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童心 一个孤独的灵魂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英国湖畔派诗人之一华兹华斯,我们大都耳熟能详的不仅仅是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的自然观,不仅仅是那些干净优美的诗篇,更多的是我们看到了一位诗人纯朴的童心,一个孤独的灵魂。
  关键词:华兹华斯 童心 孤独
  
   华兹华斯的童心思想是他自然观诗歌创作的重要桥梁,从他的诗歌《致杜鹃》、《我心跳跃》、《我们七个》等作品中,我们可以了然的看到他那颗单纯跳动的童心,而从《致水仙》、《孤独的收割女》中,他那看似简单的诗行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忧伤又悄悄地跃然纸上,直至21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能看到那个在悠然湖畔,在一望无际的田埂上傲然飘荡的孤独灵魂。创作者灵魂的孤独与卑微有本质的不同,诗人似乎是在这种孤独中寻求着生命的救赎,来赋予他和他所在的世界以更丰富的含义。
   自然、梦想、人性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三大主题,作为浪漫主义的先驱,华兹华斯的作品依然不会脱离这些主题,而笔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诗人如何将这些主题反映在了作品当中,通过一段时间的精细研读,笔者发现他的童心与孤独感是诗人创作的动机之一,并激发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华兹华斯作为“湖畔诗人”被世人广为传颂,而使人本人也自称是“自然的崇拜者”,他对湖区的旖旎风光的描写给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不容忽视的却是他的童心思想,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华兹华斯一生当中创作了许多关于童年,探索童心世界的诗歌,譬如《致杜鹃》、《我们七个》、《致蝴蝶》。在他描写自然美丽场景的诗歌中,我们也能寻到他重返童年的足迹,诗歌有着强烈的渴望和热情回归童年。我们知道,华兹华斯在西方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他的童心思想同样也受他自身成长经历、宗教信仰、革命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华兹华斯出生在砍伯兰郡的考克茅斯,位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该地区也因星棋罗布的湖泊和秀丽的山川文明,华兹华斯所住的不远处,就是德文河——曾被诗人本人成为“沙流中最美的河流”,而河对面的考克茅斯废墟,就是小华兹华斯最爱的去处,之后华兹华斯就被送往学校直至1787年进入剑桥学习,八年在象牙塔的时光对华兹华斯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长生了很打的影响,最开始,当小华兹华斯还是十岁的时候,他还和同龄的小孩子一样,与同伴们一起结伴嬉戏,一起登山,滑雪,远足,做游戏等等,但是渐渐的他就开始厌倦这些让人刺激的游戏,他学会了独自一人与大自然交流,他喜欢长久的注视平静的湖面和湖面上漂浮着的层层白雾,当他到北部的山区游玩的时候,登上山顶的他第一次看到了峡谷湖区的全景,他暗自庆幸自己住在了这样一个人间仙境,蔚蓝的天空下,在安静的峡谷间的漫步,对华兹华斯来说更是上帝的一种恩赐,“若遇上雨天,他则站在悬崖之下,倾听远古时代鬼魅的言语”华兹华斯童年非常不幸,父母早早的就离开人世,在学校他又不得不与姐妹兄弟分离,因此小小年纪的华兹华斯就经常敏感而孤独,就像亚里士多德曾经说的“天才诗人大都是敏感的”华兹华斯从小就由着与常人不同的感受事物的能力,普通的场景,普通的人物,普通的行为在他眼里也可能闪耀着珍珠一样璀璨的光辉,华兹华斯认为“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他所有关于童年的诗歌都是成年之后再湖区安静的生活中回想起来而进行的创作。孤独和敏感将华兹华斯引向了自然,而自然又赋予他创造伟大诗篇的才能,来抚慰他的孤独和纯真。
