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创新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a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在高校青年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是大势所趋,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为了顺应形势,优化团组织的工作途径与方法,充分利用与开发新媒体的优点,使新媒体的使用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社会效益性。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的特征与共青团文化建设的作用进行概述,针对其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创新式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文化建设;作用;创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进入了信息新媒体时代,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微信、微博、QQ等软件都属于新媒体,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任何新事物的应用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怎样在新媒体时代下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引导青年学生科学、合理、高效的生活与学习,是目前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文化建设目标。
  一、新媒体的特征与对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通过数字技术向用户提供资讯与娱乐服务的一种新型传播形式,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位学者最先发表了新媒体一词,经过美国商政界与娱乐明星的反复使用,开始在全世界范围传播起来,我国某著名学者表示,新媒体是一种传达信息的媒介。它有着以下几种特征:
  1.传播方式。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全面公开的,它与传统纸媒、电媒在传播方式上存在着一定差别,它的使用门槛低,适合青少年们共同参与了解公共事务。透过新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在使用电子媒介在网络上发言与浏览信息,新媒体的平台开放化还可以使人找到与自己价值观相投的人。
  2.新媒体实现全球化,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传播信息有着实时性,它可以在发现一个信息后,迅速让全世界的人同时看到这个信息,除了文字与图片信息,还可以进行视频直播,新媒体的使用并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接收与传播消息,不需要通过中间人过滤,直接一对一、一对多,平等交流。
  3.新媒体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具有隐私保密性,大部分人在媒体上发言的时候使用的都是昵称,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更加真实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它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不需要考虑时间与空间限制,因此,新媒体在推送内容的时候可以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的作用
  大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的群体,我国互联网用户调查数据表明,超过百分之85以上的学生都在使用新媒体,大部分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来作为新媒体的连接媒介,新媒体拥有的特征对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我国开展多媒体教学计划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改变,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大都通过PC端。调查研究表明,网络上的搜索引擎占据高校生使用网络频率第一名。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获取知识更加快捷、全面,这不仅扩大了大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计算机作为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移动终端,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开始的人机互动变为今天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一般大学生在虚拟社交网络里通过匿名的方式吐露心声,发表对各种新闻的看法与言论。这种交流方式保障了大学生的独立性与隐私性。扩大了大学生的视野与交际圈,不少大学生通过网络与国外友人建立联系,加强双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二、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机遇
  1.高校团员青年有着人员流动性大、基层团组织建设相对薄弱、课余时间较少无法统一时间等缺点。使用新媒体可以扩大共青团的工作范围、更新工作方式,通过手机加强团员之间的联系,建立QQ群、微信群、飞信群等,发布团组织各类消息,确保信息的快速、精准传达,组织讨论会,不需要限制开会的地点与时间,减少团员青年之间的交流成本。通过网络化来对团员精心管理,可以有效地完成团组织的文化建设,使工作模式变得灵活与高效。
  2.新媒体通过发布共青团资讯,加强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的了解,让团员青年对共青团组织产生认同感,利用新媒体开放的特征鼓励团员青年们积极发言,允许匿名,言论自由,有计划的将团员青年们的思维与想法进行整合,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引导与教育团员青年的学习与工作,促使团员青年思想和意识上与团组织保持一致。
  3.新媒体可以将各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针对具体问题,搜索大量的有关信息并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信息分配给各级团员青年,通过预设信息反馈数据来对所有反馈的文件材料进行有序编制。为共青团的文化建设工作搭建了一个智能而广阔的处理平台,新媒体打破以往的各种工作局限,高效、科学、合理的展开文化建设工作。
  (二)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
  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普遍化,大学生通过各种数字媒介收集大量知识,扩大视野,丰富阅历,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开放与透明性为大学生提供免费获取大量信息资源的机会,同时也将没有经过筛选与过滤的不良信息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由于青年学生自制力和鉴别能力相对低,当遇到负面、不良信息的时候很容易由于意志薄弱而误入歧途,因此在面对网络中的大量信息时,大学生应该仔细甑选。
  2.一般的团组织活动都是通过组织中的管理者统一规划安排,团员青年一般处于服从地位,这种组织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乏味,无法激发团员青年的积极性,达到和谐互动的效果,新媒体通过聊天交流平台,废除原先自上而下的交流方式,使得团员青年们可以自主、平等的与其它成员进行交流,增加了团组织的凝聚力,但新媒体拥有的大量资源导致团员青年容易分散注意力,培养各自的独特喜好,拉远了互相之间的距离,导致团组织无法及时掌握大学生的状况而无法良好的完成文化建设工作。
  3.新媒体形势下,社会环境都与以前有很大不同,传统的共青团通常是通过开展讲座与团内活动来实现共青团的文化建设,新媒体应用到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后,团内组织活动都是使用QQ、微信、微博、贴吧来进行。一些非法分子,看准青少年的意志薄弱、思维简单,在网络上发布一些反动或者不良信息来诱导青少年,诈骗财务。怎样正确引导青年科学、理性使用网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难点工作。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的创新对策
  (一)创新对策的总体设计思路
  运用新媒体将共青团工作中的所有信息进行高度整合,结合特点、性质进行分析,利用新媒体工具搭建新的工作平台,将新媒体与共青团的网络工作结合,制定系统化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机构,加大共青团工作的宣传。作为新型媒体模式,对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对症下药,丰富团内部的信息材料。打造团员青年喜爱的个性文化,利用新媒体的透明、公开、互动、实时等特点来制定激发团员青年学习欲望的交流平台。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的创新对策
  1.提高团干部的自身素质,定时组织团干部进行新媒体知识的学习,提升管理者的网络应用水平,对管理者进行网络安全重要性的宣传,使各部门管理者了解网络新媒体对我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鼓励各团员青年通过新媒体加强相互之间的关系,积极掌握各项文化建设的网络传播知识。更好地实现共青团使用网络服务文化建设工作,建立网络指导小组,根据不同团员青年的基础与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共青团的整体网络使用水平,网络指导小组在教授网络设置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使用专业术语,营造轻松地学习环境,打造团员青年之间的和谐交流。
  2.新媒体可以通过网络的广泛传播,提高共青团的校园影响范围,通过使用微信、微博、QQ,收集与传播各类信息,将工作的每个变化事无巨细的发布在团工作对外平台上,建立新的工作形式。利用新媒体内容丰富、传播限制低、速度快等特点制定一整套的工作流程与思想教育规章制度。对团员青年进行正面、积极的思想引导。为创建一个良好的共青团文化建设工作模式打好基础。借鉴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当代学生喜爱的动漫元素,制定一个广大青年接受的网络文化展示平台,加大网络信息资源的筛选与过滤,对网络知识及时进行更新。
