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题复习是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备考的重要环节,而热点、教材、学生作为专题复习中的三要素,在专题复习中没有孰重孰轻之分。我们要在这三方面下足功夫才能取得中考的最终胜利。
关键词:中考专题;热点;教材;学生
专题复习是在中考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巩固强化,是对国家、社会生活中的熱点、焦点问题的再认识,专题复习的实质是重点复习。这里的重点既包括对时政热点的把握,也包括对所学教材重点知识的巩固,更体现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培养的强化。要突破这三大重点,就要求我们在时政热点、教材、学生这三方面下足功夫。如果说热点是中考考题的载体和方向,那么教材和学生就是根本和落脚点,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精选时政热点,做好专题归类是前提
热点问题是指本学年度时政热点、社会焦点,是当年可能被选取作为中考命题素材的重大事件或热门话题。每年国内国外的重大事件都很多,哪些可能被选中呢?纵观近几年我市中考试题可以看出:涉及试题的热点大都具备方向性、时代性、人文性、德育性等特点。从中不难看出:热点问题的选择有三个维度:热点本身、教材知识、学生实际。我们在选择时政热点时既要以考纲为指引,以教材为根本,又要以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基于此,我确定了今年中考的热点话题如下:两会;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文明家庭;最美人物;女排精神;G20峰会;科技奖励大会;校园欺凌;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一带一路等。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和与教材的结合点,我整理成以下几个专题:
专题一: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 专题二:学习感动人物,唱响精神史诗
专题三: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国家力量 专题四:聚焦G20峰会
专题五: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引领未来 专题六:抵制校园欺凌,保护少年成长
专题七:建设清新福建,促进生态文明
二、回归教材知识,解读时政热点是关键
热点素材找好了,更为关键的是解读。通常情况下会有三个环节:一是热点解读;二是对应教材知识;三是相关习题。在这个环节中常常有些老师会陷入一个误区:忽视热点与教材的衔接,热点解读和习题设计时脱离教材,去绞尽脑汁的找一些怪题难题,结果是学生学不会,老师教的累。认真研究中考试卷我们发现:“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里”。所以我们应该以教材知识为落脚点,在热点解读和习题设计中紧紧扣住教材知识,找到它们的缔结点,再现教材重点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分析运用能力。例:专题五:“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引领未来”对应教材观点有:科教兴国战略;创新精神;科技成果和现状等。
习题训练是实现复习目标中不能避免的手段,但切忌题海战术,我认为专题习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相适性。练习题的选编必须与所复习的专题相关联,与中考对该专题的具体考查要求、学生的实际相适应。通过练习巩固与该专题相关联的知识;强化对该专题考查的各项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通过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②典型性。典型性主要体现在设问的典型性上。练习题的选编必须落实该专题各项目标要求的代表性,选择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例多用等作用的试题。③迁移性。专题复习的最大特点在于“专”,即话题集中、理论鲜明、材料典型,但其“专”并不排斥它与其它思品知识的联系。在复习时,我们既要做好“专”的文章,又要在“专”的基础上,以“专”为核心向其它思品知识拓展,用“专”引发对其它相关时政热点的了解认识。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开阔学生的视野,訓练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三、关注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兴趣是捷径
在复习中,老师认真研讨教材,但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缺少对学生的关注。经常会听到老师抱怨:“这个知识这么简单,学生居然不会。”我认为这句话隐含了一个问题: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到位?这个知识简单是对老师而言简单,还是对中等生简单,或是对全体学生简单?学生是没有储备这个知识,还是不会运用这个知识,或是学生对这个简单知识已经麻木,懒得应答?对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在几大科老师轮番攻击下,他们只能麻木的应付。在这种情形下,复习是低效的,很多老师会认为是学生不重视小科目,不能否认有这个原因的存在,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专题复习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1)树立“儿童立场”,在课前下足功夫。我们在备课时要遵循“分层”原则,每节专题复习课设计的问题从易到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有挑战的欲望。因此,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探究性。简单、重复的提问只会让学生烦躁、抵触。复习要面向中考,每节课对应的教材知识和考试方向都要明确的告诉学生,在方向上指引学生。
(2)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课堂上下足功夫。有些老师上课满堂灌,所有的知识点自己从头讲到尾,学生只要做笔记就行,这种被动参与的课堂老师讲的累,学生听得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知识,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在学生讲解后老师适当点拨补充没有掌握的,进行重点突破。获得认可是人的心理需要,在课堂上,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展示的空间,让他们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可,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及时的点评肯定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
(3)记录学生的成长,在课后下足功夫。比一比,谁更强。学生们喜欢在学习中与人比赛,这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比谁得的A最多?或者小组比,让他们能在比赛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成功感。现在科技发达,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如学生一份优秀的答卷,我们拿起手机拍照一起分享;学生点滴进步,我们告知家长……这些点滴努力虽不起眼,但却足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复习的兴趣,取得复习的成效。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应该要在专题复习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关键词:中考专题;热点;教材;学生
