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远在南宋绘画史上可为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成就最大的莫过于他的山水画,他的山水画无论从构图、笔墨还是意境上都有着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马远凭借着其独树一帜的边角构图方式,简洁刚劲的绘画风格,大斧劈皴的笔墨技巧将南宋山水画的精髓诠释得淋漓尽致。以马远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也对后世明清两代和一部分海外画家的创作提供了灵感。而他大胆创新,追求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的创作精神也为我们今天所受用。
关键词:马远;艺术特色;山水画
一、马远简介
作为我国南宋四大家之一的马远,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然而“不详”二字却是对马远的生卒年在在大部分绘画史论中的记载,对于马远这样虚无缥缈的生卒不详却又为他的平生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根据史料记载马远的祖籍位于河中(现山西的永济县附近)。生于绘画世家的马远,在家族艺术文化的熏陶下,他的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马家绘画环境的影响,这些也成就了他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的基础作风。这些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也塑造出了独特的马远。
二、山水画艺术特色
(一)笔墨特色
马远的作品棱角方硬,笔法简练雄奇,作品中虽没有层层渲染却能够利用墨色的浓淡变化勾勒出物像的远近关系。观赏马远作品的笔墨风格,很明确的一个感觉就是“简洁刚劲”,这可以说是马远笔墨特点之代表。马远非常著名的一幅作品《踏歌图》,这幅画主题鲜明,描写的是百姓为庆祝丰收而踏歌的情形,配合远景露出一角的宫苑,可以看出这是一幅歌功颂德之作。绘画的笔墨技法方面,皴法简单概括,技法很明显的体现出勾、皴、染、点这四个部分。再来看近处泉眼旁边这两块巨石,体面分明是给我们最鲜明的印象,简洁概括,勾皴点染每种笔法都很分明,没有北宋初期那种染和皴经常有互相融合的倾向;点苔也是简洁而精细,少少几点在关键之处足矣。再来看画幅右下方的这棵树,画法一样的高度概括,树木轮廓是先用硬朗的笔法勾出来,简单的在其关键处施以皴纹,然后渲染成形。
就山水画而言,想要使画面效果更为生动,靠的不仅是创作意境,对笔墨的运用技巧也十分重要。马远笔法技巧,前期來源于李唐,但在学习李唐的用笔方法时,有意强调绘画运用中的尖细苍劲、多用水墨、雄奇简练、棱角方硬的方法让石头显得更加富有质感。马远笔法的峭拔硬朗主要表现在所画的山石和树木上,他的山石多用大斧劈皴兼钉头鼠尾皴,只用纵横几片方整的粗笔,表现出刚硬的山石质感;他的画树,“瘦硬如屈铁”,还有“拖枝马远”之说。
同样的,对于墨法马远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马远以焦墨画树干,瘦硬如铁,用笔夹水墨画树的枝叶,纤细柔顺。以这些特点来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坚硬方正,但是他并不只是一味的追求刚劲,也注重体现刚柔结合。马远的传世名画《梅石溪凫图》,作品中坡石先用重墨勾勒出轮廓,再用水笔迅速渲染、晕淡,一遍成型,产生微妙的明暗过渡效果。树下石边一湾碧波,十只野鸭在水中嬉戏,闲适安逸,水面荡起一层层细波,颇富韵律和节奏感。
(二)构图特色
马远边角景构的特点是,画面中主体形象出现少,画面简洁凝练,大面积留白,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巧妙地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利用边角互相呼应,加强虚实对比,马远在对物象的提炼中求劲求少,以较少的景物来衬托丰富的意境而不仅是直接利用景物去刻画意境。北宋时期全景山水发展水平已经非常高,画家想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超越就必须另辟蹊径,这就促成了南宋时期一部分画家在构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的转变,由此边角山水的布局逐渐形成。
