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用”无关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angho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很短暂,总要活给自己看。
  某次,我在朋友圈晒了一张自己学习时的照片,引发了一些争议。其中,有一部分人评论:原来你还看阴阳八卦类的图书啊,这些东西对你有用吗?能治病救人吗?
  看到这些评论,我有些吃惊:读这类书,真像他們说的那样没用吗?
  如果是几年前,我快要参加高考,在课堂或晚自习时,看一些如言情小说、漫画之类与考试不相干的杂书,或许我会觉得那些没收课外书,并责令我改正的老师、同学或父母的做法是对的。那时候,我和周边的人一样,为了能考上心仪的大学,不遗余力地抽掉所有课余时间,埋头准备将要考试的课程。
  此前,从没有好好观察过这个世界,所以别人告诉我一件事该怎么做,我就依葫芦画瓢地做;别人说学这个有用,我就照模照样去学;别人讲到哪,我就跟到哪。
  我不但没有世界观,还没有人生观,就连价值观在绝大多数时候,也都属于别人。别人说:
  “你看这些书,有什么用?”
  “你每天写一些不痛不痒的文字,有什么用?”
  “你不抽烟、不喝酒,还不爱交朋友,有什么用?”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人们习惯把做一件事和有没有用等同起来。大家觉得学医能赚很多钱,于是很多父母帮孩子选择医学院校,甚至不问孩子的想法。即使有些孩子能说出个一二三,但父母都觉得他们说的没用。
  每个人都擅长把自己认为对或有用的东西强塞给别人,不会顾虑别人的看法和判断,好像一定要让人接纳或赞同自己的看法,才能够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但是,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训强塞给别人,实在是一种非仁义,甚至不道德的做法。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相同。
  所以,我可以接受别人指点我的生活,但特别讨厌别人对我的人生指指点点。做一件事也好,爱一个人也罢,有没有用?只有真正努力过、尝试过、经历过,才能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案。
  朋友小柯知道我一直以来热爱写作,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感受,所以每当我面对人生选择时,他都会跟我说这么一句话:不管你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我都希望你不要轻易放弃你的爱好和想法,一定要尽力找一份可以有足够时间写文章的工作。
  一年前,我既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又报考了公务员。当时,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如果我考取了公务员,以后在政府上班,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喜欢做的事,我一定会觉得此生不会有遗憾,我会很幸福,甚至傲娇地活着。
  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参加公务员复试,过上理想的生活。没办法,接下来怎么办?
  离开南昌,坐在列车上,小柯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如果没有考上公务员,那你还是读研吧,选一个你喜欢,又挺适合你的医学专业。”
  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情绪失控,落泪了。
  读了五年中医学专业,毕业前给很多医院投了简历,但都石沉大海。一想到自己可能当不了医生,心情就像找不到家,很空。成为一名医生,是爸妈喜欢的我的模样。二十多年来,我从未辜负过爸妈,我很害怕他们说我没用,没收我的电脑、手机、笔记本,切断我和写作的联系。当然,从情感上,我是能理解爸妈的。他们生活在农村,村里人觉得当医生好,能够长脸,我成为医生,是他们认为最有用的事。
  只是,我现在完全可以独立地工作、赚钱、养家糊口。正因为我经历过大大小小不少的事,读过不少杂七杂八的书,走过一些是是非非的路,我才真真正正看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成为一名研究中医古籍的硕士生,还可以兼顾写作。
  我很喜欢这个专业,也热爱现在的生活。我再也不会轻易地把做一件事有没有用与自己的人生等同起来。
  研究中医古籍让我学到了不少和传统中医相关的知识,也使我接触到了不少有关天文历法、哲学养生、考古汉字类的知识,这些东西都很有用。
  我们曾经接触过的,或是已经掌握的每项知识,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派上用场。我们应该感谢的,是那个努力、不懈怠、乐意学、愿意做、踏实干的自己。
  前段时间,网上疯传一段上海某高校女教授讲课的视频。虽然讲课的主题是“朋友无用”,但实际上是借“朋友无用论”来规劝大家,无论跟谁交朋友,做什么事情,处于怎样的工作状态,都不要给自己找有没有用的借口。做你热爱的事,自然会努力坚持,你认为不值得喜欢的人,自然会主动放弃。
  不管是做事也好,交朋友也罢,如果你一味地专注于有用还是没用,你的人生多少会显得狭隘自私。既然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那就不要顾忌太多,带上一颗与“用”无关的心,现在就出发吧。
  (作者系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中医医史文献学2016级学生)
其他文献
