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方法:我科在2013年4月-2013年11月共接受1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常规法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实验组74例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病情发展情况,通过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判定缬沙坦药物的作用疗效。
结果:治疗后期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治愈40例占54.1%、病情好转24例占32.4%、10例病情恶化为(2例心力衰竭占2.7%、5例脑卒占6.8%、3例心绞痛占4%);实验组患者治愈54例占73%、病情好转18例占24.3%、2例病情恶化(1例心力衰竭占1.4%、1例脑卒占1.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缬沙坦药物进行治疗能有效促进疾病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缬沙坦 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7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58-01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疾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血脂、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主要依靠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而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性药物,吸收快、作用性强、能抑制血管收缩,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1 资料与分析
一般资料。我科在2013年4月-2013年11月共接受1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为23岁-62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4例患者中男47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42.5岁,其中有20例高血压、13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心力衰竭、15例心绞痛,使用常规法进行对照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实验组74例患者48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44.5岁,实验组中有19高血压、14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心力衰竭、14例心绞痛、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缬沙坦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病情发展情况,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法。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检查,检查内容有血压检测、心率检测、肺部啰音检测、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测等,并咨询患者有无过敏史和遗传史,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及药量:①心律失常疾病的病因较多,因此在治疗心律失常疾病时应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②冠心病患者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硝酸甘油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供氧、减轻疼痛的作用;③患有血栓时常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该药物能减少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栓的形成几率;④对于血脂较高的患者,使用他汀药物可减低患者血管中的血脂。常规性治疗心血管疾病是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症状的控制、改善心肌和血管功能、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死亡率、促进疾病的治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缬沙坦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缬沙坦药物进行治疗,每天早上服用80mg缬沙坦药物,观察患者在服药后是否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的症状,一月后对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测定,若治疗效果不佳,则加大缬沙坦药物的剂量,改为160mg/d,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降血脂药物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2]。
2.3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的测定为:痊愈,患者病情根除,无并发症,机体功能正常;好转,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无并发症或较少并发症,但仍需进行药物的治疗;无效,患者的疾病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机体功能。
2.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AA11.5统计学分析法,运用方差进行检验,以P<0.05判定该实验数据的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患者治愈40例占54.1%、病情好转24例占32.4%、10例病情恶化为(2例心力衰竭占2.7%、5例脑卒占6.8%、3例心绞痛占4%);实验组患者治愈54例占73%、病情好转18例占24.3%、2例病情恶化(1例心力衰竭占1.4%、1例脑卒占1.3%)。
4 讨论
4.1 心血管疾病危害。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因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治疗疗程较长、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猝死,猝死的原因是患者的心脏血管出现硬化的情况,导致心脏不能正常收缩和舒张,无法为心脏提供足够的氧气、血液和营养物质,冠心病发作前无明显的症状表现[3],不易被检查出,但该病发作突然、致死率高,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容易导致组织器官的衰竭或死亡;患有血栓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现中风,肢体丧失运动功能,患者的动脉持续性硬化会导致血液不流通,加速血管内沉积物的聚集,堵塞动脉血管,引发血栓,血栓对人体具有严重的危害,若患者脑部血管出现血栓,则会导致脑卒或脑部动脉破裂,影响脑部神经对肢体的控制,最终引发中风症状,若血栓存在于心脏中,则会导致心脏缺血,引发心肌梗死,严重情况下回导致死亡;高血压疾病治疗时间长、耐药性强、根除率低,在老年人群众的病发率最高,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差,机体功能性衰退,若治疗不当,则会引发脑溢血、心肌梗死或组织器官的衰亡等。
4.2 护理原则。在使用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应注意患者的饮食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促进疾病的康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选择饮食时应降低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减少动物性内脏和油脂的食用,饮食主要以清淡、无污染的食物为主[4],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食物。心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是心脏和血管出现病变,因此,适当的运动锻炼能促进患者血液的流动,加强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增强心肌的功能,改善心脏的运行状况,因此使用药物控制病情后,应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4.3 缬沙坦药物优缺点。缬沙坦药物能有效抑制醛固酮的释放和血管收缩,不具有降压作用,同时对人体的缓激肽水平不产生影响,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但服用缬沙坦药物后,因患者体质不同,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尿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等[5]。
参考文献
[1]张艳秋,陆红.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对血管活动性物质的影响[J].临床误诊 治,2006,2(19):4-6
[2]茹鲜古丽.托呼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3(8):32-33
[3]王福辉.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123-124
[4]丁妍.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155
