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二题(一)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 人
  周六晚上,霍元彪正在浴室洗澡,他房间的手机响过不停。霍元彪老婆推开浴室门,对霍元彪说:“你有电话。”满头泡沫的霍元彪摊着满手泡沫说:“是谁打来的?”霍元彪老婆说:“没有显示名字,是个陌生号码。”霍元彪就一边继续洗他的头,一边说:“不接!他妈的,物业管理公司那帮鸟人,把我们这些资集建房户的手机号码全卖出去了,每天都有人打电话,推销瓷砖的,推销水龙头的,推销抽水马桶的,烦死人了。”
  霍元彪正在搓身子,手机又想了。还是那个号码。霍元彪老婆说:“你到底接不接呀?吵死人了!”霍元彪用干毛巾擦了擦手,把手伸出来。霍元彪刚要说话,里面的人就发话了,他说:“霍科长吗?在忙什么呢,连电话都不接了,你也真是的。”霍元彪一时听不出那人是谁,正在犹豫。那人很正经地说:“我是运营部的秦沧海呢!” 这时霍元彪反应过来了,那声音真是运营部的秦沧海。这个秦沧海虽然与霍元彪不在一个部门,但在局里,霍元彪还是多少对他有点印象。秦沧海在运营部具体从事什么工作,霍元彪不知道,他只知道这个秦沧海好像活得十分洒脱,两只手腕都戴了佛珠,脖子上还圈了一根大金链,喜欢穿休闲服,抽烟也很讲究,烟雾吐出来时,足有四十厘米长,他好像没有任何职务,一年半载也很少碰见他,也从不参加刘白龙局长组织的任何提拔活动。霍元彪说:“哎呀,是秦总呀,什么好事?”秦沧海说:“别在我面前秦总秦总的,就叫我沧海吧。对了,找你有件事告诉你。”霍元彪一边抓着自己的屁股一边说:“什么事?你就说吧。”秦沧海说:“刘白龙局长的爹死了,你知不知道?”霍元彪说:“什么时候死的?”秦沧海说:“两个小时以前。”霍元彪说:“多大年纪了?”秦沧海好像有点嫌霍元彪问得太多,他直截了当地说:“你到底去不去?”霍元彪说:“在哪?”秦沧海说:“当然是在宜州呀。刘白龙局长是宜州人,9月14号,我们在江南帝豪大酒店给他作了七十四岁生日,难道你没去?”霍元彪想了想,终于想起来了,他说:“9月14号,我在北京参加一个封闭式培训班呢。”秦沧海说:“怪不得我到处联系你,就是联系不上。刘局长的爹在那次生日后的第三天就病了,只好送回老家,不到一个月,就这样了。”霍元彪全身冷得有点哆嗦,他说:“我人就不去了,封一个礼吧。”秦沧海说:“封多少?”霍元彪说:“两百怎么样?”秦沧海说:“兄弟呀,你如果人去了,光路费就不止两百呢。”霍元彪说:“那就三百吧。”秦沧海又提示说:“那就等于你人去了,只封一百的样子。”霍元彪经他这么一提示,又报了个数:“那就四百吧。”秦沧海说:“好呢,我现在在办公室,你是把钱送来呢,还是由我暂时垫付?”霍元彪想到自己刚洗完澡,再跑去办公室,来回又是一身汗,回来还是要洗澡,于是说:“那你就给我垫付吧。”