   在《我们七个》这首中,华兹华斯运用的是通俗易懂,平实的语言,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儿童语言,单词都很常见,并且能够被所有人理解。比如,诗人说“”十二步就到母亲的门口/他们俩靠得更近/我常到那儿去织我的毛袜/给我的手绢缝边/我常到那儿的地上去坐下/唱歌给他们消遣”在这组对话中,小女孩用的都是普通简单的语言,没有像其他诗歌常用的押韵,也没有隐喻,平实的回答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形象,整首诗似乎都在描写诗人与小女孩的对话,总共68行,小女孩的回答有36行,都是简单的口语。通俗易懂。当诗人问起“有多少个?”“我们是七个” 小女孩依旧慢慢悠悠的回答:“两个老远的跑去了海上/ 两个在康威住的家”诗人不甘心的问“那到底是多少个”小姑娘马上就回答“我们是七个”“里头有两个躺在坟园,在那棵坟树底下”这时候诗人又跟着问“既然有两个进了坟坑,那你们就剩下五个了”小姑娘永远是真诚而倔强的,她不会改变她的答案,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他的兄弟姐妹不管是活着还是没活着的,一直都存在着,一直都是她的兄弟姐妹,死亡更改不了她对亲情和存在的认可,她的世界纯净的不受世俗沾染,所以她坚持说“我们一共是七个”,这似乎激怒了已经成人的诗人,因为在成人的世界,死去的就不存在了,就没有了,就不能算进人数里,而面对大人的无休止的单一问题的重复发问,小女孩似乎并没有太多逻辑思维去形成语言,她只是坚持的,坚定的认为“我们一共七个”,整首诗没有奇怪的单词,每个词都清澈的像玻璃杯里的水,然而当我们读到的时候,看到确实一个小女孩纯真的童心,她的话语就是她情感的自然流露,之于读者更是一泉春水,温暖了我们的内心。《我们七个》中的小女孩并不了解生与死的区别,她正处于孩童时最富有想象力的时期,她有着理解观察世界的敏感,这一点正如同诗人本人一样,孩子永远不了解大人世界里复杂的逻辑规则,从小女孩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最初的纯真美好,与此同时,这首诗歌同样寓意着成人想要重返童年的渴望,当“我”每次听到小女孩回答“我们一共七个”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大人“聪明的”一次又一次“提醒”小女孩她的答案是不对的,然而最终还是“我”失败了,这是“我”作为大人的代表向孩子的妥协,同时露出作者认同童年,想要重返童年的端倪,华兹华斯实际上是站在孩子的行列中的,他不希望被世俗世界的理性毁灭,他希望能从孩子的想象力,纯真善良的本性中找到自我的救赎和宽慰。
   读华兹华斯,我们会发现诗人身在无边的孤独中,诗歌中诸如“孤独”之类的词俯拾皆是,澳大利亚诗人玛利亚曾经说过“实际上对于一个诗人来说,不仅仅将灵魂赋予孤独,也给万物赋予灵魂,如果你深思一下,你就会发现这是可能存在的,诗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赋予万物以灵魂,然后是孤独,然后是世界最原始的状态昭然若揭”孤独是华兹华斯诗歌的血肉,只是在诗人笔下,这种美又绽放出了美丽的姿态,这种美又超越了其他任何普通意义上的美。如果我们说华兹华斯在《我如行云独自游》当中赋予了自然存的意义,那么在《孤独的收割女》当中,诗人又赋予了在田间劳作的高原女孩以诗情画意。这首诗主要讲述诗人在田间的一次偶遇,据说这是华兹华斯一次最成功的出行经历,整首诗聚焦在高原女孩美妙动听的歌声上。“看,一个孤独的高原姑娘,在远远的田野间收割,一遍割一遍独自唱歌,请你站住。或者悄悄走过!她独自把麦子割了又捆,唱出无限悲凉的歌声,屏息听吧!深广的谷地已被歌声涨满”前七行都在描写姑娘的歌声,出现频度比较高的词还是“孤独”,譬如“独自”“一个”等“悲凉”是用来形容她的歌声,在麦田这样一个开放四周,一个孤独的收割女,一首悲凉的歌声,自然而然就将悲凉的气氛渲染了出来,而在我们中国丰收的季节,秋季亦是个悲凉的季节,可见这种由孤独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情绪不分国界不分时代的,而华兹华斯亦是对这孤独的场景产生了心灵的共鸣,真实的情感才能做出如此被世人广为传颂的诗篇。诗中写道,“姑娘唱什么,我猜不着,她的歌如流水永无尽头,只见她一边唱一边干活,弯腰挥镰,我凝神不动,听她唱歌,然后,当我登上了山岗,尽管歌声早已不能听到,它却仍在我心头萦绕”诗人与收割女进行的是孤独的工作,创造,他们都热爱自然,女孩歌中缅怀的美好的旧日时光与诗人所处时代的冷漠世俗的资本主义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比,从这个意义上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又没有多明显的界限。
  华兹华斯的诗歌在他所处的时代同样引起了人们心灵的共鸣,他引领人们关注生活和社会问题,通过诗歌创作,他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的关注,以寻求生命的意义。孤独和童真几乎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应该有的精神境界,而华兹华斯则将这种状态在诗歌中表现到了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阿诺德著:《评华兹华斯》,《安诺德文学评论选集》,第144-15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易晓明.论华兹华斯诗歌情感的时间建构[I].外国文学研究,2000,(1).”
