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都是流行于山东省潍坊市的传统地方戏曲。临朐周姑戏是流传于潍坊市临朐县一带的民间传统戏曲剧种,隶属于肘鼓子系统中的东路一支,亦称“周姑子戏”。茂腔则是肘鼓子系统中另一分支,即“本肘鼓”支流,它盛行于潍坊高密、诸城等地,起初仅是民俗小调,人称“周姑调”。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源出同脉,有着相似的艺术特质。本文将对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的剧目内容、音乐伴奏、唱词风格这三个艺术特色方面进行研究,以使得这两种戏曲形态在整个齐鲁地方戏曲乃至全国戏曲文化中得以研究并传播。
关键词:齐鲁戏曲文化 临朐周姑戏 高密茂腔艺术特质
一、引言
“地方戏曲可以研究些什么,如何研究,怎样保护并传承地方戏?”一直以来,形形色色的人们参与到这些问题的研究中来,他们对这些问题都有着各自的观点和看法。21世纪以来,多元文化的出现使得戏曲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此同时,政府扶持传统戏曲的政策使得地方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维度。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同属齐鲁地方戏曲,关于两者,本文将从它们衍化发展的角度对其艺术风格进行多方面的探究,以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为切入点,显示大美潍坊、魅力山东独特的文化艺术特质,从而体现山东在建设文化强省进程中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担当。
任何一个剧种,从萌芽开始,受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都会经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形成过程,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大抵如此,它们确切产生的年代都无据可查,但可以证明的是它们都是肘鼓子声腔系统的一支分流,与五音戏、柳腔、柳琴戏等同出于一个源流。对临朐周姑戏的记载,《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有:“周姑戏也叫肘骨子戏,清代中叶流传于山东南部。”周姑戏与其他地方戏一样,一剧多名。高密茂腔有着“胶东之花”的美誉,也被称为“轴棍子”“正歌子”“肘鼓子”等,到后期又发展成为本肘鼓、冒肘鼓、茂肘鼓,最后才定名为“茂腔”。①由于這两种地方戏剧种唱词口语化,通俗易懂,且曲词结构形式灵活自由,伴奏和曲调简单易学,所以极易被当地群众所接受,流传广泛。
二、剧目内容之特征
多数地方戏剧目所体现出的都是在区域文化影响下的道德观念、家庭伦理以及民风民情等内容,这些元素往往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究其根本,它们来源于民间,来源于人民群众。临朐周姑戏亦如此,深深地展现出它植根于民间的艺术特色。
第一,周姑戏的传统剧目,是临朐农村生活的展示,大都以民间故事、民俗风情等内容题材为主。如《倒听门》《王二卖草》《崔寡妇上坟》等脍炙人口的剧目,这类剧目的特点是角色少,剧情简短紧凑。
第二,周姑戏也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和齐鲁大地上的文化历史故事,但与淄博五音戏这种地方大戏的传统剧目相比较,其内容明显单薄,往往剧情衔接不够连贯。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可能是在周姑戏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的剧目失传。这类剧目有《天仙送子》《梁祝下山》《三宝山》《北平府》《宝莲灯》等。
第三,周姑戏的传统剧目中也有一些小戏剧目,它们多是表现伦理道德、男女情爱的题材。其中,表现对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剧目尤为受民众喜爱。有些周姑子戏的剧情和桥段几乎家喻户晓,甚至在偏僻的小山村,妇孺儿童皆能哼唱几句。《蓝桥会》《休丁香》《赵美蓉观灯》等剧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第四,在周姑戏的诸多剧目中,传承新时代文化精神是其特色内容之一。形成这种剧目的原因之一在于,一些符合时代审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题材既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同时也适应了传统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现代周姑戏《淌水崖》就是传颂新时代淌水崖水库精神的优秀代表剧目。