  霍元彪在浴室里通话时,霍元彪老婆张着耳朵在门边听,越听就越不高兴。因此,当霍元彪出来时,他老婆说:“上次我舅舅死,你只封三百,现在这个刘局长的爹死,你却封四百,我看你是吃错药了吧!”霍元彪没想到老婆会这么说,只好解释说:“那不一样的。”霍元彪老婆说:“有什么不一样?你跟我说说,到底是我舅舅亲呢,还是他刘局长的爹亲?他刘局长对你有什么好?啊?提拔三次人了,你连第二轮都没进过!”霍元彪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霍元彪老婆说:“我就是要这么说,怎么了?”霍元彪老婆好像有点受委屈,她擦着眼泪跑进了房间。许久,霍元彪老婆在里面说:“你爱封多少,就封多少,反正,我也不管了,这个家由你支撑,我只跟着你吃就行了。”霍元彪穿着三角短裤推开房门,他讨好老婆说:“算了,别生气了,就算我这四百元被小偷扒了,好不好?我多写几篇论文,挣点稿费,把它补回来就是了。”霍元彪一边穿衣服一边开导老婆说:“你想想,要是刘白龙局长的爹活到八十四岁,他还有十年,如果刘白龙局长在我们江南还交流四年,那四百元显然是应付不了的,这样一想,我们也亏不了多少,再说,他早一点死,我们江南分局的职工们就少一点开支,你应该为刘局长爹的死感到高兴才是!”霍元彪老婆此时的脸色不那么难看了,她挤着笑出了房门。
  深秋的一个傍晚,霍元彪正陪老婆在双龙公园散步。手机响了。是个陌生电话。霍元彪此时不担心什么推销瓷砖的了,因为他的新房已装修完工。但霍元彪还是不打算接这个陌生电话,他对老婆说:“是接还是不接?”老婆说:“关我屁事。”霍元彪就接了。才两句话,他就知道对方是秦沧海。秦沧海说:“兄弟呀,在哪?”霍元彪说:“在外面散步呢。”秦沧海说:“告诉你一个天大的喜讯,蔡副局长的公子当父亲了,生了个八斤重的小子,这个星期六,他准备在帝豪大酒店为这小子摆宴,请你喝杯喜酒。”霍元彪说:“好的,好的。”霍元彪寒喧几句就挂了电话,骂道:“他妈的,瞧他那心情,好像那小子是他的种。”
  春节前夕,霍元彪正排着长队买回老家过年的车票,正准备掏钱时,他的手机响了。他“喂”了一声,里面的秦沧海就说:“兄弟呀,郭副局长的小舅子后天结婚,请你喝一杯,地点同样在帝豪大酒店,你可要去哟。”霍元彪还想“喂”上两句,里面的售票员说:“给钱呢,一共628。”霍元彪隐隐听到后面的排队者在发牢骚:买票还打什么电话罗,真是的。霍元彪想发脾气,但他又忍回去了。他怕自己如果真的发了脾气,全然不是那帮排队人的对手,弄不好,他会吃不了兜着走。
  奔出汽车站,霍元彪毫不犹豫地将秦沧海那个手机号设定为限制呼入。
  霍元彪一家三口正为明天回老家过年打理行头,楼下就有人喊。霍元彪把头伸出去,见是传达室的孙老头站在下面。霍元彪望着楼下那个正在抽烟的孙老头,用手指了指自己,孙老头说:“是的,是喊你呢,传达室有个电话,找你的。”霍元彪砰砰砰地下了楼,直奔传达室。刚握住话筒,里面的秦沧海就说:“你这个霍元彪呀,是不是换号码了?”霍元彪说:“没有呀,1331234××××。”秦沧海说:“那我为什么老是打不进呢?”霍元彪就想到了他打不进的原因,笑呵呵地说:“兄弟呀,有什么事?”秦沧海说:“你还有心情笑呢?”霍元彪说:“怎么了?快过年了,高兴呀。”秦沧海说:“你难道不知道?”霍元彪说:“知道什么呀?我正在家里打包,明天准备回老家呢。”秦沧海说:“郭副局长被检察院带去了。”霍元彪说:“啊?”秦沧海说:“你也不要啊了,赶快到郭副局长的父母家去一趟,安慰安慰那两位老人。”霍元彪有点迟疑。秦沧海说:“快过来呀,郭副局长的父母住在人民路234号王府花园9栋18房,局里很多人都去看了。”霍元彪吞吞吐吐地说:“要封礼吗?”秦沧海说:“当然要封呀,而且这个礼就更加特殊了,我个人认为,这是考验一个人是真封礼还是假封礼的时候了。”   霍元彪放下电话,他在反复考虑:要不要跟老婆说起这件事呢?
