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遇到了困境,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和创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困境;策略
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时至今天,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遇到了困境,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和创新。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分析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不同于散文阅读,审美教育不同于审美。很多时候的高中语文散文教育取代了学生的散文阅读,审美教育替代了审美活动。学生不是在阅读中感知美,获得审美体验,而是更多的从教师那里得到审美概念,掌握审美知识,获得一些基本的审美分析方法。不少学生反映,很多的散文文本老师讲解起来具有如此多的美感,但是,我真正没有多少感觉。《荷塘月色》都说是经典散文,但是不少学生学过以后,没有再回过头来反复诵读,仔细揣摩,甚至不少学生以后可能永远都不会再阅读这篇文章。而一部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已经播放了多少遍,每次都是那样的吸引人,每次观看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感悟,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主题之美、情节之美、艺术表现之美等等,虽然没有任何教师教自己观看审美西游记,但是总能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教育。高中散文教学反复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却不能够真正获得美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激起学生反复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这就是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突出审美困境。
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突破策略分析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指导和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散文阅读教学应是散文阅读实践指导活动,审美教育更多的应是散文审美体验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体验,丰富经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知教师所讲的情感之美、道德之美、意境之美以及艺术之美。不是简单停留在教师的范读和领读的层面。教师给予一定的方法引导,做好必要的阅读和讲解示范,让学生依照教师的方法去阅读体验,根据教师的示范去模仿,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不断丰富情感,增强审美体验,逐步培养和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做好学生的组织和引导,关键时刻的启发与点拨。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散文,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基本的散文创作背景,熟悉与散文发展的相关的一些审美发展史,介绍一些散文中蕴藏的基本民族文化心理。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感知散文的基本情感,作者“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感知作品中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不宁静的,如何通过直接的抒情和间接的描绘来表现的,作者说不宁静,全面却没有多少非常的不宁静,而处处表现出他的不宁静,荷塘月色如此之静,让人喜爱,却又不能够完全消除,只能暂时超脱;如此优美的月色荷塘,却又不能让作者大喜,还是有着不宁静的心理背景。再从散文审美发展史和民族文化心理的角度,让学生感知审美中含蓄与节制。学生在阅读中,将直接表现心境的“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与文本中的具体抒发和展现方式相联系,进一步体会散文的“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这种表层情感之后强烈的不宁静心理,也就能够更为真切地感知散文的结构安排,从不宁静到寻找宁静到得到宁静再回到不宁静之中。感知散文的意境之美,教师可以示范分析其中的一个画面,带来学生一起赏析,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审美方法,掌握审美能力,再让学生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另外两幅画面,让学生真正获得体验,获得能力。
2.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标准体系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特征,不能让学生一次性掌握审美能力,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将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任何事物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呈现一定的发展性特征,都是一个从认识到认知的熟练的过程,都是一个从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不能渴望一蹴而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审美标准体系。学生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阅读起来就会获得真正的感受和感悟。
例如,学习荀子的《劝学》,学生建立起来基本的审美标准以后,就能够在阅读中逐步感知其中的哲思美、韵律美、节奏美、结构美、修辞美。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感知,逐步体会,不断丰富他们的体验,渐渐培养他们的基本审美能力。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对“学习”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引发更多的思想共鸣,越读越感到其中的思想之美。将其中的比喻修辞与思想观点联系起来,每个喻体形象与本体思想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生动性、形象性、艺术性非常突出,感知修辞艺术之美,让学生逐步认知,慢慢感悟,逐渐培养和提升。
3.强化审美内在驱动,优化学生审美秩序
审美是一种思想和心理实践活动,是一种感知和体验,不能够仅靠理论讲解和方法培养能够达到效果,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体悟找到感觉,逐步顿悟。高中散文阅读审美教育需要强化他们的内在驱动,需要进行一定的程序优化指导,让学生逐步找到感觉,学会顿悟。
例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教师先让学生整体阅读,感知基本的思想,对于一些思想和认识教师不必急于暴露给学生,也不必强加给学生,而是逐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逐步理解去其中的文句和思想。再让学生换位于苏轼,想象水与月,逐步和生活与人生靠拢,体会其中的哲思,体会这种“身处逆境依然保持放达乐观,依然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之,教育是一门塑造美的艺术、思维和精神实践,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让受教育者能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具有美的精神和人格。高中语文教育的情感价值目标包括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散文是情感真挚,艺术性强的文学体裁,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瑞玲.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尹贯成.散文阅读,让高中语文课堂流淌生命[J].新课程导学,2014年1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困境;策略
