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达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开发个体创造能力为最终目的。
【关键字】信息技术 和谐 自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生发展”。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和谐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构建一个和谐的科学课堂教学呢?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扩大了容量和空间,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术中各种技术手段完美的运用到科学课堂教学中构建成和谐的科学课堂,是初中科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以及对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课堂。
利用信息技术,巧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科学
和谐的科学课堂需要情境来烘托。人的思维过程往往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科学学习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科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科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以生活为思维活动的原材料,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个新颖、别致、趣味盎然的情景,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火山与地震”时,利用信息技术,再现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场景及灾后的重建家园的情况,并伴有激扬高亢的歌曲。有效地揭示了地震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激发了同学们对地震的有关知识进行探究的强烈欲望,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用这种真实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来创设科学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同样,在研究“运动快慢的比较时”,通过播放校运动会上200米决赛运动员奋力拼搏的情景,以此渲染氛围,再以取的第一名的班级同学图片引课。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喜欢科学,走进科学。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科学
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十分注重,学生非常喜欢,都希望做好每一个实验。但由于受实验方法、实验室条件有限等因素的限制,使的一些实验不能进行或实验效果不明显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增强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和可控性,这些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有的实验操作,运用视屏投影演示实验过程,显示实验现象,就可提高实验的清晰度;有的实验过程,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分解实验的动作、慢放或快放、定格或重现等,不仅节约时间、节约药品,还可防止或纠正学生经常犯的实验操作、现象表达等方面的错误,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技能。
如: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探究铁钉锈蚀条件、模拟酸雨危害等实验,周期較长;学生对这些实验现象的认知大多都是源于教师的描述,理解肤浅而表面,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展示这些实验,既可形象地说明实验的全过程,使复杂实验简单化,危险实验安全化;又因模拟实验现象中剔除了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使实验现象更清晰,强化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理解科学,从而体验科学。
三、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创造科学
和谐的科学课堂需要探究来充实。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提倡创新,通过学生亲自探索、体验,能促进他们主动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习得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课程内容中有些社会关注的热点知识(如:生物的多样性、能源、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等),网上的文字、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教师应组织学生制订自主研究性学习计划,在学校或家里上网,收集、整理相关知识。在“环境污染与保护”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收集“环境污染和保护”图片的任务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去做并要求撰写一篇这方面的小论文。教师只要把Google搜索文件的技术教一下,学生很快便能够掌握和运用了。教师除了方法和技术指导外,还要把学生汇总上来的各种图片加工成总结性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进行认真的课堂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力地自主探究,去创造性地学习科学,以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热情。这样做除了能够圆满地完成“环境污染和保护”一节的教学任务外,还使学生学会了运用网络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本领,对终身学习工作都受益无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正向着师生交互式的网络教学的目标前进。对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种改革和创新,要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和总结,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必将使课程的深化改革提升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走进神秘的科学,体验醇美的科学,掌握深奥的科学,创造神奇的科学,以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科学境界,创造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娟妙.《教师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学》[N].吉林大学出版社
[2]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梁平编.《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字】信息技术 和谐 自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生发展”。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和谐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构建一个和谐的科学课堂教学呢?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扩大了容量和空间,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如何有效的把信息技术中各种技术手段完美的运用到科学课堂教学中构建成和谐的科学课堂,是初中科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以及对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和谐课堂。
利用信息技术,巧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科学
和谐的科学课堂需要情境来烘托。人的思维过程往往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科学学习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科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科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以生活为思维活动的原材料,学习、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个新颖、别致、趣味盎然的情景,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火山与地震”时,利用信息技术,再现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场景及灾后的重建家园的情况,并伴有激扬高亢的歌曲。有效地揭示了地震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激发了同学们对地震的有关知识进行探究的强烈欲望,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用这种真实的激动人心的画面来创设科学情境,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同样,在研究“运动快慢的比较时”,通过播放校运动会上200米决赛运动员奋力拼搏的情景,以此渲染氛围,再以取的第一名的班级同学图片引课。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喜欢科学,走进科学。
二、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目的,引导学生体验科学
实验教学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十分注重,学生非常喜欢,都希望做好每一个实验。但由于受实验方法、实验室条件有限等因素的限制,使的一些实验不能进行或实验效果不明显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增强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和可控性,这些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有的实验操作,运用视屏投影演示实验过程,显示实验现象,就可提高实验的清晰度;有的实验过程,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分解实验的动作、慢放或快放、定格或重现等,不仅节约时间、节约药品,还可防止或纠正学生经常犯的实验操作、现象表达等方面的错误,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技能。
如: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探究铁钉锈蚀条件、模拟酸雨危害等实验,周期較长;学生对这些实验现象的认知大多都是源于教师的描述,理解肤浅而表面,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展示这些实验,既可形象地说明实验的全过程,使复杂实验简单化,危险实验安全化;又因模拟实验现象中剔除了实验中的干扰因素,使实验现象更清晰,强化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理解科学,从而体验科学。
三、利用信息技术,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创造科学
和谐的科学课堂需要探究来充实。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提倡创新,通过学生亲自探索、体验,能促进他们主动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习得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和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课程内容中有些社会关注的热点知识(如:生物的多样性、能源、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等),网上的文字、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教师应组织学生制订自主研究性学习计划,在学校或家里上网,收集、整理相关知识。在“环境污染与保护”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收集“环境污染和保护”图片的任务放手交给学生自己去做并要求撰写一篇这方面的小论文。教师只要把Google搜索文件的技术教一下,学生很快便能够掌握和运用了。教师除了方法和技术指导外,还要把学生汇总上来的各种图片加工成总结性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进行认真的课堂评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力地自主探究,去创造性地学习科学,以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热情。这样做除了能够圆满地完成“环境污染和保护”一节的教学任务外,还使学生学会了运用网络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本领,对终身学习工作都受益无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正向着师生交互式的网络教学的目标前进。对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种改革和创新,要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和总结,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必将使课程的深化改革提升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走进神秘的科学,体验醇美的科学,掌握深奥的科学,创造神奇的科学,以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科学境界,创造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娟妙.《教师如何做好多媒体教学》[N].吉林大学出版社
[2]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梁平编.《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