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美术教学的“五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yn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一些美术教师在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研究《美术课程标准》、践行《美术课程标准》上,思想较为保守,对美术课程的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偏颇,教学活动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对此,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学应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南,努力达到小学美术教学的“五性”。
  一、体现媒体的时代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是“语言 静止图片 演示 练习”,课堂教学情感成分少,课堂气氛沉闷。《美术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将声音、图像、文字集于一体,以其生动、活泼的形象及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参与到感知活动中,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接受信息。如《动物朋友》的教学环节可设计为“听动物”、“观动物”、“说动物”、“爱动物”、“画动物”这五个环节,这样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
  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在一些美术课堂中,有的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左右自己的教学言行。遇到艺术素养好的学生就和颜悦色,并精心指导他的美术作品;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却置之不理,甚至冷面恶语相对,使得本来基础就差的学生对美术更加失去兴趣和信心,导致其作业马虎甚至不做作业。《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需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循循善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变想不到、画不出为想得到、画得好。
  三、讲究合作的实效性
  许多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动不动就要求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殊不知,不恰当的“合作”,会造成学生之间的“扯皮”,严重影响学生的发挥。如让几个学生在一张纸上作画,要么就你拉我扯,要么就是有的画,有的闲着充当观众。《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学习和作业的性质来确定学习方式,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合作的课题与环节,让学生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在合作中学习与人交往,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追求作品的独特性
  长期以来,传统美术教育一直以传授基础技能为主,教学多采用简单的临摹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绘画不是靠自己的观察、想象去主动创造,而是记住教师的画法,这样就造成了思维的惰性,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对生动有趣的动物象不会画,也不敢画,每个学生的画没有独特的个性。如《画青蛙》这一课,为了表现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可让学生欣赏许多同龄学生的青蛙创作画,把青蛙当成人,甚至当成自己的朋友来画一个场面。小学生对动物都有喜爱之情,这样一来,他们的视野开阔了,有《青蛙演唱会》《青蛙游泳比赛》《青蛙过年》《青蛙是我的小帮手》《青蛙在太空》……真是丰富多彩,各显独特性。
  五、重视评价的全面性
  有的教师认为美术教学的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获得“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获得“及格”或“不及格”的也不知何处不足。长此以往,学生便产生迷惑厌学情绪。有的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有的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取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应重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评价方式可以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评价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作业可利用实物投影仪、宣传窗、班级一角、校报、艺术节等展示,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画面上的故事情节写在画的背面,同时,教师可写上简短的评语。只有教师灵活多样的评价,才会给每个学生带来再表现、再创造的机会和希望。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以辩证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在美术教学的“五性”中,轻松自如地绘出最美丽、最生动的画。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陶艺教学以心旷神怡的动手体验成了我们追求的一抹和煦的阳光,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引领着孩子们愉快地感受着,幸福地享受着,学生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让我们
新课标实施以来,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成了一线教师热心关注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有了民主就没了常规,课堂就乱了套,因此把民主和常规放在了两个对立面,似乎水火不兼容;也有的人认为,课堂上实行民主固然是好,但怎样去营造,一时摸不着头脑。在课堂上,面对活泼好动、“无法无天”的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的患上了恐惧症,既怕抓紧常规会扼制学生的个性,又怕实施了民主而使课堂乱糟糟。那么
世界著名学者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育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也认为:“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一、设计课前预习,培养自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天赋,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所以我们看到了、触摸到了、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的世界:或调皮捣蛋、或温顺规矩、或聪明
作业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批改作业的过程是师生之间无声的“对话”过程,通过这种“对话”可以从中获得教与学的信息反馈。批改作业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而是一种复杂的、充满教师教学智慧的过程,需要教师赋予它新的理念和新的做法。教学中,我对小学英语作业的批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提出来供大家商榷。  1.学生互改。小学英语课的容量不大,完成新授内容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机动时间,
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在小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他们的审美观、人生观的形成与全面发展有直接深远的影响。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还读书吗?他们在读什么书?他们是如何读书的?这些都是关系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建立起学习型社会的大问题。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不久前,我们在本市几所小学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18%的小学生喜欢读一些卡通书,
案例:五年级男孩小森是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母亲在他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离开了他,只有父亲和爷爷带着他。平时,父亲对他置之不理,放任自流。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的温暖。久而久之,森变得不再有欢笑,不再合群,在学校里,他当起了“黑老大”,看谁不顺眼就打谁,谁不听他使唤就对谜拳打脚踢。慑于他的暴力,班上的很多男同学都屈从了他,并成立了一支专门捣蛋搞破坏的队伍。甚至抢、偷同学的东西。  在社会上,小森也
我们在上体育课时,都有这种感觉: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玩”课,他们喜欢我行我素,教师的说教总是徒劳无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时总是很被动,缺乏积极性,即使在教师的高压下,也缺乏学习热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又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一、让学生在自学中思考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个体学习,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突出练习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教材为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描绘了一幅蓝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角色行为既能为理想蓝图的实施增添绚丽的光彩,也可能在宏伟的新课程蓝图上涂出不和谐的笔墨。因而,作为教材的运用者,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直接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惟有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发展。    一、创造性地运用课程教材    课程教材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经广大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多次讨论后形成的文本
校本培训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为基本目标,这一观点已被我国广大基层学校普遍接受。但是,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和发展,也出现了各种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培训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