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郁老师是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是朝阳区的“语文总管”——朝阳区语文学科由他牵头负责。他在我心中亦师亦友,但亲切热忱、智慧洒脱的长者形象更多。何老师擅长写文,常以诗文抒发胸志,针砭时弊,无论对教育还是对朋友,都有一颗赤子之心。称其为“杏坛赤子”,可能恰如其分。
何郁老师的赤子之心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热忱和忧虑上。曾读过他一首诗,名曰《女儿的身影》。诗中写道:“孩子,你越来越瘦了/都瘦成了一枚钉子/牢牢地钉在祖国的神经上/你的少年时光/多么轻啊,轻得像一片叶子……唯有你的身影/在述说着一个时代的创伤/那些小小的作业山也不大呀/为什么我们总是翻不过去/刺眼的灯光下/我甚至无法/为你画出一个孩子的形状……”这是我第一次读到一位教研员写自己女儿的诗,也是我第一次读到一位教育工作者借自己女儿的身影来表达对教育忧虑的诗。说实话,这首诗中深厚的情怀深深打动了我。教育的本质重在育人,如果连生命都变得轻飘,青春都丧失颜色,那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儿呢?何老师用一首简单而深情的诗,表达了他对所有孩子真挚的爱,也饱含着他对教育、对时代的忧虑和反思。
初识何郁老师时,其实我是颇为诧异的,何老师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过于亲和了。但与何老师熟识之后,我才慢慢认识到是诗人的情怀和文人的洒脱让他身上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和煦与风趣。何老师没有架子,从不板起面孔说教,却总能三言两语,在愉悦的交谈中让人茅塞顿开;何老师从不苛求,也从不严厉(可能也有吧),卻总能于无形中激起老师们对教育教学探索的热情。但其实,在这背后,让我们肃然起敬、并且受用终生的,却是何老师身上一份源自知识分子独有的眼光和底线。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许我的笔不足以描绘出何老师风貌的精髓。但我知道,在何老师这颗赤子之心的背后一定有一种潜在的深沉情怀在涌动。最近,我在《中华读书报》上,读到了何老师的一篇文章,名为《什么样的作文题是“好”的?》。在文中,何老师写道:“好的作文题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所熟悉的生活,进行独立思考。这就要求作文题,呈现开放姿态,不要作过多暗示性的指向,尤其不要在价值取向上设限阻拦,于此方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引导学生多说话,说真话,说实话,说良心话,说负责任的话,思考生活、生命、历史文化、科技人文等广泛而深刻的问题,能‘我手写我心’。”读到这里时,我仿佛又看到了何老师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勇气与良知。何老师总是在说真话,说实话,说良心话,说负责任的话——对老师和孩子亲切,真挚,为了他们的未来着想;对时弊一针见血,不瞒不隐,直击要害。这种善良与正直,才是一个教育者应有的本色。恍然间,我似乎第一次读懂了初见何老师时那一双矍铄的眼睛的内涵,那双抓住世间一切要义的眼睛,大多数时间都温和地笑着,笑里有无限的爱和包容,可疾恶如仇、义愤填膺时,就正直地放射出凛冽的令人胆寒的光芒。
从初次相识到如今,我有幸接受何老师的指导已经六年了。这六年,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何老师都给予了我太多无私的帮助。如今何老师于我,既是恩师又是朋友,我仍然喜欢读何老师的文章,读他的诗作,读其中卓绝的真知,读其中真挚的情怀。我永远记得,何老师有一部诗集,名曰《在有用与无用之间》,于“有用”与“无用”之间,何老师活出了一份超然洒脱;在何老师讲过的一节“在路上”的课上,“在路上”三个字仿佛昭示着他将永远以行进者的姿态读书、思索、写作,勇敢前行。是的,何老师,我、我们,都愿意跟着您一起走在路上,走在人生的路上,走在教学育人的路上,矢志不渝,旦复旦兮……
何郁老师的赤子之心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热忱和忧虑上。曾读过他一首诗,名曰《女儿的身影》。诗中写道:“孩子,你越来越瘦了/都瘦成了一枚钉子/牢牢地钉在祖国的神经上/你的少年时光/多么轻啊,轻得像一片叶子……唯有你的身影/在述说着一个时代的创伤/那些小小的作业山也不大呀/为什么我们总是翻不过去/刺眼的灯光下/我甚至无法/为你画出一个孩子的形状……”这是我第一次读到一位教研员写自己女儿的诗,也是我第一次读到一位教育工作者借自己女儿的身影来表达对教育忧虑的诗。说实话,这首诗中深厚的情怀深深打动了我。教育的本质重在育人,如果连生命都变得轻飘,青春都丧失颜色,那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儿呢?何老师用一首简单而深情的诗,表达了他对所有孩子真挚的爱,也饱含着他对教育、对时代的忧虑和反思。
初识何郁老师时,其实我是颇为诧异的,何老师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过于亲和了。但与何老师熟识之后,我才慢慢认识到是诗人的情怀和文人的洒脱让他身上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和煦与风趣。何老师没有架子,从不板起面孔说教,却总能三言两语,在愉悦的交谈中让人茅塞顿开;何老师从不苛求,也从不严厉(可能也有吧),卻总能于无形中激起老师们对教育教学探索的热情。但其实,在这背后,让我们肃然起敬、并且受用终生的,却是何老师身上一份源自知识分子独有的眼光和底线。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许我的笔不足以描绘出何老师风貌的精髓。但我知道,在何老师这颗赤子之心的背后一定有一种潜在的深沉情怀在涌动。最近,我在《中华读书报》上,读到了何老师的一篇文章,名为《什么样的作文题是“好”的?》。在文中,何老师写道:“好的作文题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所熟悉的生活,进行独立思考。这就要求作文题,呈现开放姿态,不要作过多暗示性的指向,尤其不要在价值取向上设限阻拦,于此方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引导学生多说话,说真话,说实话,说良心话,说负责任的话,思考生活、生命、历史文化、科技人文等广泛而深刻的问题,能‘我手写我心’。”读到这里时,我仿佛又看到了何老师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的勇气与良知。何老师总是在说真话,说实话,说良心话,说负责任的话——对老师和孩子亲切,真挚,为了他们的未来着想;对时弊一针见血,不瞒不隐,直击要害。这种善良与正直,才是一个教育者应有的本色。恍然间,我似乎第一次读懂了初见何老师时那一双矍铄的眼睛的内涵,那双抓住世间一切要义的眼睛,大多数时间都温和地笑着,笑里有无限的爱和包容,可疾恶如仇、义愤填膺时,就正直地放射出凛冽的令人胆寒的光芒。
从初次相识到如今,我有幸接受何老师的指导已经六年了。这六年,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何老师都给予了我太多无私的帮助。如今何老师于我,既是恩师又是朋友,我仍然喜欢读何老师的文章,读他的诗作,读其中卓绝的真知,读其中真挚的情怀。我永远记得,何老师有一部诗集,名曰《在有用与无用之间》,于“有用”与“无用”之间,何老师活出了一份超然洒脱;在何老师讲过的一节“在路上”的课上,“在路上”三个字仿佛昭示着他将永远以行进者的姿态读书、思索、写作,勇敢前行。是的,何老师,我、我们,都愿意跟着您一起走在路上,走在人生的路上,走在教学育人的路上,矢志不渝,旦复旦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