方法:我科在2013年4月-2013年11月共接受1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常规法进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实验组74例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病情发展情况,通过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判定缬沙坦药物的作用疗效。
结果:治疗后期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治愈40例占54.1%、病情好转24例占32.4%、10例病情恶化为(2例心力衰竭占2.7%、5例脑卒占6.8%、3例心绞痛占4%);实验组患者治愈54例占73%、病情好转18例占24.3%、2例病情恶化(1例心力衰竭占1.4%、1例脑卒占1.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缬沙坦药物进行治疗能有效促进疾病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缬沙坦 观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07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58-01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疾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血脂、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主要依靠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而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性药物,吸收快、作用性强、能抑制血管收缩,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1 资料与分析
一般资料。我科在2013年4月-2013年11月共接受14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男性患者95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为23岁-62岁,平均年龄为43.5岁。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74例患者中男47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42.5岁,其中有20例高血压、13例急性心肌梗死、26例心力衰竭、15例心绞痛,使用常规法进行对照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实验组74例患者48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44.5岁,实验组中有19高血压、14例急性心肌梗死、25例心力衰竭、14例心绞痛、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用缬沙坦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心血管疾病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病情发展情况,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法。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检查,检查内容有血压检测、心率检测、肺部啰音检测、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测等,并咨询患者有无过敏史和遗传史,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依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及药量:①心律失常疾病的病因较多,因此在治疗心律失常疾病时应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②冠心病患者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硝酸甘油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供氧、减轻疼痛的作用;③患有血栓时常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该药物能减少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栓的形成几率;④对于血脂较高的患者,使用他汀药物可减低患者血管中的血脂。常规性治疗心血管疾病是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症状的控制、改善心肌和血管功能、控制危险因素、降低死亡率、促进疾病的治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缬沙坦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缬沙坦药物进行治疗,每天早上服用80mg缬沙坦药物,观察患者在服药后是否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的症状,一月后对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测定,若治疗效果不佳,则加大缬沙坦药物的剂量,改为160mg/d,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降血脂药物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2]。
2.3 观察指标。治疗效果的测定为:痊愈,患者病情根除,无并发症,机体功能正常;好转,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无并发症或较少并发症,但仍需进行药物的治疗;无效,患者的疾病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机体功能。
2.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AA11.5统计学分析法,运用方差进行检验,以P<0.05判定该实验数据的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患者治愈40例占54.1%、病情好转24例占32.4%、10例病情恶化为(2例心力衰竭占2.7%、5例脑卒占6.8%、3例心绞痛占4%);实验组患者治愈54例占73%、病情好转18例占24.3%、2例病情恶化(1例心力衰竭占1.4%、1例脑卒占1.3%)。
4 讨论
4.1 心血管疾病危害。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高血压、高血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因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治疗疗程较长、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猝死,猝死的原因是患者的心脏血管出现硬化的情况,导致心脏不能正常收缩和舒张,无法为心脏提供足够的氧气、血液和营养物质,冠心病发作前无明显的症状表现[3],不易被检查出,但该病发作突然、致死率高,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容易导致组织器官的衰竭或死亡;患有血栓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现中风,肢体丧失运动功能,患者的动脉持续性硬化会导致血液不流通,加速血管内沉积物的聚集,堵塞动脉血管,引发血栓,血栓对人体具有严重的危害,若患者脑部血管出现血栓,则会导致脑卒或脑部动脉破裂,影响脑部神经对肢体的控制,最终引发中风症状,若血栓存在于心脏中,则会导致心脏缺血,引发心肌梗死,严重情况下回导致死亡;高血压疾病治疗时间长、耐药性强、根除率低,在老年人群众的病发率最高,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差,机体功能性衰退,若治疗不当,则会引发脑溢血、心肌梗死或组织器官的衰亡等。
4.2 护理原则。在使用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应注意患者的饮食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体质、促进疾病的康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选择饮食时应降低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减少动物性内脏和油脂的食用,饮食主要以清淡、无污染的食物为主[4],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食物。心血管疾病主要原因是心脏和血管出现病变,因此,适当的运动锻炼能促进患者血液的流动,加强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增强心肌的功能,改善心脏的运行状况,因此使用药物控制病情后,应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4.3 缬沙坦药物优缺点。缬沙坦药物能有效抑制醛固酮的释放和血管收缩,不具有降压作用,同时对人体的缓激肽水平不产生影响,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但服用缬沙坦药物后,因患者体质不同,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尿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等[5]。
参考文献
[1]张艳秋,陆红.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对血管活动性物质的影响[J].临床误诊 治,2006,2(19):4-6
[2]茹鲜古丽.托呼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3(8):32-33
[3]王福辉.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123-124
[4]丁妍.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