一些地方戏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因时因地、或多或少都对本体进行过改革,从而使得各自拥有了鲜明的地域色彩。与生长在贫困山区的周姑戏不同,茂腔产生于东海之滨,有着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原始粗犷、豪放而又朴素的唱腔就是一大体现。高密茂腔的剧目大都是反映家长里短、文化民俗以及男女婚姻恋爱的内容,从而表现人们淳朴善良、追求理想生活的优良品质。如2015年的茂腔现代戏《秧歌乡的故事》,其故事情节有着强烈的现实性,自然丰富的表演使得人们对古老的茂腔有了新的认识。此戏大致讲述了非遗传承、黄昏恋、养老、拆迁四个日常生活中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从中反映出齐鲁大地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这部戏背后所体现出的是山东半岛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
三、音乐伴奏之特色
戏曲音乐毫不夸张地说是“戏曲之魂”。每一个地方戏剧种之所以不尽相同,就在于其音乐的独特性。肘鼓子系统剧类多演家长里短、民风民情类的小戏,所以,在声腔艺术上属于“小调”。因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同属于肘鼓子系统,故两者在声腔艺术和音乐伴奏上都表现出了“小调”的地域性特色。
关于周姑戏,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第206页记载:周姑子也叫肘鼓子……打狗皮鼓伴奏。逐渐与用弦乐器伴奏的“拉魂腔”合流……开始,周姑调只是乞讨者作为“唱门子”要饭的帮腔……有的两个人搭档,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后来,逐渐由几人搭档成班,分扮角色,以小鼓、竹板、铜脸盘为主要伴奏乐器,再后来,加之手锣和大锣。慢慢地,周姑戏班组成,二胡、扬琴、单皮鼓、小钹等乐器伴奏也加入其中,显现出了花鼓秧歌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高密茂腔和临朐周姑戏曲调都很自然古朴、通俗易懂,使用打击乐器伴奏,极具特色,经过后来的衍化发展,为了满足唱腔的需要,弦乐伴奏才逐渐被应用其中。与周姑戏有些不同的是,茂腔在发展到茂肘鼓时期时,乐器柳琴才用于其中进行伴奏,后受京剧和山东梆子的双重影响,主奏乐器慢慢地变为了京胡。至近现代,茂腔的音乐伴奏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各种西洋乐器也融入其中。
音乐伴奏是整个乐队最重要的任务。20世纪60年代以前,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的伴奏乐队都属于即兴伴奏的发展时期,演员无固定的演唱曲谱,乐队也无固定的伴奏曲谱。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一些中青年演员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乐理知识,这两个地方剧种的音乐伴奏才进入定谱伴奏的发展时期。纵观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的发展过程,伴奏乐队是它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地方戏剧种的伴奏发展大体经历了仅有打击乐伴奏、打击乐和弦乐相结合的随性伴奏、定谱伴奏这三个衍化时期。 四、唱词之风格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有着“唱念做打”的基本特征,这里的“唱”功不单单是指唱腔,唱词和音乐结合而成唱腔,所以唱词也隶属于“唱”功之列。唱词在戏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演员表现戏曲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重要符号。因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都是起源于齐鲁大地的地方剧种,故两者的唱词语言无一不镌刻着齐鲁人民的勤劳、勇敢、坚毅、善良而正直的性格特色。随着两个剧种的不断发展,戏曲艺人为了更好地表现戏中人物形象,逐渐借鉴并融合了其他剧种的唱词,从而形成了两个剧种共同的语言特色。
第一,自然质朴,通俗易懂。
早期的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发展并不顺利,演员稀少,无大型剧团,且受文化程度和观众需求的影响,唱词大都朴实无华,简单易懂。戏曲艺人多是利用当地的方言俚曲进行演唱,唱词通俗易记,如茂腔《王二英思夫》中的一段唱词:
好不想死奴了——
王二英独坐西楼亭,
守把着楼门望望南京。
二哥哥南京去赶考,
一去三年未还程。
来家吧来,来家吧,
看一看二妹妹王二英。
早来家一步能相见,
晚来一步不相逢。
二哥哥要是来晚了,
小妹妹改嫁南门庭。
二妹妹改嫁南门口,
【转板】哎呀,二哥哥
坐一辈子高官也不出名。
这通俗易懂的短短几句唱词,就把王二英对进京赶考的新婚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出来。
第二,说中带唱,诙谐幽默。
在一些剧情需要的当口,采用说中带唱、边说边唱的形式,这是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表演的必要形式。比如現代周姑戏《淌水崖》中的一段:
老奶奶:说来话长——
(唱)提起那一九二三年我泪水哭干,
洪水中我亲人命丧黄泉!