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现在的夏天仅靠一台风扇、一个西瓜降温根本不够!可如果你使用了Embr Wave智能手环,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你在室外活动那都不是事。  Embr Wave智能手環能够帮助人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温度,通过与手腕上皮肤的接触来传递热度或凉爽,以帮助使用者取暖或降温。  Embr Wave智能手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耗时四年研发生产,可以说是可穿戴的“空调”,它能根据人们对冷暖的生
1992年出生的杨董清,大学学的是广告设计,但是他更喜欢摄影。大学毕业后,他就职于昆明一家报社,做了专职摄影师。从2015年开始,每到春节期间,他就会背着相机到保山市施甸县的山区走村串寨,免费为乡亲们拍摄全家福。  2013年,读大二的杨董清花了5000多元钱买了一部入门级的单反相机。最初,他和大多数摄影爱好者一样喜欢拍花草之类的自然风光。直到2015年寒假,杨董清帮朋友到一个很穷的村子里拍全家福
时至今日,我再也没有像那晚那样默默凝视凌晨四点的月亮。浓而厚的夜幕,挂着一轮残月,微亮的一点,发出惨白的光,虚弱无力,像大病初愈的样子。远山如墨,近树似黛,好似沐在牛乳中,虚虚浮浮,看不真切。周遭虫嘶不歇,间或一声夜鸟啼,划破长空,静夜逾静。  陪我一起看月亮的,是我远道而来的小叔叔。  那年我刚好20岁,一个早春的夜里,父亲遽然离世,顿感天塌地陷,感觉被一股奇异的力量裹挟着,毫无反抗余力,不知不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陌生的地方,迷失了方向,又找不到人问路,想用手机导航吧,手机又不争气,没电了。没有带指南针?不要紧,有手表嘛!  虽然手表不是指南针,但我们也可以像野外探险者一样,用它确定大致的方向。  用手表找方向的口诀简单又好记:“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你把手表摘下来,放到水平位置,看看现在的时间,按照24小时制的时间除以2。比如,現在是14点30分,除以2就是7点15分
1954年以前,人类在4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约1.6千米)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科学家、医生纷纷进行实验,并用结果科学地证明,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之内跑完1英里。运动员们也验证了科学家和医生的观点,1英里跑了4分3秒、4分2秒,但是没有人能跑进4分钟以内。  从开始对1英里跑步计时以来,科学家、医生、世界顶尖运动员都证明了这个结论。罗格·班尼斯特却说:“4分钟跑完1英里完全是有可能的,根本不存在什么人
说起刘琨这个名字,简直就是中小学课本里的名人啊。著名的“闻鸡起舞”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刘琨除了每天早起练剑,还有一个很雅致的爱好,就是吹胡笳。虽然这是异族乐器,但因为发出的声音浑厚、深沉,有一种苍凉之感,所以百听不厌。每次吹起胡笳时,那颗在战场上被磨砺得冰冷沧桑的心,就会泛起一股柔情。  伴着胡笳声,刘琨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很快成为名将,出任并州刺史,进驻晋阳城。刚上任没多久,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摆在
我15岁的时候,青春叛逆,血液里怪兽飞舞。我觉得屈原很厉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于是立志非绝学不学。30岁的时候,我见了些世事,也做了些世事,我认同“渔父”们有机会横刀立马,就多做一点兒,因为无常即常;没机会了,就收起雄心,爱古玉、古瓷,读《周易》,听春雨,不知春去几多时。  如今,我45岁,以两天一章的速度重读“渔父”们皓首穷经写成的《资治通鉴》。这一遍,我渐渐不再在意“渔父”重点提示的帝王术,而
该怎样去定义那天?轻松吗?悲伤吗?  只是在你生命里,离你很近很近的地方,存在一个人,他挺拔的脊背,有穿着洁白校服的美好,也有笔尖划过试卷的窸窣。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离你最近的地方,不需要你倾诉,像是心连着心的孪生兄弟,理解,默契。  那是炎夏的一个早晨,即使时间很早,天也已经大亮了,天上飘下了细雨,朦胧中,你背着双肩包,依旧挺拔。这个身影于我来说再熟悉不过,水珠从你被雨淋得耷拉下来的发丝中滴下
一条遍布齐膝野草的山路,没有路灯,付新华顶着一盏头灯,手握捕虫网,每当路边草丛中闪出一丝隐隐的萤光时,他便悄悄走过去。这里是湖北黄陂素寺山,付新华带着学生正在寻找萤火虫,他们整晚的收获只有一只幼虫和一只成蟲。如今,在他的野外寻找萤火虫的经历中,这样几无所获的调查已占了三分之一。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付新华是中国第一位萤火虫博士,被誉为“中国萤火虫研究和保护第一人”。多年来,他发现并命名
1957年,在小泽大队长的带领下,日本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准备在南极过冬,他们设法用运输船把汽油运到越冬基地。由于准备不充分,在实地操作中,他们发现输油管的长度不够,队员越智健二郎建议用其他管子来替代。可是,队员们找来找去,也找不出可以替代使用的管子。  这个提议被否决之后,队员潮田晓建议从日本运来新的油管。可是,大家算了一下时间,需要近两个月,时间来不及,如果就这么等着,所有人全得冻死。  队员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