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戏曲文化的历史弥久长新,从古至今一直是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文娱活动。其中京剧是中国国粹,在不断创新中形成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角色;唱腔;表演;四大名旦
一、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京剧形成于清代的北京,将近200多年的历史。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曲种,是在徽调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而形成。四大徽班以多样的音乐唱腔和海纳百川的气度,逐步登上了北京剧坛的霸主之位。后来他们又将楚调融入徽剧之中,使徽剧得到充实和丰富,又被称为皮簧戏,皮簧戏的主要角色是老生,老生挑大梁,取代了之前旦角的主要位置。重心由旦角重“做功”转变老生戏重“唱功”。由于皇室宠爱和老一辈演员突破常规的对皮簧戏进行大胆创新下,京剧正式形成。到民国时期,京剧进一步进行创新和改造,出现不同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在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梅兰芳对京剧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形成梅派。周信芳的“麒派”,随之出现了著名的四大名旦,让京剧里的旦角脱颖而出,使中国的京剧艺术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角色与行当的划分
京剧是根据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划分,自然属性指的是人物的年龄性别,社会属性指的是人物的身份职业等。京剧早期分为七行,分别是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现在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行,每个行当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来表现所扮演角色的人物性格特点。
生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老生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中老年人。旦行包括:青衣(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演剧中的各类女子,青衣是扮演大户人家女子或者已婚女子,花旦是扮演活泼的少女,武旦是扮演巾帼女将,刀马旦是扮演女将女子。老旦是扮演演老年的妇女。净行多演庄重豪放的男子。丑行多演诙谐或奸恶的人物。
三、音乐与唱腔
京剧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很有特色,主要分为京白和韵白两种。京白是北京话经过初步加工形成的,花旦、丑角都念京白;韵白是“中州韵”,明显区别于北京话,老生、青衣、花脸、小生、老旦等角色都念韵白。唱腔属于板腔体,又称“板式变化体”以整齐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板腔体音乐结构严格,板和眼不能有任何错乱之处。板腔体的唱词类似于律诗,每一个唱句分为七字句或十字句,特殊的跺句也可以长达二十字不等,字数没有限制,但是必须要求合辙押韵。上句末字为仄声,下句末字为平声。平仄中,平声是指发音声调平缓的,仄声是声调有抑扬变化的,用今天的普通话作类比,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锣鼓伴奏在京剧的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
四、舞台与表演
舞台后挂彩绣底幕作为背景,台上一桌两椅,少用实物,演员充分发挥表演,靠演员的唱、念来交待,演员通过唱和肢体动作调动观众。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通过舞台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化的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唱”和“念”是语言形式,使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活动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通过手势、眼神、身段、步伐等灵活的运用使人物形象和气质更加鲜明。“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表现战斗生活或者某种特定的生活情景。唱、念、做、打都具有严格的程式,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角色之间密切配合,京劇的表演歌、舞并重,京剧表演时将唱排在第一位。京剧中不同角色行当又有着不同的分工个把表演特点,安工老生主要是“唱”,衰派老生主要是“做”,靠把老生主要是“武”,青衣主要是“唱”和“念”,花旦主要是“做”,武旦主要是“武”,刀马旦主要兼“作”、“武”一身,铜锤主要是“唱”,架子花主要为“功架”、武二花主要为“武”。
五、京剧中的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是京剧发展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前辈: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发声方法很科学,梅兰芳的胸腔、喉腔、口腔、鼻腔非常通畅,声音在腔体里圆圆的、润润的,声音明亮。他的唱腔是“含着”唱的感觉,嗓子夹紧,用假嗓唱,以字行腔,嘴巴不能张很大,声音在口腔里打转,含而不露,略带忧伤的感觉,主要唱青衣。
程砚秋唱戏是先有气后有声,一起带声,以声传情。多运用咽喉,忧郁的感觉,声音藕断丝连。声音贴着咽壁吸着唱,音调比梅派高,用的是鼻梁和脑后共鸣。荀派传承人把荀派这种一浪推一浪的方式表现得更加突出。
尚小云是学老生出生,声音有阳刚之美,文武并重,上抗下坠,打开上口盖声音要坠。生行用的是真桑,贴着咽壁。一张口很有气势,唱出女性的阳刚之美。
荀慧生,主要唱花旦,荀派唱腔是把河北梆子、川剧、汉剧、和昆曲融为一体。代表作《红娘》。声音娇媚灵巧,声音是一出一入,一收一放很嗲的感觉。
四大名旦风格突出成为开山宗师,是因为吸取了大量不同戏曲,和前人的经验,突破门派之间的条条框框。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中国戏曲文化/夏兰编著.—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1