  患 者
  早晨八点十分,一位穿油绿色医疗服的青年男医生走进502病室,他对患者说:“赶快把头发剃光,上午十点半,准备动手术。”
  患者老婆正在给患者做头部按摩。患者一把撩开老婆的双手,一骨碌爬起来,激动地说:“终于轮到我动手术了!真是太好了!快把我扶出去!”老婆一边扶着患者下楼,一边用手机通知患者的弟弟。医院对面理发店那个青年小伙热情地将患者扶到理发专用座椅上,然后就去磨剃刀。患者说:“你这是要干什么?”店小伙说:“剃光头呀!”患者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我要剃光头?”店小伙说:“我一看你行动不是很方便,又是这个时候进来,就知道你要动手术了。”患者两只眼睛睁得老大,尔后说:“是这样的。”店小伙移过来一个脸盆架,端了一盆温水,给患者洗头。店小伙手里那把雪亮的剃刀在患者头上走了一个来回,一大块黑白相间的头发纷纷滚落下来,患者脑袋上那座杂毛似的小山仿佛被人开垦出一条崭新的路,里面露出白生生的头皮。患者一边接受店小伙毫无忌惮的开垦,一边吩咐老婆快去准备。老婆刚出店门,又被患者喊了回来。患者伸出右手,将中间三根指头弯曲,大拇指和小指翘起来,然后又用右手掌做成一把手枪,向老婆亮了亮。店小伙说:“你这是干什么?”患者说:“没什么,没什么。”店小伙差不多剃光了患者半边脑袋,最后说:“是在准备红包吧。”患者吃了一惊,说:“你怎么知道?”店小伙说:“现在都这样,动手术一定要打红包的,好像当官一定要送礼一样。”患者如释负重地说:“是这样的。”店小伙手里的刀飞快地削着患者另外半边头发,一撮撮毛发顺着患者的脑袋滚下来。老婆从银行那边回来时,患者已被修整得像个和尚。
  患者弟弟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走进来,老婆正协助护士将患者扶上手术推床。患者一把抓住弟弟的手说:“跟我来,我有话对你说。”老婆和弟弟一起推着滚动推床,在护士的引导下,进了电梯。到了五楼,患者被顺着长长的走廊推到手术室门口,很快又被扶进了更衣室。患者要求护士们出去,然后把老婆和弟弟叫了进去。患者对他老婆说:“取了多少?”老婆说:“四千五。”患者失望地说:“少了,肯定少了。”患者然后又问他弟弟:“你身上带了多少钱?”弟弟两只手在衣袋里翻了一阵,翻出五百一十二块八角。患者说:“还是不够!”弟弟说:“那我去银行取。”患者说:“来不及了,你赶紧给我弄支笔和一张纸来。”弟弟溜了出去,他找到了门口把守的那位护士。护士得知他要纸和笔,催促着说:“衣服换好了没有?马上要进去打麻药了,还要笔和纸干什么?”护士马上又想到了病人可能是要立遗嘱,因而就配合性地给他找来了笔和纸。弟弟把笔和纸交给患者。患者将纸摊在窗户的玻璃上,昂着他的光脑袋,很快就写好了一张条。然后,患者要老婆把四千五百元钱和早已准备好的六个红包拿出来,又从弟弟手里接过他身上仅有的五百元钱,转过身,在一旁封红包。护士推开门说:“怎么还没换好衣服?要进去打麻药了!”患者说:“就来了,就来了。”封好六个红包,患者开始换手术专用服。很快,患者就被送进了手术室。
  麻醉师正准备为患者实施麻醉。患者爬起来说:“你这是干什么?”麻醉师说:“给你打麻药呀,不打麻药,你会受不了的。”患者从内裤里抽出一个红包,企图交给这位年轻的麻醉师。麻醉师说:“你这是干什么?”患者说:“你就不要客气了,快收下吧。”麻醉师说:“我不能收病人红包的,你不要这样。”患者说:“你不收,你就是在害我!”麻醉师说:“我怎么是在害你呢?”患者说:“你如果不收,我怎么知道你打的麻药适不适量?我早就打听过了,动手术,麻药是关键,麻药不适量,麻醉不到位,会痛死人的。”麻醉师说:“请你把红包收回去好吗?我会尽职的。”患者说:“当然不好!你如果不收,我怎么知道你尽职了?你不收红包,我就拒绝打麻药,你要是硬来的话,我要告你乱打麻药!告诉你吧,上次我有个亲戚到这里动手术,因为没有给麻醉师打红包,手术没动完,他就痛得喊爹叫娘,他说他一辈子都忘不了手术刀切肉那种感觉。我可不想这样!”患者在麻醉师没有收下他红包之前,一直固执地坐在手术台上。麻醉师没办法,将他的红包接过来,插入自己的衣袋。麻醉师准备给患者实施麻醉,患者拒绝了。麻醉师说:“这又怎么了?”患者说:“我还有事没办完,当然不能麻醉了!”麻醉师说:“你还有什么事?快一点吧。”患者说:“今天给我做手术的有几位副刀医生?”麻醉师说:“两位。”患者又问:“像我这种手术,一般需要几位护士在场?”麻醉师说:“至少两位。”患者自言自语地说:“差不多了。”麻醉师要给患者实施麻醉。患者再一次拒绝了。患者要麻醉师把两位现场护士叫进来。麻醉师摇着头出去了。不一会,一高一矮的两位护士刚进来,她们就看见患者正在内裤里掏家伙,好在护士对人体的每一个部位都看麻木了,她们也就没太大的惊讶。她们看见患者从内裤里抽出两个红包。患者说:“辛苦你们两位了,一点意思,不成敬意。”矮个子护士说:“你这是干什么?我们不收红包的。”患者说:“麻醉师都收了,你们不收,你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们想在我手术时做手脚?”高个子护士说:“不会的,绝对不会的,我们怎么会干那种事呢?”患者说:“你们不收,我怎么知道你们不会干那种事?