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场”里的施洞风情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u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鲜的小油菜,早上刚从地里摘的,您瞅瞅,嫩的都能掐出水来,要不要来点?”“烤地瓜、烤地瓜,又香又甜的烤地瓜!”“走过路过的瞧一瞧看一看啦,刚进的裙子,款式时髦又洋气,质量又好又便宜……”说起这赶大集,农村的朋友肯定都津津乐道,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拥挤的人群川流不息,那情景真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不过这在北方叫赶集,而在南方大部分地区都叫“赶场”。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美丽宁静的贵州苗疆小镇,感受她“赶场”的别样风情。
  大山深处演绎“苗疆上河图”
  施洞镇,这个美丽而幽静的苗族小镇,位于贵州黔东南山区的清水江畔。在这个古老而质朴的地方,“赶场”是一种已经延续了上百年的传统集市活动。赶场每隔五天一次,风雨无阻。贵州山区俗话讲“地无三尺平”,在这个崇山峻岭、峰峦叠嶂的山区里,商品经济有多么不发达可想而知,这里没有超市,没有百货大楼,村民们只能就近在镇上的集市上购买生活用品,同时将自己家种养的家禽、蔬菜等农作物卖出 ,算是农副业收入;农妇们要在赶场的日子给家人置办新衣、鞋袜;娃娃们则是最开心的,因为在集市上可以得到梦寐以求的糖人啦;即使什么都不买,大姑娘小伙子相约去逛逛街、聊聊天也是那么开心,快活!每当赶场的日子,清水江施洞码头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琳琅满目的商品货物以及川流不息的游人顾客让这赶场的画面宛然成了一幅“苗疆上河图”!
  要赶场必须得起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是村民们都知道到的朴素道理,对于赶场,真是一步慢,步步慢,天还没亮,人们就摸黑收拾好要去集市上卖的东西,等到东方的天空泛起鱼肚白,他们早已经在路上了。而对于仅仅是赶集买东西的人来说就可以慢条斯理地吃过早饭,再呼朋引伴一起赶场去。清水江——黔东南的母亲河,蜿蜒流淌,清澈的江水吟唱着朴素的山歌。在这山明水秀中去赶场,何尝不是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呢?但是如果只醉心于美丽的景色,那你一定是没有亲身体会过这里的赶场。清水江不仅哺育滋养了苗疆的儿女,更给他们带来了考验和磨练,光滑狭窄的木质吊桥是村民们去赶场的必经之路,走在上面一步三颤,绝不是件容易事儿!若是碰上下雨天滑溜溜的吊桥更是危险难行。虽说山路崎岖,可依然挡不住人们赶场的热情,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大山里,赶场不仅仅是商品的买卖,更是对人们贫乏的精神生活的一种丰富。
  来到集市,五光十色的商品映入眼帘,令人应接不暇,别小瞧了这小镇的集市,作为一个地方物品的集散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是瓜果蔬菜、生活用品还是服装鞋帽,一应俱全,很多赶场的商品都是本地的村民自养自制的,新鲜的蔬菜是刚刚从自家菜地里摘的,天不亮便由勤劳的乡亲运到了集市,清水江里捕捞的鲜鱼做成的鱼干一堆堆、一排排地供人们挑选,一笼刚出圈的小猪仔正嗷嗷待哺……这一切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似乎买回家的东西都带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让人暖上心头。
  女人的天下绘出锦绣苗家
  苗家人赶场最吸引眼球的亮点有两处:一处是女人的天下,另外一处就是男人的天堂。说起这女人的天下,首先引入眼帘的便是苗族妇女特有的民族服饰。在现代社会,除了特殊节庆场合,苗族男子的打扮已与汉族无异,而女人们却始终保留着苗族的特色装饰——头帕,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里面,再梳一高高的发髻于头顶,插一根簪子,这就构成了苗家女人的典型形象。
  苗族女人的头帕因地而异,施洞镇女人们则喜鲜红色上有条纹装饰的喜庆头帕。在赶场的日子,女孩们总是喜欢盛装出席,因为自古以来,他们都有在赶场时相亲的风俗。整个场街上,苗族小伙吹着芦,奏着短笛,吹着口弦来来往往,向姑娘们献上最美妙的乐曲和爱意。而穿着色彩艳丽苗装的姑娘们,则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手挽着手在街上来往徜徉,她们清泉般明澈而又羞涩的双眸不停地扫视着小伙们,以选择自己中意的恋人。如有选中目标,男女青年就会手挽着手唱着情歌在大街上留连。在赶场中,你会感到爱情是多么自由和甜蜜!