  3.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美国总统就是由Facebook软件对民众进行宣传拉票而竞选成功的,网络传播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它对我们青年的生活与思想有着巨大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力量激发、动员青年,向他们传递正面、积极的信息,号召广大共青团干部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联合各大电子数字媒体公司,开发宣传教育信息的通讯软件。建立高效学生的资料档案库,便于团组织实时掌控学生情况,根据这些情况结合现有的网络新媒体技术制定出高效、积极的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有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强学生与外界交流的作用,面临着工作模式灵活与高效、团员青年的团队认同感增加、信息高效整合几方面的机遇,网络不良信息迷惑、团员青年之间产生距离、不法分子诈骗等方面的挑战,但笔者通过对这些挑战进行分析,提出创新式的解决对策,仍然保持着对新媒体下高校共青团的文化建设工作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蔡雪敏.试论新媒体视野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路径[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2,(4):35-38.
  [2]张璐,姜向敏,仝景丽等.共青团组织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3,(2):43-45.
  [3]盛静,彭晶.信息化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4,(5):214-215.
  [4]陈伟.高校共青团在新媒体时代建设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6):53-56.
  [5]李朋辉.新媒体在共青团工作的功能与应用[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4,(3):250-250.
  [6]张雪晴.关于新媒体创新企业共青团工作的探讨[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5):166-166.
  [7]赵梦燃.新媒体平台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方法与效率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1):112.
  [8]王淼.新媒体环境下的河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10):280-28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校共青团组织文化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LSX017。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竞天择,适者有道。每个学生都是个性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和发展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警醒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善待错误,帮助纠正。  关键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等待一个新集体成熟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光。期间会偶遇惊喜,也会邂逅诸多意外:我精心浇灌的小花园已漫园春色、花开荼蘼,却还有一小丛隐于绿荫之中、萎靡不发。这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苦衷,才使得他们不得已停滞
期刊
摘 要:对于中英文诗词的比较一直以来都是很多钻研中英文诗词的专家学者广泛讨论的问题,文章就中英文诗词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惯用技巧点并结合相关资料来初步谈谈中英文诗词各自的表达特点。  关键词:中文诗歌;表达特点  每一种语言文字都承载着每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人文表达习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概而论地辨析那种语言对于诗词的表达更美显然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其既定的表达特点却有规可循,也是我
期刊
摘 要:流行文化是一个时代年轻人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作为全球流行文化最为活跃的地区,英美国家流行文化的诞生和发展都具有相当厚重的历史背景,本文从流行文化的根源,流行文化的代表意义和其有效的传播媒介等方面阐述英美国家的流行文化是怎样快速影响年轻一代,并辐射全球的。  关键词:英美国家;流行文化;传播途径  明星是每个时代最具鲜明特色的风景,音乐明星,舞台明星,影视明星等等,他们是当代流行文化的创造者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着构建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开展了试点。实践证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采用工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  一、课程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完善基于项目过程的模块式课
期刊
摘 要: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加强策略训练能帮助学生找到听力考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察、评估和调节,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达到提高听力水平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听力训练的引导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同时在具体的听力训练中,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辅以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策略训练;听力水平;自主学习;具体情况  一、英语策略训练的概念  听力策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体育教学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其中,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主体,是体现体育教学魅力的基本活动方式。教学交往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建设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交往;缺失;建设  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体育教学成为了一门理论教学与实
期刊
语文新课标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这一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重实践、重人文的特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个性化阅读、构建灵动的个性化的课堂呢?  案例——《我的叔叔于勒》  小说的情节虽不复杂,但要学生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想并非易事。分析时,多数学生不知所以,课堂所气氛较为冷淡。于是我撇开主题不谈,先检阅上节课完成的阅读圈点和批注,重点检
期刊
摘 要:汉语成语体现了中华汉民族文化的精神,其数目繁多,形式完整并且内容精炼,目前已有很多科研人员对成语进行了大量深刻的研究,在本文中,通过将成语含义与文化特征相结合,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了汉语成语对中国汉民族物质与精神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成语;文化特征;物质与精神文化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语汇是最能反映文化内涵的组成,而成语是语汇组成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比一般的词语有着
期刊
摘 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  近年来,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均等化问题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关乎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更是成为重点。一直以来,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活动中心,其基础设施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无论在区域布局、办学条件、专业结构、院校结构还是师资队伍、办学体制以及就业率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高等职业教育也逐渐呈现出了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本文以湖南区域经济发展为例,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湖南经济发展的当下镜像初步分析,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做出了界定,提出了从多个层面着手进行高职教育和区域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