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尤其是投资者、企业、社会的利益,同时也是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增强证券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的重要措施。但是,在看到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得以发展完善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本文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从公司内部、会计制度和社会监督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从制度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虚假信息
2007年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有效实施,弥补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空缺,不论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还是数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它关系到资本市场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阻碍,披露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以及披露不相关的问题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仍然突出,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热情,给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发展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良性运转。
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对内和对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出于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还是出于对社会负责,上市公司只有规范地披露会计信息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总之,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应切实到: 及时、真实、全面、规范。然而,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的不是很全面,使信息披露缺少统一规范的机制。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规范现象,造成广大投资者无谓的损失,这无疑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不满。
1.1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的主观造假。上市公司作为信息披露的主体和信息的唯一来源,出于上市公司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对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歪曲真实情况,高估收益、低估损失和虚增收益,以粉饰公司经营业绩。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但误导投资者使其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还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严重的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1.2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
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主要表现在披露不充分,会计信息不够透明,全面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的主体应当充分、完整的公开所有法定的信息,不得有遗漏和隐瞒。但是,仍有一些上市公司有意或无意的遗漏和隐瞒相关信息,对有利于公司的会计信息过量披露,而对公司不利的会计信息或重大违规事件进行选择性披露,甚至是刻意隐瞒相关信息。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全面,正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3证券市场会计不规范
上市公司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不同。公司发行股票脱离了以往的行政隶属关系, 它以投资者作为筹资对象, 公司以法人的名义,只对债权人和股东负责, 财务报告以股东和债权人作为报告的主要对象,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应该如实的披露公司的经营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公司的会计人员没有很好的履行自身的权力,各种因素制约着会计信息生成和公布。例如公司管理层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虚构利润只为了取得业绩,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置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既是公司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又是代表国家对企业进行监督的工作人员。而且会计人员作为公司的一部分,受到公司管理层的领导和控制。
2. 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
2.1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首先,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合规性负首要责任。为了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实施,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是首要任务,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必须建立一个审计委员会,其主要由独立董事构成并担任负责人,主要负责相关事务,同时减少董事会和管理层人员的职责重叠。其次,监事会应具有实质上的监督权,而不只是摆设。目前,在上市公司中均有设立监事会,但监会往往“有名无权”,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只有真正的赋予监事会以监督权,才能使企业的所有者实现控制权回归,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才会得到有效的实施。最后,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要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各个岗位之间要相互制约以防止权限失控,为信息真实披露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从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只有确保了上市公司的合规管理,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真实可信。
2.2进一步完善惩罚制度
证券管理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及处罚力度,依法办事,严加处罚提供不全面、不及时、不真实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追究其相关责任,使其不仅公司形象受损,还要承担违法的物质成本,使公司管理层忌惮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因此,应大幅提高上市公司的造假成本,减少公司管理者的预期风险收益,使其风险成本大于风险收益,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证券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公布上市公司的信贷评级,公开会计信息造假的公司,使其无利可图。对缺乏职业道德、不负责任的审计人员,证监会可以在行业内予以公开批评,对造成严重审计过失的注册会计师,有关部门应注销其执业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没有严格执行审计责任,甚至帮助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造成投资者重大损失的,可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提起民事诉讼并要求赔偿损失。对违规者严格执法,树立法律的威信。
2.3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行业自律组织,注册会计师在信息披露监管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首要因素,能够弥补政府监管在专业性以和效率上的不足。然而,近年来,连续曝光财务欺诈案例、审计失败案件,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所以,只有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改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才能真正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切实保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2.4发挥社会媒体监督的作用
新闻媒体的特性决定它能够在第一时间收集信息和传播信息,其敏感的触觉、根源在于职业习惯,能在第一时间将得到的消息传递给投资者、监管部门以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使得违规行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曝光。相对于政府监管部门的强制性而言,新闻舆论监督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督的一种“软”监督,是解决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环节。系统再好,也会有缺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治理,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形势的变化,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一步步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方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研究现状综述[J].财会通讯,2011(5):32-35.
[2] 薛峰.论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原则[J].江西社会科学,2010(8):32-35.
[3] 周江燕.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28-30.
[4] 于明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9):11-13.