  除此之外,女人们的银饰和刺绣则是另外一番锦绣,苗家妇女的首饰以银饰为主,造型精美,种类繁多,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赶场时售卖的银饰全是当地的村民们自己手工制作的,向世人展示苗家古老神秘的手工技艺,璀璨夺目的银饰颇受女人们的欢迎,争相购买。除了光彩夺目的苗银,独特而精致的刺绣也是美妙绝伦,苗绣构图紧凑、饱满圆浑,线条流畅飘逸,这对手艺人的技巧和功夫要求极高,有时一幅作品要花十几天才能完成。“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 这是艺术大师刘海栗对苗族刺绣工艺的评价。目光矍烁的苗族老人微笑着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这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传承!
  “斗鸟”的疯狂成就男人的天堂
  说起男人们的天堂,更是别开生面,精彩纷呈。苗族的人们爱斗鸟,男人尤爱,据《当地府志》记载,黔南州的苗疆斗鸟活动有悠久的历史。这一带的苗族、布依族人民自古就有养鸟习惯,几乎家家悬挂鸟笼,并由斗鸟发展到八哥、雉鸡、锦鸡、竹鸡等近30种。他们爱鸟如子,鸟生养鸟,鸟死葬鸟,鸟葬祭鸟,还互订乡规民约。由于人不惊鸟,所以鸟雀亲人,正应了鸟迷们的那句话:“养得鸟中鸟,留住春外春。”而每到赶场的时候,各个村的鸟迷们纷纷提着自己心爱的“战将”,翻山越岭,奔赴“战场”。汇集斗鸟场后,成百上千只鸟笼挂满树梢,主人们、观众们更是里三层外三层把斗鸟场围得水泄不通,乐此不疲地争相观看。霎时间,几百只鸟叽叽喳喳,像是彼此叫板,挫挫对方的锐气,又像是叫好喝彩,等不及一较高下。等斗鸟会会长宣布开始,斗鸟客各自寻找对手,两鸟一见面,便如离弦之箭冲向对方,厮杀起来。苗疆斗鸟有一整套术语,如用嘴尖啄对方头,叫“打箍头”;嘴啄嘴叫“打掼嘴”;用嘴咬住对方肚皮往一方拖,叫“辫牵牛”;啄眼睛叫“双龙夺珠”;还有“打侧腿”“打侧翅”“滚绣球”,斗败的苗疆斗鸟负伤惨叫着满笼逃,叫“扑笼”,裁判据此判定输赢。最后由会长在爆竹声中给优胜者披红挂彩发奖金,并视名次赐予得胜的鸟“通城虎”“叫狮”“山大王”等荣誉称号。赶场必斗鸟,这是苗族男人们的天堂。
  赶场对于苗家人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商品交易,更重要的它是街坊、亲友交流往来的一种形式。在连绵不断的大山之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简单漫长的劳作之外,赶场得到的不仅是购物的畅快,观光的乐趣,更是情感的交流与休闲的方式。赶场,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的交易模式,承载的是人们渐行渐远的脚步,寄托的却是愈演愈浓的乡愁……
其他文献
2012年隆冬时节,中国作家协会领导干部会议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召开。这是我进京工作后第一次参加这类会议,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铁凝主席。  哦,铁凝!见到端坐主席台正中的她,我首先想到的竟是《哦,香雪》。哪个文学青年又会忘记这篇纯净的小说呢?1982年9月,与我进入大学校门同步,《哦,香雪》在《青年文学》发表了。那个17岁、年龄比我稍长一点的香雪,那个走了30里路、用40个鸡蛋换来泡沫塑料铅笔盒的香雪,
期刊
正是花红柳绿好时光,尤其在农村,在南国北疆的乡村,万物生长体现得最为明显,连空气中萦绕的都是原始的生命气息以及野性的呼唤。麦苗禾苗正郁郁葱葱使劲疯长,条条水渠直通向绿色的田畴,浇灌着怒放的生命;杏花、桃花、油菜花等各种果蔬花朵次第盛开成熟,厚重的土地,本身就是这五彩绚烂的大美之境最担当的底色;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渔网撒向广阔的水面,一次次以优美的弧度收获着沉甸甸的富足。经过严冬漫长的蛰伏,天地生物
期刊
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却有默默无闻的耕耘;没有名声大噪的欢欣,却有临池不辍的乐趣;没有博大精深的建树,却有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就是说书法、绘画能体现作者的性格、气质、精神面貌乃至人格趣向。于李岩选来说,也恰恰如此。  岩选为人厚道,其书也朴实  他出身教师世家,在偏远农村长大。既秉承了书香门第的灵性与天赋,也生就了沂蒙山人的憨厚与淳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
