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的生命线。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乡镇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初步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乡镇企业创新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通过对自主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战略的辨析,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创新战略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乡镇企业;创新战略;模仿创新;自主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改革、国际大市场的形成、科技的发展、需求结构的变化等等,越来越使乡镇企业面临着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这既是寻求发展的大好时机,同时又潜伏着极大的风险。乡镇企业若能抓住外部环境变化所提供的机遇,进而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则必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否则将会遭遇到挫折甚至被淘汰。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的生命线。
一、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辨析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与条件
1.自主创新涵义。我国不少学者对自主创新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自主创新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柳卸林(1993)认为自主创新就是指“创造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傅家骥(1998)则认为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曾硝,邓家(2004)认为是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达到技术目标。黄懿(2006)认为是指创新主体依赖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并完成的创新活动。孙爱英,等(2006)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对主要技术的不断自主研制开发,来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笔者认为自主创新可以概括为:一是创新是靠自身力量完成的;二是创新成果有一定的突破性。并且自主创新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即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研究开发并取得创新成果;二是国家层次的自主创新,即不依赖于他国的技术输入、技术转让、技术转移,独立自主地从事创新并取得创新成果。
2.自主创新须具备的条件。(1)创新意识与创新氛围。从事自主创新战略企业的企业家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并且尽力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与条件供企业创新团体。(2)创新人才与创新能力。企业要有高素质和较高比例的研发人员,同时该研发人员体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3)资金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战略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基础辅以其他资源一起防范由自主创新本身具有的高风险。(4)完善的只是产权保护机制。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使自主创新的成果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目的。(5)创新的市场营销能力。自主创新的成果必须商业化方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创新的市场营销手段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
(二)模仿创新的内涵与条件
模仿创新的内涵主要是指创新主體通过向率先创新者学习创新的思路、经验和行为等,购买或破译其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对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结合市场特点和趋势加以深入开发的创新行为。企业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具备的条件有:(1)信息识别能力和技术选择能力。实施模仿创新战略的企业在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搜寻相关创新成果时,应具备信息识别能力和技术选择能力以便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创新成果。(2)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进能力。模仿创新的本质即引进创新成果加以消化改进,形成新的创新成果,消化吸收就是企业技术团体在掌握对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改进甚至产生技术发明。(3)具备优势竞争能力。作为新产品或服务市场的后进入者,除了产品性能和质量方面的保证外,还应具有成本优势或市场占有优势或其他优势方能与领先创新者展开有效的竞争,立足市场。
(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二者的区别。从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涵义来看,二者差别在于创新是不是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而取得的。正因为如此,一个国家主要用何种创新战略取决该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充分吸收“先发”国家与地区的先进技术,主要采取模仿创新战略,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但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后,应该过渡到自主创新为主。
2.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创新性辨析。(1)自主创新也有模仿的成分。因为任何一项创新成果,不可能是真正从零开始研究而获得,一项创新成果的取得也必须依赖于前人所积累的知识、技术之上,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模仿创新也有创新的成分,并非完全模仿模仿创新不是仿制,包含有自主创新的成分。模仿创新是以模仿为基础,经过对目标的学习、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进、完善、创造、提高。从模仿到模仿创新,有质的飞跃。模仿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创新,只不过这种创新是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受率先者的启发完成的二次创新。它有可能成为率先创新者类似或更高层次的技术,甚至可能替代原来的技术。模仿创新也是一种创新行为。从是否有创新行为的角度来看,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都存在创新行为,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是统一的。
