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全国人大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江苏积极响应号召,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对口支援湖北省秭归县、重庆市云阳县。作为省会城市,南京市对口支援重庆市万州区。据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介绍,20年来,江苏人民倾情帮扶,支援不辍,共与三峡库区达成经济合作项目48个,总投资近200亿元。帮助当地移民1.5万多人就业,援建重点社会公益项目433个,无偿援助资金2.8亿元。培训库区各类人才2699人次,吸纳库区劳务12000多人次,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安置三峡库区外迁移民10383名,使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组组“江苏数据”,是向党中央、国务院,向三峡库区人民交出的一份“江苏答卷”。
瞄准“率先”“第一”: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决心”
新闻回放 2000年8月的一天,湖北省秭归县经济开发区红旗招展,鞭炮齐鸣。既不过年又不过节,这开发区放啥鞭炮?原来,三峡库区唯一一个冠名的对口支援工业园区——江苏对口支援秭归工业园,正式挂牌了。江苏知名的企业如维维集团、AB集团、雨润集团等先后落户该园区,为秭归的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年来,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并定位“走在全国前列”,切实做到让党中央放心,让受援地满意。2012年年初,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对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为了走在全国前列,江苏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瞄准“率先”、“唯一”、“第一”,切实在这方面狠下功夫。
只有多支援项目,才能增加“造血”功能,促进库区的经济发展。在重庆市万州区经济开发区,共有3家百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江苏就占了两家。重庆大全新能源公司原是江苏一家生产太阳能光伏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实力雄厚,2007年,经南京市牵线搭桥,落户万州。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341亿元,利税45亿元,并可提供14200个就业岗位,万州也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之一。江苏AB集团是昆山市一家大型民营服装企业,经省相关部门协调,率先投资三峡,如今已成了秭归纺织服装产业的行业老大,规模工业企业的纳税大户。20年来,江苏先后有近40多家知名或大型民营企业被引进三峡,创下了全国之最。
支援库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江苏也是走在前头。云阳县、秭归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建设和发展遇到许多困难。江苏坚持省市联动,多渠道筹措资金,援建的云阳县人民医院、广电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秭归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已成为江苏支援库区的标志性工程。库区人民忘不了江苏深情,如今走进受援地区,不少公益单位的大门口都写有“江苏省人民政府援建”、“南京市人民政府援建”的鎏金大字。“江苏援建”,不仅镌刻在高峡,更镌刻在移民心中。
多办民生实事:遍传库区的“江苏故事”
新闻回放 1998年10月1日,秭归县梅家河乡陈家淌村,迎来了山村盛事:江苏省常州市长兴集团董事长汤燕雯捐资20万元修建的“长兴光彩小学”落成了。落成典礼这天,村民用震天的鞭炮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还有一位驼背老人,跟随在汤燕雯左右,嘴里说个不停。汤燕雯听不懂方言,后经县里干部翻译才知道,驼背老人把她当作“观音菩萨”,连连赞叹。
因为捐钱建了一所小学,就被村民们当作“观音菩萨”。这件事给江苏以启示——对口支援,要坚持民生优先,多办受援地群众急需急办的实事。江苏及时调整支援策略,重点向基层倾斜、向移民倾斜、向民生倾斜。在三峡库区,到处传颂着办民生实事的“江苏故事”。
在云阳,有一片“云”不是在天上,而是常常挂在人们的嘴上,这就是该县的重庆三峡云海药业及重庆旭达药业。因为提到云海,人们都忘不了江苏深情。云海和旭达两家企业虽然拥有系列优质中药材,但由于信息比较封闭,销售市场相对狭窄,几近倒闭。对口支援中,江苏的领导和卫生系统想方设法使产品销售打开了苏州、无锡、徐州以及盐城等地的市场,逐渐形成了庞大、健康、有序的销售网络。近些年来,云海和旭达药业的销量以每年40%的惊人速度递增,江苏市场份额就占了60%,云海药业更是一跃成为渝东地区制药行业的龙头。
在秭归,常州市发改委经协处处长黄金明是当地茶农的贴心人。农业大县秭归适宜发展茶叶的半高山地约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3%,不少乡镇都种植茶叶。但受多种因素限制,生产出来的茶叶卖不出去,茶农依然贫困。负责常州对口支援秭归的黄金明进行试点,改造老茶园,建设新茶园,试种优质良种茶。仅一年多时间,茶农的收入就明显增加。优质良种茶试种成功以后,黄金明不幸查出患了癌症。但他坚持进一步帮助茶农致富,又探索并推广无性系优质良种茶,获得了国务院三峡办4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在茅坪镇建东村建无性系优质良种茶产业项目基地。如今,茶叶已成为秭归的一大支柱产业,每年为茶农带来4000多万元的收入。