期刊
“锔盆锔碗锔大缸嘞……”上点年纪的人兴许还记得,过去大街小巷里时常响起这样的吆喝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锔瓷”这个老行当如今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在市区一处安静的小院落里,却有一个人热爱并传承着这门即将失传的手艺。  和想象当中不同,“老手艺人”房钰茗并不是一位雪鬓霜鬟的老人。他今年41岁,曾经是一名机械维修师。房钰茗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喜欢收藏紫砂壶,每有损坏总感觉非常心疼,同时也是出于对锔瓷这
期刊
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中,其实每一天都本是平凡的,因为有不平凡的人和事,则赋予了这些日子不同的意义。伟大的劳动自诞生在这个星球以来,就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以劳动为生,以劳动立身,以劳动创造了我们自己以及这个世界。  当劳动作为人类文明中的第一缕曙光而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这个物种将来要创造的繁盛与辉煌。在漫长的地球进化史中,有过无数的物种此起彼落,它们也都繁荣一时,甚至统治过一个时代。但唯独人
期刊
看到岱崮的颜色,心都有些乱了。  岱崮的颜色是立体的,是有层次的。暗褐色的岩壁,紫青色的板石,还有山谷中嫩黄的杨树林,翠青色的垂柳,浓绿的苍柏,点燃着或粉或霞的桃花——桃花看一朵会觉得单薄,必须连成整体才有了灵气。门前一株桃是孤单的,在整个春天里不能为季节增色,只能衬托出春色的寂寞;几株几十株桃花也是勉强的,囤聚在一起,有不自信的底子,而只有在岱崮,在起伏不断的山坡和山谷上,在穿插着村落和房舍的褶
期刊
在世界范围景观内,很少见到河水汇入大海后,形成泾渭分明的“蓝黄分界线”的奇观。而在山东东部的黄河入海口,这如梦幻一般的情景却在真实地上演,千百年来让游人驻足于此,慨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意境。  黄河入海口位于东营市垦利县境内,面积达2300平方公里,蔚为壮观。黄河九曲东流,走到了尽头,在此汇入大海,奔腾的黄色并未即时融入那一片蔚蓝,而是在中间形成了一条鲜明的分界线,两道颜色并
期刊
宝丰县马街村,是伏牛山脉下的一个小村庄,这里土地肥沃,风清水秀,人杰地灵,弦音如歌。  每逢农历正月十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们便负鼓携琴云集马街。马街虽小,却是艺人心中的圣地,不论是曲艺名家,还是乡村艺人,到马街说唱,是一种情缘。艺人们说书亮艺,以书会友,切蹉技艺,争当书会状元。无论地头田间,房前屋后,河边溪畔,到处都是戏台连着戏台,书摊挨着书摊,艺人们脸对脸、背对背,拉起胡琴,打起简板,倾刻便陶
期刊
武警济南市支队反恐分队,被称为“闪电突击队”。一次在某训练基地的野营拉练,无论是科目设置的难度、训练标准的强度,还是集训时间的长度,都与以往训练有很大不同。轮胎、圆木、应景场地等的大范围运用,为大幅度提升官兵身体素质、锤炼反恐利剑队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担负更高强度的反恐维稳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川西是神秘的,同时也是美丽的,对于摄影人来说,它是一个让人心向之而神往之的无瑕秘境。从九寨沟到五彩池,从黄龙景区到圣地亚丁,一路行经过去,行者们享受到的不仅是天赐景色的鬼斧神工,更是雄奇瑰浑之间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时逢秋末,此时的川西相对于其他时节来说别有一番味道。在索波女神山身后的中查沟一直被誉为九寨沟的“后花园”,秋末时节正是风景秀丽、如诗如画的时候。中查沟海拔2189米,山高4000米,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