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为偏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跟踪档案、制定转化方案、把握教育时机、寻求转化助力,可有效地转化行为偏差生,促进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行为偏差生;转化
行为偏差生是一个容易被漠视的群体,但其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一、建立跟踪档案,进行教育诊断
根据行为偏差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行为动态,问题表现的不同性质,可把行为偏差生大致归纳为以下8类:
由上分析可知,行为偏差生的形成既与先天因素、学生个人因素、家庭教育因素有关,又与社会因素以及学校教育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其一,学生个人因素:身体素质低下、多动症及其后遗症、人际关系不当、情绪化倾向严重、适应能力差、心理不平衡、自主意识不健全、习惯不良等。
其二,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教育观念和方法简单落后。娇纵溺爱、高压教育、缺乏沟通等,父母忽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导致他们孤僻、自私、多疑和逆反等。
其三,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交友失误、不良网络和媒体等等。
其四,学校因素:有时会忽略对全体学生的关爱,在应试教育的成绩比较下,使行为偏差生心灵受创,逆反心理增加,造成厌学、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的心理。
二、制定转化方案,开展纠偏工作
结合对行为偏差生的观察和分析,可设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转化方案。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可通过以下途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①情感融化,排除戒备心理。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对于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②因势利导,排除自卑心理。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经常表扬,树立自信。③倾注爱心,排除逆反心理。从生活上关心、爱护他,推心置腹地交流。
(二)制定可行的规章约束
组织各班级根据本班班风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以开诚布公、互帮互爱的和谐的班级氛围,促使行为偏差生的转化。反复学习《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班规》、《文明公约》,通过不断的学习,约束其不良的言行。
(三)疏导行为偏差的症结
要转变行为偏差生的不良行为,可通过:①发挥小组辅导的优势,组织我校持有心理辅导B证的教师集中交流、讨论,对症下药,甚至是直面处理个案;②每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③请派出所的民警同志作法制知识讲座,加强学生的守纪和守法观念。④家校问题换位教育,即学校行为家长协助教育,家庭行为教师协助教育,共同促进。
(四)个别辅导与多方协助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坚持开展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活动。以尊重、平等的态度与行为偏差生进行推心置腹的谈心,学生们把自己内心的苦恼、不满和渴望等向老师倾吐,课题组老师还通过写信、QQ聊天等形式与行为偏差生进行沟通,或与其他科任老师达成共识,多为行为偏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三、把握教育时机,探讨教育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课题组老师常常要处理行为偏差生制造的问题和麻烦,这要求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态度。把握教育时机和找出恰当的教育方法是一项专业要求很高的技术,要求课题组老师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和应变力。本着合作、探究的态度,课题组老师尝试采取以下程序和做法:①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②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③平等对待,不搞“态度挂帅”;④出现问题,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⑤了解情况时,观察法和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⑥横向、纵向全面了解情况后再采取解决措施和教育转化策略。
四、寻求转化助力,强化家校合作
课题组针对跟踪对象家庭的实际情况,创设了多种合育的平台,在提升家长素质的同时,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以更有效地转化行为偏差生的不良行为。
(一)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课题组通过征集家长的困惑,对行为偏差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形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参考了许多教育书刊,结合许多个案,编制了《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二)营造共同学习的家庭学习氛围
如家庭订阅《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家庭每天安排一小时为共同学习的时间,父母带头学习,读书、看报,孩子做作业,复习功课,营造家庭氛围。
(三)进行“亲子空中对话”活动
设立亲子联系本、亲子书信交流等活动,让父母和孩子通过纸笔交流心声,交换认识,教师从中给予协助。
(四)举办亲子郊游、亲子运动会
通过课外活动,帮助跟踪家庭更深层次地体会家校合作转化教育的成功。
