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是初中课程中的一门新课程,相较于小学语数外主科学习以外,初中的学习更为丰富,因此对于初中地理学习出发点和要求加深,以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教学方法;解决措施
目前的地理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枯燥,缺乏创新意识
一些初中地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单一,依然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制,被动的学习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深刻,对新的教学观念存在抵制现象,如有的初中地理教师就认为运用多媒体技术没什么用,通过口述一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还有的地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师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无论任何内容都通过多媒体讲述。这样的教学方式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地理教师,才能够教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2.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枷锁,学校、家长及学生对于分数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往往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与中考、高考关系密切的课程上,认为只要纳入到升学考试计分的课程才是重点。然而,学校、家长在片面认识地理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忽视了初中阶段为地理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多数学生往往在这一阶段迫于升学压力而放弃地理学习。长此以往,“不学地理”“不愿学地理”的氛围便广泛蔓延。
3.课堂学习气氛不浓
由于学生只知道机械地记笔记,使得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压抑,一些地理知识不是靠机械记忆才被记住的,需要学生去理解,比如人文地理,各个地区的特产或者代表作物,这些都是与当地的气候有相互关系的,掌握了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就能很快记忆这个地方的代表物产。除此之外,有的地理知识还需要通过计算。例如,老师在讲世界区时,要涉及到一些计算,如果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区时,或者不知道怎么去计算的话,那么单靠机械地记忆是不能学会这一节内容的。
二、新颖的教学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三、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精神,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和共同探讨的学习方式,老师零距离接触学生进行交流,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做的事,就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才能使之思有所悟,学有所得,做有所成,成有所获,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气候”后,我让学生自己去调查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对建筑、饮食、民俗、農业生产、植被等的影响。在学习“河流”后,让学生去实地考察一些江,走访有关管理部门,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等,了解是否存在洪水威胁、河水污染等问题;江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各有哪些,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别有什么措施。这样以学生为主的调查、探究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陶冶学生的地理情操
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而美则是培养年轻一代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的手段。地理学科,包罗万象,上至宇宙太空,下到岩层海底,有世界各洲各国,也有祖国山南海北。广袤世界,千姿百态。“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美感的欢悦时刻,就连艺术也欲施而不能。”地理教材有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有自然的美,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壮美,阳刚之美。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仑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奔腾不息的黄河;“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怒潮等等就是这种壮美,阳刚之美。二是清新、柔和、阴柔之美。如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含蓄优美的姑苏园林等等就是这种清新、柔和、阴柔之美。三是奇美,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象,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令人感到怪异。如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宝光”等等。通过对自然美的教学,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振兴祖国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刘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科教导刊·下旬》,2015年10期
【2】冯斌斌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学》,2008年03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教学方法;解决措施
目前的地理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枯燥,缺乏创新意识
一些初中地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单一,依然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制,被动的学习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深刻,对新的教学观念存在抵制现象,如有的初中地理教师就认为运用多媒体技术没什么用,通过口述一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还有的地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师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无论任何内容都通过多媒体讲述。这样的教学方式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地理教师,才能够教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2.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不能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枷锁,学校、家长及学生对于分数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往往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与中考、高考关系密切的课程上,认为只要纳入到升学考试计分的课程才是重点。然而,学校、家长在片面认识地理学习重要性的同时,忽视了初中阶段为地理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多数学生往往在这一阶段迫于升学压力而放弃地理学习。长此以往,“不学地理”“不愿学地理”的氛围便广泛蔓延。
3.课堂学习气氛不浓
由于学生只知道机械地记笔记,使得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压抑,一些地理知识不是靠机械记忆才被记住的,需要学生去理解,比如人文地理,各个地区的特产或者代表作物,这些都是与当地的气候有相互关系的,掌握了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就能很快记忆这个地方的代表物产。除此之外,有的地理知识还需要通过计算。例如,老师在讲世界区时,要涉及到一些计算,如果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区时,或者不知道怎么去计算的话,那么单靠机械地记忆是不能学会这一节内容的。
二、新颖的教学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三、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精神,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和共同探讨的学习方式,老师零距离接触学生进行交流,适当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做的事,就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才能使之思有所悟,学有所得,做有所成,成有所获,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气候”后,我让学生自己去调查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对建筑、饮食、民俗、農业生产、植被等的影响。在学习“河流”后,让学生去实地考察一些江,走访有关管理部门,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等,了解是否存在洪水威胁、河水污染等问题;江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各有哪些,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别有什么措施。这样以学生为主的调查、探究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陶冶学生的地理情操
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而美则是培养年轻一代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的手段。地理学科,包罗万象,上至宇宙太空,下到岩层海底,有世界各洲各国,也有祖国山南海北。广袤世界,千姿百态。“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美感的欢悦时刻,就连艺术也欲施而不能。”地理教材有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有自然的美,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壮美,阳刚之美。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仑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奔腾不息的黄河;“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怒潮等等就是这种壮美,阳刚之美。二是清新、柔和、阴柔之美。如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含蓄优美的姑苏园林等等就是这种清新、柔和、阴柔之美。三是奇美,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象,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令人感到怪异。如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宝光”等等。通过对自然美的教学,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振兴祖国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刘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科教导刊·下旬》,2015年10期
【2】冯斌斌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地理教学》,2008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