[2] 跟着龚琳娜学唱歌/龚琳娜编著.—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1
关键词:角色;唱腔;表演;四大名旦
一、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京剧形成于清代的北京,将近200多年的历史。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戏曲曲种,是在徽调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而形成。四大徽班以多样的音乐唱腔和海纳百川的气度,逐步登上了北京剧坛的霸主之位。后来他们又将楚调融入徽剧之中,使徽剧得到充实和丰富,又被称为皮簧戏,皮簧戏的主要角色是老生,老生挑大梁,取代了之前旦角的主要位置。重心由旦角重“做功”转变老生戏重“唱功”。由于皇室宠爱和老一辈演员突破常规的对皮簧戏进行大胆创新下,京剧正式形成。到民国时期,京剧进一步进行创新和改造,出现不同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在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梅兰芳对京剧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形成梅派。周信芳的“麒派”,随之出现了著名的四大名旦,让京剧里的旦角脱颖而出,使中国的京剧艺术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角色与行当的划分
京剧是根据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划分,自然属性指的是人物的年龄性别,社会属性指的是人物的身份职业等。京剧早期分为七行,分别是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现在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行,每个行当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来表现所扮演角色的人物性格特点。
生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老生分为安工老生、衰派老生和靠把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中老年人。旦行包括:青衣(正旦)、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演剧中的各类女子,青衣是扮演大户人家女子或者已婚女子,花旦是扮演活泼的少女,武旦是扮演巾帼女将,刀马旦是扮演女将女子。老旦是扮演演老年的妇女。净行多演庄重豪放的男子。丑行多演诙谐或奸恶的人物。
三、音乐与唱腔
京剧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很有特色,主要分为京白和韵白两种。京白是北京话经过初步加工形成的,花旦、丑角都念京白;韵白是“中州韵”,明显区别于北京话,老生、青衣、花脸、小生、老旦等角色都念韵白。唱腔属于板腔体,又称“板式变化体”以整齐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板腔体音乐结构严格,板和眼不能有任何错乱之处。板腔体的唱词类似于律诗,每一个唱句分为七字句或十字句,特殊的跺句也可以长达二十字不等,字数没有限制,但是必须要求合辙押韵。上句末字为仄声,下句末字为平声。平仄中,平声是指发音声调平缓的,仄声是声调有抑扬变化的,用今天的普通话作类比,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锣鼓伴奏在京剧的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唱念做打都离不开它。
四、舞台与表演
舞台后挂彩绣底幕作为背景,台上一桌两椅,少用实物,演员充分发挥表演,靠演员的唱、念来交待,演员通过唱和肢体动作调动观众。京剧的表演艺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通过舞台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一体,通过程式化的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唱”和“念”是语言形式,使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活动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通过手势、眼神、身段、步伐等灵活的运用使人物形象和气质更加鲜明。“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表现战斗生活或者某种特定的生活情景。唱、念、做、打都具有严格的程式,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角色之间密切配合,京劇的表演歌、舞并重,京剧表演时将唱排在第一位。京剧中不同角色行当又有着不同的分工个把表演特点,安工老生主要是“唱”,衰派老生主要是“做”,靠把老生主要是“武”,青衣主要是“唱”和“念”,花旦主要是“做”,武旦主要是“武”,刀马旦主要兼“作”、“武”一身,铜锤主要是“唱”,架子花主要为“功架”、武二花主要为“武”。
五、京剧中的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是京剧发展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前辈: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发声方法很科学,梅兰芳的胸腔、喉腔、口腔、鼻腔非常通畅,声音在腔体里圆圆的、润润的,声音明亮。他的唱腔是“含着”唱的感觉,嗓子夹紧,用假嗓唱,以字行腔,嘴巴不能张很大,声音在口腔里打转,含而不露,略带忧伤的感觉,主要唱青衣。
程砚秋唱戏是先有气后有声,一起带声,以声传情。多运用咽喉,忧郁的感觉,声音藕断丝连。声音贴着咽壁吸着唱,音调比梅派高,用的是鼻梁和脑后共鸣。荀派传承人把荀派这种一浪推一浪的方式表现得更加突出。
尚小云是学老生出生,声音有阳刚之美,文武并重,上抗下坠,打开上口盖声音要坠。生行用的是真桑,贴着咽壁。一张口很有气势,唱出女性的阳刚之美。
荀慧生,主要唱花旦,荀派唱腔是把河北梆子、川剧、汉剧、和昆曲融为一体。代表作《红娘》。声音娇媚灵巧,声音是一出一入,一收一放很嗲的感觉。
四大名旦风格突出成为开山宗师,是因为吸取了大量不同戏曲,和前人的经验,突破门派之间的条条框框。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中国戏曲文化/夏兰编著.—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1
[2] 跟着龚琳娜学唱歌/龚琳娜编著.—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