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语是我国通用语言,是伴随一个人终生必不可少重要交流工具,语文教学的意义并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逐渐熟悉语文,让他们能够做到对语文熟练运用,将其作为一种沟通途径,而非应试科目。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无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它是一切正规学习的开端,因此小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够重视
相对而言,语文教学要比数学教学简单,因此不少教师都存在一定的轻视态度,认为语文难度低,无须太过重视,只要在教学时带领学生认识生字生词,简单地讲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即可。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都对语文采取敷衍应对、得过且过的态度,不具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识,导致教学质量偏低。
(二)教学方法陈旧
在新课改之前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一直都是填鸭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几乎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灌输知识点,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交流互动机会,少有机会让他们仔细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实践机会,很难培养实际语文应用能力,并且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兴趣缺失、效率低下,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不积极发言,不能给教师提供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师无法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因此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三)学生缺乏动力
小学生自制力差,喜欢玩乐,让他们整节课保持专注几乎是不可能的,反复讲解理论知识和灌输字词、语法等会使学生迅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对课程失去兴趣。若教师不能采用一些较为新奇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紧紧抓住他们的思维,让其能够紧跟教师步伐,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无从增长。
二、语文实践能力培養的措施
(一)积累字词,打好基础
想要具备较强的语文实践能力,扎实的基础不可或缺。教师应先关注学生的识字教学,鼓励学生提前做好课文预习工作,查出生字生词,并通过互联网寻找与之含义相似或者相反的词,尝试着使用它们造句。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延伸,为学生补充更多基础知识,促进他们对字词的了解和掌握,为实践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二)采用开放性问题营造宽松氛围
在语文教学的要素当中,“说”是学生使用最频繁的、最能锻炼实践能力的道具,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并且不能只是简单的、有标准答案地提问,而是需要给学生留出想象和发挥空间,采用开放性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描述与之相关的习俗和活动、食物等,讲述自己家对这个节日的欢庆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搜索相关图片,为大家展示。此外,在讲完课文后,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开放性问题,例如改变课文当中的某个情节、契机,让学生讨论后续故事,或者请他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词语并解释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并能够在分享交流时习得更多字词、句式和课外知识,丰富积累,锻炼实践能力。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应用语文,获得较高的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锻炼才可得到提升。为避免课堂过于枯燥,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他们提高课堂参与感,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并锻炼创新能力。部编版小学课本当中选取了大量故事性课文,或为神话传说,或为童话故事,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据此改编成剧本,再由教师指导润色、完成修改。定稿后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排练,以情景剧的形式重演课文内容,从而更加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促进学生、师生交流,锻炼学生文笔,并以表演的形式培养其语言能力。有时候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对剧情走向进行修改,培养创新能力,在实际应用语文时更加灵活多变。例如学习《跳水》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不同角色来还原当时的情境,开动脑筋思考孩童获救后不同人物可能会说的话,开展一次对话活动。为了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以鼓励学生适当地增添动作。采用情境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使之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不同人物的情感,学着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对于培养其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四)重视写作实践练习
写作练习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文水平,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们进行仿写,给他们提供一些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词汇的句子,让学生仿照其来造句,学习并锻炼相关基础知识的应用。当学生们能够适应这种写作模式,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后,再开始进行独立写作。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应当注意不要将字数作为硬性要求,防止学生在缺乏灵感的情况下进行胡编乱造,敷衍应付,要注重写作质量,让学生尽力而为。为了提高写作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而言写作教学缺乏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只有文字描述而没有色彩和图案,为此,教师可以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辅助教学。图文结合的写作教学有多种方式,例如在学习《小猴子下山》时,教师可给出一组小猴子活动的漫画,让学生据此进行写作,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描述图画中小猴子们的活动和最终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除了看图写话,还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给出一个课文中的故事片段或者相关题目,让一部分学生进行讨论和写作,其他同学完成绘画,最终结合起来成为图文并茂的作品。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堂上学生能够收获的知识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应用需求,因此,教师还应当布置课外实践任务或者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来锻炼其实践能力。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们在看电视、看书或者走在街上时寻找各处的错别字,或者收集一些使用了谐音和形近字的广告让他们进行纠错,从而提高学生们对于错字、错词的敏感性。当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后,还可以让他们寻找经常被错误使用的词语,例如“炙手可热”“首当其冲”都是贬义词,却经常被错误地应用在褒义语境当中。让学生们来寻找和纠正这些错误,既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用途,又能提升他们的语文应用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理论知识仅仅是基础,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去应用,去实践,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陈旧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36):97.