像这类的“江苏故事”还多着哩!在江苏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许多富有江苏特色的农副产品在库区种植养殖成功,让移民致富。“中华绿黑乌鸡”飞进了寻常百姓家,无公害草莓摆上了库区的水果摊。尤其是著名的江苏大闸蟹,在万州养殖成功,不仅饱了库区人民的口福,而且富了蟹农的口袋。
重在观念更新:大山吹来“江苏新风”
新闻回放 云阳县高阳镇农民陈七三,过去因对三峡移民政策领会不深,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达不到目的就串通少数移民到处上访,甚至闹事,被人称为“陈瘪三”。由于长期上访,荒了田地,家里穷得叮当响,经常揭不开锅。云阳地方领导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让其到江苏参观学习。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江苏人民改革开放的意识,使陈七三深受震动。他决心不再上访,贷款开办了养猪场,成了当地有名的养猪大户,年出栏生猪2000余头,收入达100多万元,人称“陈百万”。
陈七三的变化,使江苏相关领导认识到,对口支援,既要进行物质支援,更要重视思想支援。人的精神面貌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为此,让库区移民思想“转型升级”,提升“精气神”,也成了江苏对口支援的重点,并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组织部分移民来江苏参观学习,走出大山呼吸开放空气,领略江苏精神。二是利用干部培训这个载体,让受援地区的干部、科技人员和移民致富带头人前来江苏学习培训,分享江苏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经验。三是开展劳务合作,让库区输出劳务,来江苏务工,一方面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促进他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
对于库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云阳投资的浙江省温州市金田塑业集团副董事长陈可银感受颇深,他说:“云阳的地理位置、物流条件并不优越,但我们乐于在云阳投资,就是看中这里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解放。我们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需要帮助和解决,县领导和相关部门总是随叫随到,这在过去是根本想像不到的。”正因为如此,金田集团在云阳做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第二年就创利税3000多万元。他们扩大生产规模,投资15亿元的二期工程又上马了。集团还发挥“滚雪球”效应,近两年引来了7家上亿元的企业前来云阳投资兴业。
随着人的观念改变,精神面貌的改变,云阳实实在在地变了。搬到新址的云阳新县城,像一颗明珠屹立在江边,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竟有这么多的“国字号”的头衔,在全国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责任编辑:苏胜利
瞄准“率先”“第一”: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决心”
新闻回放 2000年8月的一天,湖北省秭归县经济开发区红旗招展,鞭炮齐鸣。既不过年又不过节,这开发区放啥鞭炮?原来,三峡库区唯一一个冠名的对口支援工业园区——江苏对口支援秭归工业园,正式挂牌了。江苏知名的企业如维维集团、AB集团、雨润集团等先后落户该园区,为秭归的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0年来,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并定位“走在全国前列”,切实做到让党中央放心,让受援地满意。2012年年初,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对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为了走在全国前列,江苏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瞄准“率先”、“唯一”、“第一”,切实在这方面狠下功夫。
只有多支援项目,才能增加“造血”功能,促进库区的经济发展。在重庆市万州区经济开发区,共有3家百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江苏就占了两家。重庆大全新能源公司原是江苏一家生产太阳能光伏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实力雄厚,2007年,经南京市牵线搭桥,落户万州。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341亿元,利税45亿元,并可提供14200个就业岗位,万州也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之一。江苏AB集团是昆山市一家大型民营服装企业,经省相关部门协调,率先投资三峡,如今已成了秭归纺织服装产业的行业老大,规模工业企业的纳税大户。20年来,江苏先后有近40多家知名或大型民营企业被引进三峡,创下了全国之最。
