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办”。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入手,简述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及怎样创设情境,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教学情境;创设
中学生物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将人类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同时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认识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自由发展,形成多向思维,就要纠正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地位,教师应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教学情境,特别是注重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不再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看作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愉快的生活,由“厌学”变“愿学”,“苦学”变“乐学”,由“被动”变“主动”,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养成求新求异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问题的教學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有需求感
“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计的问题。这种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可揭示教材和学习过程的矛盾点,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达到学习的目的。兴趣、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在把握好初中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依据生物学科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紧扣各章节相关的知识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所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感到新颖而有意义的问题,但学生不能或很难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只有学了新课后才能解决。具体做法有:
1、讲述故事,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
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容时,我引入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选美得冠的美国小姐向一位取得当年诺贝尔奖金的相貌不好的科学家求婚,她在信中写到,我们两人结合,可谓是天衣无缝,生的孩子会像我这样漂亮,像你那样聪明。可这位科学家在给她的拒婚信中写到:如果我们结合,生的孩子会像我一样丑陋,也会像你那样愚笨,故不宜结合。故事才讲完,学生便兴奋起来,我乘势提出问题:他俩说的有道理吗?从而引导学生从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引入而展开的教学,一开始就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效果毫无疑问比直接进入主题的要好得多。
2、通过现象或实例,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
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或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和事件,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农业生产问题等。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意义构建,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在结合实际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让学生从讨论自己很感兴趣的当今的世界热门话题“试管婴儿”、“克隆”、“植物的组织培养”等问题开始引入课题。
3、借助实验,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生物学实验既是生物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设置、呈现学习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通过生物学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在讲授新课前,先演示该实验,一则在一开始上课即做实验,学生注意力会非常集中,便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二则通过现象观察,学生能从中提出许多问题,从而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学习效果会大不同。
二、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有自豪感
1、因材施教,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
所谓“成功的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成功地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学习活动的快乐的教学情境。提倡“异步教学”、“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措施,让他们都能从独立的自我调节中获得成功。例如,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应用性问题,对思维开阔的学生提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使他们都有发言和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考核命题要考虑让好学生考出水平,让努力掌握了最基本内容的差生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让学生在“跳起来摘桃”中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和自豪。还要搞好实验教学,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让他们在课内外有机会充分表现自己,从而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当学生出现了失误,教师要主动接触,理解和关心他们,使其从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对差生,更要多肯定,少批评,进行个别辅导,当他们有微小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
2、多元评价,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过程”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开展探究活动重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方法和技能。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从实验报告册或活动结果来评价学生的方式,而转向对学生生命及其终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评价时教师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要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甚至家长评价,这样的评价使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了评价主体的一员,加强了学生间的平等、民主、互动。在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的评价过程中,促使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自我评价是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过程。通过评价,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能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小组评价重点考察个人在合作小组的表现,包括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并做出结论的过程中所作的贡献。教师评价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信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方法和能力的评价;对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对科学、技术、社会关系认识的评价。家长评价主要是对那些需要课外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的评价。通过多元评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期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有激励感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很大。教师只要诚挚地寄希望于学生,那么学生将会按教师的期望去发展。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表态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如在实验课上,当学生经过努力或帮助完成了某一实验并符合要求时,给予赞许的点头和会心的微笑,使他们感到自己具有成功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应鼓励差生大胆回答问题,当他们答题不畅时,用期待、专注的目光,使他们用心思索。一旦学生获得了这种期望的信息后,便会产生“鼓励”效应,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正强化,从而在获得一次成功之后,不断地追求以获得更多的成功。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设置一些音像图片情境,可更为形象、直观,使静态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立体的教学,能收到预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重在创设一个较好的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诱发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场所。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爬坡”,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教师才适当加以点拨,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
