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很短暂,总要活给自己看。
某次,我在朋友圈晒了一张自己学习时的照片,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有一部分人评论:原来你还看阴阳八卦类的图书啊,这些东西对你有用吗?能治病救人吗?
看到这些评论,我有些吃惊:读这类书,真像他們说的那样没用吗?
如果是几年前,我快要参加高考,在课堂或晚自习时,看一些如言情小说、漫画之类与考试不相干的杂书,或许我会觉得那些没收课外书,并责令我改正的老师、同学或父母的做法是对的。那时候,我和周边的人一样,为了能考上心仪的大学,不遗余力地抽掉所有课余时间,埋头准备将要考试的课程。
此前,从没有好好观察过这个世界,所以别人告诉我一件事该怎么做,我就依葫芦画瓢地做;别人说学这个有用,我就照模照样去学;别人讲到哪,我就跟到哪。
我不但没有世界观,还没有人生观,就连价值观在绝大多数时候,也都属于别人。别人说:
“你看这些书,有什么用?”
“你每天写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字,有什么用?”
“你不抽烟、不喝酒,还不爱交朋友,有什么用?”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们习惯把做一件事和有没有用等同起来。大家觉得学医能赚很多钱,于是很多父母帮孩子选择医学院校,甚至不问孩子的想法。即使有些孩子能说出个一二三,但父母都觉得他们说的没用。
每个人都擅长把自己认为对或有用的东西强塞给别人,不会顾虑别人的看法和判断,好像一定要让人接纳或赞同自己的看法,才能够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但是,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训强塞给别人,实在是一种非仁义,甚至不道德的做法。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相同。
所以,我可以接受别人指点我的生活,但特别讨厌别人对我的人生指指点点。做一件事也好,爱一个人也罢,有没有用?只有真正努力过、尝试过、经历过,才能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案。
朋友小柯知道我一直以来热爱写作,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感受,所以每当我面对人生选择时,他都会跟我说这么一句话:不管你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我都希望你不要轻易放弃你的爱好和想法,一定要尽力找一份可以有足够时间写文章的工作。
一年前,我既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又报考了公务员。当时,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如果我考取了公务员,以后在政府上班,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喜欢做的事,我一定会觉得此生不会有遗憾,我会很幸福,甚至傲娇地活着。
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参加公务员复试,过上理想的生活。没办法,接下来怎么办?
离开南昌,坐在列车上,小柯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如果没有考上公务员,那你还是读研吧,选一个你喜欢,又挺适合你的医学专业。”
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情绪失控,落泪了。
读了五年中医学专业,毕业前给很多医院投了简历,但都石沉大海。一想到自己可能当不了医生,心情就像找不到家,很空。成为一名医生,是爸妈喜欢的我的模样。二十多年来,我从未辜负过爸妈,我很害怕他们说我没用,没收我的电脑、手机、笔记本,切断我和写作的联系。当然,从情感上,我是能理解爸妈的。他们生活在农村,村里人觉得当医生好,能够长脸,我成为医生,是他们认为最有用的事。
只是,我现在完全可以独立地工作、赚钱、养家糊口。正因为我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少的事,读过不少杂七杂八的书,走过一些是是非非的路,我才真真正正看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成为一名研究中医古籍的硕士生,还可以兼顾写作。
我很喜欢这个专业,也热爱现在的生活。我再也不会轻易地把做一件事有没有用与自己的人生等同起来。
研究中医古籍让我学到了不少和传统中医相关的知识,也使我接触到了不少有关天文历法、哲学养生、考古汉字类的知识,这些东西都很有用。
我们曾经接触过的,或是已经掌握的每项知识,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派上用场。我们应该感谢的,是那个努力、不懈怠、乐意学、愿意做、踏实干的自己。
前段时间,网上疯传一段上海某高校女教授讲课的视频。虽然讲课的主题是“朋友无用”,但实际上是借“朋友无用论”来规劝大家,无论跟谁交朋友,做什么事情,处于怎样的工作状态,都不要给自己找有没有用的借口。做你热爱的事,自然会努力坚持,你认为不值得喜欢的人,自然会主动放弃。
不管是做事也好,交朋友也罢,如果你一味地专注于有用还是没用,你的人生多少会显得狭隘自私。既然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那就不要顾忌太多,带上一颗与“用”无关的心,现在就出发吧。
(作者系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中医医史文献学2016级学生)
某次,我在朋友圈晒了一张自己学习时的照片,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有一部分人评论:原来你还看阴阳八卦类的图书啊,这些东西对你有用吗?能治病救人吗?
