的去分析,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两类独立学科,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两类学科有一定交集,即为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向是一致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均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且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有侧重,前者所涉范围更广,囊括了思想道德、法制素养、行为规范等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后者则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针对学生心理情况予以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全面提升他们的心理综合素质。归结而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便于促进二者更好的融合。
2 小学德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2.1 建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建构校本特色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广大学校提出的一项要求。就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教育部统一编写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各学校教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具有普适性,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发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所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中,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建构校本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组织多样的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不同年龄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基于此,笔者和同事们在建构校本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时候,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多方面地调查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获取第一手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讲授不同的心理健康内容。比如,低年级小学生不适应生长环境,对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发了本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们在了解地域文化的同时,切实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减缓心理压力,塑造完善人格。此外,笔者所在学校还开展了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根据学生们的心理发展情况专门地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走进校园,与学生互动,向学生们讲解心理健康问题,应对心理问题的对策等,使学生们储备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为自主地解决心理问题,塑造健康心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学校还利用小广播、艺术节等,为学生们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使他们通过与环境互动舒缓心理,建构健康心理。
2.2 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升德育管理品质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执行过程中,班主任要对教学方法展开创新探索,并在教育实践中做好反思和总结,对教育案例做科学的研究,找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良方。学生心理诉求呈现差异性,班主任在教学方法设计和归结时,要与学生家长达成共识,研究出契合度更高的教育策略,以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不同行为表现,这与其心理有直接关系,班主任在进行教法研究时,要科学利用心理学理论,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做不同的评估。
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执行者,需要在教育方法方面有丰富的认知积累,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质。学生心理呈现群体性,班主任教师教育方法也要形成高度匹配,不能简单地分类操作,需要做细化的学情分析。如学生不合群现象比较常见,班主任教师不能运用相同的教育方法来应对,需要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做客观评估。有的学生是性格比较内向造成的不合群;而有的学生则是中心意识太强,不主动与其他同学合作;还有的学生是因为兴趣爱好的差异,导致了特立独行。因此,班主任需要设计不同的教育策略,针对学生不同表现做出具体的应对。学生个性心理形成由多多客观因素造成,班主任需要高度关 注,从致因角度展开科学分析。
2.3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实现多元化教学内容整合。
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之路步履维艰,若想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教师就应该不断的创新教育方式,使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价值整合,将信息化技术贯穿于教学始末,这必将会大幅度地提升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在课堂上去操作,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搜集一些极具教育意义的影片资料,在课堂上播放电影,让学生们观看影片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间去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影片观看完成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心理变化,要求学生说一说观影感受,和同学之间互动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下,必定会让学生对主题思想的记忆更为深刻,也必然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指导下,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掌握心理教育经验,营造良好心理教育环境,多种策略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波.发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J].吉林教育,2020(07):92-93.
[2]周海军.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渗透[J].家长,2020(0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