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时至今天,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遇到了困境,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和创新。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分析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不同于散文阅读,审美教育不同于审美。很多时候的高中语文散文教育取代了学生的散文阅读,审美教育替代了审美活动。学生不是在阅读中感知美,获得审美体验,而是更多的从教师那里得到审美概念,掌握审美知识,获得一些基本的审美分析方法。不少学生反映,很多的散文文本老师讲解起来具有如此多的美感,但是,我真正没有多少感觉。《荷塘月色》都说是经典散文,但是不少学生学过以后,没有再回过头来反复诵读,仔细揣摩,甚至不少学生以后可能永远都不会再阅读这篇文章。而一部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已经播放了多少遍,每次都是那样的吸引人,每次观看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感悟,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主题之美、情节之美、艺术表现之美等等,虽然没有任何教师教自己观看审美西游记,但是总能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教育。高中散文教学反复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却不能够真正获得美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激起学生反复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这就是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突出审美困境。
二、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突破策略分析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指导和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散文阅读教学应是散文阅读实践指导活动,审美教育更多的应是散文审美体验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体验,丰富经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感知教师所讲的情感之美、道德之美、意境之美以及艺术之美。不是简单停留在教师的范读和领读的层面。教师给予一定的方法引导,做好必要的阅读和讲解示范,让学生依照教师的方法去阅读体验,根据教师的示范去模仿,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不断丰富情感,增强审美体验,逐步培养和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做好学生的组织和引导,关键时刻的启发与点拨。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散文,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基本的散文创作背景,熟悉与散文发展的相关的一些审美发展史,介绍一些散文中蕴藏的基本民族文化心理。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感知散文的基本情感,作者“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感知作品中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不宁静的,如何通过直接的抒情和间接的描绘来表现的,作者说不宁静,全面却没有多少非常的不宁静,而处处表现出他的不宁静,荷塘月色如此之静,让人喜爱,却又不能够完全消除,只能暂时超脱;如此优美的月色荷塘,却又不能让作者大喜,还是有着不宁静的心理背景。再从散文审美发展史和民族文化心理的角度,让学生感知审美中含蓄与节制。学生在阅读中,将直接表现心境的“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与文本中的具体抒发和展现方式相联系,进一步体会散文的“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这种表层情感之后强烈的不宁静心理,也就能够更为真切地感知散文的结构安排,从不宁静到寻找宁静到得到宁静再回到不宁静之中。感知散文的意境之美,教师可以示范分析其中的一个画面,带来学生一起赏析,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审美方法,掌握审美能力,再让学生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另外两幅画面,让学生真正获得体验,获得能力。
2.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标准体系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重视审美认知的发展性特征,不能让学生一次性掌握审美能力,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感悟,将他们的审美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任何事物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呈现一定的发展性特征,都是一个从认识到认知的熟练的过程,都是一个从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不能渴望一蹴而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需要帮助学生构建审美标准体系。学生有了自己的审美标准,阅读起来就会获得真正的感受和感悟。
例如,学习荀子的《劝学》,学生建立起来基本的审美标准以后,就能够在阅读中逐步感知其中的哲思美、韵律美、节奏美、结构美、修辞美。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感知,逐步体会,不断丰富他们的体验,渐渐培养他们的基本审美能力。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对“学习”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引发更多的思想共鸣,越读越感到其中的思想之美。将其中的比喻修辞与思想观点联系起来,每个喻体形象与本体思想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生动性、形象性、艺术性非常突出,感知修辞艺术之美,让学生逐步认知,慢慢感悟,逐渐培养和提升。
3.强化审美内在驱动,优化学生审美秩序
审美是一种思想和心理实践活动,是一种感知和体验,不能够仅靠理论讲解和方法培养能够达到效果,需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慢慢体悟找到感觉,逐步顿悟。高中散文阅读审美教育需要强化他们的内在驱动,需要进行一定的程序优化指导,让学生逐步找到感觉,学会顿悟。
例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教师先让学生整体阅读,感知基本的思想,对于一些思想和认识教师不必急于暴露给学生,也不必强加给学生,而是逐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验,逐步理解去其中的文句和思想。再让学生换位于苏轼,想象水与月,逐步和生活与人生靠拢,体会其中的哲思,体会这种“身处逆境依然保持放达乐观,依然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总之,教育是一门塑造美的艺术、思维和精神实践,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让受教育者能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具有美的精神和人格。高中语文教育的情感价值目标包括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散文是情感真挚,艺术性强的文学体裁,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瑞玲.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尹贯成.散文阅读,让高中语文课堂流淌生命[J].新课程导学,2014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