  [3]谭立坚.论华兹华斯、雪莱、济慈三首咏乌诗的比较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
  [4]弥尔顿.失乐园[M].朱维之,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5]杨德豫.华兹华斯诗歌精选[M].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16]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EMI.冯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4.
  [7]孙梁.英美名诗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总公司,1990:130-137.
  [8]王佐良.英国文学名篇选注EM3.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668.
  [9]黄呆火斤译.华兹华斯抒情诗选·译者前言[A].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0]Ralcigh Waltc Wordsworth[M].Edward ArnoId& Co..1928.
  [11]郭群英.英国浪漫主义诗歌[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102.
  [12]海纳特.创造力[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81.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学生突发性事件日益增多,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这对学校、社会大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和恐慌。现以森林救火英雄黄伟敏事件为例,探讨了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一般方法和应对机制。  关键词:高职 突发事件 对策   Discussion on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mergencies Countermeasures in th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是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最普通的课型,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用teacher-centered reading—的教学方法,偏离了阅读教学本身的终极目标,即获取篇章信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本文笔者以高中英语新大纲为依据,着意重探讨阅读教学中student-centered reading课堂模式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即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stu
期刊
摘要:人生就像河流,河流最终的目标是流向大海。我们的一生中就要像河流一样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坚定不移的走下去。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近期目标就是高考,考上合适自己的理想的大学,选择自己合适的有潜力的专业。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目标明确、静心学习。  关键词:河流 目标 信念    我们说人生就像河流,河流的最终目标就是流向大海,与纵多河流一起汇聚成海洋。而在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河流还没有
期刊
摘要:由教育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发起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五年来,通过聘请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来基地从事短期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从一位学院外事秘书,即最基层服务者的角度,结合在基地工作中实际情况,阐述如何做好高校创新引智基地的服务工作的一些体会,旨在能够对创新引智基地的相关政策制定者和高校同行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辅助作用。  关键词:高校 引智基地 服务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从肯德基苏丹红、中国乳业三聚氰胺事件、丰田广告门、汽车召回门事件等一系列危机事件在网上被热议,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今时代,随着网络技术革新,网络社区公共自由意见市场的形成,社区论坛成员发帖、顶贴、转帖模式下的高效传播使得区域性、局部性危机事件迅速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危机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另外,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对企业的管理、产品、服务等也提出了更高的期
期刊
摘要: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我国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在布局调整中,教学点的撤并使得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学生进乡镇,小学生寄宿制出现。年幼的孩子远离父母住宿学校,学校对他们的管理不能照搬较高年级的管理模式。这些
期刊
摘要:一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头衔,让日本电影《入殓师》成为众多人关注的焦点,在欧美票房市场表现出色,但在中国市场似乎并没有那么声名赫赫。究其原因,中日在丧葬文化上始终存在差异,对于死亡、殡葬、入殓等敏感内容,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忌讳的。在东方文化中,死亡更多地带有黑暗,消极的意味。   在对《入殓师》这一影片仔细探究之后,让笔者本人对日本的丧葬文化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关键词:生 死 死亡观 入
期刊
摘要:微笑是面部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言语交际的研究主体。它是一种跨文化交际中通用的无声的“交际世界语”,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具有其不同含义。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论述了微笑语的功能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所包含的特殊含义。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交流障碍,甚至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因此,了解和分析这种不同含义,有利于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微笑 面部表情 非语言交际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身份证核查立法上还存在着一些空白,并因此造成了公民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公民个人信息频遭泄露的严重问题。本文就我国身份证核查立法中存在的身份证核查主体与对象不明确、核查信息安全无立法保障、核查主体侵权的责任制度不完善、核查后对居民身份信息的保密规范不够明确等问题,在借鉴国外有关身份证核查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界定我国身份证核查对象, 明确核查承担主体及其责任,保障公民对于核查信息的监督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然而,通过对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交流方式的观察,我们推测声音并非一开始就在人类的表情达意中占据主导地位,声音作为交际介质的重要地位是凭借自身优势在人类进化过程里随着劳动的发展逐渐奠定的。相对其它介质,在人类交际中,声音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声音必然最终成为语言介质。  关键词:声音 语言介质 人类交际 劳动     关于语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