马远另一幅代表作品《寒江独钓图》,是对一叶扁舟、一名坐于船头垂钓的鱼翁和寥寥几笔水纹进行刻画,用大片留白来表现浩瀚的江面。大量的空白,让观赏者的心一下子变得很清、很远、很安静。所谓“寒江独钓”,马远最中意定是这个“独”字,一个人,一叶扁舟,一尾鱼杆,随之便什么都没有了,只留有大片大片的空白。这空白又分明又有着空疏的,萧瑟的,淡泊的,缥缈的各种情绪,让人品味再品味。这空白绝对不是虚无,而是“大有”,浩渺无际的江水是悠悠天空,淡泊而空旷的心灵。寒江独钓,这大量的空白,画的也是马远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是一代文人的孤独。而马远在绘画过程中的特点便是善于撇去不是本质的事物,只画一角的景色大面积留白,给观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使其自行体会画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意境特色
马远最常用的是“见一叶而知深秋”的艺术手法,更加突显画面中心,意境也更为深远。马远画面的空白并不是虚无,而是联系整幅画的媒介;或为烟云,或为水滩,使人有更辽阔的遐想空间。通过空白的衬托,使远景更深幽,近景更为突出,给人无画之处皆成妙境的感觉留白手法的艺术特点处理在于追求简约、缥缈的意境,通过画家对景色的自身体会加以删繁留精,不仅使画面主题突出简洁,而且身份富有诗意和情趣。
马远边角山水特色不只拘泥于外形的相似,更多的是去追求含蓄的诗意美,从“形似”到“情感”的变化体现了他对绘画的领悟发生了转变。观马远的作品,山边水角,烟林寒树无不给人一种宁静孤冷之感。仔细体味马远山水画,在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中,他用笔墨塑造出自己的心性与追求,这不仅使其通过作品达到“对本体的诗意接近”,也呈现给观者一幅幅可供畅游的图卷,使人们在赏析其作品时,体会到一个充满刚性、简约、孤寒而又不失精微的艺术世界。
三、结语
随着社会、时代的改变和推移,“边角之景”的形成尽管“受到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但经过马远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融入强烈的个人风格特征,“边角之景”也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马远堪称中国美术史上极富有创新开拓精神和令人钦佩的一代名家。他在当时特殊的时局世态之中,在服务宫廷的同时,而且还创出了独具意境风格的山水画样式,开创了南宋院体山水画的新风,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同时走出中国传至日本,留下了广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4]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王鹏程(1994-),男,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关键词:马远;艺术特色;山水画
一、马远简介
作为我国南宋四大家之一的马远,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一个响亮的名字。然而“不详”二字却是对马远的生卒年在在大部分绘画史论中的记载,对于马远这样虚无缥缈的生卒不详却又为他的平生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根据史料记载马远的祖籍位于河中(现山西的永济县附近)。生于绘画世家的马远,在家族艺术文化的熏陶下,他的艺术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马家绘画环境的影响,这些也成就了他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的基础作风。这些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也塑造出了独特的马远。
二、山水画艺术特色
(一)笔墨特色
马远的作品棱角方硬,笔法简练雄奇,作品中虽没有层层渲染却能够利用墨色的浓淡变化勾勒出物像的远近关系。观赏马远作品的笔墨风格,很明确的一个感觉就是“简洁刚劲”,这可以说是马远笔墨特点之代表。马远非常著名的一幅作品《踏歌图》,这幅画主题鲜明,描写的是百姓为庆祝丰收而踏歌的情形,配合远景露出一角的宫苑,可以看出这是一幅歌功颂德之作。绘画的笔墨技法方面,皴法简单概括,技法很明显的体现出勾、皴、染、点这四个部分。再来看近处泉眼旁边这两块巨石,体面分明是给我们最鲜明的印象,简洁概括,勾皴点染每种笔法都很分明,没有北宋初期那种染和皴经常有互相融合的倾向;点苔也是简洁而精细,少少几点在关键之处足矣。再来看画幅右下方的这棵树,画法一样的高度概括,树木轮廓是先用硬朗的笔法勾出来,简单的在其关键处施以皴纹,然后渲染成形。