二、我国乡镇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瓶颈
1.资金投入不足,科技人员严重缺失。我国乡镇企业资金流动性差,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的自身的发展。一方面企业经营范围受限,且各企业间过度竞争导致企业利润较低自有资金匮乏;另一方面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诸如经常受到政府的歧视,资信水平低等,且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企业融资困难。
2.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健全。我国乡镇企业前身大多为个体工商户,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普遍存在多重领导,身兼多职,职能部门缺失等问题。极少企业虽拥有自己的技术创新职能部门,还没有形成有效推进自主创新的内部管理机制,职能部门形同虚设。
3.企业领导创新意识薄弱。一方面企业领导认为靠机会、靠公关、靠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即可以获得利润,使得企业领导投机心理较强,对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企业虽然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成果,由于企业领导缺乏对创新战略深层次的认识,但并未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目前,我国企业收入的70%来源于现有传统产品及服务,20%来源于对现有产品及服务的延伸或改善,只有10%来源于创新,民营企业的创新收入比重为13%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9%好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8.5%。我国的乡镇企业是经济改革特殊时期的产物,其发展之路走的是一条追求数量扩张的发展道路,追求的是简单的数量扩张模式,因而高消耗、低效益的发展成为必然,这与以循环经济和集约型增长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国策是不相容。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下,其产值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很小,全国乡镇企业产值增长主要是资本因素的贡献。乡镇企业中的技术进步因素所占比重普遍很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技术进步实现的,如日本约占60%,美国农业增长的81%归于技术进步,在我国仅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广东5省超过 30%,全国平均为27.6%。另外,乡镇企业技术水平低下还体现在普遍的产品科技附加值低,外向度弱,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我国乡镇企业应采用模范创新战略与自主创新战略相结合的战略
(一)以模仿创新为基础,逐步转向自主创新
1.模仿创新为基础的可行性。对于乡镇企业而言,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阶段性非常明显。乡镇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上有很大的差距,开展自主创新的能力资源与优势不足,因而模仿创新是乡镇企业缩小同大企业差距的一条捷径。如果模仿创新战略实施得到成功,则可以加速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经济条件,甚至在某些技术可以超过大企业。在實施模仿创新的过程应注意一下四个问题:(1)应谨慎选择被模仿对象。选择模仿对象都是应谨慎筛选,并在模仿范围内发现和选择模仿对象,并跟踪与分析模仿对象;(2)分析被模仿对象,企业应着力分析模仿对象的成长率、技术的可模仿性以及技术的缺陷三方面;(3)技术方案实施,企业根据自身状况对模仿创新对象进行简单模仿、创造模仿和改进创新一系列过程的实施达到模仿创新的目标;(4)参与市场竞争,模仿创新产品进入市场时要选择合理的有效的营销手段,充分利用其后发优势称为市场的主导企业。
2.自主创新的必要性。乡镇企业不能一直模仿创新,这样就会造成对大企业技术的过分依赖。一旦没有技术源,模仿创新将随即消失,企业将失去原有竞争力迅速被市场淘汰。待时机成熟后,可以由模仿创新转向自主创新战略。
(二)二者保持合理结构
我国乡镇企业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保持合理的结构可以从企业间和企业内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企业间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保持合理结构。肖条军(2005)认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市场将演化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其中有一定比例的企业自主创新,其余的企业模仿创新。当然,多大比例的企业自主创新才不至于造成过度投资、浪费资源,又能保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这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例如创新的风险大小、创新成本以及模仿成本高低等等进行分析。若创新成本过高,以至于市场上很少或没有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投资,则政府部门应当采取适当的调控手段如补贴创新成本等。另一方面企业内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保持合理的结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受企业的总体战略和目标、企业的视力与技术能力、产业特点和竞争战略三方面的影响。基于我国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和产业特点,绝大部分乡镇企业可将创新衷心偏向于模仿创新,重视学习和改进,在创新环境得到改善、条件具备时可转向自主创新。
进入21世纪后,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的制约为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致使产权,我国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我国乡镇企业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创新战略的选择。我国乡镇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对创新战略的选择一直模糊不清,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本文仅就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进行了分析,对于合作创新战略却未作论述,企业对这三者可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契机加以有效利用,具体操作可据况而定。
参考文献
[1]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黄懿.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利弊分析及建议[J].中国科技心系.2006(4)
