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村位于河南省林州市西北部,太行山支脉林虑山北端,周围环山,处于著名人造天河“红旗渠”畔。据《任村志》记载,该村始建于元代至正五年(1345年),当时有任氏兄弟从河北邯郸迁到此地落户,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设立集镇。因交通便利,商贾云集,历史上就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的战略位置,至今留有许多文化古迹和遗址。抗战时期曾作为八路军总部豫北办事处所在地,红旗渠著名景点“青年洞”、“分水岭”、“洛丝潭”等均在任村境内。近年因其历史文化及革命文物价值申报了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走进任村,即刻被其古老的街巷、成片的老宅所打动,在河南地区仍保存有如此成规模、高质量的古民居群和堡寨式聚落的实在不多。现存张鸿逵庄园、西券(寨门)、南券(寨门)、昊天观等古建筑遗存,其中最大一处宅院当属张鸿逵庄园(图1),是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曾任两湖地方高级官员的张丞实(原名张鸿逵)及其子侄两代人所建。虽经风雨沧桑,但风采依旧,其四合院式布局,精美装饰,体现了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庄园雄居西大街两侧,南北长153米,东西跨90余米,约占地24亩。分为六套院落,38个单院,有359间房屋。以院落自成体系,每套的主建筑风格为前客厅、后楼院而后花园,又配以数目不等的偏跨院。
庄园内房屋建筑式样各套虽有所异,但大体相同。每套院落大门两侧设有两个精雕青石“L”形上马石,正面浮雕竖眉瞪眼口衔环兽头。三层台阶上面宽一间的出心门楼悉尊臣下出入左腋门的上制,全都建于主院的前左部位。门楣上悬职事大匾,门内照壁嵌于左厢房山墙上。院中筑子墙,子墙正中开二门,门内庭院宽阔,青条砖铺地。厅厢房基都高出院平面50~70厘米,均为两坡硬山单檐屋顶,灰色筒瓦铺面,古朴典雅。
客厅居中,呈明三暗五两甩袖格局,前廊二檐柱下置履盆柱础,柱间上承雕花大额枋、平板枋、斗拱、檐檩、檐椽、飞椽,可谓雕梁画栋,足见当年的气势。三明间颇具特点,以12扇木质金锁窗刻花格扇门代替前墙,明间正中插屏后开了一扇直通楼院的中门,进入楼院脚下是青条砖铺地,青苔幽绿,树影婆娑,清静幽雅。楼院东西两面各为有前廊的三间厢房,正面为五间二层木板楼,房中设木隔断,有十三级虎梯可方便登楼。 楼院、偏院、跨院均另有甬道、便门与主院相通,形成一个整体。
街北偏西是张丞实居住的主院落,临街有一个醒目的仪门,坐北朝南,名曰“广亮门”。该门三开间,悬山殿顶高起脊,正脊两面饰富贵不断头图案,四边脊饰绕枝花浮雕,六陶质吻兽虎视眈眈,威镇八方。构造为传统单檐飞椽、檐檩、斗拱,下置平板枋、垂花大额枋,垂柱镶边。在仪门檐下中间悬一横长1.6米、竖宽0.9米,装饰有龙凤图案的长方形大匾,右竖刻“湖南衡阳道”一行小字,中横雕“太守第”三个行书大字。两柱廊立于鼓形石质柱础之上,柱础下呈八角履莲。前后游廊。整座门楼建于高出地面70厘米的台基之上,置三级踏垛,象征连升三级。门前左右六根旗杆,两座上马石。此门宽2米、高2.6米,门框下坐素面枕石,内有门房一间。门内迎面有一方嵌之于墙上金砖拼成的二米见方的大迎屏(图2),上施仿木结构雕檐盖,下置砖砌须弥座。迎屏前左转北进二门,是一南北长13.2米,东西宽9.5米的砖铺宽敞大院。一米高台基之上是坐北面南明三暗五的大客厅,大客厅进深二间,金砖墁地,12扇金锁窗刻花格扇门,彩画插屏位于明间正中。院东西两面各是三间附有穿山鹿顶耳房、抄手游廊的厢房。
走过插屏,沿后中堂门下台级又到了一处楼院,院中堂屋楼原为张丞实寝屋,内隔断门上方浮刻“不欺室”(图3)三字,棱角分明,俊秀中不失刚劲,体现了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耿直廉介,处世不肯苟同”(《重修林县志》语)的品质。迎屏前右转为甬道,迂回折深,曲径通幽,往内可到另两座楼院和别院。院落虽然方整,但院连院,院套院,初来乍到,犹如迷宫一般。
任村西大街以民居为主,宅院古朴;南大街以商业为主,店铺林立,民间传统逢单日为集,设有棉花、布匹、山货、粮行、医药等货栈,是晋、冀、豫三省边缘地区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两街均保存着寨门,当地人称之为西券和南券。
西券(图4)位于西大街西口,是一石砌门式建筑。考此券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后在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屡次重修。西券券腿高1.5米,跨3.2米,正圆起拱。东西两口券额封面,西口券额正中浮雕一张口欲吞之巨龙,具有威严不可侵犯之势。东口内额刻二龙戏珠,配以流云,给人赏心悦目之感。青条石砌成的城台,南北长12.3米,东西宽10.5米,高5米,有台阶可登爬。
城台正中是一座“南顶庙”,面阔三间,进深2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悬山,殿顶施以绿色琉璃瓦,瓦当皆饰以琉璃盘龙图案。正脊及边脊饰行龙,葵枝花图案,吻兽现均残毁。廊柱四根,下置八瓣履莲柱础。殿正中塑一尊1.8米高金装神像。台前一石香案,浮雕龙凤、麒麟、花鸟图案,系明朝天启元年石刻。外廊左现存两通石碑,其右一块碑文记载:“道光十年地震二百余日,坍塌民宅庙宇无数。”为后人研究地震留下珍贵的史料。
南券(图5)处于大街南口与南大街交汇处,始建于明正德至嘉靖年间,后遭洪水冲毁,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重修。南券用大块青石砌成,拱高2.5米,跨3.82米,总拱高3.55米。券孔南北两头均置0.55米宽券额,券额正中雕有一蛟龙,稍下一边为一云龙。券台平面呈正方形,上筑庙宇三间,檐柱为嘉靖三十年雕造的四根浮雕滚龙石柱,台南北两边地袱之上各立六根方形望柱。北边栏板外侧浮雕各种花卉,南面外侧浮雕人物、麒麟、花卉。券西腿北侧建一东西正对南大街的关帝庙,面宽三间,筑于青石砌成的台基上。庙为前庑后殿,庑殿一体,关帝庙与券之间建一钟楼。
任村作为一个完整的乡村聚落,有多座佛、道教建筑,如:昊天观、泰山庙、法济寺、大般若寺。这些寺庙建筑维系着乡村的精神世界和人与人的关系,是传统乡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位于村中圆形水塘西北侧的昊天观 (图6),别称北庙,始建于明初,清道光十年(1830年)地震被毁,次年重修。山门向北10米,是以山门为中线的长方形石砌高台,拜殿、玉皇殿就修建在台上。拜殿平面呈长方形,为悬山式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玉皇殿位于拜殿北6米,下为青石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东西长11.24米,南北宽7.05米,平面呈长方形,檐边为绿色琉璃瓦,正脊前饰黄绿二色琉璃浮塑人物,后饰行龙,边脊饰葵花。
任村作为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寨(图7、图8),是一座完整的传统建筑文化宝库,其现存成片古民居群在河南具有代表性,急需维修和保护。漫步其间,好似听到古建筑在无声地诉说:留住我们的根!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