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提琴家刘洋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连获佳绩等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peng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我国留俄青年中提琴家刘洋2013年在国际多项音乐比赛中连获佳绩。2013年5月28日,她先是在意大利第十五届埃尔多普国际音乐比赛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弦乐选手经过激烈比拼,一举获得了该赛事的最高奖——特别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女中提琴选手。8月,她又在日本举行的第十六届长江杯国际音乐比赛中,凭借拿手曲目施尼特凯《中提琴协奏曲》夺得弦乐组一等奖。lO月,刘洋又参加了日本第三十二届亚洲杯国际音乐大赛,此比赛的参赛选手超过四百人,因规模大,故分为东京、大阪两个赛区举行。与其他比赛不同的是,弦乐选手要和管乐、打击乐、钢琴、重奏、声乐等多个专业的参赛者一起竞争大赛唯一的金奖。决赛中,刘洋演奏了中国作品《草原之歌》,深情的演绎和出色的技术打动了评委和全场观众,不仅一举摘得了两个赛区唯一的金奖,还荣获了中国驻大阪总领事奖和优秀教师指导奖。刘洋目前为俄罗斯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在读研究生,师从中提琴演奏家巴什梅特学习。
  动十年 向天而歌——太行盲艺人刘红权京城三场个唱谢恩
  随着2013年10月25日晚在清华大学的成功演出,《向天而歌又十年——太行盲艺人刘红权北京答谢演唱会》圆满结束。三场演唱会,是为纪念太行盲艺人首度晋京十年而举办的,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盲人协会、中国盲文出版社、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中国盲文图书馆协办。
  2003年8月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家田青第一次在太行山上听到左权盲人宣传队的演唱,被感动得热泪滂沱,当即表示:“我要把你们带到北京去,让更多的人听到你们的歌唱。”同年10月10日到15日,田青率领左权盲人宣传队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几所高校巡演,把一群盲人捧到了北京高校的舞台上,王昆、成方圆、宋飞、王西麟、滕矢初等音乐界名家都给予极高评价。那次演出,成为当年音乐界的一桩盛事。音乐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评委、田青的好朋友张振涛说:“田青接续了老师杨荫浏的衣钵,让一群隐没于太行山中的‘阿炳’,登陆京城。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初杨荫浏发现阿炳成为现代音乐史上挖掘民间音乐大事的话,那么田青发现一群盲艺人并使之登上庙堂的举动,就是当代音乐史上的又一次撬动,并为正好遭遇新时期如何面对‘非遗’困惑的当代人,提供一个认知价值的现身说法。”
  10年来,以刘红权为代表的太行山里的盲艺人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个变化,起源于十年前的晋京演出。所以,刘红权在学界、残联、老乡的帮助下,连续举办三场“答谢演唱会”,以表达十年来中国音乐学界、中国媒体朋友、中国残疾人事业的热心人、北京高校学子对自己的厚爱。
  10月21日晚,在“皇家粮仓”开唱。田青、著名电视主持人亚妮、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古筝大师杨秀明、台湾舞蹈家陈美娥、台湾学者龚鹏程等学界、艺术界人士和北京新闻界共数十人聆赏刘红权演唱的包括民歌、琴书、晋剧选段在内的十多个作品。演出开始后,观众随田青的脚步,进入了十年前的太行山,一起回味那催人泪下的《光棍苦》和《冯魁卖妻》。不到10分钟的短片《田青与太行盲艺人》纪录了十年来中国精英界对草根文化的深刻认知,观众了解到了田青和盲艺人的深厚情感。整个演唱会的高潮,是刘红权接着演唱的《一铺滩滩过眼云》和《一把黄土把娘埋》,嘶哑、苍茫而浑厚的歌声,带血带泪的诉说,全场哑雀,唯闻抽泣。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田青把手书的七言律诗送到刘红权手上。诗中写到:“太行嵯峨路蜿蜒,扶杖牵裳走山间。青冥无眼生瞽目,红尘有意化奇缘。凄凄二胡哭云水,切切三弦动风烟。千载师旷今仍在,向天而歌又十年。”
  23日下午在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多功能厅开唱。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伟洪、中国盲文出版社社长张伟、北京市盲人朋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盲人演员、北京爱心人士共150人聆赏了演出。25日晚在清华大学举办。音乐学家乔建中专程从西安赶来主讲了演唱会。他从盲艺人与音乐讲起,与观众分享了太行盲艺人刘红权的演唱魅力。少数清华大学学生和左权老乡以及民间文化的爱好者聆赏了演出。
  三场演出虽然形式不尽相同,但是刘红权表达的是一样“感谢”!他的沉稳、淡定的演唱态度博得了观众的尊重,他歌声中传递的放达、乐观的精神,博得了观众的喝彩。在演出现场,由中国盲文出版社最新推出了大字版《向天而歌又十年》向观众讲述了太行盲艺人的十年变迁,对理解民间音乐、理解原生态文化发挥了史学、音乐学的作用。