(五)每学期开办家长学校
每学期都对家长进行培训,辅导科学的家教方法,提高了家长的家教水平。
总而言之,行为偏差生的转化过程是新旧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掌握思想反复的规律,出现反复要正确对待,要有耐心,反复教育。
【关键词】行为偏差生;转化
行为偏差生是一个容易被漠视的群体,但其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一、建立跟踪档案,进行教育诊断
根据行为偏差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行为动态,问题表现的不同性质,可把行为偏差生大致归纳为以下8类:
由上分析可知,行为偏差生的形成既与先天因素、学生个人因素、家庭教育因素有关,又与社会因素以及学校教育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其一,学生个人因素:身体素质低下、多动症及其后遗症、人际关系不当、情绪化倾向严重、适应能力差、心理不平衡、自主意识不健全、习惯不良等。
其二,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教育观念和方法简单落后。娇纵溺爱、高压教育、缺乏沟通等,父母忽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导致他们孤僻、自私、多疑和逆反等。
其三,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交友失误、不良网络和媒体等等。
其四,学校因素:有时会忽略对全体学生的关爱,在应试教育的成绩比较下,使行为偏差生心灵受创,逆反心理增加,造成厌学、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的心理。
二、制定转化方案,开展纠偏工作
结合对行为偏差生的观察和分析,可设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转化方案。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可通过以下途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①情感融化,排除戒备心理。主动与其沟通、交流,对于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②因势利导,排除自卑心理。善于发现其闪光点,经常表扬,树立自信。③倾注爱心,排除逆反心理。从生活上关心、爱护他,推心置腹地交流。
(二)制定可行的规章约束
组织各班级根据本班班风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以开诚布公、互帮互爱的和谐的班级氛围,促使行为偏差生的转化。反复学习《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班规》、《文明公约》,通过不断的学习,约束其不良的言行。
(三)疏导行为偏差的症结
要转变行为偏差生的不良行为,可通过:①发挥小组辅导的优势,组织我校持有心理辅导B证的教师集中交流、讨论,对症下药,甚至是直面处理个案;②每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③请派出所的民警同志作法制知识讲座,加强学生的守纪和守法观念。④家校问题换位教育,即学校行为家长协助教育,家庭行为教师协助教育,共同促进。
(四)个别辅导与多方协助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坚持开展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活动。以尊重、平等的态度与行为偏差生进行推心置腹的谈心,学生们把自己内心的苦恼、不满和渴望等向老师倾吐,课题组老师还通过写信、QQ聊天等形式与行为偏差生进行沟通,或与其他科任老师达成共识,多为行为偏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三、把握教育时机,探讨教育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课题组老师常常要处理行为偏差生制造的问题和麻烦,这要求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态度。把握教育时机和找出恰当的教育方法是一项专业要求很高的技术,要求课题组老师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和应变力。本着合作、探究的态度,课题组老师尝试采取以下程序和做法:①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②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③平等对待,不搞“态度挂帅”;④出现问题,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⑤了解情况时,观察法和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⑥横向、纵向全面了解情况后再采取解决措施和教育转化策略。
四、寻求转化助力,强化家校合作
课题组针对跟踪对象家庭的实际情况,创设了多种合育的平台,在提升家长素质的同时,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以更有效地转化行为偏差生的不良行为。
(一)编制《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课题组通过征集家长的困惑,对行为偏差问题的成因和表现形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参考了许多教育书刊,结合许多个案,编制了《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二)营造共同学习的家庭学习氛围
如家庭订阅《少年儿童研究》杂志;家庭每天安排一小时为共同学习的时间,父母带头学习,读书、看报,孩子做作业,复习功课,营造家庭氛围。
(三)进行“亲子空中对话”活动
设立亲子联系本、亲子书信交流等活动,让父母和孩子通过纸笔交流心声,交换认识,教师从中给予协助。
(四)举办亲子郊游、亲子运动会
通过课外活动,帮助跟踪家庭更深层次地体会家校合作转化教育的成功。
(五)每学期开办家长学校
每学期都对家长进行培训,辅导科学的家教方法,提高了家长的家教水平。
总而言之,行为偏差生的转化过程是新旧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掌握思想反复的规律,出现反复要正确对待,要有耐心,反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