俺老公回屋去拿玉米面,
墙倒塌被砸死卷进弥河湾!
老天啊!你为什么不长眼,
俺九山人为啥生活这么难。
张彦士:(沉痛地)方社长!宋书记!同志们!
(唱)咱当官,要为人民把事办,
百姓疾苦挂心间!
几天来,九山的三百公里山山水水我走遍,
山川河流我记心间,
胸中早已有打算,
要修建淌水崖水库不容缓!
说了算,定了干,开拓创新要实现!
听过这段简短的对唱,即使是没有经历过淌水崖水库的修建过程,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九山政府干部和劳动人民撼天动地的真情。
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唱词语言的特色,再加上原始古朴的唱腔,故这两个剧种都被当地人们称为“拴老婆橛子”。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史上,曲词和宾白在戏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曲词中的方言俚句,它非常丰富且充满诙谐感和趣味性。正是由于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这种深植于民间沃土的丰富表现形式,才使得区域性的地方小戏具有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五、结语
源于同一戏曲剧种系统的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本就有着相似的齐鲁民俗艺术特质,不论是在剧目内容方面,还是音乐伴奏及唱词语言等方面。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足以看出国家对地方戏曲剧种的重视和保护,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个地方戏曲剧种仍然处在濒临消失的边缘,究其主要原因,无非是社会和人为的因素,这使得它们在一个广泛的地域内逐渐停止活动和发展。因此,要想保护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的发展,必须构建一个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平台,为抢救周姑戏和茂腔提供传承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达到弘扬齐鲁地方戏曲优秀文化、扩大市场需求和满足观众艺术需要的目的。
注释:
①肖立彬:《“胶东之花”——茂腔的产生、演变和
发展》,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李群,主编.传统戏剧[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
[2]朱正昌,总主编.戏曲——齐鲁特色文化丛书[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
[3]张明花.临朐周姑戏刍议[J].广角镜,2014(18).
(作者简介:马兴芳,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山东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戏剧史论)(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齐鲁戏曲文化 临朐周姑戏 高密茂腔艺术特质
一、引言
“地方戏曲可以研究些什么,如何研究,怎样保护并传承地方戏?”一直以来,形形色色的人们参与到这些问题的研究中来,他们对这些问题都有着各自的观点和看法。21世纪以来,多元文化的出现使得戏曲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此同时,政府扶持传统戏曲的政策使得地方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发展维度。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同属齐鲁地方戏曲,关于两者,本文将从它们衍化发展的角度对其艺术风格进行多方面的探究,以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为切入点,显示大美潍坊、魅力山东独特的文化艺术特质,从而体现山东在建设文化强省进程中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担当。
任何一个剧种,从萌芽开始,受历史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都会经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形成过程,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大抵如此,它们确切产生的年代都无据可查,但可以证明的是它们都是肘鼓子声腔系统的一支分流,与五音戏、柳腔、柳琴戏等同出于一个源流。对临朐周姑戏的记载,《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有:“周姑戏也叫肘骨子戏,清代中叶流传于山东南部。”周姑戏与其他地方戏一样,一剧多名。高密茂腔有着“胶东之花”的美誉,也被称为“轴棍子”“正歌子”“肘鼓子”等,到后期又发展成为本肘鼓、冒肘鼓、茂肘鼓,最后才定名为“茂腔”。①由于這两种地方戏剧种唱词口语化,通俗易懂,且曲词结构形式灵活自由,伴奏和曲调简单易学,所以极易被当地群众所接受,流传广泛。