[4]孙爱英.企业文化与组合创新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2)
[5]赵玉林.创新经济学[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6]肖条军.对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结构进行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1)
【关键词】 乡镇企业;创新战略;模仿创新;自主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改革、国际大市场的形成、科技的发展、需求结构的变化等等,越来越使乡镇企业面临着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这既是寻求发展的大好时机,同时又潜伏着极大的风险。乡镇企业若能抓住外部环境变化所提供的机遇,进而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则必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否则将会遭遇到挫折甚至被淘汰。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的生命线。
一、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辨析
(一)自主创新的内涵与条件
1.自主创新涵义。我国不少学者对自主创新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自主创新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柳卸林(1993)认为自主创新就是指“创造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傅家骥(1998)则认为是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曾硝,邓家(2004)认为是通过自身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达到技术目标。黄懿(2006)认为是指创新主体依赖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资源进行并完成的创新活动。孙爱英,等(2006)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对主要技术的不断自主研制开发,来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笔者认为自主创新可以概括为:一是创新是靠自身力量完成的;二是创新成果有一定的突破性。并且自主创新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即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从事研究开发并取得创新成果;二是国家层次的自主创新,即不依赖于他国的技术输入、技术转让、技术转移,独立自主地从事创新并取得创新成果。
2.自主创新须具备的条件。(1)创新意识与创新氛围。从事自主创新战略企业的企业家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并且尽力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与条件供企业创新团体。(2)创新人才与创新能力。企业要有高素质和较高比例的研发人员,同时该研发人员体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3)资金能力与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战略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基础辅以其他资源一起防范由自主创新本身具有的高风险。(4)完善的只是产权保护机制。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使自主创新的成果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目的。(5)创新的市场营销能力。自主创新的成果必须商业化方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创新的市场营销手段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
(二)模仿创新的内涵与条件
模仿创新的内涵主要是指创新主體通过向率先创新者学习创新的思路、经验和行为等,购买或破译其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对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结合市场特点和趋势加以深入开发的创新行为。企业实施模仿创新战略应具备的条件有:(1)信息识别能力和技术选择能力。实施模仿创新战略的企业在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搜寻相关创新成果时,应具备信息识别能力和技术选择能力以便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创新成果。(2)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进能力。模仿创新的本质即引进创新成果加以消化改进,形成新的创新成果,消化吸收就是企业技术团体在掌握对方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改进甚至产生技术发明。(3)具备优势竞争能力。作为新产品或服务市场的后进入者,除了产品性能和质量方面的保证外,还应具有成本优势或市场占有优势或其他优势方能与领先创新者展开有效的竞争,立足市场。
(三)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1.二者的区别。从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涵义来看,二者差别在于创新是不是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而取得的。正因为如此,一个国家主要用何种创新战略取决该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充分吸收“先发”国家与地区的先进技术,主要采取模仿创新战略,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但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发展有良好的基础后,应该过渡到自主创新为主。
2.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创新性辨析。(1)自主创新也有模仿的成分。因为任何一项创新成果,不可能是真正从零开始研究而获得,一项创新成果的取得也必须依赖于前人所积累的知识、技术之上,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模仿创新也有创新的成分,并非完全模仿模仿创新不是仿制,包含有自主创新的成分。模仿创新是以模仿为基础,经过对目标的学习、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改进、完善、创造、提高。从模仿到模仿创新,有质的飞跃。模仿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创新,只不过这种创新是在模仿的基础之上,受率先者的启发完成的二次创新。它有可能成为率先创新者类似或更高层次的技术,甚至可能替代原来的技术。模仿创新也是一种创新行为。从是否有创新行为的角度来看,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都存在创新行为,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而是统一的。
二、我国乡镇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瓶颈