作者简介:段婧婧(1983--),女,安徽宣城人,硕士,实习研究员,从事企业经济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虚假信息
2007年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有效实施,弥补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空缺,不论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还是数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它关系到资本市场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阻碍,披露不真实、不及时、不充分以及披露不相关的问题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仍然突出,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正常的竞争秩序,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热情,给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发展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的良性运转。
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对内和对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出于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还是出于对社会负责,上市公司只有规范地披露会计信息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总之,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应切实到: 及时、真实、全面、规范。然而,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发展的不是很全面,使信息披露缺少统一规范的机制。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不规范现象,造成广大投资者无谓的损失,这无疑引发了投资者的强烈不满。
1.1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的主观造假。上市公司作为信息披露的主体和信息的唯一来源,出于上市公司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对公司会计信息故意歪曲真实情况,高估收益、低估损失和虚增收益,以粉饰公司经营业绩。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但误导投资者使其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还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严重的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1.2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
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主要表现在披露不充分,会计信息不够透明,全面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的主体应当充分、完整的公开所有法定的信息,不得有遗漏和隐瞒。但是,仍有一些上市公司有意或无意的遗漏和隐瞒相关信息,对有利于公司的会计信息过量披露,而对公司不利的会计信息或重大违规事件进行选择性披露,甚至是刻意隐瞒相关信息。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全面,正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3证券市场会计不规范
上市公司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不同。公司发行股票脱离了以往的行政隶属关系, 它以投资者作为筹资对象, 公司以法人的名义,只对债权人和股东负责, 财务报告以股东和债权人作为报告的主要对象,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应该如实的披露公司的经营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公司的会计人员没有很好的履行自身的权力,各种因素制约着会计信息生成和公布。例如公司管理层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虚构利润只为了取得业绩,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置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既是公司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又是代表国家对企业进行监督的工作人员。而且会计人员作为公司的一部分,受到公司管理层的领导和控制。
2. 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
2.1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首先,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合规性负首要责任。为了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效实施,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是首要任务,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必须建立一个审计委员会,其主要由独立董事构成并担任负责人,主要负责相关事务,同时减少董事会和管理层人员的职责重叠。其次,监事会应具有实质上的监督权,而不只是摆设。目前,在上市公司中均有设立监事会,但监会往往“有名无权”,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督。只有真正的赋予监事会以监督权,才能使企业的所有者实现控制权回归,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才会得到有效的实施。最后,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要建立完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各个岗位之间要相互制约以防止权限失控,为信息真实披露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从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只有确保了上市公司的合规管理,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真实可信。
2.2进一步完善惩罚制度
证券管理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及处罚力度,依法办事,严加处罚提供不全面、不及时、不真实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追究其相关责任,使其不仅公司形象受损,还要承担违法的物质成本,使公司管理层忌惮披露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因此,应大幅提高上市公司的造假成本,减少公司管理者的预期风险收益,使其风险成本大于风险收益,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证券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公布上市公司的信贷评级,公开会计信息造假的公司,使其无利可图。对缺乏职业道德、不负责任的审计人员,证监会可以在行业内予以公开批评,对造成严重审计过失的注册会计师,有关部门应注销其执业资格;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没有严格执行审计责任,甚至帮助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的,造成投资者重大损失的,可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提起民事诉讼并要求赔偿损失。对违规者严格执法,树立法律的威信。
2.3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行业自律组织,注册会计师在信息披露监管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首要因素,能够弥补政府监管在专业性以和效率上的不足。然而,近年来,连续曝光财务欺诈案例、审计失败案件,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所以,只有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改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才能真正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切实保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2.4发挥社会媒体监督的作用
新闻媒体的特性决定它能够在第一时间收集信息和传播信息,其敏感的触觉、根源在于职业习惯,能在第一时间将得到的消息传递给投资者、监管部门以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使得违规行为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曝光。相对于政府监管部门的强制性而言,新闻舆论监督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督的一种“软”监督,是解决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环节。系统再好,也会有缺陷,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治理,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形势的变化,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一步步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方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研究现状综述[J].财会通讯,2011(5):32-35.
[2] 薛峰.论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原则[J].江西社会科学,2010(8):32-35.
[3] 周江燕.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0):28-30.
[4] 于明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9):11-13.
作者简介:段婧婧(1983--),女,安徽宣城人,硕士,实习研究员,从事企业经济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