二、剧目内容之特征
多数地方戏剧目所体现出的都是在区域文化影响下的道德观念、家庭伦理以及民风民情等内容,这些元素往往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究其根本,它们来源于民间,来源于人民群众。临朐周姑戏亦如此,深深地展现出它植根于民间的艺术特色。
第一,周姑戏的传统剧目,是临朐农村生活的展示,大都以民间故事、民俗风情等内容题材为主。如《倒听门》《王二卖草》《崔寡妇上坟》等脍炙人口的剧目,这类剧目的特点是角色少,剧情简短紧凑。
第二,周姑戏也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和齐鲁大地上的文化历史故事,但与淄博五音戏这种地方大戏的传统剧目相比较,其内容明显单薄,往往剧情衔接不够连贯。这种现象的存在,极大可能是在周姑戏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的剧目失传。这类剧目有《天仙送子》《梁祝下山》《三宝山》《北平府》《宝莲灯》等。
第三,周姑戏的传统剧目中也有一些小戏剧目,它们多是表现伦理道德、男女情爱的题材。其中,表现对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剧目尤为受民众喜爱。有些周姑子戏的剧情和桥段几乎家喻户晓,甚至在偏僻的小山村,妇孺儿童皆能哼唱几句。《蓝桥会》《休丁香》《赵美蓉观灯》等剧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第四,在周姑戏的诸多剧目中,传承新时代文化精神是其特色内容之一。形成这种剧目的原因之一在于,一些符合时代审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题材既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同时也适应了传统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现代周姑戏《淌水崖》就是传颂新时代淌水崖水库精神的优秀代表剧目。
一些地方戏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因时因地、或多或少都对本体进行过改革,从而使得各自拥有了鲜明的地域色彩。与生长在贫困山区的周姑戏不同,茂腔产生于东海之滨,有着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原始粗犷、豪放而又朴素的唱腔就是一大体现。高密茂腔的剧目大都是反映家长里短、文化民俗以及男女婚姻恋爱的内容,从而表现人们淳朴善良、追求理想生活的优良品质。如2015年的茂腔现代戏《秧歌乡的故事》,其故事情节有着强烈的现实性,自然丰富的表演使得人们对古老的茂腔有了新的认识。此戏大致讲述了非遗传承、黄昏恋、养老、拆迁四个日常生活中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从中反映出齐鲁大地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这部戏背后所体现出的是山东半岛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
三、音乐伴奏之特色
戏曲音乐毫不夸张地说是“戏曲之魂”。每一个地方戏剧种之所以不尽相同,就在于其音乐的独特性。肘鼓子系统剧类多演家长里短、民风民情类的小戏,所以,在声腔艺术上属于“小调”。因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同属于肘鼓子系统,故两者在声腔艺术和音乐伴奏上都表现出了“小调”的地域性特色。
关于周姑戏,据《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第206页记载:周姑子也叫肘鼓子……打狗皮鼓伴奏。逐渐与用弦乐器伴奏的“拉魂腔”合流……开始,周姑调只是乞讨者作为“唱门子”要饭的帮腔……有的两个人搭档,一人操琴伴奏,一人打板行腔。后来,逐渐由几人搭档成班,分扮角色,以小鼓、竹板、铜脸盘为主要伴奏乐器,再后来,加之手锣和大锣。慢慢地,周姑戏班组成,二胡、扬琴、单皮鼓、小钹等乐器伴奏也加入其中,显现出了花鼓秧歌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高密茂腔和临朐周姑戏曲调都很自然古朴、通俗易懂,使用打击乐器伴奏,极具特色,经过后来的衍化发展,为了满足唱腔的需要,弦乐伴奏才逐渐被应用其中。与周姑戏有些不同的是,茂腔在发展到茂肘鼓时期时,乐器柳琴才用于其中进行伴奏,后受京剧和山东梆子的双重影响,主奏乐器慢慢地变为了京胡。至近现代,茂腔的音乐伴奏经过不断改革和发展,各种西洋乐器也融入其中。
音乐伴奏是整个乐队最重要的任务。20世纪60年代以前,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的伴奏乐队都属于即兴伴奏的发展时期,演员无固定的演唱曲谱,乐队也无固定的伴奏曲谱。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一些中青年演员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乐理知识,这两个地方剧种的音乐伴奏才进入定谱伴奏的发展时期。纵观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的发展过程,伴奏乐队是它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地方戏剧种的伴奏发展大体经历了仅有打击乐伴奏、打击乐和弦乐相结合的随性伴奏、定谱伴奏这三个衍化时期。 