1.资金投入不足,科技人员严重缺失。我国乡镇企业资金流动性差,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的自身的发展。一方面企业经营范围受限,且各企业间过度竞争导致企业利润较低自有资金匮乏;另一方面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诸如经常受到政府的歧视,资信水平低等,且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企业融资困难。
2.企业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健全。我国乡镇企业前身大多为个体工商户,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健全,企业内部普遍存在多重领导,身兼多职,职能部门缺失等问题。极少企业虽拥有自己的技术创新职能部门,还没有形成有效推进自主创新的内部管理机制,职能部门形同虚设。
3.企业领导创新意识薄弱。一方面企业领导认为靠机会、靠公关、靠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即可以获得利润,使得企业领导投机心理较强,对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企业虽然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成果,由于企业领导缺乏对创新战略深层次的认识,但并未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目前,我国企业收入的70%来源于现有传统产品及服务,20%来源于对现有产品及服务的延伸或改善,只有10%来源于创新,民营企业的创新收入比重为13%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9%好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8.5%。我国的乡镇企业是经济改革特殊时期的产物,其发展之路走的是一条追求数量扩张的发展道路,追求的是简单的数量扩张模式,因而高消耗、低效益的发展成为必然,这与以循环经济和集约型增长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国策是不相容。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下,其产值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很小,全国乡镇企业产值增长主要是资本因素的贡献。乡镇企业中的技术进步因素所占比重普遍很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技术进步实现的,如日本约占60%,美国农业增长的81%归于技术进步,在我国仅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广东5省超过 30%,全国平均为27.6%。另外,乡镇企业技术水平低下还体现在普遍的产品科技附加值低,外向度弱,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我国乡镇企业应采用模范创新战略与自主创新战略相结合的战略
(一)以模仿创新为基础,逐步转向自主创新
1.模仿创新为基础的可行性。对于乡镇企业而言,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阶段性非常明显。乡镇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上有很大的差距,开展自主创新的能力资源与优势不足,因而模仿创新是乡镇企业缩小同大企业差距的一条捷径。如果模仿创新战略实施得到成功,则可以加速乡镇企业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经济条件,甚至在某些技术可以超过大企业。在實施模仿创新的过程应注意一下四个问题:(1)应谨慎选择被模仿对象。选择模仿对象都是应谨慎筛选,并在模仿范围内发现和选择模仿对象,并跟踪与分析模仿对象;(2)分析被模仿对象,企业应着力分析模仿对象的成长率、技术的可模仿性以及技术的缺陷三方面;(3)技术方案实施,企业根据自身状况对模仿创新对象进行简单模仿、创造模仿和改进创新一系列过程的实施达到模仿创新的目标;(4)参与市场竞争,模仿创新产品进入市场时要选择合理的有效的营销手段,充分利用其后发优势称为市场的主导企业。
2.自主创新的必要性。乡镇企业不能一直模仿创新,这样就会造成对大企业技术的过分依赖。一旦没有技术源,模仿创新将随即消失,企业将失去原有竞争力迅速被市场淘汰。待时机成熟后,可以由模仿创新转向自主创新战略。
(二)二者保持合理结构
我国乡镇企业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保持合理的结构可以从企业间和企业内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企业间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保持合理结构。肖条军(2005)认为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市场将演化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其中有一定比例的企业自主创新,其余的企业模仿创新。当然,多大比例的企业自主创新才不至于造成过度投资、浪费资源,又能保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这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例如创新的风险大小、创新成本以及模仿成本高低等等进行分析。若创新成本过高,以至于市场上很少或没有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投资,则政府部门应当采取适当的调控手段如补贴创新成本等。另一方面企业内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保持合理的结构。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受企业的总体战略和目标、企业的视力与技术能力、产业特点和竞争战略三方面的影响。基于我国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和产业特点,绝大部分乡镇企业可将创新衷心偏向于模仿创新,重视学习和改进,在创新环境得到改善、条件具备时可转向自主创新。
进入21世纪后,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的制约为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致使产权,我国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我国乡镇企业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创新战略的选择。我国乡镇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对创新战略的选择一直模糊不清,严重阻碍自身的发展。本文仅就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进行了分析,对于合作创新战略却未作论述,企业对这三者可以教育体制改革为契机加以有效利用,具体操作可据况而定。
参考文献
[1]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黄懿.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利弊分析及建议[J].中国科技心系.2006(4)
[4]孙爱英.企业文化与组合创新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2)
[5]赵玉林.创新经济学[J].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6]肖条军.对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结构进行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