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正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两者内容并非完全相同。事实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可推动经济增长目标的逐步实现,构建更加合理的经济发展体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确保经济发展规模、质量的共同提高,且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必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同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两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引言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且资源总量大。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较少。为此,我国必须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提高,且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稳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就必须积极发展经济,提高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清楚地了解到经济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还要明白自己所担负的时代责任,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经济发展
在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各企业重视的均是经济利益,而忽視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实践证明,这一传统发展模式下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正在逐年增加,如不加以控制,甚至会导致生态的失衡。随着环境问题的愈发严重,我们已经真正意识到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社会环境问题。
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我国应积极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社会群体的统一认识。其实,经济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重要前提。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必须摒弃以往破坏环境而发展经济的错误模式。社会成员都应当重视节约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特别是各大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绿色生产,所谓的绿色生产,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保持无污染的状态,且生产的产品也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
二、积极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积极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其主要原因在于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基础及前提。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过去长期坚持的经济发展理念以及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这种弊端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我国在大力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还应该积极转变经济方式,确保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互适应,推动经济协调发展。事实上,及时转变以往具有破坏性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减少环境问题,改善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粗犷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发展,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却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不利于环境保护。现阶段,必须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态方面所面临的污染问题。然而,基于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两者之间经常存在严重的矛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成本的投资方式,是牺牲长远利益的发展模式,这在发展中国家是普遍存在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可以依托于科技的力量,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相关企业行为的约束,鼓励企业积极转型,形成从社会到企业的统一理念,从而共同维护生态环境,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西北某地区依靠畜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导致牧场严重破坏,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造成畜牧业规模明显萎缩。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该地区可依托旅游业发展绿色经济,适当控制畜牧业规模,科学放牧。同时,基于地形等有利条件,比如发展风能发电等绿色经济产业,政府部门也应制定适宜该地区发展的经济政策。
科学的经济政策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并能够对相关企业行为产生明显的约束。当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之后,环境问题也将得到改善。在环境不断改善的过程中,企业也将因此获益,并且,相比较其它模式的经济效益来看,基于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是长期、可持续的。
四、重视经济增长方面的具体要求
其实,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当经济增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低要求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为实现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则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影响经济的因素进行分析,促使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受到来自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极为密切。例如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本以及劳动力、技术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制度因素也会影响经济。总而言之,生产要素、生产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其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还应该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经济发展的质量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规模以及周期。
五、积极落实协调发展的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首先,提高人口的素养。我国是人口大国,且近年来经济与科技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人口素质却并没有显著提高。目前,我国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故而资源的消耗量会越来越大,而部分地区存在着资源过度消耗的现象。可想而知,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破坏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这必然会限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还需要做好资源保护的工作。环境资源的破坏意味着人类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尤其是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如湿地资源等。若是环境的承载力下降,那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则无法及时实现。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适当节约资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时,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动态化监管的力度,从而达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最后,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其目的主要是解放大量的劳动力,减少对劳动力资源的消耗,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通常情况下,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科学技实现,这能达到经济效益增长以及质量提高的目标。无论是经济增长的政策落实,还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均需重视环境的保护。除此之外,还应该适度调整经济产业的结构,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从而缓解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巨大压力。
六、结语
由以上内容可知,我国经济增长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相关部门应深入探索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导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科学、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前.浅谈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J].商业文化,2017,(03):179-179.
[2]陈永奎.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93-96.
[3]卫亚中,冯九菊.从经济增长极限论到经济可持续发展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7,(02):140-142.
[4]许潇潇.浅谈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2016.
作者简介:
吕德钰,女,汉族,新疆省昌吉市人,研究方向:经济学。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引言
虽然我国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且资源总量大。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较少。为此,我国必须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提高,且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稳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提高国际影响力,就必须积极发展经济,提高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清楚地了解到经济增长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还要明白自己所担负的时代责任,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经济发展
在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各企业重视的均是经济利益,而忽視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实践证明,这一传统发展模式下所付出的环境成本正在逐年增加,如不加以控制,甚至会导致生态的失衡。随着环境问题的愈发严重,我们已经真正意识到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社会环境问题。
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我国应积极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社会群体的统一认识。其实,经济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重要前提。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必须摒弃以往破坏环境而发展经济的错误模式。社会成员都应当重视节约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特别是各大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军,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绿色生产,所谓的绿色生产,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保持无污染的状态,且生产的产品也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
二、积极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积极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其主要原因在于前者是后者的重要基础及前提。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过去长期坚持的经济发展理念以及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这种弊端已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我国在大力施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还应该积极转变经济方式,确保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互适应,推动经济协调发展。事实上,及时转变以往具有破坏性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减少环境问题,改善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实施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粗犷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发展,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却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不利于环境保护。现阶段,必须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态方面所面临的污染问题。然而,基于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两者之间经常存在严重的矛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高成本的投资方式,是牺牲长远利益的发展模式,这在发展中国家是普遍存在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可以依托于科技的力量,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对相关企业行为的约束,鼓励企业积极转型,形成从社会到企业的统一理念,从而共同维护生态环境,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西北某地区依靠畜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然而,由于过度放牧导致牧场严重破坏,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造成畜牧业规模明显萎缩。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环境问题,该地区可依托旅游业发展绿色经济,适当控制畜牧业规模,科学放牧。同时,基于地形等有利条件,比如发展风能发电等绿色经济产业,政府部门也应制定适宜该地区发展的经济政策。
科学的经济政策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并能够对相关企业行为产生明显的约束。当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之后,环境问题也将得到改善。在环境不断改善的过程中,企业也将因此获益,并且,相比较其它模式的经济效益来看,基于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是长期、可持续的。
四、重视经济增长方面的具体要求
其实,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当经济增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低要求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才能够真正实现。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为实现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则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影响经济的因素进行分析,促使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受到来自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极为密切。例如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本以及劳动力、技术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除此之外,制度因素也会影响经济。总而言之,生产要素、生产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其次,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还应该遵循公平、公开的原则。经济发展的质量会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规模以及周期。
五、积极落实协调发展的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首先,提高人口的素养。我国是人口大国,且近年来经济与科技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人口素质却并没有显著提高。目前,我国人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故而资源的消耗量会越来越大,而部分地区存在着资源过度消耗的现象。可想而知,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破坏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这必然会限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还需要做好资源保护的工作。环境资源的破坏意味着人类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尤其是部分不可再生资源,如湿地资源等。若是环境的承载力下降,那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则无法及时实现。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适当节约资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时,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动态化监管的力度,从而达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最后,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其目的主要是解放大量的劳动力,减少对劳动力资源的消耗,将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通常情况下,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科学技实现,这能达到经济效益增长以及质量提高的目标。无论是经济增长的政策落实,还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均需重视环境的保护。除此之外,还应该适度调整经济产业的结构,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从而缓解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巨大压力。
六、结语
由以上内容可知,我国经济增长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相关部门应深入探索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导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科学、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前.浅谈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J].商业文化,2017,(03):179-179.
[2]陈永奎.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93-96.
[3]卫亚中,冯九菊.从经济增长极限论到经济可持续发展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7,(02):140-142.
[4]许潇潇.浅谈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2016.
作者简介:
吕德钰,女,汉族,新疆省昌吉市人,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