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 创新教育 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技能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其创新能力,还应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1.创造型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造型思维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只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才能更新学生意识,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才能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比如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七棵树栽六行,每行3棵树,请问怎样栽?”这个问题时,学生开始似乎无从下手,但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等概念后,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把图中的7个点和题中的七棵树相联系,很快就有了答案。是否就这三种栽法?让学生再想象、讨论,通过动手、动脑,终于把这一问题探究出多个答案。在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同时,让学生接受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从探究性学习的成功喜悦中感受探究性学习的无限乐趣,并形成创造的能力,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创造型教师还要具备宽厚、开放、民主的品格。善于向学生学习,善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一个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在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发展,是核心、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高形式。
  3.教师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接受继续教育,用新的知识来充实和丰富自己,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中,实行新的教学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常采用“探究式——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和分层教学法,根据新教材的特点还采用学案、讲学稿、导学案等形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敢于“无中生有”、“锦上添花”,给学生以展现创造才华的机会。
  第二,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三、数学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培养方式
  第一,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数学知识时,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鼓励学生学习成才,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地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第四,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在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要树立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及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其他文献
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与克仑特罗(Clenbutero1,CL)都是β2-激动剂类违禁药物。RAC具有广泛的生理效应,常被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痉挛和产科疾病的治疗。动物日粮中添加R
摘 要: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是学生的主体行为,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作文的每一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从修改作文主体意识的增强,到指导示范、扶持、放手,再到多元评价,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方法和要领,重视作文评价过程,才能提高效率。  关键词: 作文评价主体行为 方法要领 互动交流 重视过程    长期以来,学校和家长把“精批细改,全批全改”作为衡量中小学语文教师工
摘 要: 学生厌写、怕写的心理普遍存在。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利用多媒体的可控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多媒体的网络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   关键词: 现代媒体技术 情境作文 课堂教学    一、用现代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情境作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小学作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得到了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作文教学中,要提倡学生自主写作,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写作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创新写作。  新课程对写作教学总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主题思想。意是文章的“灵魂”。那么,如何教学生掌握“立意”的方法呢?下边我结合具体作文材料谈谈看法。  2011年唐山一模的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的成员,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一直被认为是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不会致病。到了20世纪中叶,发现在动物和人,特别是幼龄动物和婴儿,大肠
有不少人抱怨,学数学很辛苦,生活中又很少用。但是不管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留意各行各业的人们,当感到他们思维敏锐、逻辑严谨、说理透彻的时候,往往可以追溯到他们在中小学所受的数学教育,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由此我们认识到,在提高人的素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不是具体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