就山水画而言,想要使画面效果更为生动,靠的不仅是创作意境,对笔墨的运用技巧也十分重要。马远笔法技巧,前期來源于李唐,但在学习李唐的用笔方法时,有意强调绘画运用中的尖细苍劲、多用水墨、雄奇简练、棱角方硬的方法让石头显得更加富有质感。马远笔法的峭拔硬朗主要表现在所画的山石和树木上,他的山石多用大斧劈皴兼钉头鼠尾皴,只用纵横几片方整的粗笔,表现出刚硬的山石质感;他的画树,“瘦硬如屈铁”,还有“拖枝马远”之说。
同样的,对于墨法马远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马远以焦墨画树干,瘦硬如铁,用笔夹水墨画树的枝叶,纤细柔顺。以这些特点来让自己的作品更加坚硬方正,但是他并不只是一味的追求刚劲,也注重体现刚柔结合。马远的传世名画《梅石溪凫图》,作品中坡石先用重墨勾勒出轮廓,再用水笔迅速渲染、晕淡,一遍成型,产生微妙的明暗过渡效果。树下石边一湾碧波,十只野鸭在水中嬉戏,闲适安逸,水面荡起一层层细波,颇富韵律和节奏感。
(二)构图特色
马远边角景构的特点是,画面中主体形象出现少,画面简洁凝练,大面积留白,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巧妙地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利用边角互相呼应,加强虚实对比,马远在对物象的提炼中求劲求少,以较少的景物来衬托丰富的意境而不仅是直接利用景物去刻画意境。北宋时期全景山水发展水平已经非常高,画家想要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超越就必须另辟蹊径,这就促成了南宋时期一部分画家在构图方式和表现手法上的转变,由此边角山水的布局逐渐形成。
马远另一幅代表作品《寒江独钓图》,是对一叶扁舟、一名坐于船头垂钓的鱼翁和寥寥几笔水纹进行刻画,用大片留白来表现浩瀚的江面。大量的空白,让观赏者的心一下子变得很清、很远、很安静。所谓“寒江独钓”,马远最中意定是这个“独”字,一个人,一叶扁舟,一尾鱼杆,随之便什么都没有了,只留有大片大片的空白。这空白又分明又有着空疏的,萧瑟的,淡泊的,缥缈的各种情绪,让人品味再品味。这空白绝对不是虚无,而是“大有”,浩渺无际的江水是悠悠天空,淡泊而空旷的心灵。寒江独钓,这大量的空白,画的也是马远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是一代文人的孤独。而马远在绘画过程中的特点便是善于撇去不是本质的事物,只画一角的景色大面积留白,给观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使其自行体会画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意境特色
马远最常用的是“见一叶而知深秋”的艺术手法,更加突显画面中心,意境也更为深远。马远画面的空白并不是虚无,而是联系整幅画的媒介;或为烟云,或为水滩,使人有更辽阔的遐想空间。通过空白的衬托,使远景更深幽,近景更为突出,给人无画之处皆成妙境的感觉留白手法的艺术特点处理在于追求简约、缥缈的意境,通过画家对景色的自身体会加以删繁留精,不仅使画面主题突出简洁,而且身份富有诗意和情趣。
马远边角山水特色不只拘泥于外形的相似,更多的是去追求含蓄的诗意美,从“形似”到“情感”的变化体现了他对绘画的领悟发生了转变。观马远的作品,山边水角,烟林寒树无不给人一种宁静孤冷之感。仔细体味马远山水画,在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中,他用笔墨塑造出自己的心性与追求,这不仅使其通过作品达到“对本体的诗意接近”,也呈现给观者一幅幅可供畅游的图卷,使人们在赏析其作品时,体会到一个充满刚性、简约、孤寒而又不失精微的艺术世界。
三、结语
随着社会、时代的改变和推移,“边角之景”的形成尽管“受到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但经过马远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融入强烈的个人风格特征,“边角之景”也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马远堪称中国美术史上极富有创新开拓精神和令人钦佩的一代名家。他在当时特殊的时局世态之中,在服务宫廷的同时,而且还创出了独具意境风格的山水画样式,开创了南宋院体山水画的新风,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同时走出中国传至日本,留下了广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4]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王鹏程(1994-),男,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