其他文献
美国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约瑟夫·马克利斯(Joseph Machlis)与克里斯廷·福尼(Kristine Forney)编撰的《The Enjoyment Of Music》第一版于1955年由美国诺顿出版公司(W.W. Norton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必须有一支既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又有扎实的实践技能水平和较好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保障。教育部最近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是我国第一次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制定的专业标准,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希尔·克洛德·德彪西,这位“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音乐世界最具影响的音乐革新家,以其鲜明的音乐个性与革新性的创作特点深刻地影响着欧美各国音乐。迄今为止,他的音乐依然是欧美音乐会上演奏最多的音乐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及其思想在当今世界文艺领域仍然颇具影响。  德彪西从小就是个放荡不羁的极具个性的人,他的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就了他成为冲破传统束缚的音乐创作的革新家,早在巴黎音乐学院学
我想就音乐分析学科当下的建设问题,与各位与会的同行交换三点意见。    一、音乐分析学科当下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    随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音乐以调性功能和声及规范化曲体结构为重要标志的“共性写作技法”的扩散一离析,专业音乐创作步入作曲家个性化音乐材料层层迭出并不断翻新的时代。这一现实,不仅对本源于传统曲式学与作品分析的音乐分析学科,在分析方法、手段、参照范式,甚而基本理论构架等方面提出了
月16日,早晨刚要出门,我接到了来自徐州的长途。电话那边熟悉的声音说:“老张昨晚走了。”我惊呆了。电话是师母打来的。“老张”是我非常敬重的民歌搜集者、明清俗曲音乐研究专家张仲樵先生。先生是去年底住进医院的,几次抢救都成功了。这次他却静静地走了,离开了他那些深爱的工尺谱,离开了他每天都翻阅的书稿和笔记。  第一次见到先生是6年前。在徐元勇博士的介绍下,几位朋友相约去拜访。先生家的陈设简陋至极,几件必
文性”又译作互文本性或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y),是由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于1966年在《符号学》一书中提出的。她指出,任何文本都是由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1}。互文性理论源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2}。在此后的发展中,其内涵和意义不断演变。在上世纪90年代后超出了文学领域,向文化和艺术研究领域渗透。在
碰撞、跨界、对话、交融、混合等乐评常用动词词汇透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持续不断地轰炸过后,深深灌输在我们脑海中的是中西文化、传统与反传统、流行与古典、跨文化、超时空等作为前述动词的主语。忽然发现这些组合可以任意搭配,而且这与我们耳闻目睹到了什么,是否言不由衷都无关。这些词汇时刻提醒着我们的存在感,感到我们身处一个文化上不安分的矛盾体中,感到话语已然控制了思想。这或许并不坏,它让人们猛然理解到了时代之内
阿炳(华彦钧1893—1950)、刘天华(1895—1932)两位生辰仅差两年的“同乡”,在“生长期”文化地理的“同构”(居地近在咫尺,如“一箭之隔”),使他们有可能产生相同的东西,这使学界纷纷将两者加以比较,文章层出不穷①。但在“青春期”(20岁)后,人文环境的先同后异,及人生际遇的大相径庭,构成必然“不同”的基础。他们以同样的乐器——“胡琴”,发出不同的“声音”,则是他们不同的标志。而他们之间
在20世纪的西方音乐世界中,“先锋派”作曲家们创造了形形色色、风格迥异的作曲技术,推动着20世纪音乐大潮滚滚向前。但是,在这不断求新的现代音乐发展道路上,有一位勇敢而执着的独行者,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以与众不同的姿态默默屹立于专业音乐发展的大潮之中。他,就是目前已经95岁高龄的法国元老级作曲家亨利·迪蒂耶(Henri Dutilleux,1916—)。高为杰教授在《20世纪音乐名著导读——协奏曲
小麟先生的艺术歌曲《自君之出矣》、《别离》和《彭浪矶》,创作于1939—1946年留学美国期间,得到过他当时的作曲导师、20世纪杰出的作曲家和理论家兴德米特(Paul Hindemith)的指导和认可,前两首作品还曾在美国用英语]出并产生了一定影响。因而,这三首艺术歌曲也完全称得上是谭小麟成熟时期①的代表作。本文通过这些作品在歌词题材、创作体裁、曲式结构、人声旋律以及和声调性总共五个技术方面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