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形成网络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要遇到的一类课型,尤其是到了九年级总复习阶段甚至变成了主要的课型。但是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来说,讲评课程序多,工作量大,往往是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以某地中适考试卷中K字型形似基本圖形的提炼为例,评述“以点带面,形成网络”这一试卷讲评课策略。
  关键词: 试卷讲评;以点带面;K字型形似。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是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要遇到的一类课型,尤其是到了九年级总复习阶段甚至变成了主要的课型。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规范数学解题的过程,熟练数学解题的思路技巧,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同一张试卷的题目有许多可能涉及的知识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知识的同一个方面,这样的题目如果教师就题论题,孤立讲解,不仅费时,而且效率低下,学生往往也不爱听。因此,在讲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或题目的讲解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采用相同知识归一,不同知识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以“点”带“面”,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合贯通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全面、完整地理解知识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发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讲解某地中适考试卷前分析试卷,发现试卷中好几道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点:以“K字型相似”为几何背景,而且几乎又都是“K字型相似”的不同小类,利用好这些题对于学生系统掌握“K字型相似”将会很有价值。
  15.如图,矩形ABCD的两个顶点A,B在坐标轴上,AD:AB=1:2,且A(-2,0),∠BAO=60°,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恰好经过该矩形的顶点,求k=
  思路:由∠DAB为直角很容易联想到直角边上的K字型相似,故过D作DE⊥x轴于E,从而得到ΔADE?ΔBAO,求得D点坐标,同样方法亦可求C点坐标(如上右图)。
  在讲解这题的最后可以启发学生抽象出如下的K字型相似基本图形1。
  21.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放置,已知点A的横坐标为1,作直线OC与边AD交于点E。
  (1)求点C的坐标;(2)过O,D两点作直线,记该直线与直线OC的夹角为α,试求tanα。
  思路:这一题的第(2)问,构造出以α为内角的直角三角形就能迎刃而解,方法也有很多。但当发现∠ADC为直角后,在这个直角边上构造一组直角三角形相似,即过C作CF⊥OD于F,,相似有了,以α为内角的直角三角形也有了,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在讲解这题的最后可以启发学生抽象出如下的K字型相似基本图形2,并与基本图形1作比较,寻找两个图形的异同。
  2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E为边CD上一动点,连接AE交对角线BD于点P,过P作PF⊥AE交BC于F。
  (1)求证:PA=PF.
  思路:这一题的第(1)问其实难度并不大,学生也很容易通过作两条垂线PM和PN,构造一组全等三角形得到证明(全等就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相似)。
  在讲解这题的最后同样可以启发学生抽象出如下的K字型相似基本图形3,并与基本图形1、2作比较,找出与前两者的最大不同,前两组相似三角形都在直角两边,而这组相似三角形中一个三角形在直角内。
  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过点A作∠OAB=45°,在角的一边上截取AB=3,过点B作BC∥X轴交y轴于点C,D在线段BC上,且BD=14OA=2,E,F分别是线段OA,AB上的两动点,且始终保持∠DEF=45°。
  (1)填空:点D的坐标;
  (2)设OE=x,AF=y,试确定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思路:这一题的第(2)问构造难度难度较大,学生习惯于有直角的K字型相似构造,所以在前三题铺垫的基础上,要启发学生思考K字型相似证明的本质就是寻找两组角相等,在这一题中有∠OAB=45°、∠DEF=45°,可以引导再找到一个45°角,连接OD得到∠DOE=45°,ΔODE∽ΔAEF就水到渠成了。
  在讲解这题的最后同样可以启发学生抽象出如下的K字型相似基本图形4,再与前三个基本图形比较。
  最后将4个问题得到的K字型相似图形进行归纳、提升。这样学生脑中才会慢慢形成K字型相似图形的基本知识网络,试卷讲评的效果才会最优化。
  数学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来说,讲评课程序多,工作量大,往往是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但通过教师的不断实践研究,定能改变试卷讲评课现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创造力,增强信心,使试卷讲评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和阶梯。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永和镇中心学校 31237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等均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而在集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应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展开教学,将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其涉及
摘要: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想品德 ;快乐教学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
摘要: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留给后人数不胜数的优秀传统文化给养。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个体乃至整个民族的意义重大。在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又一着力点。  关键词:传统文化;意义; 地位;策略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每一个民族在诞生、成长、壮大、乃至衰亡的过程中,
摘要: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教学中,通过“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法、说过程、学板书”,使学生感悟干感知“美丽”,升华情感。传承文明。  关键词:诗意;传承;文明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同时还必须要做好古诗词的教学工作,以此为基础,做好文明的传承工作,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高中語文教学必须要认识自身教学的重要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价值的发挥,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老师必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应注重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将英语课程的魅力全面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提升,还能保证顺利完成初中英语教学任务。本文将简述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微课;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用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着短小精炼的优势,与集体授课模式不同,主要通过
摘要:优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需要具备: 一、用“爱心” 去感化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心可使枯木复苏,只要是老师心中装着学生,给学生以关爱,就会发现、挖掘出很多闪光点。二、用“宽容”去鼓励学生,老师能包容“问题学生”存在的不足,发现“问题学生”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夸奖、鼓励他们,若干年后你一定会桃李芬芳。三、用“细心”管理学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只要把工作做细,才能使学
摘要:“独白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阐释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精心巧妙地设计一套完整的课堂问题,非常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  关键词:情境化;可控性;重精轻多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2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无论在要求还是操作上,都适合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案例,浅谈利用想象把握诗文主题。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想象; 主题把握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的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与理解知识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而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除了实用性、适用性更强之外,还
摘要:本文論述了学校体育课的育人工作以德为出发点,分析了学校体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简要阐明了学校体育育人的特殊优势。  关键词:体育教学; 以德育人; 特殊優势  体育这门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与技能,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之外,更具有“开智创新,以德育人”的独特优势。它是“以德育人”的一门大课。它的广度、深度、难度、高度,越来越使人们形成共识。承认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