告诉你们吧,上次我有个同事到这里动手术,护士也不给主刀医生擦汗,躲在一边打瞌睡,结果耽误了输血,抢救无效,死了。”两个护士对视了一下,一前一后地领过患者给她们的红包。护士快要出门时,患者说:“请你们把两位副刀医生叫进来。”几分钟后,一肥一瘦的两位副刀医生进来了。他们对这台手术的前期工作大为吃惊。因为患者并没有躺在手术台上昏昏欲睡,而是光着脑袋站在窗户边数他手里的三个红包。患者说:“你们两个来得正好,每人一个,你们一看我就应该知道,我不是那种很富有的人,但我知道我该怎么配合你们做好这台手术。”肥肥的副刀医生说:“你这是什么话?”患者说:“感谢的话呀,一点小心意。”患者将一个红包递给肥肥的副刀医生。瘦瘦的副刀医生说:“我们不能收红包的。”患者说:“你可千万不要这么说,难道你们想害死我?”两位副刀医生异口同声地说:“这怎么可能呢?”患者说:“你们不收红包,就完全有这个可能。十年前,我爹到这里动手术,因为只给主刀医生打了个小红包,结果还是被副刀医生给弄死了,他要么递错了刀子,要么就递得不及时,特别是主刀医生下手术台后,副刀医生收拾残局时,竟然将一把小剪刀留在了我爹肚子里。太可怕了?如果你们今天不收,我怎么能相信你们是真心配合主刀医生呢?再说,麻醉师和护士都收了,你们不收,不是成心与我过不去吗?”两位副刀医生只好接过患者的红包。他们刚把红包插入口袋,主刀医生就进来了。主刀医生大声骂道:“怎么回事?连麻醉都还没做,这台手术今天到底做不做?”患者说:“看样子你应该是主刀医生了,告诉你吧,手术肯定是要做的,只不过我还有点事没办完。”主刀医生说:“什么事?”患者跳下手术台,从内裤里抽出一个红包,说:“恩人,请你收下吧!”主刀医生惊奇地说:“你这是干什么?”患者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科员,收入不高,一点小意思。”主刀医生说:“你贿赂我?”患者严肃地说:“哎呀,看你是个高级知识份子,你怎么能够这样说呢?这叫贿赂吗?这叫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你肯定是嫌少了,你说个数吧,我绝对不是那种不懂规矩的人。”主刀医生瞟了患者一眼,出去了,只听见他在门外大声喊:“麻醉师!”不一会,麻醉师进来了。麻醉师对患者说:“对不起了,我要给你麻醉了。”患者非常失望,他立在那儿不动。麻醉师说:“请你配合我,不然,这台手术就只好取消了。”想到排队等这台手术已半个多月了,患者只好乖乖地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师为患者注射麻醉液时,患者从内裤里取出他最后一个红包,薄薄的,紧紧捏在手心。
  麻醉液流进了患者躯体,开始麻醉他的知觉神经。患者亲眼看到主刀医生走过来,然后在他脑袋上用刀子轻快地划。患者努力呼唤着自己,不能睡,千万不能睡呀。患者几乎用尽了他全部力气,微微抬了抬右手。高个子护士趁机掰开患者的右手,将那个薄薄的红包翻出来。患者努力用眼神暗示着那位高个子护士。高个子护士暗暗地将那个薄薄的红包插入全神贯注的主刀医生衣袋里。这时,患者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很快,他沉睡过去。
  主刀医生走下手术台。清洗一番后,他摸到了衣袋里那个薄薄的红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欠条,内容是:
  今欠到东方脑科医院感谢费人民币两千元整,待本人头脑清醒后,再予归还。张福生。3月15日。
  责任编辑 曹庆红
其他文献
偶然的机会,读了刘克邦的散文集《自然抵达》,深深地被他发自肺腑的情感、朴实平淡的文风、自然本色的语言,以及他对生活、对人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真知灼见所吸引。一口气读完这部作品,掩卷而思,不禁为之深深感动。  一个人如何对待生活的给予,快乐还是忧伤,失望还是希望,关键在于他对待生活,对人生、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持怎样的心态。《自然抵达》就处处折射出作者以乐观豁达对待生活,以欣赏感恩对待他人的心态。刘克邦
期刊
刘克邦是湖南文学界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位以写作散文见长的作家。继《金秋的礼物》《清晨的感动》之后,又将一本厚厚的散文集《自然抵达》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部作品由“怀揣温馨”“心灵标杆”“人生品味”“真情咏叹”及“西域感怀”五个片段组成,收录散文61篇,是作者在散文创作的崎岖山路上以一种“虚静”心态快乐攀登所获得的又一成果。这部作品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语言充满野性,二是自我的弥漫无处不在,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