总之,在进行教学时,要遵循民主性和开放性原则,坚持走个性化之路,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较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的纵深发展,从而顺利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教学情境;创设
中学生物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将人类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创造条件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同时又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认识过程。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自由发展,形成多向思维,就要纠正与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地位,教师应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教学情境,特别是注重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不再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看作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愉快的生活,由“厌学”变“愿学”,“苦学”变“乐学”,由“被动”变“主动”,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养成求新求异的良好习惯。
一、创设问题的教學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有需求感
“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问题的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计的问题。这种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可揭示教材和学习过程的矛盾点,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达到学习的目的。兴趣、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要在把握好初中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依据生物学科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紧扣各章节相关的知识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所设计的问题应是学生感到新颖而有意义的问题,但学生不能或很难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只有学了新课后才能解决。具体做法有:
1、讲述故事,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
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容时,我引入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选美得冠的美国小姐向一位取得当年诺贝尔奖金的相貌不好的科学家求婚,她在信中写到,我们两人结合,可谓是天衣无缝,生的孩子会像我这样漂亮,像你那样聪明。可这位科学家在给她的拒婚信中写到:如果我们结合,生的孩子会像我一样丑陋,也会像你那样愚笨,故不宜结合。故事才讲完,学生便兴奋起来,我乘势提出问题:他俩说的有道理吗?从而引导学生从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引入而展开的教学,一开始就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效果毫无疑问比直接进入主题的要好得多。
2、通过现象或实例,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
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或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和事件,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农业生产问题等。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意义构建,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在结合实际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时,可让学生从讨论自己很感兴趣的当今的世界热门话题“试管婴儿”、“克隆”、“植物的组织培养”等问题开始引入课题。
3、借助实验,创设问题的教学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生物学实验既是生物学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设置、呈现学习情境的基本素材和方法。通过生物学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在讲授新课前,先演示该实验,一则在一开始上课即做实验,学生注意力会非常集中,便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二则通过现象观察,学生能从中提出许多问题,从而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学习效果会大不同。
二、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有自豪感
1、因材施教,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
所谓“成功的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成功地学习,使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愿望获得满足,从而体验到学习活动的快乐的教学情境。提倡“异步教学”、“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措施,让他们都能从独立的自我调节中获得成功。例如,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应用性问题,对思维开阔的学生提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使他们都有发言和正确回答问题的机会。考核命题要考虑让好学生考出水平,让努力掌握了最基本内容的差生得到及格以上的分数,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让学生在“跳起来摘桃”中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和自豪。还要搞好实验教学,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让他们在课内外有机会充分表现自己,从而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当学生出现了失误,教师要主动接触,理解和关心他们,使其从克服挫折中获得重新成功的勇气。对差生,更要多肯定,少批评,进行个别辅导,当他们有微小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
2、多元评价,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过程”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开展探究活动重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方法和技能。因此,教师要改变过去从实验报告册或活动结果来评价学生的方式,而转向对学生生命及其终生发展的整体关怀。评价时教师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要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多元化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甚至家长评价,这样的评价使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了评价主体的一员,加强了学生间的平等、民主、互动。在这种学生主动参与的评价过程中,促使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自我评价是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这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过程。通过评价,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能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小组评价重点考察个人在合作小组的表现,包括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并做出结论的过程中所作的贡献。教师评价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信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方法和能力的评价;对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对科学、技术、社会关系认识的评价。家长评价主要是对那些需要课外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的评价。通过多元评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期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习有激励感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很大。教师只要诚挚地寄希望于学生,那么学生将会按教师的期望去发展。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表态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如在实验课上,当学生经过努力或帮助完成了某一实验并符合要求时,给予赞许的点头和会心的微笑,使他们感到自己具有成功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应鼓励差生大胆回答问题,当他们答题不畅时,用期待、专注的目光,使他们用心思索。一旦学生获得了这种期望的信息后,便会产生“鼓励”效应,形成一种心理上的正强化,从而在获得一次成功之后,不断地追求以获得更多的成功。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利用多媒体设备,设置一些音像图片情境,可更为形象、直观,使静态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的立体的教学,能收到预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重在创设一个较好的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诱发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场所。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爬坡”,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教师才适当加以点拨,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
总之,在进行教学时,要遵循民主性和开放性原则,坚持走个性化之路,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较好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的纵深发展,从而顺利实现教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