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学科。以往的小学科学课堂比较枯燥、无趣,往往是教师围绕其中的科学原理进行讲解,或是通过操作实验的形式展现科学知识,导致学生处于静坐不语、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热情不高。在新课改深入推进和实施的时代背景下,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被广泛提及,且被作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到实践中。将之与科学教学融合起来,能够极大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科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改进和提升。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针对开展生活化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材料;生活化作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300
小学生本身处于认知能力较低的阶段,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起来,传统已单纯讲解科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而将生活化教学这一全新的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和感受,进而对提升科学教学质量产生奠基性的积极作用。为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深入探究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此来增添学科教学的生活化气息,帮助学生更为生动形象的学习这门学科。
一、设置生活化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导入的新颖、良好设计能够起到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由于课堂导入处于课间活动向课堂教学活动的过渡环节,因而实现学生由课下无意注意向课上有意注意的转变是导入环节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所在。而将生活化内容引入到导入环节中,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关联性,降低新知识给学生造成的畏难情绪,使学生能够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应精选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将学生的眼球很好地吸引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以“种类繁多的动物”这课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伊始环节围绕这一话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有哪些,而学生则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猫、狗、鱼、鸟等一些常见的动物。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动物都分成哪些类别,每种动物都属于哪种类别的等等,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分门别类地给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动物,比如鸟类的麻雀、八哥、乌鸦、啄木鸟等等,爬行类的乌龟、壁虎、鳄鱼、蜥蜴等等,以及其他昆虫类和哺乳类的动物,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进行详细讲解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此,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导入环节的良好设置,达到了课堂激趣的目的,有效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推动着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二、选用生活化材料,丰富学生感官认知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探究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各种实验材料的运用。而有的科学实验本身与实际生活关联密切,因而材料的运用也可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为此,在开展生活化的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更为深刻的理解并感知科学知识。
例如,以“电磁铁的磁力(一)”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关的实验,并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绝缘导线、电池、大铁钉、大头针等等,并以此设置检验线圈数影响磁力大小的实验装置和方案,即在设定不变条件如铁芯粗细、长短形状以及导线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线圈圈数的改变观察通电磁铁对大头钉、铁针的吸引情况,并由此得出结果。实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线圈的多少对磁力的大小是有着影响的,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如此,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材料开展教学,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学生科学认知能力的提升,对提升科学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凸显学科的实用性
科学作为一门面向生活的学科,其知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拓展到实践生活的范畴。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在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通过设置生活化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以及蕴含的科学原理,形成独立思考、科学探究的好习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将学科的使用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完成“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这课内容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探究活动,比如对自行车上链条和齿轮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观察链条与齿轮的重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或是大齿轮转一圈的话,小齿轮转了几圈等等,通过实践的方式验证课堂所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让学生思考自行车上包含有哪些机械原理,这些机械裝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比如车把、脚蹬就运用到了轮轴的原理,刹车以及车铃的按钮则运用到杠杆原理等等。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充分认识到了科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从而积极投入到更高层次的科学学习中。
又如,完成“多种多样的植物”这课内容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校园中的植物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将校园中各种树木、花草的名称查出来,并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比如哪些是开花植物,哪些是不开花植物;哪些是水生的,哪些是陆生的等等,通过实践探究的形式了解这些知识,从而更为深刻、透彻地掌握所学内容。如此,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巩固并印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总之,生活化教学作为与科学学科特征相符且贴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组织策略,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着自身独有的价值和作用。小学科学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化模式开展教学,以此来增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最终实现构建高效化科学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志波.“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J].成才之路,2014
[2]闫景坡.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材料;生活化作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300
小学生本身处于认知能力较低的阶段,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起来,传统已单纯讲解科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而将生活化教学这一全新的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学习体验和感受,进而对提升科学教学质量产生奠基性的积极作用。为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深入探究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以此来增添学科教学的生活化气息,帮助学生更为生动形象的学习这门学科。
一、设置生活化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导入的新颖、良好设计能够起到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由于课堂导入处于课间活动向课堂教学活动的过渡环节,因而实现学生由课下无意注意向课上有意注意的转变是导入环节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所在。而将生活化内容引入到导入环节中,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关联性,降低新知识给学生造成的畏难情绪,使学生能够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应精选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将学生的眼球很好地吸引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以“种类繁多的动物”这课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伊始环节围绕这一话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有哪些,而学生则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猫、狗、鱼、鸟等一些常见的动物。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提问,让学生思考动物都分成哪些类别,每种动物都属于哪种类别的等等,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分门别类地给学生展示各式各样的动物,比如鸟类的麻雀、八哥、乌鸦、啄木鸟等等,爬行类的乌龟、壁虎、鳄鱼、蜥蜴等等,以及其他昆虫类和哺乳类的动物,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进行详细讲解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此,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导入环节的良好设置,达到了课堂激趣的目的,有效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推动着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和实施。
二、选用生活化材料,丰富学生感官认知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验探究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各种实验材料的运用。而有的科学实验本身与实际生活关联密切,因而材料的运用也可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为此,在开展生活化的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更为深刻的理解并感知科学知识。
例如,以“电磁铁的磁力(一)”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关的实验,并给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绝缘导线、电池、大铁钉、大头针等等,并以此设置检验线圈数影响磁力大小的实验装置和方案,即在设定不变条件如铁芯粗细、长短形状以及导线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线圈圈数的改变观察通电磁铁对大头钉、铁针的吸引情况,并由此得出结果。实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线圈的多少对磁力的大小是有着影响的,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如此,通过运用生活化的材料开展教学,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科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学生科学认知能力的提升,对提升科学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凸显学科的实用性
科学作为一门面向生活的学科,其知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拓展到实践生活的范畴。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在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通过设置生活化作业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以及蕴含的科学原理,形成独立思考、科学探究的好习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将学科的使用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完成“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这课内容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探究活动,比如对自行车上链条和齿轮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观察链条与齿轮的重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或是大齿轮转一圈的话,小齿轮转了几圈等等,通过实践的方式验证课堂所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让学生思考自行车上包含有哪些机械原理,这些机械裝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比如车把、脚蹬就运用到了轮轴的原理,刹车以及车铃的按钮则运用到杠杆原理等等。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充分认识到了科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从而积极投入到更高层次的科学学习中。
又如,完成“多种多样的植物”这课内容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校园中的植物展开探究,引导学生将校园中各种树木、花草的名称查出来,并对这些植物进行分类,比如哪些是开花植物,哪些是不开花植物;哪些是水生的,哪些是陆生的等等,通过实践探究的形式了解这些知识,从而更为深刻、透彻地掌握所学内容。如此,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巩固并印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总之,生活化教学作为与科学学科特征相符且贴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组织策略,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着自身独有的价值和作用。小学科学教师应灵活运用生活化模式开展教学,以此来增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最终实现构建高效化科学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志波.“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J].成才之路,2014
[2]闫景坡.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