专题复习是在中考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巩固强化,是对国家、社会生活中的熱点、焦点问题的再认识,专题复习的实质是重点复习。这里的重点既包括对时政热点的把握,也包括对所学教材重点知识的巩固,更体现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培养的强化。要突破这三大重点,就要求我们在时政热点、教材、学生这三方面下足功夫。如果说热点是中考考题的载体和方向,那么教材和学生就是根本和落脚点,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精选时政热点,做好专题归类是前提
热点问题是指本学年度时政热点、社会焦点,是当年可能被选取作为中考命题素材的重大事件或热门话题。每年国内国外的重大事件都很多,哪些可能被选中呢?纵观近几年我市中考试题可以看出:涉及试题的热点大都具备方向性、时代性、人文性、德育性等特点。从中不难看出:热点问题的选择有三个维度:热点本身、教材知识、学生实际。我们在选择时政热点时既要以考纲为指引,以教材为根本,又要以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基于此,我确定了今年中考的热点话题如下:两会;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文明家庭;最美人物;女排精神;G20峰会;科技奖励大会;校园欺凌;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一带一路等。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和与教材的结合点,我整理成以下几个专题:
专题一: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 专题二:学习感动人物,唱响精神史诗
专题三: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国家力量 专题四:聚焦G20峰会
专题五: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引领未来 专题六:抵制校园欺凌,保护少年成长
专题七:建设清新福建,促进生态文明
二、回归教材知识,解读时政热点是关键
热点素材找好了,更为关键的是解读。通常情况下会有三个环节:一是热点解读;二是对应教材知识;三是相关习题。在这个环节中常常有些老师会陷入一个误区:忽视热点与教材的衔接,热点解读和习题设计时脱离教材,去绞尽脑汁的找一些怪题难题,结果是学生学不会,老师教的累。认真研究中考试卷我们发现:“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里”。所以我们应该以教材知识为落脚点,在热点解读和习题设计中紧紧扣住教材知识,找到它们的缔结点,再现教材重点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分析运用能力。例:专题五:“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引领未来”对应教材观点有:科教兴国战略;创新精神;科技成果和现状等。
习题训练是实现复习目标中不能避免的手段,但切忌题海战术,我认为专题习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相适性。练习题的选编必须与所复习的专题相关联,与中考对该专题的具体考查要求、学生的实际相适应。通过练习巩固与该专题相关联的知识;强化对该专题考查的各项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通过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②典型性。典型性主要体现在设问的典型性上。练习题的选编必须落实该专题各项目标要求的代表性,选择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例多用等作用的试题。③迁移性。专题复习的最大特点在于“专”,即话题集中、理论鲜明、材料典型,但其“专”并不排斥它与其它思品知识的联系。在复习时,我们既要做好“专”的文章,又要在“专”的基础上,以“专”为核心向其它思品知识拓展,用“专”引发对其它相关时政热点的了解认识。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开阔学生的视野,訓练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三、关注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兴趣是捷径
在复习中,老师认真研讨教材,但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缺少对学生的关注。经常会听到老师抱怨:“这个知识这么简单,学生居然不会。”我认为这句话隐含了一个问题: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到位?这个知识简单是对老师而言简单,还是对中等生简单,或是对全体学生简单?学生是没有储备这个知识,还是不会运用这个知识,或是学生对这个简单知识已经麻木,懒得应答?对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在几大科老师轮番攻击下,他们只能麻木的应付。在这种情形下,复习是低效的,很多老师会认为是学生不重视小科目,不能否认有这个原因的存在,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专题复习中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1)树立“儿童立场”,在课前下足功夫。我们在备课时要遵循“分层”原则,每节专题复习课设计的问题从易到难,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有挑战的欲望。因此,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探究性。简单、重复的提问只会让学生烦躁、抵触。复习要面向中考,每节课对应的教材知识和考试方向都要明确的告诉学生,在方向上指引学生。
(2)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在课堂上下足功夫。有些老师上课满堂灌,所有的知识点自己从头讲到尾,学生只要做笔记就行,这种被动参与的课堂老师讲的累,学生听得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知识,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解,在学生讲解后老师适当点拨补充没有掌握的,进行重点突破。获得认可是人的心理需要,在课堂上,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展示的空间,让他们的学习成果得到认可,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及时的点评肯定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
(3)记录学生的成长,在课后下足功夫。比一比,谁更强。学生们喜欢在学习中与人比赛,这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比谁得的A最多?或者小组比,让他们能在比赛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成功感。现在科技发达,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如学生一份优秀的答卷,我们拿起手机拍照一起分享;学生点滴进步,我们告知家长……这些点滴努力虽不起眼,但却足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复习的兴趣,取得复习的成效。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应该要在专题复习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