支援库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江苏也是走在前头。云阳县、秭归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建设和发展遇到许多困难。江苏坚持省市联动,多渠道筹措资金,援建的云阳县人民医院、广电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秭归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大楼、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已成为江苏支援库区的标志性工程。库区人民忘不了江苏深情,如今走进受援地区,不少公益单位的大门口都写有“江苏省人民政府援建”、“南京市人民政府援建”的鎏金大字。“江苏援建”,不仅镌刻在高峡,更镌刻在移民心中。
多办民生实事:遍传库区的“江苏故事”
新闻回放 1998年10月1日,秭归县梅家河乡陈家淌村,迎来了山村盛事:江苏省常州市长兴集团董事长汤燕雯捐资20万元修建的“长兴光彩小学”落成了。落成典礼这天,村民用震天的鞭炮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还有一位驼背老人,跟随在汤燕雯左右,嘴里说个不停。汤燕雯听不懂方言,后经县里干部翻译才知道,驼背老人把她当作“观音菩萨”,连连赞叹。
因为捐钱建了一所小学,就被村民们当作“观音菩萨”。这件事给江苏以启示——对口支援,要坚持民生优先,多办受援地群众急需急办的实事。江苏及时调整支援策略,重点向基层倾斜、向移民倾斜、向民生倾斜。在三峡库区,到处传颂着办民生实事的“江苏故事”。
在云阳,有一片“云”不是在天上,而是常常挂在人们的嘴上,这就是该县的重庆三峡云海药业及重庆旭达药业。因为提到云海,人们都忘不了江苏深情。云海和旭达两家企业虽然拥有系列优质中药材,但由于信息比较封闭,销售市场相对狭窄,几近倒闭。对口支援中,江苏的领导和卫生系统想方设法使产品销售打开了苏州、无锡、徐州以及盐城等地的市场,逐渐形成了庞大、健康、有序的销售网络。近些年来,云海和旭达药业的销量以每年40%的惊人速度递增,江苏市场份额就占了60%,云海药业更是一跃成为渝东地区制药行业的龙头。
在秭归,常州市发改委经协处处长黄金明是当地茶农的贴心人。农业大县秭归适宜发展茶叶的半高山地约占全县幅员面积的63%,不少乡镇都种植茶叶。但受多种因素限制,生产出来的茶叶卖不出去,茶农依然贫困。负责常州对口支援秭归的黄金明进行试点,改造老茶园,建设新茶园,试种优质良种茶。仅一年多时间,茶农的收入就明显增加。优质良种茶试种成功以后,黄金明不幸查出患了癌症。但他坚持进一步帮助茶农致富,又探索并推广无性系优质良种茶,获得了国务院三峡办4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在茅坪镇建东村建无性系优质良种茶产业项目基地。如今,茶叶已成为秭归的一大支柱产业,每年为茶农带来4000多万元的收入。
像这类的“江苏故事”还多着哩!在江苏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许多富有江苏特色的农副产品在库区种植养殖成功,让移民致富。“中华绿黑乌鸡”飞进了寻常百姓家,无公害草莓摆上了库区的水果摊。尤其是著名的江苏大闸蟹,在万州养殖成功,不仅饱了库区人民的口福,而且富了蟹农的口袋。
重在观念更新:大山吹来“江苏新风”
新闻回放 云阳县高阳镇农民陈七三,过去因对三峡移民政策领会不深,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达不到目的就串通少数移民到处上访,甚至闹事,被人称为“陈瘪三”。由于长期上访,荒了田地,家里穷得叮当响,经常揭不开锅。云阳地方领导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让其到江苏参观学习。沿海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江苏人民改革开放的意识,使陈七三深受震动。他决心不再上访,贷款开办了养猪场,成了当地有名的养猪大户,年出栏生猪2000余头,收入达100多万元,人称“陈百万”。
陈七三的变化,使江苏相关领导认识到,对口支援,既要进行物质支援,更要重视思想支援。人的精神面貌的转变,才是根本的转变。为此,让库区移民思想“转型升级”,提升“精气神”,也成了江苏对口支援的重点,并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组织部分移民来江苏参观学习,走出大山呼吸开放空气,领略江苏精神。二是利用干部培训这个载体,让受援地区的干部、科技人员和移民致富带头人前来江苏学习培训,分享江苏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经验。三是开展劳务合作,让库区输出劳务,来江苏务工,一方面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促进他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
对于库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云阳投资的浙江省温州市金田塑业集团副董事长陈可银感受颇深,他说:“云阳的地理位置、物流条件并不优越,但我们乐于在云阳投资,就是看中这里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解放。我们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需要帮助和解决,县领导和相关部门总是随叫随到,这在过去是根本想像不到的。”正因为如此,金田集团在云阳做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第二年就创利税3000多万元。他们扩大生产规模,投资15亿元的二期工程又上马了。集团还发挥“滚雪球”效应,近两年引来了7家上亿元的企业前来云阳投资兴业。
随着人的观念改变,精神面貌的改变,云阳实实在在地变了。搬到新址的云阳新县城,像一颗明珠屹立在江边,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竟有这么多的“国字号”的头衔,在全国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