期刊
美国社会学家尼·布朗曾指出,“电影不仅仅是娱乐,也并非与社会进程无关,它正是再现社会进程的变化和反复指引这种变化的一种手段。”①作为我国现代史上最具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之一,以1978年为起点的“改革开放”,深刻影响了社会的各个阶层,重绘了人们的生存图景,重组了社会的话语光谱。电影作为“社会文本”,从未缺席对30年改革岁月的记录。然而,作为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的企业家群体,却极少进入
期刊
刘克邦在其散文中,用自然、真心、散漫和松弛的话语风度,始终以“抵达”的姿态,“在美丽、神奇的故乡山水间跋涉求索”,将告别、悲喜、柔情、自信和思考组合在一起,表达对人生、对历史、对社会、对文化的领悟。他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抵达方式抵达自然,展现了一种阔大的精神境界和人性情怀,这是扎根于湖湘大地的自然的舞蹈,在当下“以审丑和故作晦涩为时髦的散文文风”背景下显得非常珍贵。  一、自然抵达  任何艺术,如果不
期刊
草书之美,美在何处?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谓“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所谓“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南北朝时期的刘勰最早提出。刘勰之后,很多思想家、艺术家对意象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说。中国传统美学
期刊
“我挚爱广袤厚重的湘土,更挚爱湘土上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苍黎,几十年来魂牵梦绕依恋着庄敬着施仁布德的炎舜根脉、忧国忧民的屈贾情志、舍生取义的谭氏血性、指点江山的伟人胸襟、坦荡高洁的乡民风骨……在美丽、神奇的故乡山水间跋涉求索,与文明灿烂的湖湘文化中洗练升华!”这是湘籍作家刘克邦在获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之后的获奖感言。  读刘克邦的散文集《自然抵达》,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清新质朴的气息,有如雨后初晴的草
期刊
杨经建:我今天的访谈打算从这样一个前提出发,即你作为一个作家,已经写了三部长篇,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同时你又是大学教授,还是博士生导师,是一个学者,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作家。我想知道这样的双重身份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这形成了你的创作的什么特色!  阎真:也许我可以算做一个比较典型的知识分子作家。说作家我比较自信,因为毕竟自己写过三部长篇,其中《沧浪之水》出版十一年来,已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52次
期刊
彝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大西南地区的彝族,有着久远的民族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彝族乐器有葫芦笙、马布、巴乌、口弦、月琴、笛、三弦、编钟、铜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颇具特色,分集体舞和独舞两类,其中多为集体舞,如“跳歌”“跳乐”“跳月”“打歌舞”等。动作欢快,
期刊
非常偶然地,我们会被公交车上怀抱鲜花的人打动,又抑或是窗上的水仙,骤然开得热闹,让你忍不住去看它嗅它,瞬间开心得忘乎所以。哪怕我们不用那个俗滥的词“灰暗”去形容生活,鲜花也一定能神奇地超越实存,激起人类本性中莫名的激动——它一定是化成了片状的天使,带着神的体温,潜伏在我们近旁,提醒着更高的存在。  当我们谈论文珍小说时,不妨从植物学意义上使用“妙笔生花”一词。可以轻易发现,“花”是文珍精神世界的一
期刊
“青春”是个诱人的主题,加上商业市场的吸引力,使得许多年轻的写作者沉溺其中不舍得走出来,而一个成熟的作家则需要更宽阔的文学视野和写作雄心。在经历了青春期呢呢喃喃的呓语之后,林培源的眼光更加开阔,文笔渐趋素朴,笔触涉猎到更宏大的主题、更多面的人物和更深刻的命运,他的新作《最后一次“普渡”》(以下简称《最》)显示出这种转变的努力。小说讲述一个悲凉的故事,高裁缝、张翠霞一家因被迫拆迁离开几代居住的潮州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