看到这些评论,我有些吃惊:读这类书,真像他們说的那样没用吗?
如果是几年前,我快要参加高考,在课堂或晚自习时,看一些如言情小说、漫画之类与考试不相干的杂书,或许我会觉得那些没收课外书,并责令我改正的老师、同学或父母的做法是对的。那时候,我和周边的人一样,为了能考上心仪的大学,不遗余力地抽掉所有课余时间,埋头准备将要考试的课程。
此前,从没有好好观察过这个世界,所以别人告诉我一件事该怎么做,我就依葫芦画瓢地做;别人说学这个有用,我就照模照样去学;别人讲到哪,我就跟到哪。
我不但没有世界观,还没有人生观,就连价值观在绝大多数时候,也都属于别人。别人说:
“你看这些书,有什么用?”
“你每天写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字,有什么用?”
“你不抽烟、不喝酒,还不爱交朋友,有什么用?”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们习惯把做一件事和有没有用等同起来。大家觉得学医能赚很多钱,于是很多父母帮孩子选择医学院校,甚至不问孩子的想法。即使有些孩子能说出个一二三,但父母都觉得他们说的没用。
每个人都擅长把自己认为对或有用的东西强塞给别人,不会顾虑别人的看法和判断,好像一定要让人接纳或赞同自己的看法,才能够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但是,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训强塞给别人,实在是一种非仁义,甚至不道德的做法。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相同。
所以,我可以接受别人指点我的生活,但特别讨厌别人对我的人生指指点点。做一件事也好,爱一个人也罢,有没有用?只有真正努力过、尝试过、经历过,才能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案。
朋友小柯知道我一直以来热爱写作,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感受,所以每当我面对人生选择时,他都会跟我说这么一句话:不管你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我都希望你不要轻易放弃你的爱好和想法,一定要尽力找一份可以有足够时间写文章的工作。
一年前,我既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又报考了公务员。当时,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如果我考取了公务员,以后在政府上班,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喜欢做的事,我一定会觉得此生不会有遗憾,我会很幸福,甚至傲娇地活着。
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参加公务员复试,过上理想的生活。没办法,接下来怎么办?
离开南昌,坐在列车上,小柯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如果没有考上公务员,那你还是读研吧,选一个你喜欢,又挺适合你的医学专业。”
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情绪失控,落泪了。
读了五年中医学专业,毕业前给很多医院投了简历,但都石沉大海。一想到自己可能当不了医生,心情就像找不到家,很空。成为一名医生,是爸妈喜欢的我的模样。二十多年来,我从未辜负过爸妈,我很害怕他们说我没用,没收我的电脑、手机、笔记本,切断我和写作的联系。当然,从情感上,我是能理解爸妈的。他们生活在农村,村里人觉得当医生好,能够长脸,我成为医生,是他们认为最有用的事。
只是,我现在完全可以独立地工作、赚钱、养家糊口。正因为我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少的事,读过不少杂七杂八的书,走过一些是是非非的路,我才真真正正看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成为一名研究中医古籍的硕士生,还可以兼顾写作。
我很喜欢这个专业,也热爱现在的生活。我再也不会轻易地把做一件事有没有用与自己的人生等同起来。
研究中医古籍让我学到了不少和传统中医相关的知识,也使我接触到了不少有关天文历法、哲学养生、考古汉字类的知识,这些东西都很有用。
我们曾经接触过的,或是已经掌握的每项知识,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派上用场。我们应该感谢的,是那个努力、不懈怠、乐意学、愿意做、踏实干的自己。
前段时间,网上疯传一段上海某高校女教授讲课的视频。虽然讲课的主题是“朋友无用”,但实际上是借“朋友无用论”来规劝大家,无论跟谁交朋友,做什么事情,处于怎样的工作状态,都不要给自己找有没有用的借口。做你热爱的事,自然会努力坚持,你认为不值得喜欢的人,自然会主动放弃。
不管是做事也好,交朋友也罢,如果你一味地专注于有用还是没用,你的人生多少会显得狭隘自私。既然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那就不要顾忌太多,带上一颗与“用”无关的心,现在就出发吧。
(作者系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中医医史文献学2016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