[2]李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9(08):10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够重视
相对而言,语文教学要比数学教学简单,因此不少教师都存在一定的轻视态度,认为语文难度低,无须太过重视,只要在教学时带领学生认识生字生词,简单地讲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按要求完成教学计划即可。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都对语文采取敷衍应对、得过且过的态度,不具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识,导致教学质量偏低。
(二)教学方法陈旧
在新课改之前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一直都是填鸭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几乎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灌输知识点,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交流互动机会,少有机会让他们仔细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实践机会,很难培养实际语文应用能力,并且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兴趣缺失、效率低下,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不积极发言,不能给教师提供有效的课堂反馈,使教师无法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因此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三)学生缺乏动力
小学生自制力差,喜欢玩乐,让他们整节课保持专注几乎是不可能的,反复讲解理论知识和灌输字词、语法等会使学生迅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对课程失去兴趣。若教师不能采用一些较为新奇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紧紧抓住他们的思维,让其能够紧跟教师步伐,那么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无从增长。
二、语文实践能力培養的措施
(一)积累字词,打好基础
想要具备较强的语文实践能力,扎实的基础不可或缺。教师应先关注学生的识字教学,鼓励学生提前做好课文预习工作,查出生字生词,并通过互联网寻找与之含义相似或者相反的词,尝试着使用它们造句。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延伸,为学生补充更多基础知识,促进他们对字词的了解和掌握,为实践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二)采用开放性问题营造宽松氛围
在语文教学的要素当中,“说”是学生使用最频繁的、最能锻炼实践能力的道具,教师应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并且不能只是简单的、有标准答案地提问,而是需要给学生留出想象和发挥空间,采用开放性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描述与之相关的习俗和活动、食物等,讲述自己家对这个节日的欢庆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搜索相关图片,为大家展示。此外,在讲完课文后,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开放性问题,例如改变课文当中的某个情节、契机,让学生讨论后续故事,或者请他们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词语并解释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并能够在分享交流时习得更多字词、句式和课外知识,丰富积累,锻炼实践能力。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应用语文,获得较高的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锻炼才可得到提升。为避免课堂过于枯燥,教师应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他们提高课堂参与感,获得真实的体验,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并锻炼创新能力。部编版小学课本当中选取了大量故事性课文,或为神话传说,或为童话故事,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据此改编成剧本,再由教师指导润色、完成修改。定稿后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排练,以情景剧的形式重演课文内容,从而更加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促进学生、师生交流,锻炼学生文笔,并以表演的形式培养其语言能力。有时候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对剧情走向进行修改,培养创新能力,在实际应用语文时更加灵活多变。例如学习《跳水》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不同角色来还原当时的情境,开动脑筋思考孩童获救后不同人物可能会说的话,开展一次对话活动。为了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以鼓励学生适当地增添动作。采用情境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使之更加深刻地理解文中不同人物的情感,学着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对于培养其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四)重视写作实践练习
写作练习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文水平,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们进行仿写,给他们提供一些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词汇的句子,让学生仿照其来造句,学习并锻炼相关基础知识的应用。当学生们能够适应这种写作模式,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后,再开始进行独立写作。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应当注意不要将字数作为硬性要求,防止学生在缺乏灵感的情况下进行胡编乱造,敷衍应付,要注重写作质量,让学生尽力而为。为了提高写作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而言写作教学缺乏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只有文字描述而没有色彩和图案,为此,教师可以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辅助教学。图文结合的写作教学有多种方式,例如在学习《小猴子下山》时,教师可给出一组小猴子活动的漫画,让学生据此进行写作,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描述图画中小猴子们的活动和最终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除了看图写话,还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给出一个课文中的故事片段或者相关题目,让一部分学生进行讨论和写作,其他同学完成绘画,最终结合起来成为图文并茂的作品。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堂上学生能够收获的知识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应用需求,因此,教师还应当布置课外实践任务或者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来锻炼其实践能力。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们在看电视、看书或者走在街上时寻找各处的错别字,或者收集一些使用了谐音和形近字的广告让他们进行纠错,从而提高学生们对于错字、错词的敏感性。当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后,还可以让他们寻找经常被错误使用的词语,例如“炙手可热”“首当其冲”都是贬义词,却经常被错误地应用在褒义语境当中。让学生们来寻找和纠正这些错误,既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用途,又能提升他们的语文应用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理论知识仅仅是基础,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去应用,去实践,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广大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陈旧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36):97.
[2]李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19(0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