四、唱词之风格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有着“唱念做打”的基本特征,这里的“唱”功不单单是指唱腔,唱词和音乐结合而成唱腔,所以唱词也隶属于“唱”功之列。唱词在戏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演员表现戏曲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重要符号。因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都是起源于齐鲁大地的地方剧种,故两者的唱词语言无一不镌刻着齐鲁人民的勤劳、勇敢、坚毅、善良而正直的性格特色。随着两个剧种的不断发展,戏曲艺人为了更好地表现戏中人物形象,逐渐借鉴并融合了其他剧种的唱词,从而形成了两个剧种共同的语言特色。
第一,自然质朴,通俗易懂。
早期的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发展并不顺利,演员稀少,无大型剧团,且受文化程度和观众需求的影响,唱词大都朴实无华,简单易懂。戏曲艺人多是利用当地的方言俚曲进行演唱,唱词通俗易记,如茂腔《王二英思夫》中的一段唱词:
好不想死奴了——
王二英独坐西楼亭,
守把着楼门望望南京。
二哥哥南京去赶考,
一去三年未还程。
来家吧来,来家吧,
看一看二妹妹王二英。
早来家一步能相见,
晚来一步不相逢。
二哥哥要是来晚了,
小妹妹改嫁南门庭。
二妹妹改嫁南门口,
【转板】哎呀,二哥哥
坐一辈子高官也不出名。
这通俗易懂的短短几句唱词,就把王二英对进京赶考的新婚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出来。
第二,说中带唱,诙谐幽默。
在一些剧情需要的当口,采用说中带唱、边说边唱的形式,这是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表演的必要形式。比如現代周姑戏《淌水崖》中的一段:
老奶奶:说来话长——
(唱)提起那一九二三年我泪水哭干,
洪水中我亲人命丧黄泉!
俺老公回屋去拿玉米面,
墙倒塌被砸死卷进弥河湾!
老天啊!你为什么不长眼,
俺九山人为啥生活这么难。
张彦士:(沉痛地)方社长!宋书记!同志们!
(唱)咱当官,要为人民把事办,
百姓疾苦挂心间!
几天来,九山的三百公里山山水水我走遍,
山川河流我记心间,
胸中早已有打算,
要修建淌水崖水库不容缓!
说了算,定了干,开拓创新要实现!
听过这段简短的对唱,即使是没有经历过淌水崖水库的修建过程,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九山政府干部和劳动人民撼天动地的真情。
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唱词语言的特色,再加上原始古朴的唱腔,故这两个剧种都被当地人们称为“拴老婆橛子”。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史上,曲词和宾白在戏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尤其是曲词中的方言俚句,它非常丰富且充满诙谐感和趣味性。正是由于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这种深植于民间沃土的丰富表现形式,才使得区域性的地方小戏具有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五、结语
源于同一戏曲剧种系统的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本就有着相似的齐鲁民俗艺术特质,不论是在剧目内容方面,还是音乐伴奏及唱词语言等方面。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足以看出国家对地方戏曲剧种的重视和保护,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个地方戏曲剧种仍然处在濒临消失的边缘,究其主要原因,无非是社会和人为的因素,这使得它们在一个广泛的地域内逐渐停止活动和发展。因此,要想保护临朐周姑戏和高密茂腔的发展,必须构建一个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平台,为抢救周姑戏和茂腔提供传承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达到弘扬齐鲁地方戏曲优秀文化、扩大市场需求和满足观众艺术需要的目的。
注释:
①肖立彬:《“胶东之花”——茂腔的产生、演变和
发展》,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参考文献:
[1]李群,主编.传统戏剧[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
[2]朱正昌,总主编.戏曲——齐鲁特色文化丛书[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4.
[3]张明花.临朐周姑戏刍议[J].广角镜,2014(18).
(作者简介:马兴芳,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山东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戏剧史论)(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